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威廉·舒尔茨

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英语:Theodore William Schultz,1902年4月30日—1998年2月26日),昵称泰德·舒尔茨Ted Schultz),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前经济系主任,芝加哥经济学派成员之一。[1][2]他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因此于1979年(与威廉·阿瑟·刘易斯一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3][4][5]

西奥多·舒尔茨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
出生(1902-04-30)1902年4月30日
 美国南达科他州阿灵顿
逝世1998年2月26日(1998岁—02—26)(95岁)
 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
国籍 美国
研究机构爱荷华州立大学
芝加哥大学
研究领域农业经济
学派芝加哥经济学派
母校南达科塔州立大学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9)
IDEAS/RePEc英语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上的资讯

早年生活

1902年,西奥多·舒尔茨出生于美国中部南达科他州阿灵顿郡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父亲是小农场主。舒尔茨没有上过中学,在农业学校学习了几年之后,1921年进入南达科他州立学院学习农学专业,1927年毕业。[6]随后进入威斯康星大学,1930年获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7]

学术生涯

1930-1943年,舒尔茨任教于爱荷华州立大学,开始了他的“穷人经济学”研究之路。[8]

四十年代后进入芝加哥大学任教,直至1972年退休,于1946年至1961年担任经济系主任,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

舒尔茨196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98年2月26日逝世。[9][10]

学术成果

在舒尔茨看来,农业经济学就是穷人经济学,因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都生活在农村。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舒尔茨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美国农业危机的研究论文。六十年代后,舒尔茨把对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从而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0]

农业经济领域

1979年,西奥多·舒尔茨因对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分析了农业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对于工业化的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12] 。由于“在经济发展研究领域中所做出的贡献,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所做的首创性研究”,舒尔茨在1979年与另一名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同时还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曾在美国政府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兼职,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和若干世界性机构都发生了积极的影响。[10]

舒尔茨反对轻视农业的看法,强调现代化农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13]

  1.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 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3.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改造传统农业》一书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著作。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向农民世代使用的那种类型农业要素投资的低收益率,此外,还要进一步说明为了改造这种类型的农业,就要发展并供给一套比较有利可图的要素。发展供给这种要素,并学会有效地使用这些要素,是投资——向人力物质资本的投资——的事。[13]

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研究为什么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以奇迹般的速度从严重的破坏中得以复苏,相比之下,英国在战争结束后很久仍然需要配给粮食。他的结论是,恢复的速度是因为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教育促进生产力,和健康的身体,进行教育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他的一个主要贡献后来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启发了国际上大量的发展工作,激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金融机构投资于职业和技术教育。[12]

在1960年代,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概念,定义为人的能力价值。舒尔茨主张教育的支出是纯消费投资的组合,他建议人力资本是跟其他类型的资本一样,它可以是透过教育、训练和医疗设施及服务等费用的投资,以改善生产的教育的投资包括国小国中高中,以及大学或更高的学历,而训练指的是对企业组织员工的在职训练。因此,人力资本是一种对人力的生产性的投资,包括在利用教育和训练以提升技能知识来增加生产力利润。同时,人力资本亦被广泛定义为企业组织中员工拥有的技能、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14]

西奥多·舒尔茨还提出人力资本[15]的分支概念教育资本[16],关注对于教育的投资[17]经济学家发现报酬的递增起源,努力并非徒劳。这导致知识的进步,而知识进步又带来收入的增长。每一次进步,作为一个过程,最终受制于报酬递减。这意味着不存在已为人知的、独特而持久的收入增长过程。[18]

指导学生

西奥多·舒尔茨1980年到访中国北京大学,该校指派林毅夫为舒尔茨翻译;舒尔茨对林的翻译和经济学上的领悟颇为赞赏,回到芝加哥后便安排推荐给林毅夫奖学金就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19][20]刘忆如是林毅夫当年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同学,她说:“他似乎是舒尔茨教授在家造成革命性影响的传人”[21]。当时林毅夫是西奥多·舒尔茨的关门弟子(已于1972年退休)[22]

他的学生盖尔·约翰逊曾这么评价他,“舒尔茨是发展经济学的杰出创新者,他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一个成功的学术管理者,一个敏锐的观察者。”[23]

荣誉奖项

人物著作

舒尔茨代表性著作有:《改造传统农业》、《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农业经济组织》、《向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与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等[10]

《经济增长与农业》讲述:发展中国家普遍追求迅速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忽视了农业的发展。舒尔茨认为农业对经济增长有巨大贡献,重工抑农的政策不会使经济现代化;但舒尔茨觉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物质资本,而是的生产技能;舒尔茨还认为,政府推行歧视农业的价格政策,是不足取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经济学家还一致认为,农业资源配置是无效率的,如若从农业中撤出一部分劳动力农业生产效率就会提高,舒尔茨批驳了这一观点,他认为要把传统的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唯有引入新的生产要素[24]

Schultz, Theodore W. Reflection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utput and Supply. 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 1956, 38 (3): 748–762. JSTOR 1234459. 

书籍撰写

  • 1943年 Redirecting Farm Policy,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 1945年 Agriculture in an Unstable 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 1953年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McGraw-Hill.
  • 1963年 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64年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968年 Economic Growth and Agriculture, New York: MacGraw-Hill.
  • 1971年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of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 1972年 Human Resources (Human Capital: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New York: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 1981年 Investing in Peopl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Descrip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chapter-preview link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993年 The Economics of Being Poo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 1993年 Origins of Increasing Return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参与编辑

  • 1945年 Food for the Worl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62年 Investment in Human Being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72年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Equity-Efficiency Quanda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73年 New Economic Approaches to Fertil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74年 Economics of the Family: Marriage, Children, and Human Capita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参考资料

  1. ^ THEODORE W. SCHULTZ (PDF).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2015-02-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5-01) (英语). ……Major efforts were made to squelch the report, but Ted Schultz, citing academic freedom and the dangers of censoring research, held firm and refused. 
  2. ^ 2.0 2.1 Theodore Schultz. chronicle.uchicago.edu. [2019-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9). 
  3.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bel in Economics, 1979, Accessed 5 Jan 2011(英文)
  4. ^ 4.0 4.1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9.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5. ^ 西奥多.舒尔茨. 西奥多•舒尔茨:穷人的经济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06-22 [202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中文(简体)). 本文为1979年舒尔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的演讲。“农业在许多低收入国家仍然存在提高食物产量的空间,能够养活不断增多的人口,穷人的收入和福利会得到改善。但提高穷人福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口素质,不是空间、能源或耕地。”舒尔茨如是说。 
  6. ^ (英文) Theodore and Esther Schultz Socie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Shaars, Marvin A. The Story of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09–1972 (PDF). 1972 [2015-02-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02). 
  8.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9Theodore W. Schultz, Sir Arthur Lewis. Nobelprize.org. [2015-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9. ^ Theodore W. Schultz. Find A Grave. [2015-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4). 
  10. ^ 10.0 10.1 10.2 10.3 樊继达. 舒尔茨与穷人经济学. 学习时报社. [201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简体)).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三农”问题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温总理引用的话是舒尔茨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发表演讲时说的。那么,舒尔茨到底是何许人也?“穷人的经济学”又是怎样的一种理论呢? 
  11. ^ Theodore W. Schultz, 1981.Investing in People. p.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2. ^ 12.0 12.1 吴楠. 美国经济学诺奖得主有几多?. 中青在线. 2014-07-10 [2015-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6) (中文(简体)).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illiam Schultz,1902-1998),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出生于南达科他州阿灵顿,1921年进入南达科他州立大学学习农学,1927年毕业,随后进入威斯康星大学,193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34-1943年任教于衣阿华州立学院,然后进入芝加哥大学。196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98年2月26日逝世。 
  13. ^ 13.0 13.1 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 商务印书馆. 1999-08 [2015-02-15]. ISBN 71000419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简体)). 农业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议题之一。农业能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应该如何改造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和研究的中心问题。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舒尔茨在1964年发表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却独树一帜,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14. ^ 徐秀燕. 人力資本及人力資源發展策略的探討. 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 [2015-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中文(繁体)). 人力资源发展和人力资本理论都在强调员工的绩效。但是,人力资本理论以宏观面强调国家的绩效,而人力资源发展理论则以微观面着重在组织的绩效。因此人力资源发展集中于人在组织中利用训练和发展,透过专家的协助以增进组织的生产力为目标。而人力资本理论则集中于人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健康和努力,作为国家资本的整体部分,并与财政和自然资源并列之。在人力资本理论,教育、训练和发展、技能和知识对组织的生产力和经济成长有显著的影响,并直接地影响组织的人力资源发展。而员工又是组织内重要的资源,是需要被训练以维护组织的竞争优势和增加其价值。因此,人力资源发展是在组织之内扮演策略的角色。 
  15. ^ (英文)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姚先国、张海峰. 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 (PDF). 经济研究. 2008年 [2015-02-16]. ISSN 0577-9154. CNKI JJYJ200805005 . NSSD 27320063 .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2-16) (中文(简体)). 就人力资本对产出差异的作用而言 ,大多数研究是在 Barro (1991) 增长回归框架下进行的。在M2R2W(1992) 的开拓性论文中 ,他们发现要素投入的差异 ———特别是人力资本 (中学入学率) 方面的差异 ,解释了 80 %以上的跨国收入差别。但是这一结论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 ( Klenow 和 Rodrigue2Clare ,1997 ; Bils 和 Klenow ,2000) 。Klenow 和 Rodrigue2Clare (1997) 认为 M2R2W 使用的人力资本指标存在测量误差 (measurement error) 。他们的研究进一步考虑了小学入学率和教育质量因素 ,结论发现要素积累在跨国收入差别中的作用显著地减少 ,而生产率的贡献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陈晓光(2005) 认为这些研究都没有考虑人力资本的向下兼容性 ,他于是重新考察了跨国收入差异 ,发现人力资本等投入方面的差异仍是跨国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林毅夫和刘明兴(2003) 的回归显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不存在促进作用。蔡 和都阳(2000) 的实证研究则认为人力资本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他们使用的人力资本代理指标有所不同。邹薇和张芬 (2006) 对农村地区收入差异的考察分析认为 ,中学教育对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较大 ,而小学教育的影响则较小。 
  17. ^ Theodore Schultz, 95, Winner Of a Key Prize in Economics.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18. ^ 西奥多‧W‧舒尔茨. 報酬遞增的源泉.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08-01 [2015-02-15]. ISBN 7301049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中文(繁体)). 我论文的第一集特别强调亚当‧斯密的著名定理——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斯密在很大程度上断言劳动生产力的巨大提高来自于劳动分工,他说“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增进,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在这里,斯密指出了人力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很明显,市场的扩张是重要的,但是,斯密没有给出理解市场扩张及其起源,以及由扩张带来附加收入的条件和分析。 
  19. ^ 张海龙. 世人瞩目的传奇人物——林毅夫. 共同家园> 文化中国> 两岸名人堂. 北京: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2008年5月22日 [来源:《台声》2008年第3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6月19日). 
  20. ^ Evan Osnos. Boom Doctor: Can the Chinese miracle continue without reform?. New York, NY, USA 美国: The New Yorker. 2010-10-11: 42–48 [201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1) (英语). 
  21. ^ 刘忆如. 為全球經濟指引穩健新路. 哈佛商业评论. [201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中文(繁体)). 林毅夫教授是我当年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同学。那是198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选派优秀人才,出国留学、攻读博士的初期。他是芝加哥大学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舒尔茨( Theodore Schultz)教授,特别从大陆吸引去芝大就读的学生,他似乎是舒尔茨教授在的学生,他似乎是舒尔茨教授在家造成革命性影响的传人。其后,林毅夫更将芝大严谨的经济逻辑训林毅夫更将芝大严谨的经济逻辑训并以系列方式,提出他独到深入的见解。他的分析与意见,广泛地在欧美学术圈受到极为高度的重视,欧美学术圈受到极为高度的重视,并引发回响。 
  22. ^ 刘世英. 傳奇學人林毅夫. 台湾: 大地出版社. 2013-12-10 [2015-02-18]. ISBN 97898658000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0) (中文(繁体)). 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大师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illiam Schultz) 的关门弟子;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他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国际 (BiMBA) 的创始人;他是中国高层的经济智囊;他是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他就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一个潜心把脉中国经济的传奇学者,一个努力实现梦想的人。 
  23. ^ 23.0 23.1 舒爾茨. 和讯网. [201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8) (中文(简体)). 从1952~1972年退休为止,一直膺选为芝加哥大学的查尔斯·哈琴逊特殊贡献教授;退休后仍被聘任为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 
  24. ^ 24.0 24.1 西奥多·舒尔茨 译者:郭熙保. 經濟增長與農業. 中国人民大学. 2015-01-01 [2015-02-18]. ISBN 97873002041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1972年被美国经济学会授予该会最高荣誉勋章——弗朗西斯·沃尔克奖章。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