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中华民国教育部2005-2017年补助大专院校的计划之一,属于大学校际之间的竞争性奖励机制。在私立学校的奖补助方面,逐年提高依办学绩效所给予的奖助经费所占比率,而降低依学校规模所给予的补助经费所占的比例[1]。目前本计划已经结束,接续计划为高等教育深耕计划。
政策背景
随着台湾的高等教育快速扩充,台湾的高等教育已由菁英教育转为普及教育,政府的教育政策也由“政府管制”走向“松绑”及“学术自主”,不再由上而下选择建设特定几所大学,而是鼓励学校以竞争的方式,向教育部申请专案经费补助。而在众多的补助计划案之中,大部分的计划皆着重于研究方面的补助,大学为了竞逐巨额的补助款,盲目的追求成为研究型大学,致使台湾大部分的大学功能重叠特色模糊[2][3]。国立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曾指出:“由于缺少大学分类机制,造成各大学纷纷朝向研究型综合大学发展,全国140多所大学只能在唯一的金字塔上排序”。[4]
为了改善台湾的大专院校的教学品质,并透过奖励机制引导大学分类发展,2004年教育部公布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而这个计划被认为是首次以教学为重点的补助方案[5][1]。
内容暨影响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竞争性计划,由大学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各大学所提出的计划必须以全校性的教学提升计划,不受理个别系所或单一项目的教学提升计划申请,每个申请计划的规划时程为四年。审批通过的学校,可获得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之补助经费。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公布之后,第一年共有54校提出申请,最终有11校于2005年获得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补助,其中有7校是私立大学。第二年起,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范畴自普通大学扩及到师范、体育及技职校院,有更多的学校获得了补助[5]。
此后,教育部再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底下细分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重要特色领域人才改进计划等,逐年扩大补助对象。
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以争取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补助为目标,也有部分学校以历年获得的补助金额多寡来制作大学排名和招生宣传。
历年入选学校
自补助计划开始,连续13年(2005~2017年)入选总计7校
总计7校。
2005年
- 国立大学(3校):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 艺术大学(1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 私立大学(7校):中原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东吴大学、高雄医学大学、逢甲大学、世新大学。
总计11校,原入选之国立政治大学及元智大学因入选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而被取消资格。
2006年
- 国立大学(9校):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高雄大学、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国立嘉义大学、国立台南大学、国立联合大学。
- 师范大学(2校):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教育大学(1校):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艺术大学(2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台南艺术大学。
- 私立大学(15校):中原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台北医学大学、东吴大学、逢甲大学、淡江大学、中国医药大学、铭传大学、世新大学、静宜大学、亚洲大学、大叶大学、华梵大学、玄奘大学。
总计28校
2007年
- 国立大学(7校):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高雄大学、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国立联合大学。
- 师范大学(3校):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教育大学(1校):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艺术大学(2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 体育院校(2校):国立台湾体育学院、国立体育学院。
- 私立大学(16校):中原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东吴大学、台北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逢甲大学、淡江大学、中国医药大学、义守大学、大同大学、世新大学、静宜大学、亚洲大学、华梵大学、玄奘大学。
总计30校
2008年
- 国立大学(5校):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联合大学、国立台东大学。
- 师范大学(3校):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教育大学(1校):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艺术大学(2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 体育院校(1校):国立台湾体育大学。
- 私立大学(17校):元智大学、中原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台北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东吴大学、逢甲大学、慈济大学、铭传大学、中国医药大学、大同大学、世新大学、静宜大学、亚洲大学、华梵大学、玄奘大学。
总计29校
2009年~2010年
- 国立大学(7校):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台北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嘉义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联合大学。
- 师范大学(2校):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教育大学(1校):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艺术大学(1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 私立大学(20校):元智大学、中原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东海大学、台北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逢甲大学、淡江大学、中国医药大学、慈济大学、铭传大学、大同大学、世新大学、静宜大学、义守大学、大叶大学、亚洲大学、华梵大学、玄奘大学。
总计31校
2011年
- 国立大学(7校):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台北大学、国立嘉义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联合大学。
- 师范大学(2校):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艺术大学(2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 私立大学(20校):元智大学、中原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东海大学、台北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逢甲大学、淡江大学、中国医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慈济大学、铭传大学、世新大学、静宜大学、义守大学、大叶大学、亚洲大学、华梵大学、佛光大学。
总计31校。原入选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因入选迈向顶尖大学计划而被取消资格,改由国立联合大学递补。
2012年
- 国立大学(7校):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台北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嘉义大学、国立联合大学。
- 师范大学(2校):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艺术大学(2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 私立大学(20校):中国医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逢甲大学、中原大学、元智大学、高雄医学大学、东吴大学、东海大学、南华大学、铭传大学、台北医学大学、辅仁大学、亚洲大学、淡江大学、世新大学、静宜大学、慈济大学、华梵大学、大叶大学、义守大学 。
总计31校
2013年~2014年
- 国立大学(7校):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台北大学、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嘉义大学。
- 师范大学(2校):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艺术大学(2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 私立大学(22校):中国医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逢甲大学、中原大学、元智大学、高雄医学大学、东吴大学、东海大学、铭传大学、台北医学大学、辅仁大学、亚洲大学、淡江大学、世新大学、静宜大学、慈济大学、华梵大学、大叶大学、义守大学 、南华大学、实践大学、大同大学。
总计33校
2015年~2016年
- 国立大学(5校):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台北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高雄大学。
- 师范大学(1校):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 教育大学(1校):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 艺术大学(1校):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 私立大学(24校):中国医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逢甲大学、中原大学、元智大学、高雄医学大学、东吴大学、东海大学、铭传大学、中华大学、台北医学大学、辅仁大学、亚洲大学、淡江大学、世新大学、静宜大学、慈济大学、大叶大学、义守大学 、南华大学、实践大学、大同大学、玄奘大学、佛光大学。
总计32校
技职校院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自2009年后改为两年一次。
2006年
- 国立科大(6校):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虎尾科技大学。
- 国立技院(3校):国立勤益技术学院、国立高雄餐旅学院、国立台北护理学院。
- 私立科大(15校):大仁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明志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清云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
- 私立技院(6校):元培科学技术学院、文藻外语学院、长庚技术学院、南开技术学院、亚东技术学院、远东技术学院。
2007年
- 国立科大(7校):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虎尾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
- 国立技院(2校):国立台北护理学院、国立高雄餐旅学院。
- 私立科大(17校):龙华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远东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清云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东南科技大学、明志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
- 私立技院(4校):南开技术学院、长庚技术学院、育达商业技术学院、文藻外语学院。
2008年
- 国立科大(7校):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虎尾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
- 国立技院(2校):国立高雄餐旅学院、国立台北护理学院。
- 私立科大(18校):大仁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明志科技大学、东南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南开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清云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远东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
- 私立技院(4校):亚东技术学院、长庚技术学院、致理技术学院、文藻外语学院。
2009年~2010年
- 国立科大(7校):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虎尾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
- 国立技院(1校):国立高雄餐旅学院。
- 私立科大(17校):中国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明志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南开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清云科技大学、景文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嘉南药理科技大学、辅英科技大学、远东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
- 私立技院(7校):中州技术学院、文藻外语学院、育达商业技术学院、亚东技术学院、致理技术学院、华夏技术学院、德霖技术学院。
2011年~2012年
- 国立科大(9校):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虎尾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国立高雄餐旅大学、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 私立科大(20校):中国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育达商业科技大学、明志科技大学、南开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景文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嘉南药理科技大学、远东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岭东科技大学、环球科技大学。
- 私立技院(5校):文藻外语学院、亚东技术学院、长庚技术学院、致理技术学院、华夏技术学院。
2015年~2016年
- 国立科大(9校):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餐旅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国立虎尾科技大学。
- 私立科大(24校):台南应用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明志科技大学、长庚科技大学、南开科技大学、美和科技大学、修平科技大学、高苑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华夏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辅英科技大学、远东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醒吾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岭东科技大学、致理科技大学、 慈济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