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飓风丹尼尔
飓风丹尼尔(英语:Hurricane Daniel)是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二强劲的飓风,也是该飓风季第4个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7月16日,丹尼尔起源于墨西哥离岸的一股东风波,之后向西移动并稳步加强,在7月22日达到每小时240公里的最高风速,当时气旋的特征与环形飓风类似。之后丹尼尔由于进入水温较低的海域,以及风切变增强而逐渐减弱。7月26日,它进入中太平洋后迅速退化为残留低气压。
四级飓风(美国) | |
形成 | 2006年7月16日 |
---|---|
消散 | 2006年7月26日 |
最高风速 | 1分钟持续: 150英里/小时(240公里/小时) |
最低气压 | 933毫巴(百帕);27.55英寸汞柱 |
死亡 | 无报告 |
损失 | 很小 |
影响地区 | 夏威夷州 |
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
最初预测表明气旋将以热带风暴标准横过夏威夷群岛,但丹尼尔的残余最后在夏威夷东南方消散。风暴为夏威夷岛和茂宜岛带来轻到中度降水,造成轻度水灾,但没有出现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道。
气象历史
7月2日,丹尼尔起源于非洲西岸的一股东风波。该东风波横过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并带有少许相关的对流,它在7月12日横越中美洲进入东太平洋。其对流在7月13日加强,系统于两天后在墨西哥以南展现出热带气旋发展的迹象[1]。系统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移动,其组织在7月16日有所改善[2]。在低层环流附近有相关的对流雨带下,估计东风波在7月16日晚上发展成热带低气压[3]。这时其位于曼萨尼约西南偏南方约845公里[1]。
归类为第五E号热带低气压后,系统在中层高压脊的引导气流下向西移动[3]。低气压形成后的几小时里,其中心附近缺乏集中的深层对流。情况对热带气旋的发展很有利,包括温暖的海洋表面温度,非常少的风切变以及气旋上已经形成的反气旋[4]。之后对流变得更加集中,以及上层流出的改善重合。根据德沃夏克分析法,气号在协调世界时7月17日中午12点强化为热带风暴丹尼尔[5]。之后丹尼尔的结构很快便有所改善,展现出更多的雷暴活动和带状特征[6]。系统中心发展出中心密集云团,环流中心有明确的雨带围绕[7]。随着系统形戍眼状特征[8],国家飓风中心在7月18日晚上将丹尼尔升级为飓风,当时候其位于卡沃圣卢卡斯西南偏南约1420公里[1]。
7月19日,丹尼尔的风眼在卫星图像上变得更为明显[9],其后发展成一个针孔式风眼[10]。风暴进入眼墙置换循环并转向西北偏西方移动,其强化趋势暂时停止,之后在7月20日快速加强并达到大型飓风标准[1]。当天晚上,飓风丹尼尔组织成一个非常对称的气旋,其中心有一个非常明显,直径约为50公里的风眼。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四级标准后,气旋的外观与环形飓风相似[11],环形飓风的特点是拥有巨大而对称的风眼,周围有厚厚的环形强对流包围,通常能够保持其强度和结构达数天之久[12]。7月21日,飓风进入另一次眼墙置换循环。在周期完成后,丹尼尔在7月22日早上达到每小时240公里的最高风速。此风速保持约18小时后,丹尼尔进入了一片水温逐渐转凉的海域,强度开始逐渐减弱[1]。7月23日,风眼变得更为明显[13],之后风速下降,云顶再次回暖[14]。
飓风在7月24日进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的预报责任区[1],此时其风眼消失在卫星图像上。原本预计丹尼尔将以热带风暴标准横过夏威夷群岛,因为该群岛附近海域的水温较高[15],而预计风切变亦是微弱[16]。然而,风暴因北面的高压脊减弱而减速,以及在水温较低和东风切变增强的共同影响下,丹尼尔在7月25日减弱为热带风暴[1]。当天晚上,外露的环流中心附近已经没有活跃的对流,系统在7月26日早上减弱为热带低气压。由于雷暴活动也未能重新发展,丹尼尔于协调世界时7月27日凌晨0时退化成残留低气压,残留低气压继续向西北偏西方移动,在7月28日于夏威夷大岛东南方消散[16]。
防灾措施和影响
由于起初预测飓风丹尼尔将以热带风暴标准横越夏威夷群岛,夏威夷州和夏威夷县的官员建议居民准备飓风应急包裹,他们还建议购买不易变坏的食物和电池。这候,风暴距该离州可能受影响的地区还有数天,结果只有很少居民立即准备[17]。檀香山国家气象局对夏威夷东面海滩发布高海浪预警,警告在沙滩上的人不要下水[18]。美国国家气象局对丹尼尔的残余发布暴洪观测预警和强风警告[19]。
7月28至29日,丹尼尔的残余为夏威夷大岛和茂宜岛的向风区域带来50至125毫米降雨量[16]。茂宜岛上的西威鲁埃基(West Wailuaiki)在一天内记录了98.3毫米的降雨量,是飓风带来单日降水量最高的地方[20]。风暴也为东茂宜岛的分水岭带来降水[21]。特别是在夏威夷大岛凯卢阿-科纳的降雨造成道路积水,小溪也出现泛滥。不过没有任何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道[22]。一个位于嘉莱的气象站简要地报告持续风速约为每小时56公里,阵风每小时72公里[16]。
第61届跨部门飓风会议期间,夏威夷州民防部请求将“丹尼尔”(Daniel)这个名称除名,理由是它带来很大的威胁或损失,让人难以忘记[23],但世界气象组织并没有同意这项请求[24]。
参见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Jack Beven. Hurricane Danie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9).
- ^ Stewart & Rhome. July 16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1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
- ^ 3.0 3.1 Beven. Tropical Depression Five-E Discussion On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Pasch. Tropical Depression Five-E Discussion Two.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Stewart. Tropical Storm Daniel Discussion Thre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Mainelli & Avila. Tropical Storm Daniel Discussion Fi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Pasch. Tropical Storm Daniel Discussion Six.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Rhome & Stewart. Hurricane Daniel Discussion Eigh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Stewart and Brown. Hurricane Daniel Discussion Elev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Stewart and Brown. Hurricane Daniel Discussion Twel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Brown. Hurricane Daniel Discussion Sixte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Knaff, John A.; J.P. Kossin; M. DeMaria. Annular Hurricanes (PDF).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April 2003, 18: 204–223 [2009-02-28]. Bibcode:2003WtFor..18..204K. doi:10.1175/1520-0434(2003)018<0204:AH>2.0.CO;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1-08).
- ^ Brown & Stewart. Hurricane Daniel Discussion Twenty-Sev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Brown & Stewart. Hurricane Daniel Discussion Twenty-Eigh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Houston. Hurricane Daniel Discussion Thirty-One.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8).
- ^ 16.0 16.1 16.2 16.3 Overview of the 2006 Central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Season.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3).
- ^ Rod Thomson. Weakening Hurricane Daniel still a concern for Big Isle. Honolulu Star-Bulletin. 2006-07-25 [200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6).
- ^ Hurricane Season 2006: Daniel (Eastern Pacific).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2006 [200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 ^ Honolulu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July 2006 Tropical Weather Statements. 2006 [2007-12-29]. (原始内容 (TXT)存档于2012-02-09).
- ^ Kevin R. Kodama. July 2006 Hawaii Precipitation Summary. Honolulu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06 [200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9).
- ^ Edwin Tanji. Trades dissipate remnants of Daniel. Maui News. 2006-07-29.
- ^ Event Report for Hawaii.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2006 [200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2).
- ^ The Nation's Hurricane Program: An Interagency Success Story (PDF). Interdepartmental Hurricane Conference. 2007 [2007-12-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10).
- ^ Dennis H. McCarthy.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Instruction Tropical Cyclone Names and Pronunciation Guide (PDF). 2007 [2007-12-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