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斯烈
蔡斯烈(1911年6月—2003年3月8日),又名蔡松荣、蔡松云,湖北应城杨岭潘家集人。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蔡斯烈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11年 湖北应城 |
逝世 | 2003年3月8日 北京 |
教育程度 | 金陵大学1936年 |
职业 | 军事家 |
活跃时期 | 20世纪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经历
|
生平
生于富裕的膏盐矿商和矿主家庭。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0月转党。后因应城县党组织被破坏而失去联系脱党。
1928年底到武汉读书;后到北平读高中。1936年从南京金陵大学辍学回家,继承家业,成为富豪矿主。
1937年10月在武汉参加青年救国会。1938年6月经蔡承祖、邓先柱介绍,由董必武、钱正英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陶铸批准提前转为正式党员,成为陶铸在应城举办的汤池训练班时期最早发展的党员之一。毁家纾难,以护矿为名,自己出资1000块银元购买枪支弹药,即“应城抗战八条枪”。[1]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在中共鄂中特委书记杨学诚率领下,带着十三名矿工,成立了“应城潘家集商民自卫队”,以八条枪为基础,建立起鄂中第一支抗日武装。[2]拉队伍京山县丁家冲,在鄂中山区迅速发展到500人枪的抗日游击队,蔡任队长。在其带动和影响下,从1938年11月至1943年春的4年多期间,应城膏盐矿区就为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捐助了经费达200万法币,应城县数千人参加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说:“勇敢坚定的蔡松荣(蔡斯烈)、徐休祥(徐觉非)同志及应城的孙县长都是当时(1939年4月30日夜袭云梦县城)英勇爬城的抗日英雄”“鄂中陶铸、杨学诚同志以八条枪起义而发展起来的几支武装,成为以后发展坚持鄂豫边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力量”。[3]1939年6月上旬,李先念、陈少敏率新四军挺进团一大队到达京山大山头,与鄂中区党委领导的“应抗”部队会合。6月19日接到中原局刘少奇、朱理治的电报,指示鄂中党的中心任务是在最短时期内创立一支5000人以上的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新四军,“应抗”应立即编为新四军。“统一整编,打出党的旗帜”。“应抗”改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不久改称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李先念在《一年来鄂豫边地区抗日游击战争》一文中写:“我们从豫南向鄂中挺进的征途上,汇合了信阳地区共产党员自动组织的武装,还有罗原福同志以28条枪为基础扩大起来的武装和张体学同志率领的武装以及鄂中陶铸、杨学诚、蔡松荣等同志以8条枪发展起来的几支武装,所有这些就成为以后发展坚持豫鄂边区游击战争的基本力量。”
1946年5月至7月任军事调处执行部汉口第九执行小组成员。1946年底到东北。
1982年离职休养,享受副部长级医疗、住房待遇。
参考文献
- ^ 蔡斯烈:“从八条枪开始”,《革命史资料》(十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6月版。
- ^ 《为革命献身的湖北省委书记——杨学诚》,湖北党史网
- ^ (任质斌之子)任全胜:“我和蔡斯烈伯伯的交往”,《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