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丘比丘

秘鲁世界遺產

马丘比丘西班牙语Machu Picchu奇楚亚语Machu Piqchu,其意为“古老的山”[2]),又译麻丘比丘,是一座建于前哥伦布时期(15世纪)的印加帝国城市遗迹[3][4],位于秘鲁南部的秘鲁东部山脉库斯科西北方80公里处,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2,430米(7,970英尺)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5][6]

马丘比丘
Machu Picchu
2009年的马丘比丘
位置
坐标13°09′48″S 72°32′44″W / 13.16333°S 72.54556°W / -13.16333; -72.54556
高度2,430米(7,970英尺)
文化印加帝国
建成时间c. 1450年
废弃时间1572年[1]
考古学家海勒姆·宾厄姆三世
官方名称马丘比丘古神庙
类型Mixed
标准i, iii, vii, ix
评定时间1983年(第7届)
参考编码274
国家 秘鲁
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Map showing location of Machu Picchu in Peru
Map showing location of Machu Picchu in Peru
马丘比丘在秘鲁的位置

玛雅文明相比,由于印加文明没有书面语言的纪录,直到19世纪末期才有对于发现该遗址的纪录。考古学家认为,马丘比丘是萨帕·印卡帕查库蒂(1438-1472)建造的,由于独特的位置、地址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在1911年),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它通常被称为“印加失落之城”。[7]

马丘比丘的建筑为古典印加风格,并以抛光的砌石墙作为柱体结构。城镇保存完整的三个设施则为拴日石(Intihuatana)、太阳神殿和三窗庙。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城市最初的样子,大部分建筑都经过了复原重建。到1976年,马丘比丘约有30%的区域已经恢复,直到至今依然进行恢复工程。1983年,马丘比丘古神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且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7 年,马丘比丘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但与此同时,马丘比丘也面临着遭旅游业破坏的担忧。[8]

历史

 
拴日石(Intihuatana),据说是印加人设计的天文学时钟

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于1440年(一说1420年)[9]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考古学的发现(加上最近对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读)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修养场所(类似罗马庄园)。围绕着庭院建有一个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时就更少了。

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修成的墙上石块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

19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了整个4月刊来介绍马丘比丘,这处遗址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03年有大约400,000人参观马丘比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规模旅游对遗址带来的损害表示关注。当局坚称这不是问题,遗址的偏僻会给旅游业形成天然的限制[10]。不断有建议要在遗址修建缆车,但至今一直未获批准[11]

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访问马丘比丘后写下的长诗《马丘比丘之巅》中赞道:

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在这崎岖的高地,在这辉煌的废墟,我寻到能续写诗篇所必需的原则信念。

再次发现

1911年的7月24日,美国历史学者海勒姆·宾厄姆三世让西方世界注意到了马丘比丘。他被熟悉此地的本地人带到马丘比丘。这位受争议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在这里完成了一份该地区的考古学报告。宾厄想出了“失落的印加城市”这个吸引人的名字,并用作他第一本书的书名。

2002年,其他不为人知的二十世纪探险家留下的足迹被人发现,这些发现显示宾厄姆当初为了成为公认的马丘比丘发现者而故意掩盖了这些痕迹。

虽然发现马丘比丘的功劳落到了宾厄姆的头上,长期研究库斯科的Simone Waisbard仍然坚称马丘比丘的发现者另有其人,最先到访这里的是Enrique Palma,Gabino Sánchez和Agustín Lizárraga,他们于1901年7月14日将名字刻在了一块岩石上。而宾汉最初实际上在寻找的是维特科,印加帝国在西班牙征服秘鲁时期最后的避难所和反抗据点。反复探索这个区域之后,他在1911年被居住在遗迹所在地的当地奇楚亚人带到了马丘比丘。宾汉之后又几次到访这里并进行挖掘,直到1915年。在他写的几部关于马丘比丘的发现的书籍中,《失落的印加城市》一书大为畅销。

文物

美国考古学家海勒姆·宾厄姆三世于1911年以租借为名,从马丘比丘带走4千多件古文物回耶鲁大学。尽管秘鲁政府长期要求,这些文物长期未被归还。

为了古物秘鲁与耶鲁大学追讨多年,甚至诉诸法律,最后美国奥巴马总统在秘鲁总统游说下,亲自与耶鲁大学进行道德劝说希望让步,终于在2011年耶鲁大学退让,愿意归还第一批、总计366件文物,这些文物于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运抵秘鲁总统府[12]。并于2012年11月归还最后一批35000个陶瓷碎片[13]

位置

 
马丘比丘的地图

马丘比丘城建在库斯科西北130公里处的马丘比丘山脊上,海拔2000多米。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学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在山顶上马丘比丘的悬崖边,人们可以欣赏到落差600米直到乌鲁班巴河的垂直峭壁。要消除高原反应,人们可以嚼古柯叶或muña——一种有香味的多项功效超过青霉素的草。

绝佳的地理位置使马丘比丘成了理想的军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经是军事机密。马丘比丘精确的坐标是13°9′23″S 72°32′34″W / 13.15639°S 72.54278°W / -13.15639; -72.54278

马丘比丘历史保护区

在1981年,马丘比丘周围32,592公顷土地被列为秘鲁的“历史保护区”。这个地区不仅包括遗迹本身,还包括附近的地貌和动植物群,尤其是当地生产的兰花

有理论指出马丘比丘是一个印加“llacta”——即用来控制新征服地区经济的据点。这里也是整个印加帝国境内最美丽的一处“据点”,在遭受进攻时用来保护印加贵族。这里是Zapa印加的“安息地”和“观测站”。

分区

按照考古学家的划分,马丘比丘有三个组成部分:神圣区、南边的通俗区,和祭司贵族区(居住区)。

在神圣区里献给最伟大的太阳神因蒂的“拴日石”、“太阳庙”和“三窗之屋”是有重大考古学价值的主要宝藏。在居住区中有一部分是专属于贵族们的,这里的房屋成排的建在一个缓坡上;Amantas(智者)们的住宅有红色的墙,Ñustas(王子)们住宅则有着梯型的房间。在主城堡中还有一片区域是专门关押和惩戒犯人的监狱。石头建造的纪念陵墓是宗教仪式和献祭牺牲的场所,里面的空间呈拱形,墙壁上还有雕刻。

建筑

 
石墙全靠堆砌

马丘比丘的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的: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以及美妙的接缝技巧,墙上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

让人注意的是,虽然印加人了解圆形(太阳神因蒂就是用它表现的),却并不把它运用在建筑中。建筑用的庞大数量石块究竟是如何搬运的至今是个谜。还有,虽然印加人不使用圆形,但却利用了斜坡。据信他们让成千上万的工人推着石块爬上斜坡。可惜的是印加人并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没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

整个遗迹由约140个建筑物组成,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居住区。这里还建有超过100处阶梯——每个通常由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凿成。还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间由穿凿石头制成的沟渠和下水道联系,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统。

至今还没有人明白印加文明是如何能将重达20吨的巨石搬上马丘比丘的山顶。

印加路网

在哥伦布时代之前南美文明修建的成千上万条道路中,印加路网属于最吸引人的一类。道路网络汇集在库斯科印加帝国的首都,其中一条道路通往马丘比丘城。印加人称沿海道路为Camino de los llanos(平路)而山路则称为Cápac Ñam。

现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在印加道路——尤其是Cápac Ñam——上旅行,从库斯科出发徒步两天穿越安第斯山脉。

 
从瓦纳比丘山顶俯瞰马丘比丘

全景照

从华纳比丘看马丘比丘全景
马丘比丘全景照片
马丘比丘全景照片 III.

姐妹城市

2005年五月,约旦佩特拉城成为了马丘比丘的姐妹城市。两个城市都在所属文明中有着中心地位,并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参见

注释

  1. ^ Jarus, Owen. Machu Picchu: Facts & History - Abandonment of Machu Picchu. Live Science. 31 August 2012 [16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Nonato Rufino Chuquimamani Valer, Carmen Gladis Alosilla Morales, Victoria Choque Valer: Qullaw Qichwapa Simi Qullqan. Lima, 2014 p. 70
  3. ^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Historic Sanctuary of Machu Picchu.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5. ^ escale.minedu.gob.pe – UGEL map of the Urubamba Province (Cusco Region)
  6. ^ Carlotto et al. 2009
  7. ^ Burger, R. L.; Salazar, L. C.; Nesbitt, J.; Washburn, E.; Fehren-Schmitz, L. New AMS dates for Machu Picchu: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Antiquity. August 2021, 2021 (383): 1265–1279. S2CID 238220619. doi:10.15184/aqy.2021.99. 
  8. ^ NPR: "We've been calling Machu Picchu by the wrong name" 27 March 2022. [202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研究:先进AMS技术测定显示马丘比丘至少比此前认为的要早20年. [202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Row erupts over Peru's tourist treasu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新闻
  11. ^ World: Americas Inca site cable car plan sparks an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新闻
  12. ^ 耶魯大學歸還馬丘比丘文物. [2011-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广新闻网
  13. ^ Yale returns last batch of Machu Picchu artifacts to Peru.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图像来源

  • 本文包含来源于PromPerú的图片。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