殷同
生平
殷同生于清光绪十五年。毕业于南京的陆军第四中学,后留学日本,曾经先后就读于陆军经理学校、陆军高等经理学校[2],毕业之后回国参军。[3]
1913年,他任江苏的陆军第三师一旅参谋长。1917年8月,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宣布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并对德国、奥匈帝国宣战。1917年12月,段祺瑞任督办参战事务,组织参战军,殷同被任命为参战军经理科长。1919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参战军被裁撤。1921年,任中华民国陆军部统计科科长,后改任淄川矿业所所长、两淮四岸公所董事。1928年,任河北盐务监督员。[3]殷同和殷汝耕、袁良、程克被并称为“日本通四巨头”。
1933年5月3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简称“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派代表、北平军分会总参议熊斌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的代表、参谋副长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殷同是当时的中方交涉委员之一。1933年6月17日,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成立,黄郛任委员长,殷同任顾问。6月27日,殷同兼任北平军分会华北战区接收委员会委员。10月20日,殷同接替钱宗泽任北宁铁路管理局局长。11月7日起,黄郛、何应钦、殷同、殷汝耕、陶尚铭与日方冈村宁次、喜多诚一、根本博、花轮敬义等在北平会谈,此后中国方面指派殷同、殷汝耕、陶尚铭,日本方面指派喜多诚一、根本博、花轮敬义为会谈代表,进行会谈。到11月9日,双方在共会谈六次后,签署了“关于停战协定善后处理会谈”。12月7日,黄郛召集殷同、李择一、陶尚铭会商接收榆关及平沈铁路通车办法。1935年,殷同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顾问。[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29日日军攻占北平。1937年12月14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中南海居仁堂成立,殷同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设总署督办。1938年3月28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9月22日,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合流,在北平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1940年3月19日,殷同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汪兆铭任该会议主席),与王克敏、王揖唐、齐燮元、朱深四人代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0年3月22日,中央政治会议第三次会议通过“华北政务委员会组织条例”,殷同被任命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华北政务委员会建设总署督办,一直任职至去世;3月24日,殷同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一届聘请委员;3月29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宣布解散;3月30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即汪精卫政权)在南京成立,同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均宣布解散,华北政务委员会成立,王克敏、殷同等人宣誓就职,殷同作为汉奸成为被重庆国民政府明令通缉的77人之一。[3]
1941年4月5日,殷同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二届延聘委员(即原“聘请委员”的改称),同日兼任筹堵黄河中牟决口委员会主任委员;8月13日,殷同兼任华北河渠委员会委员长。1942年3月26日,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三届延聘委员。1942年12月30日,殷同因心脏病伴随尿毒症在北平特别市去世,[4]时年54岁(满53岁)。[3]
注释
参考文献
- 徐友春 主编.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增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郑仁佳,殷同小传,传记文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何立波,‘华北自治运动’中的冀东伪政权,二十一世纪网络版総第49期,2006年4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刘寿林 编. 民国職官年表.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 东亜问题调查会. 最新支那要人傳. 朝日新闻社.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