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1月6日) |
舞狮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通过汉字文化圈和华人在世界各地进行传播,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比如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1][2]英国、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华埠,每年舞龙、舞狮都是必备的节目。中国舞狮的传播也能印尼、菲律宾[3]找到,并且曾被当地政府禁止过[4]。各地狮子的样貌和狮子形态生产了不同的艺术诠译。
醒狮 | |||
繁体字 | 醒獅 | ||
---|---|---|---|
简化字 | 醒狮 | ||
|
历史上的中国本身没有狮子,由汉朝开始,首次有少量真狮子从西域传入,当时的人模仿其外貌、动作作戏,至三国时发展成舞狮;南北朝时随佛教兴起而开始盛行于民间。史书中,《汉书礼乐志》中提到“象人”,据三国时的解释,就是扮演“鱼、虾、狮”的艺人。到了唐朝,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出于天竺与狮子国等国[5]。
起源
一般认为,中国狮子的引入发生于中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1世纪)。天竺、狮子国的外使朝贡,使宫庭的艺术部门有了发挥机会。随之,模仿真狮的艺术应机而生;可见汉史书《汉书礼乐志》、唐史书《通典》、《旧唐书‧音乐志》、《乐府杂录.龟兹部》都有文字描述。白居易《西凉伎》诗中有提及狮子舞是西凉舞种之一支。[6]时至明、清,这项表演艺术经常与武术及武馆相联。表演者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在锣鼓音乐下,作出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
另有说法指在中华文化中,“狮”本来是和“龙”、“麒麟”一样都只是神话中的动物。
香港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叶德平引述典籍梳理了舞狮起源各种说法:
“狮子”即是“师子”,是一种来自西域的动物
传说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座骑,与“四灵”之一的麒麟一样,同是辟邪去恶的灵兽。因此,每逢喜庆之时,人们总爱舞动牠们,祈求神明庇佑。[7]
狮子是来自西域的贡品
据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叶德平先生说,现存史籍之中,有关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初年。据《汉书·西域传》说,汉代文帝、景帝之时,“师子”与“钜象”、“大雀”等动物,都被视作奇珍异兽进献汉廷。而这些西域贡品都被“养食于外囿”(于园子里饲养)。其后的《后汉书》曾多次记录月氏、疏勒国等进献狮子。按理推论,狮子既被视之为奇珍异兽,当为中土所无之物,故狮子应是来自西域。[7]
舞狮起源于北魏
虽然汉代已有狮子的足迹,然而舞狮活动却要在五百多年后的北魏时期(386-534年)才见踪影。据北魏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成书于547年)卷一记载,洛阳长秋寺佛像出游的时候,狮子作为“辟邪”灵物,“导引其前”,为后面“吞刀吐火”的杂耍伶人及佛教仪队开路。这是狮子表演的最早记载,然而却没有说明表演的具体模式。而最早有清楚记载的,当是北周武帝的《太平乐》。
相传魏太武帝征战西域俘虏大量胡人,之后下令他们献舞,俘虏们便用木头雕刻了狮子的头部,雕刻了两大五小然后三十余人批兽皮,集八音,在殿前起舞,魏太武帝龙颜大悦,赐名“北魏瑞狮”,之后北狮便在北方流传开来。[8]
北周《太平舞》记载舞狮元素
北周武帝时期(543-578年)出现了一种类似今日舞狮的表演,名叫《太平乐》。《太平乐》,又称为“五方师子舞”,在《旧唐书》卷三十三有详细的记载:人们会用兽毛编织成狮子的模样,然后居于其中,模仿狮子的跳跃起伏表演。同时,还会有两个伶人“持绳秉拂”逗弄狮子活动。这些道具、动作与逗弄者(类似今日的“大头佛”),正是现代舞狮的基本元素。[7]
诸地型态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 |
---|---|
汉字 | 弄狮、打狮 |
台语白话字 | lāng-sai |
台语罗马字 | lāng-sai |
客语白话字 | daˋsiiˊ(打獅)、nung/lung siiˊ(弄獅) |
客罗 | daˋsiiˊ(打獅)、nung/lung siiˊ(弄獅) |
狮舞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分类 | 传统舞蹈 |
序号 | 108 |
编号项目 | III-5 |
登录 | 2006年 |
醒狮阵 | |
---|---|
位置 | 新北市 |
官方名称 | 醒狮阵 |
类型 | 登录等级:传统表演艺术 登录种类:传统表演艺术 |
评定时间 | 2012年9月3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客家狮 | |
---|---|
位置 | 新竹县 |
官方名称 | 客家狮 |
类型 | 登录等级:传统表演艺术 登录种类:传统表演艺术 |
评定时间 | 2010年1月25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今天汉族的舞狮主要分南狮、北狮两种。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将二者融合的舞法,主要是采用南狮的形象、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
舞狮之前通常还会举行“点睛”仪式。仪式由主礼嘉宾进行,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
北狮
北狮,由身穿传统服饰的人带领,手拿绑有彩带的狮球。造型酷似真狮的北狮,今时今日狮头由玻璃纤维或木头制造,而狮身披毛呈金黄、橙、红色,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一般来说二人舞一头狮子,但若是小北狮则是一人。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主要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传统而言利用踩球、摇板、板凳等道具。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太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蹿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如今,舞北狮已经成为中国的运动项目,并有香港发展的套路比赛。
南狮
南狮又称醒狮或广东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功架。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狮子神态,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狮头以戏曲脸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嘴和耳朵都可动。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的狮头会有LED的装饰,可以随意开关。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由于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及其它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南狮的狮头,有人说来自年兽的造形。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早年甚至以铁制做,舞者身备利器,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
南狮的狮头一般上可分为鹤山装狮和佛山装狮:佛山装狮的狮头较大而圆,额位宽而有势,嘴较平阔;而鹤山装狮的狮头较扁而长,嘴突出如鸭嘴状,因此内行人又称之为“鸭嘴狮”。
传统上,南狮狮头造型上有“刘备狮”、“关羽狮”、“张飞狮”之分。“刘备狮”通常都走在中间,而颜色则常为金色。三种狮头,不单颜色,装饰不同,舞法亦根据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而异。
农历新年时,舞狮队会在嘈吵的炮仗声中每门每户拍门求红包。舞动时会配以大锣、大鼓、大钹。传统上,还会有一人扮作“大头佛”,手执葵扇带领。舞狮的花样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宝、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表现自己的桩功,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故此南狮讲究的是扎扎实实的下盘功夫和熟练的配合。按传统习俗,南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当中“采青”最为常见,而采青又可以分为地青和高青等。也因为舞狮的多变性和自由性,慢慢成为中国舞狮表演的传统项目之一。
古代华人舞狮庆贺店铺开张或者新年庆祝,采青是必备项目。采青一般是由舞狮队负责。采青中的“青”用的是唐生菜,相传“采青”原来是有“反清复明”之意[9],因此以青代表生菜以示忌讳。现时一般是取其意头,因生菜跟“生财”谐音,也有“生猛”之意。采走生菜进入店铺,象征店铺自开张以后生意兴隆。
为了增加娱乐性,会把生菜及红包于店内天花或者门上高高地悬挂起来,狮在“青”前舞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采青时,舞狮队需要借助凳子或者椅子攀高采摘,有时还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狮头者站在狮尾者肩上),上大腿(狮头者站在狮尾者大腿上),夹腰(狮头者双脚夹在狮尾者腰间),上杆(爬上竹杆),但如电视台等在新年庆典则可能采用梅花桩替代凳、椅。
南狮比赛种类可分为高椿狮艺竞赛和传统狮艺竞赛,其中较主流的为高桩(梅花桩-经过高低不一长木桩)狮艺的比赛。
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美国等地,每年都会举办世界性的醒狮大赛。而较有著名的国际比赛有两年一度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云顶世界狮王争霸赛。而则是现时比赛必有的项目。
与此同时,在治丧的时候,同样可以舞狮拜祭先人,治丧之用的会称之为孝狮,又称“马超狮”。[10]在香港,只会在新界围村、社团、武术界或舞狮界有人离世时才会舞孝狮,一般是在地位较高的人离世后,弟子或后辈便会在逝者出殡时舞孝狮,表达最崇高敬意。孝狮有别于一般舞狮,孝狮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舞狮队成员也需要穿上白衣白裤及黑鞋。在舞孝狮时,狮子亦不能像平日般昂首舞动,而是要演绎悲伤情绪,低头缓慢跪行至灵堂拜别及瞻仰遗容。[11]
台湾狮
台湾闽南文化的传统舞狮又称为“福建狮”,闽南语称为“弄狮”。由于狮头制作像笼,故又称为“茏狮”、“鸡笼狮”或“筛子狮”,分为南、北二大主流;南部以没有嘴的“闭口狮”为主、北部以“开口狮”为主,“闭口狮”又称“合口狮”,与广东醒狮不同,台湾狮头不能眨眼。
台湾狮头用竹木编制,额上画有“王”字。台湾狮有种特殊舞狮表演——“杀狮/刣狮”,表演杀狮的狮子为绿色,由一位舞者拿着关刀挥舞与一头狮子一同演出。 [12]
客家狮
客家文化的传统舞狮技艺,在台湾客家文化庆典时表演,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狮头制作成正方形,故又有人称为“盒仔狮”或称“客仔狮”。狮头可开口,额上画有“王”字,额后画有八卦图案,表演时会有两位舞者扮作财神(大面)与吉祥猴(小面)在傍陪衬。[13]
田阳壮族舞狮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流传的壮族舞狮。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已有田州壮族人舞狮文化的记载。
日本本土狮子舞
日本的舞狮名为“狮子舞”(日语:獅子舞/ししまい Shishimai),是每年正月用以驱邪除魔的宗教仪式,后来发展成传统技艺。
神乐系狮子舞
神乐系狮子舞以西日本为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是古老的奏乐舞技艺,一般以太鼓及篠笛伴奏。大致分为二人舞动的“大狮子舞”、一人舞动的“中狮子舞”,及一人单手舞动小木偶狮子的“小狮子舞”,狮子头称为“狮之冠”,通常全木制,加上白色和纸作装饰,近代也有改用发泡胶制的狮子头。被认为是中国舞狮文化传入日本发展而成的。
风流系狮子舞
风流系狮子舞主要集中分布在关东和日本东北地区。通常是三个带着面具头饰的舞者为一组表演的。每一个舞者负责扮演一头动物,有的是三头狮子一组,有的是一头狮子加两头鹿或两野猪一组,也有的是三只老鼠一组,三个舞者会把太鼓捆绑在腰间,配合击鼓节奏起舞。
琉球狮子舞
琉球群岛各地均有流传不同的狮子舞文化,由两个舞者操纵一头狮子,配合传统奏乐而舞动。
韩国舞狮
韩国的传统舞狮,同样是农历新年驱邪除魔的仪式,后来发展成庆祝岁旦的活动。韩国舞狮主要分面具戏舞狮和北青舞狮。
北青舞狮是由两个或三个舞者以服装操纵,狮头挂有铃铛,此传统在韩国北青郡自古传承,朝鲜战争时期,北青郡的舞者努力保护此传统,并带到南部。目前被指定为韩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5号。
越南舞狮
越南汉喃文称作“𦨂狮子”(Múa sư tử),越南舞狮的造型鲜艳,狮头近似中式南狮。
藏族雪狮舞
雪狮被藏族人所崇拜,舞雪狮是藏传佛教的吉祥象征。一般的雪狮舞蹈由两名引狮童与一头雪狮(两名藏族武士舞动)组成。
马来西亚舞狮与高桩舞狮
舞狮来到现代取得耀眼的发展,尤其在华裔占据总人口约23%的马来西亚。舞狮传入马来西亚有百余年的记载,从1980年代起,本地狮艺前辈发起组织总会,汇集各路狮艺豪杰,研制比赛规则,同时首开先河,自创高桩舞狮,传扬四海,成为现今全球舞狮团体的主要学习技艺。[14]
雪隆龙狮联合会在1983年首创舞狮比赛后,大马狮艺活动渐渐蓬勃。大马舞狮各地舞狮比赛数目从1970年代的不超过10场,到目前超过百场大大小小的比赛,狮艺发展可见一斑。[15]
1983年的马来西亚吉隆坡舞狮观摩赛首次推出木椿舞狮表演,也是高椿舞狮的原形.
出生于首都吉隆坡的萧斐弘改良和标准化高桩舞狮,让舞狮表演从平面二维移动模式,扩展至三维移动,最大化舞狮表演空闲,展现出狮的活跃与敏捷。
萧斐弘在2009年星洲日报的访问说过他不敢说他是高椿舞狮的创始人,但他有承认他在推动高桩舞狮给全世界的方面是有贡献。[16]
萧斐弘在70年代开始参与狮队,并在1992年因与麻坡关圣宫领导层理念相同,决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幕后推手,把将马来西亚本土独特的高桩舞狮文化发扬光大,容纳国内多元民族参与,推向国际舞台。[17]由此,高桩舞狮除了成为马来西亚国产文化名牌,也充分展现出华人文化道地化为国族文化的例子。萧斐弘在2009年被提名为国家文化人物,这是续继陈徽崇和沈慕羽后,第三名享有这项殊荣的大马华裔。[18]
云顶世界狮王争霸赛(Genting World Lion Dance Championship)是由马来西亚云顶娱乐城和雪隆龙狮联合总会联合主办。自1994年开办,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世界性醒狮大赛。每一届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好手前来竞赛。
关圣宫狮队在国内外狮赛荣获多次冠军,有世界狮王的美誉。2015年11月1日,该队在雪兰莪州首府莎阿南市IDCC会展中心开幕仪式上以120米“高桩舞狮”表演,创造了世界最长高桩舞狮记录,并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确认。[19]
关圣宫狮队随后系统化教材,向全球推广马来西亚高桩舞狮技术,在2010年成立国际关圣宫同盟会,会员狮团遍布东南亚、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地。[20]
马来西亚政府于2007年,宣布高桩舞狮为“国家文物遗产”,鼓励及表扬国内的文化活动。[21] 大马多个国内组织积极申请高桩舞狮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包括麻坡关圣宫龙狮团,如今已在全球包括美国、英国、中国与菲律宾等国,取得百万个签名联署。[22]此外,槟威华团联谊会于2018年8月14日举办活动,推动大马高桩舞狮申请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23]
狮头制作
醒狮的狮头以竹、藤、纸、绸、布、毛等材料制成,制作过程主要分成扎(扎胚)、扑(扑纸)、画(画色)、装(装饰)四项工序。[24]
- 扎:用晾干的竹篾或藤条扎出狮头的框架;
- 扑:把纱纸或绸扑在框架上面;
- 画:使用颜料画上颜色;
- 装:用绒毛装饰狮头。
流行文化
二十世纪中后期,通过诸如香港邵氏电影“南北狮王”、少林小子、黄飞鸿等电影,以及舞狮的国际化而逐渐扭转其形势。不少香港、台湾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
列入北京奥运项目
2004年,国际龙狮总会第一副主席、马来西亚龙狮总会总会长梁溧棠受记者访问时称[25],该会正努力争取72个国家的代表认同将舞狮列入2008年的北京奥运项目,该会在2004年4月19日为止已经获得36个国家的支持。
国际龙狮总会的总会长张发强也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
流行文化
电影
参见
参考文献
- ^ About Lion Dancing. [202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 ^ Paul Kay. The Evolution of Lion Dancing. [202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
- ^ Matias, Marvin. Chinese New Year Festivities and the Evolving Lion Dance in Manila Chinatown. Academia. [202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author=
和|last=
只需其一 (帮助) - ^ Nivell, Rayda. Tradition worth preserving: Lion dance sees revival after decades-old ban in Indonesia. CNA, Channel NewsAsia. [202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4).
- ^ (唐)杜佑通典卷第一百四十六:“太平乐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挚兽,出于西南夷天竺狮子(国)等国”
- ^ 白居易诗中的乐貌舞容. [201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 7.0 7.1 7.2 葉德平:〈獅子麒麟聊比肩——漫談獅子舞〉. 2016-12-16 [2017-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李淼,邹燕,段兆岢. 浅析中国传统舞狮文化[J]. 商情,2019(34):123,118.
- ^ 传统“采青”有反清复明的说法,“青”代表清朝,“采”有拿掉的意思。
- ^ 【零秘密】香港盛行另稱馬超獅 舞孝獅 拜別長輩. 中国报. 2017-04-22 [201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 ^ 【罕見喪禮】白事舞孝獅要頭耷耷 送別德高望重圍村人. 苹果日报. 2018-04-05 [201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0).
- ^ https://www.hk01.com/%E8%97%9D%E6%96%87%E4%B8%AD%E5%9C%8B/591514/%E9%96%A9%E5%8F%B0%E8%88%9E%E7%8D%85%E5%82%B3%E7%B5%B1%E6%BA%90%E9%81%A0%E6%B5%81%E9%95%B7-%E6%AE%BA%E9%9D%92%E7%8D%85-%E8%A1%A8%E6%BC%94%E7%9B%B8%E5%82%B3%E6%9A%97%E6%8C%87-%E5%8F%8D%E6%B8%85%E5%BE%A9%E6%98%8E%7C香港01 闽台舞狮传统
- ^ https://www.pthg.gov.tw/planhab/cp.aspx?n=B4D08732724D3799%7C台灣屏東政府客家事務處[失效链接]
- ^ 陈紫菀. 大馬獅藝之路獅藝發力爭列文物遺產. 大马东方日报. 2015年2月8日13时40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26日).
- ^ 陈紫菀. 大馬獅藝之路獅藝發力爭列文物遺產. 大马东方日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6).
- ^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桩舞獅原创者.萧斐弘提名国家文化人物. 大马星洲日报. 2009年2月16日.[失效链接]
- ^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马来西亚狮王萧斐弘.从痴迷舞狮到亲手制作舞狮……. 大马星洲日报. 2018年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8日).
- ^ 蕭斐弘. TEDxPetalingStreet HQ.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 ^ 马来西亚高桩舞狮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国新闻网. 2015-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 ^ HUAPLUS, 麻坡关圣宫,马来西亚小城走出的世界龙狮王, [2019-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陈紫菀. 大馬獅藝之路獅藝發力爭列文物遺產. 大马东方日报. 2015年2月8日13时40分 [2019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26日).
- ^ 国际高桩舞狮赛-麻坡关圣宫夺冠. 大马中国报. 2018年12月28日 [2019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1日).
- ^ 檳威華團聯誼會護航教育 高樁舞獅義演14日見. 大马光明日报. 2018年8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7月26日).
- ^ 威武狮头,手工绝活. 星洲日报. 2020-01-14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 ^ 马来西亚华文报《星洲日报》2004年4月19日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