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F/A-18“大黄蜂”(英语: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是美国海军(早期型已退役)的航空母舰舰载机,为全天候对空/对地的中型多用途战机,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诺斯洛普所设计的YF-17“眼镜蛇”原型机为基础进一步开发而成,是美国军方第一架同时拥有战斗机攻击机身份的机种。

F/A-18“大黄蜂”
F/A-18 Hornet
史坦尼斯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F/A-18C
概观
类型多用途战机攻击机
乘员F/A-18A/C/E:1人
F/A-18B/D/F:2人
首飞1978年11月18日
服役1983年1月7日
生产麦道波音诺斯洛普公司
产量2,000+架
单位造价2,900万美元[1]
现况现役
主要用户美国 美国海军(F/A-18A/B/C/D已退役)
美国 美国海军陆战队
加拿大 加拿大皇家空军
西班牙 西班牙空军
澳大利亚 澳洲皇家空军(F/A-18A/B已退役)
芬兰 芬兰空军
衍生自YF-17原型战斗机
衍生机型F/A-18E/F超级大黄蜂
EA-18G咆哮者电子作战机
技术数据
长度56呎1吋(17.1米)
翼展展开:40呎4吋(12.43米)
收折:27呎7吋(8.4米)
高度15呎5吋(4.7米)
翼面积410平方呎(38平方米)
空重23,000磅(10,433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36,970磅(16,769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51,900磅(23,541公斤)
发动机2具通用电气F404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力49千牛顿(11,000英磅力)(军用推力)
79千牛顿(18,000英磅力)(后燃推力)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1.8马赫 (1,190哩/时;1,915公里/时)
高度40,000呎时(12,190米)
巡航速度0.95马赫
爬升率50,000呎/分(250米/秒)
最大升限50,000呎(15,000米)
最大航程2,070哩(1,800海里,3,330公里)
作战半径460哩(400海里,740公里)
执行高-低-低-高任务
翼负荷93磅/平方呎(450公斤/平方米)
推重比>0.96
武器装备
机炮1门M61A2 20毫米火神炮
导弹对空:AIM-7AIM-9AIM-120AIM-174B
对地:AGM-62AGM-65B-61AGM-158AGM-154
对舰:AGM-84AGM-158C
反雷达:AGM-88
炸弹GBU-10GBU-12GBU-16
GBU-24CBU-59Mk-80
F/A-18C的抬头显示器

对于空间有限、承载机队数目不多的航空母舰而言,像F/A-18这种多用途的泛用机种,是十分合适的配属选择,自1983年开始布署到退役前皆为美国海军主力的舰载机种。而美军航空母舰当前的主力舰载机F/A-18E/F“超级大黄蜂”,则是以“大黄蜂”为基础经过大幅改动并将整体尺寸放大而来。

历史

YF-16 vs. YF-17

 
YF-17 原型机

F/A-18的发展史,最早可以回溯到1972年时,携手并进的F-15重型战机计划与美国空军发展的轻型战机(Lightweight Fighter,LWF)计划。后者当时在参选的诸多团队中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与诺斯洛普(Northrop)获得最后决选权,分别发展了YF-16YF-17两种原型机进行测试,在这计划中YF-16中选发展成日后大家熟悉的F-16“战隼式”(Fighting Falcon)战斗机,但YF-17“眼镜蛇式”(Cobra)战机却不幸落选。

另一方面,美国海军朝思暮想着属于他们的新飞机,过没多久在1974年秋天,不落人后的也推出了空战战机(Air Combat Fighter,ACF)的构思,航母官兵们期待着海军也有好东西了,然而计划开跑时,遇上越战甫结束,由于美国国会互相杯葛军费预算下,要求海军不要再砸大钱开发新飞机,必须自空军的这两架竞争者中挑选了,自然也让两大集团又再次对垒。不同的是,由于双方都未曾有承包制造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经验,诺斯洛普与制造海军飞机经验丰富的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合作,以YF-17为蓝本开发出海军版的原型机,毕竟YF-17为双发动机设计,空战性能刚好介于F-16与F-15中间,非常适合海军所中意的多用途功能,并且由该团队打败对手所提案-衍生自单发动机的F-16战机之舰载机版本。

虽然在一开始时,该团队打算开发出战斗机版的F-18与攻击机版的A-18,来分别取代海军陆战队F-4与海军和陆战队使用的A-7A-4攻击机(1976年,当麦道团队胜利得到制造授权时,他们其实是授命量产空战用的F-18A),但是海军稍后认为这两种能力的确能够存在于同一架飞机上面,因此最后的结果是二合一变成一机双用的F/A-18,同时海军将使用F/A-18的部队编号改为“VFA”(战斗攻击中队)来执行空优与对地攻击兼顾的双重任务型态。除了航空母舰起降用的舰载机版本外,诺斯洛普也另外设计减轻重量的陆基版F/A-18L,根据两家公司的协议,麦道公司负责舰载机版的开发、制造与销售,诺斯洛普则负责的陆基版的促销业务。然而尴尬的是,F/A-18的外销市场由于美国海军方面采用舰载机版而大开,反而让陆基版本毫无商机可言,两家合作厂商又曾一度因此对簿公堂,战机一度开发中断,还好国事当前,官方、国防部与承包商各路人马通过斡旋解决纷争,由麦道作为主导厂商执行此计划,诺斯洛普获得负责协助的大多数回馈。

虽然在外观上,F/A-18大致保留了F-17的基本构型,像是双发动机、双垂直尾翼与大部分的机身架构,但事实上F/A-18无论是在机体结构、航电系统或是动力系统方面,都是彻头彻尾重新开发的。YF-17原本使用的YJ101涡轮风扇发动机在提升输出推力成为F404涡轮风扇发动机。为了能够让飞行员自己一个人就能顺利执行对空与对地的各种任务,导入了先进的数码化概念与玻璃座舱,以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的萤幕取代传统战斗机所使用的复杂指针仪表,采用电传操纵(Fly-by-Wire)进一步提升飞机的控制性。在设计上也着重飞机的维修性和降低需要的人工,这些革命性的概念对于日后F/A-18大受好评的多功能、好操作之特性,有着关键性的帮助。

基本设计

在设定上,F/A-18是一架双发动机垂直尾翼构造,中等翼展与后掠角度,多用途的超音速战术战机。到目前为止,美军的F/A-18一共发展出六种不同的衍生版本,分别是单座的F/A-18A与18C,及双座的F/A-18B与18D。至于最新锐的F/A-18E/F虽然仍列在大黄蜂家族里面,但实际上几乎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历经重大修改升级过后的新机种,军方给予其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的代号以便与原本的版本区隔,是目前美国海军最主要的空优与对地攻击用机种。相对于单座的A、C型,双座的B、D型机种主要是利用更改航电系统的装设位置与稍微减少油箱容量(约6%)来达成,B型机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训练使用,但比起一般的教练机,双座的F/A-18仍然拥有完整的作战能力。至于D型则常被实际用来进行作战任务,担任一些像是战术空中管制、前线空中管制或是战术侦察任务之类,需要较多人力分工的特殊任务。

F/A-18原本的发展目的是因为美国海军需要一款价格较低、轻型的多用途战机,以便与当时舰队主力的空优战机、价格高昂且大型的F-14作高低搭配。但是在2006年F-14正式自美国海军退役,而海军的先进战术攻击机(Advanced Tactical Aircraft,ATA),也就是A-12计划又告夭折,造成原本的对地攻击主力A-6停役后无以为继的困境,F/A-18遂同时肩负起这两款战机留下的任务真空带。最新改良型的F/A-18E/F是美国海军航空队主力的对地与空优任务的机种,驻地美国西岸的几支海军航母战机大队(Carrier Air Wing,CVW),因为F-14操作成本的问题造成缩减数量甚至没有配属F-14,而完全以F/A-18作为战斗主力,F/A-18对于美国海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武器装备(F/A-18C)

 
整备情形,挂载AIM-9
  • 机炮:1门20毫米M61火神式六管旋转机炮,配弹578发
  • 挂载点:9个,翼端2个、翼下4个及机腹3个,可挂载最多13,700磅(6,215公斤)的导弹、火箭、炸弹、副油箱和吊舱
  • 空对空构型:
8枚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
6枚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与2枚AIM-9响尾蛇导弹
AIM-7麻雀导弹

衍生型

F/A-18A

 
F/A-18战机从美国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为了加速新机种的开发,军方订购了11架F/A-18原型机,其中有9架为单座型,也就是日后的F/A-18A。虽然偶尔有人会称呼这批飞机为YF/A-18A,但事实上根据官方的定义,这批飞机应该是作为预产机而非可以悬挂“Y”字代号的原型机身份。1978年11月18日,第一架预产型F/A-18A顺利升空,战机在为期一年多的测试后,正式进入量产。根据记录总共有371架F/A-18A被制造出来,并且于1980年3月开始部署,初期当然是以美国海军的操作测试与评估单位开始接收新飞机。不过令人有点意外的是,第一个真正正式配置F/A-18A的单位,其实是海军陆战队第314“黑骑士”战斗攻击中队(VMFA-314 "Black Knights"),于1983年1月7日正式换装完成开始运作。而第一个正式配置F/A-18A的海军单位,则是海军第113战斗攻击中队(VFA-113),于1983年8月换装完成。VFA-113与后来换装完成的VFA-25,被配属在第14航母航空大队(CVW-14),因此搭载该大队的星座号航空母舰(USS Constellation CV-64)成为第一艘正式配置F/A-18作为战斗武力的航空母舰。

当F/A-18A正式开始服役后,海军的高级将领们马上感受到这型多功能战斗机真正厉害的地方:它比原本对地攻击专用的A-7载弹量更大,攻击精确度更高,但又有不输给海军当家空优战机F-14的运动能力,因此他们给了F/A-18A“摇摆战机”(Swing Fighter)的浑名,意指这架飞机能在战斗机与攻击机两种原本壁垒分明的角色中,轻易的切换。相较于过去必须更换航电才有可能有效担任某一类型任务、或是起飞前就就必须先设定电子装备的“多用途”战机来说,F/A-18 真正实现空中切换多任务机种的设计。

1986年4月,配属在珊瑚海号航空母舰(USS Coral Sea CVB-43)上的两中队海军航空队与两中队海军陆战队航空队的F/A-18参加轰炸利比亚的“黄金峡谷任务”(Operation El Dorado Canyon)。在该行动中主要担对地任务,尤其是压制利比亚的防空系统与雷达。这场任务成为F/A-18与AGM-88A“HARM”高速反辐射导弹的首次实战登场,击毁诸多利比亚的雷达防空导弹设施,包括苏联极少出口的SA-5长程防空导弹,替其他进行主要攻击的友军开路。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则是第一次由F/A-18担纲出场的作战任务,该次战役中美军一共投入了9个配备F/A-18的海军和7个海军陆战队中队,虽然在这场作战中F/A-18主要是担任对地攻击的角色,但是也常常会越界执行一下空中巡逻任务。开战当天两架满载炸弹的F/A-18在路程上先是击落了两架伊拉克空军的MiG-21型战机,随后继续飞往目标点执行轰炸任务,再次印证它真正的多功能威力。

F/A-18B

双座型的F/A-18B之出现,是打从F/A-18一开始在开发时就同时进行的。在F/A-18最早的11架原型机中,有两架双座型版本,代号TF-18A(T是美军对于教练机的称呼代号),但在量产后更改为F/A-18B。F/A-18B多出的一个座位是牺牲了约6%容量的油箱空间来达成,但除此之外双座版的战机在功能上与单座版的几乎相同,表现也一致。根据资料F/A-18B一共只量产了40架,除了少数几架交由测试单位运用外,几乎都是配置在前线单位而非原本预期的纯教练机用途。

F/A-18C/D

 
美国海军蓝天使特技飞行队使用的F/A-18

在麦道/诺斯洛普成功生产了400架的F/A-18A/B之后,针对航电设备作为主要改良项目的新型F/A-18在1990年代中期取代了原本的A/B版本,其单座型称为F/A-18C,双座型则为F/A-18D,第一架F/A-18C(机身编号163427)是在1987年9月3日进行处女航,并且在1987年9月开始量产。1989年VFA-25与VFA-113首先进行换装。新版本的战机主要改良包括

  1. 更换新的任务电脑
  2. 加装与1553B和1760军用标准相容的资料总线
  3. 新款的弹射椅
  4. 飞行事件及监测装置,这套装置会纪录飞机的各项与维修相关的资料。

在武器与系统上能够配备

  1. 新登场的AIM-120“AMRAAM”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与
  2. 采用红外线制导AGM-65“小牛”式(Maverick)对地导弹。除此之外,根据原本的设计F/A-18C能
  3. 更换RF-18A(最初编号F/A-18(R))侦察机的可交换式侦查机鼻(Interchangeable Recce Nose)来进行侦查任务,

因此也设计保留了相关的电子接线与防电磁外泄屏避,但最后计划还是终止而没有实际使用到。由于F/A-18C与之前的A版本几乎只有航电系统方面的改变,因此两个机型在外观上很难分辨,只能从F/A-18C较A在机身上多了一些突起的天线上看出端倪。

F/A-18C在开始生产了两年、137架之后,自1989年以后出厂的飞机开始具备夜间攻击能力。改良的部分包括

  1. 可以使用AN/AAR-50导航前视红外线(Forward Looking InfraRed,FLIR)或者是AAS-38夜鹰(NITE Hawk)导航与红外线目标标定前视红外线吊舱,红外线影像能够直接传送到抬头显示器(HUD)上。与夜视仪相容的座舱仪表板,飞行员能够
  2. 使用AN/AVS-9猫眼(Cat Eye)夜视仪,彩色多功能显示幕以及电子移动地图显示器。第一架配备这套系统的F/A-18C(编号163985)在1989年11月1日交机,又有“夜攻大黄蜂”(Night Attack Hornet)的绰号。1992年之后,F/A-18可以携带加装激光目标指示器的AAS-38吊舱,为激光制导炸弹提供照明。

2015年4月1日,两架隶属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23战斗机攻击中队英语VMFA-323的F/A-18C战机因机械因素降落于台湾台南空军基地[2]。为1978年F-14迫降后,美军战机再次降落台南机场。[3]4月3日,两架战机于13:12分飞离台湾。

F/A-18E/F

 
较之F/A-18D,F/A-18F在机身尺码上增加了约30%。
 
F/A-18A/B/C/D(左)和F/A-18E/F(右)的涵道特写。其明显分别为F/A-18E/F 改用加莱特涵道(CARET)构型,藉以减低战机的激光反截面

F/A-18家族中的最新机型是单座的F/A-18E和双座的F/A-18F,绰号“超级大黄蜂”。获得这个绰号的是因为这两款机型虽然延续了最初F/A-18的设计概念,但是这两款机型被完全重新设计过,整个机身扩大了约30%,并换装新型的F414发动机,由中型战机变为中重型战机。

F/A-18E/F最大的进步在于其雷达反射面积减少约10%。虽然不能像新一代的F-22隐身战机般,能完全在传统雷达前隐身,但已足够让敌机锁定的有效距离减少,且就算被锁定也比较容易逃脱,使得被击毁的几率大幅的降低。除此之外,其武器挂载点的数量也较以往增加,并且可外挂多达五个副油箱,除了可大幅延长作战半径外,甚至还能执行简易的空中加油任务,更因如此在之后基于F/A-18F的基础上EA-18G“咆哮者”电战机由此而来,以取代已经服役已久的EA-6B

2007年澳洲皇家空军订购了24架F型取代老旧的F-111C中队。

F/A-18E/F Block III“超级大黄蜂 第3批次”制造与升级

F/A-18E/F Block III是美国海军选择了将F/A-18E/F超级大黄蜂提升至Block III的性能提升方案也是目前F/A-18的最先进的版本,并预在2019财年间开始对现有超级大黄蜂机队实施升级,海军预计将挹注2.649亿美元预算至升级现有超级大黄蜂机队至Block III的标准,期间在2019财年至2022财年间。这项升级可使超级大黄蜂面对未来战场将具有更好的生存性。在Block III升级之中,超级大黄蜂将安装保型油箱(CFT)[4] 增强航程以及会使用更大面积的多功能显示器;名为“分散式标定处理器网络”(Distributed Targeting Processor Network,DTPN)的新型强大电脑;能容纳更多资料串流的“战术标定网络科技”(Tactical Targeting Network Technology,TTNT)等。且盖伦也表示,这些先进的能力可以让超级大黄蜂、咆哮者以及E-2D相互沟通并形成紧密的作战网络。波音则强调新型的F/A-18E/F Block III的功能包括先进的驾驶舱系统[4],配备世界上所有战斗机中最大的触控萤幕显示器[4],增强网络链接[4],减少雷达讯号[4]、开放式任务系统[4]和 拥有10,000 小时的机体寿命[4]

此外,在隐身性表现上,超级大黄蜂Block III亦会强化低可视度设计。毫无疑问地,超级大黄蜂Block III并不会拥有F-35C般的隐身性,但盖伦也指出Block III的生存性提升是透过同时精进了电战性能以及低可视度性能,并取在两者性能上的平衡点而达成。

在感测器方面,目前正在开发全新的区块II红外线感测器(IRST)[5]也已在2017财年间投注研发资金,并可以让未来的Block III得到更强的远距侦测和追踪能力。

波音公司2020年6月17日宣布,已向美国海军交付首批2架F/A-18E/F“超级大黄蜂”第3批次(Super Hornet Block III)战机[6],单座型F/A-18E与双座型F/A-18F各1架让美国海军进行测试,但是机身并未安装保型油箱(CFT)。先前“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USNI)报导,美国海军计划获得116架全新“超级大黄蜂 第三批次”Block III 战机,另外升级364架旧款F/A-18E/F至相同标准[7]。目前美国海军和波音只签订78架全新的F/A-18E/F Block III订单。[8]

F-18 HARV

 
正在进行高迎角飞行测试中的F-18 HARV

F-18 HARV 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高迎角实验机(High Alpha Research Vehicle),在1987年到1996年的计划期间,利用实验机上三片偏流片组成的轴对称矢量喷管,验证战机是否可以70度的迎角飞行(一般战机只能55度)。

EA-18G 咆哮者

 
试飞中的EA-18G原型机

EA-18G“咆哮者”(Growler)是美国海军预备在2009年财政年度开始取代现役EA-6B电子作战机的同类机型。EA-18G由F/A-18F的机体修改之后,利用挂载于机翼与机腹中线下方的ALQ-99干扰䇲舱与机身内的电子设备,执行对地方无线电讯号源,包括雷达通讯设备的搜集、干扰与压制。[9]

2000年下半年美国海军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电子作战飞机发展研究,经过22个月的评估与研究之后,2001年一份2000页的机密报告提出多种海空军联合研发与采购的提案,由于海空两军对于新机种任务规划的差异,以及海军陆战队预备采用未来服役的F-35联合打击战斗机的电子作战版,两军种合作计划因此改由海军单独利用F/A-18F的机体改良之后取得。

第一架EA-18G发展型,编号16641,于2006年8月3日于波音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的工厂正式对外公开,8月15日进行第一次试飞。EA-18G与F/A-18F共享90%的机身结构,APG-79主动相控阵雷达与其他航电系统,在两处翼端,EA-18G加装ALQ-218战术干扰系统接收器(Tactical Jamming System Receivers,TJSRs)。主要的电子作战系统与EA-6B相同,都是使用ALQ-99 ICAPIII䇲舱,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与界面设计将提高EA-18G的作战效果。

生产状态

由于订单萎缩,波音于2023年2月宣布最早于2025年停产F/A-18E/F;若投得印度海军合约,则延迟至2027年才停产[10][11]

使用国

除美国及加拿大以外,下列各使用国均通过美国对外军售购入F/A-18。

 
F/A-18使用国
  •   美国
  •   澳洲皇家空军(F/A-18A/B已退役)
    • F/A-18A/B购入75架(57架单座、18架双座)共71 架,意外事故损失4架,其中25架已被加拿大收购;另外46架曾拟转交美国军事承判商“Air USA”,其后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缘故,又曾打算将有关机材转让予乌克兰空军[13],惟不获采用。机队已于2021年11月底退役,由F-35A 闪电Ⅱ式战斗机取代。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澳洲将保留8架,其中两架将进驻威廉镇当地的世界战机博物馆,做为历史纪录保存[14][15]
    • 购入24架F/A-18F。
    • 购入12架EA-18G,现役11架,意外事故损失1架。2021年9月30日新购一架战机取代事故机[16]
    • No. 3 Squadron RAAF,服役时间:1985-2017 (后被F-35A取代)
    • No. 75 Squadron RAAF,服役时间:1988-2021 (后被F-35A取代)
    • No. 77 Squadron RAAF,服役时间:1985-2020 (后被F-35A取代)
    • No. 2 Operational Conversion Unit RAAF,服役时间:1985-2019 (后被F-35A取代)
    • Aircraf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it RAAF
  •   科威特空军
    • 31架F/A-18C和8架F/A-18D(截至2008年11月 (2008-11)[17]
    • 9th Fighter and Attack Squadron
    • 25th Fighter and Attack Squadron
    • 2018年,订购22架F/A-18E Block III和6架F/A-18F Block III[7]
  •   瑞士空军
    • 购入34架,现役32架,2架损失于坠毁事故。
    • 初期并未具备对地攻击能力,后续才购入对地攻击用硬件装备。
  •   芬兰空军
    • 使用纯截击机版 F-18C/D。
    • 购入64架,现役63架,1架损失于2001年发生的空中撞机事故。
    • 首架于1995年6月7日运交[18]
    • 规划于2025年开始退役,由F-35A取代。
  •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
    • 8架F-18D,配属第18中队,驻地为北海空军基地。有意收购科威特空军的二手F/A-18C/D。
  •   加拿大皇家空军
    • 购入138架,配属加拿大皇家空军司令部(Canadian Forces Air Command)。
    •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内部代号为CF-18A,但加拿大军方将机种代号改称CF-188A(单座)与CF-188B(双座)。
    • 全机队现正进行航电和结构提升计划,将服役至2025年,后开始逐步换装F-35A
  •   西班牙空军
    • 84架,机种代号改称C.15。
    • 预计于2025年退役首批次

潜在使用国/竞标纪录

事故

  • 2011年4月6日,一架美国海军来自VFA-122战术演示小队的F/A-18E/F在尝试完成一个机动动作时坠毁,导致机上两名飞行员丧生。
  • 2015年10月21日,美海军陆战队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该部第三航空联队的六架F/A-18“大黄蜂”战斗机当天计划从拉肯希思基地飞往 洛西茅斯基地,其中一架战机在起飞后坠毁,坠机地点距离拉肯希思基地约6英里(约9.7公里),飞行员遇难,其余五架战机已安全抵达洛西茅斯基地。
  • 2016年6月2日,美国海军“蓝天使”表演队一架F/A-18起飞不久后坠毁于田纳西洲,飞行员遇难。
  • 2016年8月2日,美国海军一架F/A-18C在内华达州法伦附近坠毁,飞行员安全跳伞逃生。
  • 2016年8月29日,瑞士空军一架F/A-18C在迈林根空军基地起飞不久后坠毁,飞行员受重伤不治身亡。
  • 2016年11月9日,美国海军两架F/A-18在加州圣地亚哥附近进行空战训练时相撞,一名飞行员跳伞后安全落地,另一名飞行员在海上跳伞被安全救起。
  • 2016年11月28日,加拿大空军一架CF-18在冷湖靶场坠毁,飞行员遇难。
  • 2016年12月7日,一架驻日美军F/A-18战斗机在四国高知县近海坠毁。
  • 2017年4月21日,据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新闻办公室消息,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上的一架F-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东南亚苏拉威西岛附近海域坠毁。
  • 2017年10月17日,一架西班牙F/A-18战机在该国首都马德里Torrejon军事基地起飞不久后坠毁。
  • 2018年1月24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一架EA-18G在美国参加红旗军演起飞时忽然燃起大火。
  • 2018年3月14日,美军一架F18战斗机在国内例行训练时坠毁,机上两名飞行员及时跳伞弹射,却仍在事故中死亡。
  • 2018年11月12日,美军一架F/A-18战机在冲绳海域训练时坠毁,事故发生海域为北大东岛西南部约300公里的海域。
  • 2018年12月5日,一架驻日本山口的美国海军陆战队F/A-18在海上进行加油练习时与KC-130加油机相撞,两机双双坠毁。 一名飞行员弹射后被日本自卫队搜救到,余下一名飞行员与五名加油机机组乘员下落不明。[24]
  • 2019年7月14日,一位官员向福克斯新闻网透露,一架美国海军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当日在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海岸坠毁。
  • 2019年7月31日,一架美国海军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死亡谷国家公园坠毁。
  • 2023年5月20日,西班牙空军一架F-18战斗机在萨拉戈萨一个空军基地坠毁,飞行员弹射逃生。[25]

相关条目

流行文化

注释

  1. ^ 存档副本. [2014-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2. ^ Marine fighter jets landing on Taiwan sends China mess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shington Times
  3. ^ 江天铮. F18降台南 憶當年. 联合报. 2015-04-02 [2015-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fa-18-super-hornet. www.boeing.com. [2023-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5. ^ fa-18-super-hornet. www.boeing.com. [2023-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6. ^ 【武備巡禮】F-18I沉默大黃蜂戰機 性能媲美F-35. 青年日报. [2023-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中文(台湾)). 
  7. ^ 7.0 7.1 编译郭正原. 美海軍喜迎2架第3批次「超級大黃蜂」. yahoo!新闻 (青年日报社). 2020年6月19日 [2020年6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20日) (中文(台湾)). 
  8. ^ Boeing Delivers First Operational Block III F/A-18 Super Hornet to the U.S. Navy. MediaRoom. [2023-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6). 
  9. ^ 央視-咆哮者干擾偵查一體. [2016-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 
  10. ^ 一代經典!美海軍主力F-18最快2025停產. 自由时报. 2023-02-25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11. ^ Boeing Sets F/A-18 Production Completion Date as Defense Business Pivots to Future Work. MediaRoom. [2023-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6). 
  12. ^ 火力就是正义(百科频道), 【美國F18 HARV】NASA絕密研究,最強F-18改裝,配備矢量噴口,能夠做到高迎角飛行,助力美國研發F-22與下一代空中優勢, 2022-02-12 [2024-07-21] 
  13. ^ 13.0 13.1 Coorey, Phillip; Tillett, Andrew. Retired RAAF fighter jets could be sent to Ukrain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Nine Publishing.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14. ^ 记者李靖棠. 【F-35時代來臨】捍衛領空40年 澳洲舊型大黃蜂戰機正式退役 (新闻稿). 上报. 2021-11-29 [202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中文(台湾)). 
  15. ^ 軍情動態》服役將近37年 澳洲空軍大黃蜂戰機走入歷史 (新闻稿). 自由时报. 2021-12-01 [202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中文(台湾)). 
  16. ^ McLaughin, Andrew. Australia to Buy One Growler Attrition Aircraft. ADBR. 1 October 2021 [1 Octo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17. ^ "Directory: World Air Forces."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1 October 2017. Flight International, 11–17 November 2008.
  18. ^ F/A-18 Hornet Mileston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波音官方网站,2007年3月17日读取
  19. ^ Tillman Barrett. MiG Master: Story of the F-8 Crusader (second edition).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585-8.
  20. ^ Donald 2001, p. 122.
  21. ^ Ukraine’s Interest In Australia’s F/A-18 Hornets Confirmed. War Zone. 2023-06-14 [2023-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22. ^ Andrew, Tillent. Lapsed contract could deliver Aussie fighter jets to Ukraine. Financial Review. 2023-12-08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2) (澳大利亚英语). 
  23. ^ Patrick, Aaron. Ukraine to Australia: ‘We don’t want your flying trash’. Financial Review. 2024-01-30 [2024-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澳大利亚英语). 
  24. ^ U.S. Marine F/A-18, KC-130 Crash in Sea Off Jap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loomberg.2018-12-05.[2018-12-11].
  25. ^ 突发!西班牙一架F-18战斗机坠毁_国际新闻_湖南红网新闻频道. news.rednet.cn. 2023-05-21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中文). 
  26. ^ 馆长聊影, 《深入敌后》:现代战争神剧 美军F-18战斗机惨遭萨姆防空导弹击落 飞行员化身战狼冲出封锁获救, 2021-03-17 [2024-07-21] 
  27. ^ 【安哥】坦克飞上天和战斗机对轰,降落伞被毁后,开炮用反冲力平安落地!《天龙特攻队》, [202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7) (中文(中国大陆)) 
  28. ^ 슬롯고니10, 电影《超级战舰》武器大盘点,外星人入侵,二战老舰迎战扭转乾坤, 2022-08-15 [2024-07-21] 
  29. ^ 2010Kmovie, 【世界異戰】World Invasion:Battle Los Angeles 中文電影預告2, 2011-02-17 [2024-06-16] 
  30. ^ A Quiet Place: Day One | Official Trailer (2024 Movie) - Lupita Nyong'o, Joseph Quinn, [202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7) (中文(中国大陆)) 
  31. ^ 有戏讲, 《#驚世未了緣》奧斯卡最佳導演 #米路吉遜 執導新作《Flight Risk》首支正式預告, 2024-07-08 [2024-07-21] 

参考文献

  • David Donald and Jon Lake, 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Military Aircraft (2000), Aerospace Publishing Ltd. UK, ISBN 1-84013-393-7
  • 美国科学家联邦基金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Donald, David. Carrier Aviation Air Power Directory. London: AIRtime Publishing Inc, 2001. ISBN 978-1-880588-43-7.
  • Drendel, Lou. F/A-18 Hornet in action (Aircraft Number 136). Carrollton, Texas: 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1993. ISBN 978-0-89747-300-2.
  • Elward, Brad. Boeing F/A-18 Hornet (WarbirdTech, Vol. 31). Specialty Press, 2001. ISBN 978-1-58007-041-6.
  • Gunston, Bill. F/A-18 Hornet (Modern Combat Aircraft 22). St. Paul, Minnesota: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1985. ISBN 978-0-7110-1485-5.
  • Holmes, Tony. "RAAF Hornets at War". Australian Aviation. Canberra: Phantom Media, January/February 2006/No. 224. ISSN 0813-0876.
  • Jenkins, Dennis R. F/A-18 Hornet: A Navy Success Story. New York: McGraw-Hill, 2000. ISBN 978-0-07-134696-2.
  • Miller, Jay. 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 (Aerofax Minigraph 25). Arlington, Texas: Aerofax Inc., 1988. ISBN 978-0-942548-39-6.
  • Peacock, Lindsay. F/A-18 Hornet (Osprey Combat Aircraft Series). London: Osprey Publishing, 1986. ISBN 978-0-85045-707-0.
  • Senior, Tim. "F/A-18 Hornet, The AirForces Monthly book". AirForces Monthly, 2003. ISBN 978-0-946219-69-8.
  • Spick, Mike. 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 (Classic Warplanes). London: Salamander Books, 1991. ISBN 978-0-8317-1412-3.
  • Spick, Mike, ed. "F/A-18 Hornet". The Great Book of Modern Warplanes. St. Paul, Minnesota: MBI, 2000. ISBN 978-0-7603-0893-6.
  • Vann, Frank. 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 (How They Work: Jet Fighter). New York: Exeter Books, 1988. ISBN 978-0-7917-0226-0.
  • Wilson, Stewart. Phantom, Hornet and Skyhawk in Australian Service. Weston Creek, ACT, Australia: Aerospace Publications, 1993. ISBN 9781875671038.
  • Yañez, Roberto and Alex Rodriguez. "Spanish Hornets: Providing a Potent Sting". Air International英语Air International, Volume 75, Number 2, August 2008, pp. 22–2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