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国家博物馆
菲律宾国家博物馆(菲律宾语:Pambansang Museo ng Pilipinas)是一个辖属菲律宾政府的政府机构,负责监督菲律宾的一些国家博物馆,包括民族志、人类学、考古学和视觉艺术收藏品。自1998年以来,国家博物馆一直是菲律宾政府的监管和执法机构,负责保护和修复菲律宾各地的重要文化财产、历史遗址和保护区。
菲律宾国家博物馆 | |
---|---|
Pambansang Museo ng Pilipinas | |
成立 | 1901年 |
地址 | 菲律宾马尼拉艾米塔区黎刹公园Padre Burgos Avenue |
坐标 | 14°35′13″N 120°58′52″E / 14.5869°N 120.9811°E |
馆长 | Director Jeremy R. Barns |
所有者 | 马尼拉政府 |
网站 | http://www.nationalmuseum.gov.ph. |
地图 | |
国家博物馆经营国家美术博物馆、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和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三者均位于马尼拉的国家博物馆大楼内。该建筑群毗邻黎刹公园,靠近马尼拉的王城区,馆内藏有胡安·卢纳·德·圣佩德罗的名画 《斗兽场的地下室》。
该博物馆还在全国各地设立分馆。包括武端国家博物馆(武端市)、宿务国家博物馆(宿务市)、西米沙鄢国家博物馆(伊洛伊洛市)、三宝颜国家博物馆(三宝颜市)和西米沙鄢国家博物馆地区办事处(伊洛伊洛市)等。
历史
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由菲律宾委员会于1901年创建的公共教育部下属的岛屿民族学、自然历史和商业博物馆。1903年,博物后被转移到内政部更名为民族调查局。并负责菲律宾参加1904年路易斯安那采购博览会。博览会结束后,民族调查局被废除,并更名为菲律宾博物馆。
1933 年,当菲律宾立法机关划分博物馆时,博物馆单位的结构再次发生变化。博物馆的美术和历史部迁至国家图书馆单位。它的民族学部门迁至科学局单位。最后的人类学部门,包括考古学、民族志和体质人类学,以及科学局自然历史的部门被组织成一个国家历史博物馆。并在1939年,这被转移到农业和商业部长办公室。
二战期间,由于日本对菲律宾的占领使上属单位重新归入菲律宾国家博物馆,但在马尼拉解放期间,旧立法大楼被美国大炮摧毁,导致博物馆失去了大部分藏品。立法大楼通过美国资金立即恢复,使博物馆恢复营运。 博物馆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被认为有助于政府实现国家发展的愿望。[1]1966年,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签署了第4846号共和国法或文化财产和保护法。指定博物馆为保护和保存国家文化财产的机构,通过对此类财产进行普查、研究和申报以及对历史或考古遗址的考古探索、挖掘或挖掘进行监督和管理。
2019年,国家博物馆的权力借由11333号共和国法案进一步扩大,该法案由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总统签署,博物馆机构的正式名称从国家博物馆延长为菲律宾国家博物馆。也被归类为附属于政府的信托,仅出于预算原因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还被授权在该国的每个行政区域建立区域博物馆。[2]
参见
参考
- ^ Ferdinand Marcos, New Filipinism: The Turning Point, State of the Nation Message to the Congress of the Philippines, January 27, 1969 [on-line] accessed from https://www.officialgazette.gov.ph/1969/01/27/ferdinand-e-marcos-fourth-state-of-the-nation-address-january-27-196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Duterte signs law giving more powers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he PH » Manila Bulletin News. News.mb.com.ph. [October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6).
- Lenzi, Iola. Museums of Southeast Asia. Singapore: Archipelago Press. 2004: 200 pages. ISBN 981-406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