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恩
潘世恩(1769年—1854年),字槐堂,号芝轩,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祖籍直隶歙县,清朝政治人物、状元。嘉庆年间,历任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年间,担任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傅。潘世恩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
潘世恩 | |
---|---|
大清诰授光禄大夫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 | |
籍贯 | 江苏吴县(今苏州市)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槐堂,号芝轩 |
谥号 | 文恭 |
出生 |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江苏吴县(今苏州市) |
逝世 | 咸丰四年(1854年) 京师 |
亲属 | 潘世璜(堂兄) 潘曾莹(子)、潘祖荫(孙)、潘祖同(孙)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乾隆年间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1]。
嘉庆年间
嘉庆二年(1797年),潘世恩在翰林院大考中获一等,擢升为侍读。和珅认为他青年才俊,想要招揽他,潘世恩谢绝,不与其来往。这导致和珅的记恨,和珅将题本扣留六个月不予呈上。嘉庆帝亲政后,升任侍讲学士。一年三次升迁到内阁学士,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吏部侍郎,督云南、浙江、江西学政[2]。
嘉庆十七年(1812年),潘世恩升任工部尚书,嘉庆十九年(1814年)调任户部尚书。不久,潘世恩母亲病逝,辞官回家服丧。母丧满后,他上疏嘉庆帝,说老父年迈,要求在家侍养老父。适逢他的儿子中举,也上折谢恩。因没有亲自前往京城,命降为侍郎,嘉庆帝鉴于他孝顺,准他在家侍养,他在吴县老家居住十年[3]。
道光年间
道光七年(1827年),潘世恩父丧服除,担任吏部侍郎,升任左都御史。道光十年(1830年),再擢为工部尚书。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潘世恩超升为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学士。道光十五年(1835年)二月,授东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此后出任上书房总师傅,加太子太保衔。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晋为武英殿大学士[4]。
黑龙江将军请求在都尔特增加六屯,潘世恩认为该地应当作为游牧之地,开垦是失策,不可允许。言官上奏说山东盐课请归地丁,潘世恩认为山东场灶有一半靠近江淮地区,一旦归地丁,听任民众自运自销,一定会成为两淮引课的连累,不可实行[5][6]。鸦片战争爆发后,潘世恩支持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力主严内治,方能御外侮。当时穆彰阿主和,潘世恩心中反对,却不能公开表示异议[7]。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潘世恩因八十寿辰,晋太傅衔,赐用紫缰。次年,潘世恩得病,多次上书请求退休,道光帝用温和的诏书慰留他,仅仅解除其军机大臣的职务。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即位,潘世恩再次三次上书请求退休,才得到批准。咸丰帝命潘世恩享受完整俸禄,将他的儿子留在京城官邸[8]。
咸丰年间
咸丰帝即位后下诏求贤,潘世恩已经退休,仍然上书说林则徐历任封疆大吏,有体有用,请求咸丰帝将林则徐征召进京听候任用,并推荐前任台湾道姚莹。咸丰帝认为正确,在罢免穆彰阿时还列举潘世恩的言论[9][10]。咸丰二年(1852年)再次于壬子年乡试时,他奉诏就近参加顺天府鹿鸣宴。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科会试时,他应邀参加礼部的“琼林筵宴”,咸丰帝亲书“琼林人瑞”匾额相赠。次年,潘世恩在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朝廷派遣亲王祭奠,谥号“文恭”入祀贤良祠[11]。
《郎潜纪闻》称潘世恩为三百年中第一福气中人,列举其为生加太傅、重宴琼林[12]、状元作宰相兼而有之的唯一一人[13]。道光二十四年,内阁四大学士,除潘世恩外,穆彰阿、宝兴、卓秉恬三人都是他的门生。
家庭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 ^ 《清史稿》 (卷363):“潘世恩,字芝轩,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八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 ^ 《清史稿》 (卷363):“嘉庆二年,大考一等,擢侍读。和珅以其青年上第有才望,欲招致之,世恩谢不与通。以次当迁,和珅抑题本六阅月不上。仁宗亲政,乃擢侍讲学士。一岁三迁至内阁学士,历礼部、兵部、户部、吏部侍郎,督云南、浙江、江西学政。”
- ^ 《清史稿》 (卷363):“十七年,擢工部尚书,调户部。母忧归,服除,以父老乞养,会其子登乡举,具疏谢,坐未亲诣京,降侍郎。帝鉴其孝思,仍允终养,居家十载。”
- ^ 《清史稿》 (卷363):“道光七年,父丧服阕,补吏部侍郎,迁左都御史。再授工部尚书,调吏部。十三年,超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寻命为军机大臣,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晋东阁大学士,调管工部。充上书房总师傅,加太子太保。十八年,晋武英殿大学士。”
- ^ 《郎潜纪闻》(初笔·卷1):“黑龙江将军请增都尔博特六屯,公议地当游牧,开垦非利也,不可许。言官奏山东盐课请归地丁,公议山东场灶半毗连淮境,一归地丁,听民自运自销,官私漫无稽核,必为两淮引课之累,寝其奏。”
- ^ 《清史稿》 (卷363):“黑龙江将军请增都尔特六屯,议地当游牧,开垦非计,不可许。言官奏山东盐课请归地丁,议山东场灶半毗连淮境,一归地丁,听民自运自销,必为两淮引课之累,不可行。”
- ^ 《清史稿》 (卷363):“海疆事起,林则徐所论奏,廷议多赞之;及穆彰阿主抚,世恩心以为非,不能显与立异。”
- ^ 《清史稿》 (卷363):“二十八年,以八十寿晋太傅,赐紫缰。其明年,引疾,迭疏乞休,温诏慰留,仅解机务。三十年,文宗即位,复三疏,始得予告,食全俸,留其子京邸。”
- ^ 《罪穆彰阿、耆英诏》:“潘世恩等保林则徐,则伊屡言林则徐柔弱病躯,不堪录用。”
- ^ 《清史稿》(卷363):“迨咸丰初诏举人才,世恩已在告,疏言林则徐历任封疆,有体有用,请征召来京备用,并荐前任台湾道姚莹,文宗韪之,于罪穆彰阿时犹举其言。”
- ^ 《清史稿》(卷363):“咸丰二年,乡举重逢,诏就近与顺天鹿鸣宴。次年,复与恩荣宴。四年,卒,遣亲王奠醊,入祀贤良祠,谥文恭。”
- ^ 指进士于中式后满六十周年,重逢原科开考,由礼部奏准,与新科进士同赴恩荣宴。
- ^ 《郎潜纪闻》(初笔·卷1):“潘文恭公福祉: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琼林者八人,状元作宰相者八人,惟潘文恭公兼之。又大拜不阶协办,枢廷不始学习,皆异数也。富贵寿考,子孙继武,公之福祉,三百年一人已。”
- ^ 《清史稿》(卷363):“次子曾莹,道光二十一年进士,由编修官至吏部侍郎。”
- ^ 《清史稿》(卷441):“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大学士世恩孙。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
- ^ 《清史稿》(卷441):“光绪改元,授大理寺卿,补礼部右侍郎。数迁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五年,主事吴可读以死请为穆宗立嗣,祖荫被命集议,与徐桐等请申不建储,彝训疏存毓庆宫。明年,偕惇亲王奕脤等办中俄交涉。约既成,筹善后,条列练兵、简器、开矿、备饷四事进。命入直军机,父忧归。服阕,起权兵部尚书,调补工部,兼管顺天府尹事。大婚礼成,晋太子太保。十六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勤。宝坻士绅感其救灾勤劳,籥建专祠,报可。”
官衔 | ||
---|---|---|
前任: 曹振镛 |
户部汉尚书 嘉庆十八年九月庚辰-嘉庆十九年六月辛巳 (1813年10月10日-1814年8月7日) |
继任: 刘镮之 |
前任: 汤金钊 |
吏部汉尚书 道光十一年五月丙寅-道光十三年四月己酉 (1831年6月24日-1833年5月27日) |
继任: 朱士彦 |
前任: 卢荫溥 |
体仁阁大学士 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道光十五年(1835年)二月 |
继任: 阮元 |
前任: 文孚 |
东阁大学士 道光十五年(1835年)二月-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 |
继任: 王鼎 |
前任: 穆彰阿 |
武英殿大学士 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月 |
继任: 卓秉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