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讨论:太阳系
本模板依照页面评级标准无需评级。 本模板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冥王星不是柯伊伯带的一部分吗?--石添小草 04:45 2004年3月22日 (UTC)
- 关于这类问题是天文学界争论的焦点,冥王星现在的大行星地位岌岌可危,迟早要走下神坛的。关于新发现的那颗比冥王星大的星体,暂且可以将之归类到柯伊伯带去,不必单独列出,且不美观。冥王星的问题则留待国际天文学会正是确定再说吧。--冰封沙漠 要发飚请找我:-) 05:06 2005年8月3日 (UTC)
由于太阳系的分类已经大致底定,这个模版是否重整?分为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四大类,而日后再将小行星、彗星细分。我想先做个Template talk:太阳系N请各位指教。—凌云 2007年10月23日 (二) 03:11 (UTC)
关于并入Template:太阳系之建议
- (-)反对,此模板本来就应是简体名称(简体模板创建于2004年),后来繁体模板的出现是因为某用户在2008年擅自将其移动到繁体名称。User:凌云最初在修正此问题时没有将它移回,而是复制了简体的内容(和水内小行星的情况很相似)。至于为什么前者少链入页面,那是因为阁下将太阳系和八大行星等条目原有的简体模板都改成了繁体吧?合理的解决方案应当是繁体移回简体合并编辑历史。—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5月20日 (三) 15:38 (UTC)
本页面的缺点
比较这两表,
区域 按轨道顺序排列 |
内太阳系 | 外太阳系 | 海外天体(TNO) | 最外围 | 备注 (半径/km) | |||||||||
---|---|---|---|---|---|---|---|---|---|---|---|---|---|---|
类地行星 | 小行星带 | 气态巨行星 | 柯伊伯带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 |||||||||
行星 | 水星11 | 金星7 | 地球6 | 火星8 | 木星2 | 土星3 | 天王星4 | 海王星5 | 半径2400~70000 清空轨道 | |||||
矮行星 | 矮行星 | 谷神星33 | 冥王星17 鸟神星23 妊神星25 |
阋神星18 | 球形、未清空轨道 半径470~1300 | |||||||||
候选矮行星 | 智神星62 灶神星65 健神星87 |
创神星30 2002MS434 亡神星35 潫神星36 ······ |
2007OR1024 赛德娜32 ······ |
部分星体较大 确认球形即可升格 | ||||||||||
绕日 小天体 |
规则轨道 | 地球 特洛伊 |
火星 特洛伊 |
小行星带 | 特洛伊 小行星 |
海王星 特洛伊 |
柯伊伯带 | 微小星体群体 流星雨为细碎微粒 | ||||||
不规则轨道 | 阿登型-阿波罗-阿莫尔型 (近地小行星) |
半人马小行星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 ||||||||||
达摩克型小行星 · 短周期彗星 | 长周期彗星 | |||||||||||||
卫星 | 大于矮行星 | 月球14 | 木卫一13 木卫二15 木卫三9 木卫四12 |
土卫六10 | 海卫一16 | 半径1300~2700 两颗比水星大 | ||||||||
尺寸与矮 行星相当 |
土卫三31 土卫四29 土卫五20 土卫八22 |
天卫一28 天卫二27 天卫三19 天卫四21 |
冥卫一26 | 球形 半径500~800 | ||||||||||
小于矮行星 | 土卫一97 土卫二70 |
天卫五79 | 海卫八88 | 妊卫一98 亡卫一99 |
阋卫一43 | 接近球形 半径200~260 | ||||||||
小卫星 | 人造卫星 | 火卫 | 小行星卫星 | 其它木卫 | 其它土卫 | 其它天卫 | 其它海卫 | 多 | 多 | 微小星体群体 | ||||
行星环 | 太空垃圾 | 木星环 | 土星环 丽亚环 |
天王星环 | 海王星环 | 细碎微粒 | ||||||||
注:各大星体尾数为其尺寸排名,太阳1不在表中。 排序靠后的星体序号仅供参考,因为缺乏多数TNO准确数据,且形状古怪的天体的平均半径因算法各异而变动。 尺寸第1~36名半径大于400km,全部列出;排名37~99,列出了所有非TNO星体,排序截止2015.1最新数据。 |
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除了8行星之外,首位的是7大卫星:木卫一有太阳系最壮观的火山系统,木卫二是外星生物存在的最热门候选者,木卫三和土卫六比水星还大,土卫六也是模拟早期地球环境的最佳星球,月球不用多说,海卫一虽然在7大卫星中最小,也被认为曾是TNO的老大,既冥王星阋神星的大哥。但是这些重要成员在上表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其他次重要的星球情况类似,不多说了。我本来把下表装进了上表,成为上表的组成部分,(请看 2013年2月9日 17:25 的版本)但是被删出来了,觉得比较冤。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9日 (六) 19:57 (UTC)
再补充两句,在我编辑的 2013年2月5日 06:53 版本中,用了Navbox格式建立导航模板,但矮行星后面列的不都是矮行星,但又想把非“矮行星”但却是“矮行星”同族小弟的星球列在大哥后面,(当然是为了页面简明而脉络清晰)不得已放弃了Navbox格式,不知有没有高手帮忙!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9日 (六) 20:18 (UTC)
虽然没有用到Navbox,但我喜欢你的模板的清晰分类。目前的模板为了大行星和矮行星的链接对齐顶端的图片,牺牲了清晰度,居中的一大堆链接不容易寻找。然而,我不同意把主要卫星一个一个列出来。这个所谓概括性的“主要”导航模板不应不完整地列出个别类别成员,如不应只把少数“主要”小行星列出来,同样也不应只把某些卫星列出来(况且卫星名称本身就是有数字的,一七四二这样没有顺序的数字会造成误解和混淆。我也适量地集合了以上两个模板,自制了一个,如下:
请在此评论,并作出建议。钢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9日 (六) 22:07 (UTC)
谢谢回复,我声明一下,上面那个表非常完整,它列出了太阳系所有已知真正星体,还留了一个弹性的区间。按照国际天文学会对星球和巨石相区分的分类方法,达到静力平衡的body,即呈球形或椭球形的body,才算星球。按照这个要求,中型卫星以上的卫星都无疑义的是星球,而列出的中小型卫星和较小的小行星处在分界线附近,是否算星球尚无定论,而没列出的卫星和小行星的都太小,只能算巨石或巨冰块。对于TNO,星体大小形状数据严重缺乏,只列出天文界比较有把握是星球的个体。那些不算星球的小星体,都完全死寂,没有大气、没有地质层级、没有地质运动,与真正的小石块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更没有“静力平衡”之类的判定方式,因此虽然我们对各个大行星的卫星体系有充足的了解,但各个大行星有多少卫星并没有公认的数目,同样的还有小行星带,谁敢说有多少小行星?但是,星球个数非常有限,是可以严格判定的。无论是在太阳系内的体量个头,还是现在的研究价值,还是未来利用、开发价值,星球都是压倒性的主体,其差别甚至远超大陆和岛屿的差别。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08:29 (UTC)
to 钢琴小子:您列的那个表,“微型行星”和“其他”类别,分类上有个建议: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轨道范围比较紧凑,填补了太阳系“巨盘”无行星区间的空白区域,很多天文学家把他们当作类似行星环的“太阳环”。而近地小行星/半人马小行星/离散盘/短周期彗星是被大行星引力(向内轨、向外轨、向盘外等等)甩出的轨道怪异的星体,四者之间没有明确区分界限(只是按照他们相对行星的大致位置关系分类)。而欧特云和长周期彗星两者又另有来源,还没有定论。所以建议最好按照这些属性来分类更合理。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09:16 (UTC)
- 我认为这个模板要根据天体本身由IAU明确界定的分类来显示,而不是按照属性,因为属性是比大分类更细分的东西,又没有清晰的分界线,而大分类则有着(基本上)明确的定义。这就好像是把一些人按照姓名或性别分类,而不是根据他们是否喜欢听古典音乐。再者,利用你所说的一些分类,如大小卫星、主要小行星等,同样地,在同一个大分类中只选取某些个别天体来显示,我认为不妥。除非好像伽利略卫星等有明确定义分类的天体,不然不应该径自分隔出所谓“重要”的个别天体。最后,就算要厘定到底什么卫星是“主要”的,必须要根据文献(但不同文献之间很可能有界定上的差异),请列出你所参照的文献供大家参考。还有,如果愿意的话,请根据以上我的模板,增减修改后在下方发布。谢谢。钢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17:19 (UTC)
- IAU为什么要把冥王星(和谷神星)踢出大行星之列?真实的原因是体量,还有各自太多的小兄弟。而如何踢出去的?通过一些别的判别,这些判别(如静力平衡、清空轨道之类)的核心源头还是体量。卫星系统是行星系统的翻版,有超级体量的、静力平衡的、已清空轨道超级王者,也有被边缘化的带着大批小兄弟的配角。如果你同意同样围绕太阳旋转的大行星、矮行星和微小星体能合理地归于不同的重要性层级,那么卫星的层级怎么就如此难以接受呢?现在的文献中,较早期的,或者较“科普”的,的确按照卫星标号依次介绍,但更深入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体现出主次关系。此外,对于绕日运行的小天体,最早是分成有尾巴的彗星和没尾巴的小行星;稍晚的研究深入一些,也很直接,算出了轨道的半长轴(相当于半径),然后和行星轨道半径比一下,自然地总结出近地的、火木之间的、木海之间的、海外的四类,这很容易理解;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它们的族谱来源并不是原来设想的那么直接,具体情况前面已经说了。借用你的比喻,刚开始只能对远方朋友发古典音乐的信息看对方的反应,分出了喜欢听与不喜欢的,但后来联系方式多了,可以识别对方的男女、国别了。就说到这,对不起,我最近有较长时间不能继续进行这个讨论了,有机会再聊!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18:21 (UTC)
- 我的目的不在于学术交流讨论,而是想达致妥协,从而改进这个模板。你说的这些都是细分的属性,其实在木星的卫星、土星的卫星都有详细列出。像该模板一样这么基础的大模板,必须用最明显的分类判别。而这些一目了然,琅琅上口的叫法,就是对详细属性的最初步反映。我认为没有需要在这个模板中把分类复杂化。如果小学生或对科学见识短浅一点的读者看到“清理轨道”、“达致流体动力平衡”肯定会吓跑的,但看到“卫星”、“小行星”、“矮行星”等清晰简易的叫法,则会很感兴趣地点击浏览。钢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20:32 (UTC)
- 请大家搁置争议、共创双赢,这模版的内容含量不高,没有必要为了小小一点关于格式的问题搞得脸红耳赤、两败俱伤。为什么不把更多精力用于模版内条目的内容扩充与品质提升?让这些条目都能够至少具有优良水平,成为优良条目,这才是最值得努力争取的任务。--老陈(留言) 2013年2月11日 (一) 05:37 (UTC)
太阳系主要天体导航模板
目前主要的太阳系天体或天体类别条目上用的都是{{太阳系}}导航模板。最近User:Haojian将其新的模板格式加在{{太阳系}}的底部(历史版本),我认为既重复又不美观,所以暂时移除了,并在模板讨论:太阳系上与Haojian开始了交流。我解释了我为何不认同新的格式,也尝试吸纳他的格式,做了一个我自己的版本(见User:Yinweichen/Testpage1)。Haojian不久后退出了讨论,并在今天将他新创建的模板页{{太阳系主要天体}}加入在矮行星等条目中。我觉得面对着不同的意见,这样绕过讨论,不是很好的做法。我希望可以在这里供大家一起商量一下该模板的未来。以下是之前的讨论内容。钢琴小子 打个招呼 查看贡献 2013年3月4日 (一) 04:19 (UTC)
比较这两表,
太阳系星球全表(流体静力学平衡为星球)
其中,小行星带较小星体和中小卫星介于星球和巨石之间,TNO区间的星球(即新矮行星)仍需继续发现和确证。
恒星 | 太阳 | |||
行星 | 类地行星 |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
气体巨行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
矮行星 | TNO-柯伊伯带 | 冥王星 · 妊神星 · 鸟神星 | 柯伊伯带-候选矮行星 | 亡神星 · 创神星 |
TNO-离散盘 | 阋神星 | 离散盘-候选矮行星 | 2007OR10 · 2002TC302 · 赛德娜 | |
小行星带 | 谷神星 | 小行星带-较小星体 | 灶神星 · 健神星 · 智神星(其余为非球形巨冰/石块) | |
卫星 | 大型卫星 | 月球 · 木卫一 · 木卫二 · 木卫三 · 木卫四 · 土卫六 · 海卫一 | ||
中型卫星 | 土卫三 · 土卫四 · 土卫五 · 土卫八 · 天卫一 · 天卫二 · 天卫三 · 天卫四 · 冥卫一 | |||
中小卫星 | 土卫一 · 土卫二 · 天卫五 · 海卫八 · 海卫二(更小的卫星均为非球形巨冰/石块,行星环在此类) |
太阳系小星体分类图示(粗体表示数目庞大、包含星球的类别)
轨道范围 | <— | 地球轨道 | <—> | 火星轨道 | <——> | 木星轨道 | <—…—…—> | 海王星轨道 | ———> | 极远轨道 |
轨道较规则 | - | 地球特洛伊 | - | 火星特洛伊 | 小行星带 | 特洛伊小行星 | - | 海王星特洛伊 | 柯伊伯带 | - |
不规则轨道 | 阿登型 | 阿波罗 | 阿莫尔型 | - | - | - | 半人马小行星 | -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
近地小行星 | - | - | - | 达摩克型小行星 短周期彗星 | 长周期彗星 | |||||
绕行星轨道 卫星行星环 |
- | 人造卫星 | - | 火卫 | 小行星卫星 | 木卫 · 土卫 · 天卫 · 海卫 木星环·土星环·丽亚环·天王星环·海王星环 |
TNO卫星 | - |
其中,不规则轨道多扁长、跨度大,各类星体间没有明确分界。
比如:半人马小行星和离散盘之间存在过渡类型,两者可共同归于“外来离散天体”;
某些彗星和达摩克型小行星可跨越奥尔特云与近地轨道之间的广大区域。
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除了8行星之外,首位的是7大卫星:木卫一有太阳系最壮观的火山系统,木卫二是外星生物存在的最热门候选者,木卫三和土卫六比水星还大,土卫六也是模拟早期地球环境的最佳星球,月球不用多说,海卫一虽然在7大卫星中最小,也被认为曾是TNO的老大,既冥王星阋神星的大哥。但是这些重要成员在上表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其他次重要的星球情况类似,不多说了。我本来把下表装进了上表,成为上表的组成部分,(请看 2013年2月9日 17:25 的版本)但是被删出来了,觉得比较冤。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9日 (六) 19:57 (UTC)
再补充两句,在我编辑的 2013年2月5日 06:53 版本中,用了Navbox格式建立导航模板,但矮行星后面列的不都是矮行星,但又想把非“矮行星”但却是“矮行星”同族小弟的星球列在大哥后面,(当然是为了页面简明而脉络清晰)不得已放弃了Navbox格式,不知有没有高手帮忙!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9日 (六) 20:18 (UTC)
虽然没有用到Navbox,但我喜欢你的模板的清晰分类。目前的模板为了大行星和矮行星的链接对齐顶端的图片,牺牲了清晰度,居中的一大堆链接不容易寻找。然而,我不同意把主要卫星一个一个列出来。这个所谓概括性的“主要”导航模板不应不完整地列出个别类别成员,如不应只把少数“主要”小行星列出来,同样也不应只把某些卫星列出来(况且卫星名称本身就是有数字的,一七四二这样没有顺序的数字会造成误解和混淆。我也适量地集合了以上两个模板,自制了一个,如下:
|
请在此评论,并作出建议。钢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9日 (六) 22:07 (UTC)
谢谢回复,我声明一下,上面那个表非常完整,它列出了太阳系所有已知真正星体,还留了一个弹性的区间。按照国际天文学会对星球和巨石相区分的分类方法,达到静力平衡的body,即呈球形或椭球形的body,才算星球。按照这个要求,中型卫星以上的卫星都无疑义的是星球,而列出的中小型卫星和较小的小行星处在分界线附近,是否算星球尚无定论,而没列出的卫星和小行星的都太小,只能算巨石或巨冰块。对于TNO,星体大小形状数据严重缺乏,只列出天文界比较有把握是星球的个体。那些不算星球的小星体,都完全死寂,没有大气、没有地质层级、没有地质运动,与真正的小石块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更没有“静力平衡”之类的判定方式,因此虽然我们对各个大行星的卫星体系有充足的了解,但各个大行星有多少卫星并没有公认的数目,同样的还有小行星带,谁敢说有多少小行星?但是,星球个数非常有限,是可以严格判定的。无论是在太阳系内的体量个头,还是现在的研究价值,还是未来利用、开发价值,星球都是压倒性的主体,其差别甚至远超大陆和岛屿的差别。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08:29 (UTC)
to 钢琴小子:您列的那个表,“微型行星”和“其他”类别,分类上有个建议: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轨道范围比较紧凑,填补了太阳系“巨盘”无行星区间的空白区域,很多天文学家把他们当作类似行星环的“太阳环”。而近地小行星/半人马小行星/离散盘/短周期彗星是被大行星引力(向内轨、向外轨、向盘外等等)甩出的轨道怪异的星体,四者之间没有明确区分界限(只是按照他们相对行星的大致位置关系分类)。而欧特云和长周期彗星两者又另有来源,还没有定论。所以建议最好按照这些属性来分类更合理。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09:16 (UTC)
- 我认为这个模板要根据天体本身由IAU明确界定的分类来显示,而不是按照属性,因为属性是比大分类更细分的东西,又没有清晰的分界线,而大分类则有着(基本上)明确的定义。这就好像是把一些人按照姓名或性别分类,而不是根据他们是否喜欢听古典音乐。再者,利用你所说的一些分类,如大小卫星、主要小行星等,同样地,在同一个大分类中只选取某些个别天体来显示,我认为不妥。除非好像伽利略卫星等有明确定义分类的天体,不然不应该径自分隔出所谓“重要”的个别天体。最后,就算要厘定到底什么卫星是“主要”的,必须要根据文献(但不同文献之间很可能有界定上的差异),请列出你所参照的文献供大家参考。还有,如果愿意的话,请根据以上我的模板,增减修改后在下方发布。谢谢。钢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17:19 (UTC)
- IAU为什么要把冥王星(和谷神星)踢出大行星之列?真实的原因是体量,还有各自太多的小兄弟。而如何踢出去的?通过一些别的判别,这些判别(如静力平衡、清空轨道之类)的核心源头还是体量。卫星系统是行星系统的翻版,有超级体量的、静力平衡的、已清空轨道超级王者,也有被边缘化的带着大批小兄弟的配角。如果你同意同样围绕太阳旋转的大行星、矮行星和微小星体能合理地归于不同的重要性层级,那么卫星的层级怎么就如此难以接受呢?现在的文献中,较早期的,或者较“科普”的,的确按照卫星标号依次介绍,但更深入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体现出主次关系。此外,对于绕日运行的小天体,最早是分成有尾巴的彗星和没尾巴的小行星;稍晚的研究深入一些,也很直接,算出了轨道的半长轴(相当于半径),然后和行星轨道半径比一下,自然地总结出近地的、火木之间的、木海之间的、海外的四类,这很容易理解;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它们的族谱来源并不是原来设想的那么直接,具体情况前面已经说了。借用你的比喻,刚开始只能对远方朋友发古典音乐的信息看对方的反应,分出了喜欢听与不喜欢的,但后来联系方式多了,可以识别对方的男女、国别了。就说到这,对不起,我最近有较长时间不能继续进行这个讨论了,有机会再聊!Haojian(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18:21 (UTC)
- 我的目的不在于学术交流讨论,而是想达致妥协,从而改进这个模板。你说的这些都是细分的属性,其实在木星的卫星、土星的卫星都有详细列出。像该模板一样这么基础的大模板,必须用最明显的分类判别。而这些一目了然,琅琅上口的叫法,就是对详细属性的最初步反映。我认为没有需要在这个模板中把分类复杂化。如果小学生或对科学见识短浅一点的读者看到“清理轨道”、“达致流体动力平衡”肯定会吓跑的,但看到“卫星”、“小行星”、“矮行星”等清晰简易的叫法,则会很感兴趣地点击浏览。钢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20:32 (UTC)
- 请大家搁置争议、共创双赢,这模版的内容含量不高,没有必要为了小小一点关于格式的问题搞得脸红耳赤、两败俱伤。为什么不把更多精力用于模版内条目的内容扩充与品质提升?让这些条目都能够至少具有优良水平,成为优良条目,这才是最值得努力争取的任务。--老陈(留言) 2013年2月11日 (一) 05:37 (UTC)
- 能否以1234的方式排列一下分歧点?--黑雪姬(留言) 2013年3月4日 (一) 04:38 (UTC)
分歧点如下:
- 细分程度:目前的导航模板非常简单,只有行星、矮行星、卫星、行星环等。Haojian的模板有不同类型的候选矮行星、大、中、小卫星、不同轨道类型的小行星等,而且具有不少的注释。
- 分类方式:目前的模板要么不列出,要列就把某分类的所有成员都列出(如所有的行星、矮行星、行星环)。Haojian的模板列出某些小行星带天体,又挑选出几个“大”卫星、“中小”卫星等等,不知其界定准则为何。
- 排版格式:目前的模板很简洁,使用了Navbox模板,是多个语言版本采用的格式,符合“导航模板”的用途。Haojian的模板没有使用Navbox,而且由于分类繁多,其表格很复杂,一眼无法马上明白。他的模板有两个表格和许多的注释,且用了不同的颜色(英文Accessibility方针不鼓励使用五颜六色的设计,中文维基正在进行相关方针讨论)。
第1、2点是主要分歧点,第3点可以更容易地修改。我认为有关天体的如此详细的资料应该是写在条目正文当中,而不是作为导航模板的一部分,因为导航模板要越方便、越简洁越好。钢琴小子 打个招呼 查看贡献 2013年3月4日 (一) 06:04 (UTC)
- 我有两点疑问:
- 太阳系主要星体的“主要”如何界定?
- 太阳系主要星体下有一堆卫星和一堆小星体,这个跟主要有何关系?
- --黑雪姬(留言) 2013年3月5日 (二) 04:15 (UTC)
- 最简单的,就按大小排。排不下的就用……((小行星、矮行星……)列表)这样的方式。--爱管闲事且对地图炮具有100%抗性的Inspector(留言)(←讨论页被墙?也请用HTTPS) 2013年3月5日 (二) 05:19 (UTC)
我是作者haojian,我来回答一下相关疑问:
1、界定问题:上文已说“列出了太阳系所有已知真正星球,还留了一个弹性的区间”。国际天文学会定义星球为满足流体静力学平衡的星体,简而言之就是靠自身重力成球形,或者椭球(旋转体)。围绕太阳旋转的,满足这个要求的,且没有清空轨道的是矮行星。太阳系有太多的星体,从大到小排列,从巨大的星球到微小的沙粒,显然不能用相同的称谓,过去凡是在天文望远镜中出现的光点都叫星(因为一共都没多少个点),但现在的观测细致了,面对无数星体,天文学家定义了这个界限:够大就呈球形,不够大就只能是巨石或聚集体。
2、目前大家对卫星中的星球较为忽略,因此这里强调一下。再次重复:“无论是在太阳系内的体量个头,还是现在的研究价值,还是未来利用、开发价值,星球都是压倒性的主体,其差别甚至远超大陆和岛屿的差别。”目前天文学家研究论文关键词排名,七大卫星大多在水星前面,这也能看出,星球在太阳系中的重要程度并不是看它的“辈分”(即是否围绕太阳旋转)。重复:“木卫一有太阳系最壮观的火山系统,木卫二是外星生物存在的最热门候选者,木卫三和土卫六比水星还大,土卫六也是模拟早期地球环境的最佳星球,月球不用多说,海卫一虽然在7大卫星中最小,也被认为曾是TNO的老大,既冥王星阋神星的大哥。”还有一些较小的卫星星球,也非常特殊,比如土卫五有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卫星环,冥王星和冥卫一构成目前唯一确认的太阳系双星体等等。
3、为了补充只列出“真正星球”的不足,我又增列了太阳系所有小星体群类的列表,而且表中依照它们的轨道顺序进行排列,各个群体的轨道内外顺序、特征一目了然,几乎是各群体的简易“定义”。
4、新模板是“天体列表”,和原来那个“太阳系系统”模板是有区别的,它强调各个天体个体。你如果想对太阳系的体系结构有个大略了解,原模板更简练;你如果已经知道了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想对不同天体逐个了解,新模板更适合。它也弥补了原模板的不足,特别是原模板忽略了远较几个矮行星更重要的一些重要星球。(既然矮行星定义为凡是星球就够格,那别的更大的星球就不能忽略)。原模板属科普型的天文,似乎更注重“家庭辈分”只要是绕着太阳转的,管它芝麻绿豆大点,都是长辈;新模板属研究型的天文,更专注于星体本身,其前世今生,(我用“太阳系主要天体”这个名称就是强调这一点)。原模板对小星体群类的排列混乱,欠缺章法,还包含小错误。
- Haojian,我觉得这次你的解释清晰得多了,有不少论点都可以说服我。我们暂且把“两个分开的表格”、“用色及排版”等问题留在后面处理。现在分开两个模板,至少可以避免编辑战。以下的问题,我还没有坚定地立场,请大家评论:
- Haojian的详细模板是给一些懂一点天文学的读者看的,会对普罗大众读者造成混淆吗?(保留着简单的模板就基本上没有问题)
- 有两个以不同方法列出天体的模板,其中有一定的重复,是否适当?
- 这样详细的内容,是否更适合拆分到每个天体类别的导航模板之中?(比如放到太阳系{{小天体}}模板中)
- 如何客观地、不模棱两可地分辨什么是“大”或“中小”卫星呢?如果不用明确的“行星”、“卫星”等定义,那么要怎样界定谁比谁更“主要”呢?
我自己是读过天文学的,所以我的疑问(再次希望Haojian不要误以为是抨击)主要是针对模板是否适合让广大百科读者使用。钢琴小子 打个招呼 查看贡献 2013年3月5日 (二) 07:44 (UTC)
- (!)意见,导航模板只是纯粹罗列连结,读者不需要从导航模板知道关于该链接的任何信息,分成行星、小行星什么的只是导览方便,并不是试图告诉读者某某星是小行星。我对天文学没什么了解,对于我来说,太阳系大致可以分为太阳、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行星的卫星(月球、某卫x,但是好像比其他星体都低一级)、冥王星、小行星、彗星等,当然专业人士看起来或许用词很不严谨。以我的知识,如果不参考到上面的分类,我会认为分成二或三行,一行是太阳+八大行星;一行是放冥王星、小行星、彗星等;如果需要,第三行放些术语或者其他什么的。另外就是认为navbox就是列出连结,没必要用两种分类方法把地球显示两遍。--铁铁的火大了 2013年3月5日 (二) 08:17 (UTC)
我来说说我对后两条的看法:
- 这样详细的内容,是否更适合拆分到每个天体类别的导航模板之中?(比如放到太阳系{{小天体}}模板中)我认为,这个表对太阳系的星体进行了全面性的排列,大的单列,小的群列,如果拆开就失去了全局概览的效果。
- 如何客观地、不模棱两可地分辨什么是“大”或“中小”卫星呢?这问题我还真不知道,这么分不是我首创,似乎维基别的模板就有人这么干。这么分好像是基于全体卫星排列后出现两个大的空档,就自然分开了。我大概这么补个定义吧:大于最大矮行星的是大,大于最小矮行星的为中,在星球和小星体界限上的为小。至于是比体积还是比质量,我倾向于后者,好在现在没有这种交叉大小的。
- 如果不用明确的“行星”、“卫星”等定义,那么要怎样界定谁比谁更“主要”呢?列表的首列就有类别,如何说不明确定义呢?原模板也能挑出类似的毛病,比如有一行是“天然卫星:地球 · 火星 ····”地球和火星怎么属于天然卫星?要相信大家都有相当的判断力,而且稍有天文常识的人对行星卫星的区别应该知道吧?--Haojian(留言) 2013年3月5日 (二) 08:19 (UTC)
再补充一句,维基百科各个词条内容还是比较专业的,为这些专业的词条配一个专业的导航不过分吧?--Haojian(留言) 2013年3月5日 (二) 08:27 (UTC)
- 我想你可能搞错导航模板的目的了,导航模板只是罗列连结(而不是补全太阳系内的星体),仅此而已。简单合理的列出连结就足够了,比如读者按“土卫一·土卫二·土卫三……”的顺序寻找连结会比“土卫三·土卫四·土卫一”快,而且“大型卫星”还不是连结,这里不需要阁下进行专业分析或是做出任何注释。而且导航模板写的再专业,将页面打印出来,读者也是看不到的。专业的表格是应该在条目内作为正文陈述的,如果阁下的目的是告诉读者太阳系星体的关系,那应该是新开一个专门的条目,然后再在导航模板中加入一个指向这个条目的连结。--铁铁的火大了 2013年3月5日 (二) 08:52 (UTC)
我是作者,标题“太阳系主要天体”中的主要这个词的确不够严谨,简直是很不严谨。当时取名时只列出星球表,还加入了不够明确的“准星球”,因此用了个模棱两可的词,加入小星体表之后,可以去掉这个被广泛诟病的词了。--Haojian(留言) 2013年3月5日 (二) 08:50 (UTC)
又一个不懂天文的浮上来……何不改成这样呢:
|
参照英语维基百科而成,然后个别卫星不觉得有必要列出来……--KOKUYO(留言) 2013年3月5日 (二) 09:18 (UTC)
- 我认为,导航模板不仅仅是罗列链接,也是一个相关科目的系统性的总纲。KOKUYO的表格信息量很足,我以为可以取代原来的太阳系模板,如果当初模板是这样,我就不会费神搞个太阳系天体的模板了。不过那个天体模板也有它的特点,就是以天体本身为罗列对象,把一个一个响当当的星球列全了,而稍稍忽视公转体系;大星球单列,小星体群列,也有一目了然的效果。--Haojian(留言) 2013年3月5日 (二) 09:54 (UTC)
- 既然这个模板列出了天体,那就用这个代替太阳系天体吧。其实其他维基是有这类模板的,阁下一开始没有建立重复。--铁铁的火大了 2013年3月5日 (二) 10:24 (UTC)
- KOKUYO的模板,除了无关紧要的小错误之外,我认为比Haojian的模板优胜。虽然分类更为繁杂,但是我认为其比Haojian的更加一目了然。它不分开两个表格显示,也不需要读者去“找”某某类小行星在太阳系的什么位置。但是,五层的分类是否过多了?我觉得不那么美观,用起来也不够方便。相比之下,我在上面给的类似模板,更清晰简洁,又不失分类的明确。我认为这么多种不同的小行星族,不需要在“太阳系”导航模板里列出,放到独立的模板就行了。小行星55637、小行星225088这些也不该放在太阳系模板里,同样应该移至更细分的独立模板中。我主张在我的模板和KOKUYO的模板之间找个妥协的空间,补充一下我的,而删减一下他的;Haojian的下面那个表格真的不方便,但上面的可供参考,目前已绝大部分被HOKUYO的吸纳了。然而我是反对把个别卫星特殊地列出来,列出来的应该是“火星的卫星”、“木星的卫星”等概括性的类别,况且这些类别是有相应条目的。钢琴小子 打个招呼 查看贡献 2013年3月5日 (二) 16:21 (UTC)
- 既然这个模板列出了天体,那就用这个代替太阳系天体吧。其实其他维基是有这类模板的,阁下一开始没有建立重复。--铁铁的火大了 2013年3月5日 (二) 10:24 (UTC)
如果那是大家的决议,我肯定尊重服从。我想最后说两句,KOKUYO的模板描述的是太阳系体系,按公转体系分大类,我的模板描述的是每个个体,按个头体量分大类(同时兼顾公转体系),我认为后者更符合太阳系天体这一名称。面对大家对大卫星的忽视很无语,七大卫星有大行星的气质,一些过去被认为只有大行星才有的特征,在部分大卫星中被发现,冲击了天文学界,比如浓密的大气(衍生出天气)、金属核心(衍生出强地磁)、火山、河流(两者衍生出生动的表面,而不是满目疮痍)等等。它们是太阳系天体,而且是远比矮行星(更不用说小星体)重要的太阳系天体。我只能坚持到这了,应该尊重大多数。--Haojian(留言) 2013年3月6日 (三) 01:14 (UTC)
- 我还是支持拆分。导航应该是清晰简洁,大部分人都不了解那些八/九大行星的星球。原版的我就觉得很好,八大以外的能否另立模板。或者将KOKUYO版本的矮行星以下拆分。-黑雪姬(留言) 2013年3月6日 (三) 01:04 (UTC)
- 如无拆分计划,我支持KOKUYO的版本。--黑雪姬(留言) 2013年3月7日 (四) 11:10 (UTC)
- 一个模版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写全,小天体最好是另开模版,而在大的模版下面给一个链接吧,同意BlackLotux的看法,以KOKUYO的模版为蓝图,精简一下。--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3年3月10日 (日) 09:35 (UTC)
太阳系导航模板
上次经过讨论,没有结论,今再次征求社群意见。目前使用的太阳系天体导航模板是{{太阳系}},简明易懂,概括了几乎所有的天体类别,也是大部分语言版本所使用的。不久前Haojian用户创建了新的导航模板{{太阳系天体}},我认为过于复杂,造成视觉上的混乱;而且其分类方式是按照大小的,分割界线十分主观,缺乏天文学界得到共识的定义,我不同意。模板如下:
轨道列表 | 大小列表 | 质量列表 | 发现列表 |
---|
区域 按轨道顺序排列 |
内太阳系 | 外太阳系 | 海外天体(TNO) | 最外围 | 备注 | |||||||||
---|---|---|---|---|---|---|---|---|---|---|---|---|---|---|
类地行星 | 小行星带 | 气体巨行星 | 柯伊伯带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 |||||||||
行星 | 水星11 | 金星7 | 地球6 | 火星8 | 木星2 | 土星3 | 天王星4 | 海王星5 | 巨大,清空轨道 | |||||
矮行星 | 矮行星 | 谷神星33 | 冥王星18 妊神星24 鸟神星22 |
阋神星17 | 球形、非行星 | |||||||||
候选矮行星 | 智神星63 灶神星64 健神星83 |
亡神星37 创神星36 |
2007OR1025 2002TC30229 赛德娜32 |
部分星体较大 确认球形即可升格 | ||||||||||
绕日 小天体 |
规则轨道 | 地球 特洛伊 |
火星 特洛伊 |
小行星带 | 特洛伊 小行星 |
海王星 特洛伊 |
柯伊伯带 | 微小星体群体 流星雨为细碎微粒 | ||||||
不规则轨道 | 阿登型-阿波罗-阿莫尔型 (近地小行星) |
半人马小行星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 ||||||||||
达摩克型小行星 · 短周期彗星 | 长周期彗星 | |||||||||||||
卫星 | 大型卫星 | 月球14 | 木卫一13 木卫二15 木卫三9 木卫四12 |
土卫六10 | 海卫一16 | 较矮行星大 与水星相当 | ||||||||
中型卫星 | 土卫三31 土卫四30 土卫五20 土卫八23 |
天卫一28 天卫二27 天卫三19 天卫四21 |
冥卫一26 | 球形 与矮行星相当 | ||||||||||
中小卫星 | 土卫一87 土卫二65 |
天卫五71 | 海卫八81 海卫二90 |
妊卫一94 | 阋卫一42 | 接近球形 较矮行星小 | ||||||||
小卫星 | 人造卫星 | 火卫 | 小行星卫星 | 其它木卫 | 其它土卫 | 其它天卫 | 其它海卫 | 多 | 多 | 微小星体群体 | ||||
行星环 | 太空垃圾 | 木星环 | 土星环 丽亚环 |
天王星环 | 海王星环 | 细碎微粒 |
注:各大星体尾数为其尺寸排名,太阳1不在表中。25名之后的星体因缺乏多数TNO准确数据,序号仅供参考,数十个较谷神星小的TNO未列出。
现在两个模板是并存的,但我认为两者有诸多重复,应选择只使用最清晰的那个。现用模板如下:
请讨论决定是否保留新模板,合并新旧模板还是去除新的模板。钢琴小子 打个招呼 查看贡献 2013年4月28日 (日) 15:54 (UTC)
- (!)意见:{{太阳系}}完胜{{太阳系天体}},建议保留旧版。—Snorri(留言) 2013年4月28日 (日) 15:59 (UTC)
- (!)意见:什么叫“候选星球”?星球就星球,还有候选的?——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29日 (一) 02:49 (UTC)
- (!)意见:我有个问题,太阳系模板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黑雪姬(留言) 2013年5月9日 (四) 01:58 (UTC)
被诅咒的导航模板“太阳系天体”
太阳系天体: 轨道列表 大小列表 质量列表 发现列表 | ||||||||||||||
---|---|---|---|---|---|---|---|---|---|---|---|---|---|---|
区域 按轨道顺序排列 |
内太阳系 | 外太阳系 | 海外天体(TNO) | 最外围 | 备注 (半径/km) | |||||||||
类地行星 | 小行星带 | 气体巨行星 | 柯伊伯带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 |||||||||
行星 | 水星11 | 金星7 | 地球6 | 火星8 | 木星2 | 土星3 | 天王星4 | 海王星5 | 半径2400~70000 清空轨道 | |||||
矮行星 | 矮行星 | 谷神星33 | 冥王星18 妊神星24 鸟神星22 |
阋神星17 | 球形、非行星 半径470~1300 | |||||||||
候选矮行星 | 智神星63 灶神星64 健神星83 |
亡神星37 创神星36 |
2007OR1025 2002TC30229 赛德娜32 |
部分星体较大 确认球形即可升格 | ||||||||||
绕日 小天体 |
规则轨道 | 地球 特洛伊 |
火星 特洛伊 |
小行星带 | 特洛伊 小行星 |
海王星 特洛伊 |
柯伊伯带 | 微小星体群体 流星雨为细碎微粒 | ||||||
不规则轨道 | 阿登型-阿波罗-阿莫尔型 (近地小行星) |
半人马小行星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 ||||||||||
达摩克型小行星 · 短周期彗星 | 长周期彗星 | |||||||||||||
卫星 | 大于矮行星 | 月球14 | 木卫一13 木卫二15 木卫三9 木卫四12 |
土卫六10 | 海卫一16 | 半径1300~2700 两颗比水星大 | ||||||||
尺寸与矮 行星相当 |
土卫三31 土卫四30 土卫五20 土卫八23 |
天卫一28 天卫二27 天卫三19 天卫四21 |
冥卫一26 | 球形 半径500~800 | ||||||||||
小于矮行星 | 土卫一87 土卫二65 |
天卫五71 | 海卫八81 海卫二90 |
妊卫一94 | 阋卫一42 | 接近球形 半径200~260 | ||||||||
小卫星 | 人造卫星 | 火卫 | 小行星卫星 | 其它木卫 | 其它土卫 | 其它天卫 | 其它海卫 | 多 | 多 | 微小星体群体 | ||||
行星环 | 太空垃圾 | 木星环 | 土星环 丽亚环 |
天王星环 | 海王星环 | 细碎微粒 | ||||||||
注:各大星体尾数为其尺寸排名,太阳1不在表中。25名之后的星体因缺乏多数TNO准确数据,序号仅供参考,数十个较谷神星小的TNO未列出。 |
- 本人发现列举太阳系天体的页面缺少一个一目了然的结构框架,因此建立了这么个导航模板。
- 横向从左到右是各天体由内到外的轨道顺序排列,由上到下是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全表还分上下两半,上半是直接绕太阳公转的天体,下半是卫星。
- 对于数目有限的星球,即依靠强大的自重的压力而呈现球形的天体,每颗都依次单列;而相对碎散的、微小的、且形状怪异的小天体,都按类别群列。
- 在各个星球后面给出了该星球在太阳系各星体中的大小排名。
- 请大家把它同太阳系天体列表和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作个比较,就会发现,那些列表严格按某单项特征排列,反而比较杂乱,不容易很快找到要找的目标星体,而这个模板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即浓缩又全面。您拿到任何一个天体(或小天体群),在表中找到它的位置,左边看看它的类别、上边看看它的位置,也能得到最基本的天体信息。
- 但是,有个名为钢琴小子的编辑,不断对这个模板质疑,不断地删除对这个模板的采用。他一遍又一遍地拿它和太阳系模板比较,但是,我并非要拿这个模板顶替太阳系模板,两者侧重点不同,前者太阳系模板是对太阳系的概览,而太阳系天体模板是对每个天体的概览。
- 特此请求懂些天文的同好,说点公道话,谢谢,如果有修改意见,也请不吝赐教!--Haojian(留言) 2013年5月22日 (三) 09:10 (UTC)
- 关于卫星星球大小的分级参见en::Natural satellite:本模板将卫星星球分作3档,是源于对全体卫星排列后出现两个大的空档,就自然分开了。 The seven largest natural satellites in the Solar System (those bigger than 2,500 km across) are Jupiter's Galilean moons (Ganymede, Callisto, Io, and Europa), Saturn's moon Titan, Earth's moon, and Neptune's captured natural satellite Triton. Triton, the smallest of these, has more mass than all smaller natural satellites together. Similarly in the next size group of nine natural satellites, between 1,000 km and 1,600 km across, Titania, Oberon, Rhea, Iapetus, Charon, Ariel, Umbriel, Dione, and Tethys, the smallest, Tethys, has more mass than all smaller natural satellites together. 而同时,这三档恰巧和矮行星尺寸相对应,即大型卫星显著大于最大矮行星阋神星,中型卫星介于最大和最小矮行星之间,中小卫星显著小于最小矮行星谷神星。--Haojian(留言) 2013年5月22日 (三) 09:25 (UTC)
- (!)意见,这个前段时间在这里提起过,存档位于Template talk:太阳系#太阳系导航模板,当时参与讨论的不多。
- 我个人是倾向于{{太阳系}},而不赞同{{太阳系天体}}。尽管我觉得{{太阳系天体}}的展现详细而新颖,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WP:原创研究。
- 上面所说的“本模板将卫星星球分作3档,是源于对全体卫星排列后出现两个大的空档,就自然分开了。”这一段是很显然的原创研究。在所提到的en:Natural satellite页面中没有明确可信内容支撑。
- 只要天文学界没有普遍、明确地做出对卫星大小区间划分的说法,维基百科就不应当在如此位置塑造这个标准。
- {{太阳系}}的展现方式,相比起来的确可能缺少一些东西,甚至于存在一些让人误解的小错误。我觉得还是尽量去修正这个模板,能够以一个简洁、概括的形式作为太阳系相关条目使用的主要模板。
- 单个模板不宜过于复杂,目前较为复杂的{{太阳系天体}}其实仍然远远不足以包含太阳系内让人感兴趣的种种天体。
- 我也有很强烈的兴趣,能够充分展现复杂太阳系的各种细节,不过可能在太阳系天体列表条目中更合适一些。
- 不妨参考一下英文wiki上的做法,有一个简洁的en:Template:Solar_System作为概括,设立诸多例如en:Template:Solar System moons概括常见卫星,利用en:Template:Moons of Jupiter({{木星的卫星}})之类模板详叙特定行星的卫星,利用en:Template:Asteroids细分各类小行星……而不必强求要在一个统一的超大模板中包含一切。--∰ 黑目观世界 ⌘ 2013年5月22日 (三) 11:39 (UTC)
谢谢∰ 黑目观世界如此详尽的回复,足见阁下的重视。
- 回复关于“原创研究”及“没有明确可信内容支撑”:这只是英文作者的(非原创的)一个简单的数学总结,请进入“太阳系天体列表”条目,按照它所说进行一个验算即可。这种描述随处可见,请不要大惊小怪,谷神星大于小行星带所有其它的总和、木星大于所有其它行星的总和等等,没有谁为这句话去列一堆数据,谁不信可以去验算。我把卫星进行这个分档原因主要在于合在一起有些笼统,表格经常这样,内容多了就拆一下,均衡一些。而且各档的确存在醒目的差别,某些英文模板也有类似的分拆,比如en:Template:Solar System moons (compact)。如果都认为分开不好,一定要合并它们,我并不反对,可以合并起来,但不要据此否定整个模板。
- 回复又拿“太阳系模板”与之比较:请给出必须两者二选一的理由。请问有中国条目,就不能有中国人条目了吗?我真的想不通--Haojian(留言) 2013年5月23日 (四) 01:43 (UTC)
- (:)回应
- 原创研究问题:
- 所举的例子en:Template:Solar System moons (compact)中,并没有分成“大、中、小”卫星,而只是用一列“Largest satellites”把最大的一些卫星依次列出来,这些只是纯粹的顺序列举。而“大型卫星显著大于最大矮行星阋神星”这种主观的分类,则是一种原创研究。
- 就所举另一例子而言,在谷神星正文中,通过自己运算,写“谷神星大于小行星带所有其它的总和”这句话,只能说是勉强可以(最好还是能找到可靠来源来评述这事儿,同时也证明这一论断的WP:关注度)。而如果以此构成了一种分类方式,在整个太阳系相关条目或模板中,以“是否大于小行星带所有小行星总和”作为一种划分依据,则明显是一种原创研究。
- 现在的卫星分类,至少还稍微简化了这个模板,如果合并在一起,则感觉这个模板完全没法看了。还是上面曾经说过的,单个模板不宜过于复杂和繁多,否则,请使用列表(太阳系天体列表)或分类。
- 二选一问题
- 建议:可以将{{太阳系天体}}修正并保留,但仅放在太阳系天体列表等条目较上位置。而使用{{太阳系}}作为太阳系各条目的导航模板--∰ 黑目观世界 ⌘ 2013年5月23日 (四) 03:25 (UTC)
- (!)意见:常看到与太阳系有关的模板争议,忍不住抱怨一句:模板这种东西原本就是为了方便快速搜寻、在条目间进行横向移动而设计的,精简、收录内容相关性高是模板设计的基本原则。因此像这样想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全都塞进同一个模板中,搞得模板体积庞大篇幅甚至比本文还多,根本是本末倒置搞错了重点!要达到这种目的应该另外设计列表条目或是利用分类来达成,模板量体过大时理论上是应该要拆分开来,因此蓄意想设计一个把所有资讯都塞进去的模板,是不恰当的作法。中文维基似乎有分类分太细(有时一个分类底下只有一两条条目,让人怀疑到底分这类有啥意义),模板却又越搞越庞大的趋势,真是让人为之气结!--泅水大象™ 讦谯☎ 2013年5月23日 (四) 03:45 (UTC)
- 从存档找到的,代码怎么改了这我就不懂其原理了:
|
基本上这样大小就已经很多资讯了,另外底部导航模板应该多使用{{navbox}}才对。--KOKUYO(留言) 2013年5月23日 (四) 04:08 (UTC)
- (:)回应to ∰ 黑目观世界
- 赞同最后建议,我曾经只在少数关系密切的条目对之进行引用,符合阁下的建议,因此请钢琴小子停止武断地删除这些对模板的采用。
- 原创研究问题:事实上,把卫星进行如此分类一直都有之,也有相关的“大型”“中型”之分,不过“中型”有只列我表中9个的,也有把我列的“中型”和“中小”合称中型的。的确如您所言,这个分类没有国际天文会的认定,我正在考虑去掉“大型”“中型”的名称,改为描述性的词语如“大于矮行星”“与矮行星相当”这种小标题。
- 二选一问题,我有不同看法:{{太阳系}}除了{{太阳系天体}},还包括太阳系作为整体的历史演变、全局结构、星球之间的共振、溅射、俘获等相关规则、银河系中地位,正如中国有很多整体属性区别于中国人;而{{太阳系天体}}把不同天体放在同一个级别进行探讨,提升了卫星的地位。类似的在国家历史上更多的讨论国王、战争、改革等等核心概念,而人民史更多地讨论思想家、思潮、民间运动。某种角度来说,大型卫星就像思想家的地位,从整体来说,它只是行星的一个小配角,但从个体来说,它的个性极大地提升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下面这句话是我后来加的:我又回头仔细想了想,你说的也有道理,不可否认,两者实质上有很大重叠)
- 最后,我也不十分坚持作为“导航模板”使用它,的确作为导航模板有点太详细,但它的导航功能和模板属性我仍然希望捍卫。可以作为另外的某种模板吗?--Haojian(留言) 2013年5月23日 (四) 05:56 (UTC)
- 为什么非要当作模板不可?只要把模板的包装给解除,它不就是一个普通的资料表格?为什么不把它收录在条目内文中就好?--泅水大象™ 讦谯☎ 2013年5月23日 (四) 06:31 (UTC)
- 因为有好几个条目用的上,如大小列表、天体列表、天体流体静力平衡等等--Haojian(留言) 2013年5月23日 (四) 06:59 (UTC)
- 为什么非要当作模板不可?只要把模板的包装给解除,它不就是一个普通的资料表格?为什么不把它收录在条目内文中就好?--泅水大象™ 讦谯☎ 2013年5月23日 (四) 06:31 (UTC)
我已经一直作出很多建议了,这是我的最后一个。这样复杂的模板我无论如何都会反对用作条目底部的导航模板,这没有可用性。唯一我支持的,是将它作为太阳系天体条目中的内文部分。达到那一步后,我会再依此对其进行合适的修改,使得它的内容更加严谨、正确。我的反对是完全针对作为导航模板的。只要Haojian放弃用它做导航模板,我们可以在条目中有更建设性的讨论。(当然我对该模板的许多措辞、归纳方式还是有保留的,在此就先不讲了。)看来楼上是有人支持我这一立场的。钢琴小子 打个招呼 查看贡献 2013年5月24日 (五) 03:51 (UTC)
- 放弃用它做导航模板,同意。--Haojian(留言) 2013年5月24日 (五) 05:24 (UTC)
- Haojian的内容不如改为列表好,我还是觉得简化的模板方便。--黑雪姬(留言) 2013年5月26日 (日) 01:39 (UTC)
模板内容
@Yinweichen:原来这里之前就有大篇幅讨论,对不起,我没看讨论页就擅自修改内容,模板是我按照英文版改的,会用金色是因为它原本是黄色。我的看法是若要简洁一点的话可以利用{{太阳系模板}}来分散资讯,因为两者似乎重复了__源-邀您共仑第十二次动员令 2014年6月26日 (四) 03:33 (UTC)
@水思::可参考以上讨论。目前的更改我基本上支持,但希望分类嵌套顶多只到第二层,也就是海王星外天体只列出柯伊伯带、离散盘两个条目,而不列出诸多小行星XXX条目。这样应该可以消除臃肿的感觉。阁下意见如何?钢琴小子 打个招呼 查看贡献 2014年6月26日 (四) 17:11 (UTC)
- 先调整这样吧,太阳系小天体那部分有点乱,依照微型行星小行星还下分两大类,还望阁下帮忙清理。另外还有问题是英文的这个模板几乎只出现在天文模板的说明文件,所以做的颇大,反而是{{太阳系模板}}用在条目中,但中文这边恰好完全相反,加上这两者内容又重复,想请问阁下意见,也许可以分成简约版和大全版?__源^12th动员令 2014年6月27日 (五) 15:2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