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Munford/存档1
您好Munford,欢迎来到Wikipedia!如果您已经知道如何编辑页面的话,您可以到沙盒试验一下。如果您想知道我们怎样命名条目,您可以参考命名常规;您亦可以参考格式指南来知道我们怎样编排文章的内容。在守则与指导您能找到更多的基本指引。如果您还有甚么的问题您可以先看看Wikipedia:帮助和常见问题解答,或直接到互助客栈发问。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7日 07:27 (UTC)
管理员
我已经将你加为管理员了。--Formulax 07:57 2004年4月17日 (UTC)
邀请
Hi, 您好,Munford君, 我是阿福, 由于您曾在美国州份贡献过所知, 因此前来邀请您加入美国州份维基工程, 目前已列出需要帮忙编辑或翻译的工作项目, 如君愿加入,请在该工作项目留下签名讯息, 谢谢! --阿福 06:56 2005年2月14日 (UTC)
Munford兄你好
不好意思,将您的修改我把它给退回了,关于法律、政府等名称,我认为以正式名称来称呼会比较好,毕竟法律是政府力量的展现,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是中国人大,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立法机关,而不是地方的立法机构,所以从精准度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而不是中国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希望您能理解,谢谢。--虎儿 (talk) 15:16 2005年3月26日 (UTC)
生物类条目的格式
请见Wikipedia:维基专题:生物--雪鸮◎海德薇 (talk) 看看雪鸮 13:47 2005年5月1日 (UTC)
--方洪渐 08:25 2005年5月5日 (UTC)
对不起
Wikipedia:投票/条目中出现待翻译非中文的处理方法30日开始,请在规定时间内投票。---肚脐 | 。| 16:07 2005年5月29日 (UTC)
中文维基年会地点选择通知
您好,中文维基正在筹办首届年会,诚挚地邀请您一同参与年会的筹备工作。
- Wikipedia:2006中文维基年会
- 网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2006%E4%B8%AD%E6%96%87%E7%B6%AD%E5%9F%BA%E5%B9%B4%E6%9C%83
目前已投票决定年会日期为2006年8月26日-8月27日举行( http://0rz.net/1110P ),2月19日起开始进行年会地点的选择投票( http://0rz.net/4114e )。
地点的选择规则(采用vipuser案):
- 先进行为期2星期的第一轮投票,所有在投票前注册的维基人都可以参与投票(每人投任意票)和讨论,选出支持率最高的前3名的城市。
- 一星期讨论并确定各个城市的举办条件,并进行SWOT分析(优点、弱点、机会、威胁),讨论并进行审核确定符合条件的城市。
- 如果有2个以上城市符合基本条件,进行为期一星期的维基见习编辑参与的第二轮投票(建议结合,个人可能出席的城市)。
--Jasonzhuocn...._交流 16:03 2006年2月21日 (UTC)
本文首段原文标示
Munford兄: 近日注意到你将很多国家条目首段原本有标示的原文名称部分删除,虽然我了解你是以表格上方也有相同资讯的理由而删除之,但我想提醒一下,根据之前某次讨论决议,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应该把表格视为是辅助本文的工具看待作为快速参考用,因此本文收录的内容不应因为表格的有无而改变。意思是说,纵使表格中已经有一样的原文名称,但本文中还是应该要收录有相同的资讯才有完整的感觉。依照此决议,我认为没有必要将本文首段中的原文称呼特意删除,不知你的想法如何?--泅水大象 讦谯☎ 09:08 2006年7月4日 (UTC)
Munford,我为了丰富条目内容,在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段首加入英文名称,在国家表格中并没有英文名称,内文中也没有提过英文名称,所以我加入的内容并无过当,你为何要删除?我正想留言问你原因,才发现你从三个月前就有此行为,且泅水大象对你的提问,你也没回应。身为管理员,不应漠视他人意见,固执己见的编辑行为,并非良好的示范,希望你尽快提出说明,谢谢。--中华民国维基人(☎) 04:23 2006年9月29日 (UTC)
test
Munford, 北大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不算过分; 但考虑:"这类言词不能为条目本身添加任何实质、具体的资讯。"Wikipedia:不要华而不实 en:Peacock_termHillgentleman 08:39 2006年9月8日 (UTC)
少来伪君子那一套
你们可以随意修改维基,我和其他人也有权删掉不好的内容。维基是属于大家的,不要再玩小圈子。
大陆人只会蒲网巴,没资格玩维基
破坏行为
你们这样抹黑倪震才是破坏行为
维基人终于也露出狐狸尾巴
给你封了
Hehe 我心太软,总下不了手 :P --Lorenzarius 18:38 2006年9月9日 (UTC)
- 你说得对。只是给他说我们“小圈子”“包庇自己人”,我就不大舒服。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这样像石头一样固执,怎样跟他说他也听不进去。希望封禁时间过后他会冷静吧。 --Lorenzarius 19:00 2006年9月9日 (UTC)
有关倪震条目
想不到文革过去了,维基却变成了你们这班新一代红卫兵批斗别人的平台,你们为何不肯听取正面的意见?你们可有良知??
Sam Wong
终于解除了保护,你这个大陆佬总算有点良知。
- 这位来自219.79.205.35的网友,请自重,不要在用户讨论页内话人“大陆佬”。多谢合作。--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6:19 2006年9月17日 (UTC)
有关“种族灭绝”条目
我刚才看到您删去了与中国大陆政府官员有关的部分,但本人认为并非“不典型”,因我全是从英文版照译,对应英文原文如下:
The group "Falun Dafa in Europe" on their website report that in 2003 "the Finnish human right lawyer Mr. Erkki Kannsto filed a criminal lawsuit against Luo Gan with the National Criminal Prosecutor Office and the Police Department in Helsinki on September 11 2003, on the charges of “cruel torture” and “genocide.” ... The Finnish Office of the Prosecutor General and the Police Department immediately carried out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se after accepting the lawsuit". However, Luo Gan returned to China before any further action was taken by Finnish authorities.
On 11 January 2006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Spanish High Court will investigate whether seven former Chinese officials, including the former President of China Jiang Zemin and former Prime Minister Li Peng participated in a genocide in Tibet. This investigation follows a Spanish Constitutional Court (26 September 2005) ruling that Spanish courts could try genocide cases even if they did not involve Spanish nationals. The court proceedings in the case brought by the Madrid-based Committee to Support Tibet against several former Chinese officials was opened by the Judge on 6 June, 2006, and on the same day China denounced the Spanish court's investigation into claims of genocide in Tibet as an interference in its internal affairs and dismissed the allegations as "sheer fabrication".
--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6:19 2006年9月17日 (UTC)
- 两个案例都只是提出诉讼请求,没有确认的判决结果。我觉得这里的例子,应该是适用该国法律,法庭作出明确判决的例子。英文版这两个例子的内容比其他相关内容要详细很多。个人觉得是出于政治因素的原因被加在里面的,是有违中性观点的。-Munford 16:33 2006年9月17日 (UTC)
关于滑音
您好,关于skype用户模板
我今天照您的意思修正了,发觉不用太多变数就可以使用,是参照 中文维基新闻用户页面 修正的,之后看到其他用户使用此模板的状态是正常的,唯独您的部分有点问题,我看了您的原始档,发现是因为 Userboxes 模组所导致,因此后来查到因该是您的参数有点问题,我改好之后先在您的用户页面先修正一下,发现确实可以正常显示,所以当初您说 {{{1}}} 的变数应该是可以的。MUFC Studio 04:34 2006年11月1日 (UTC)
关于你刚刚删除的中華人民共和国是今天的纳粹德国!
看看是否就是被恶意移动后的维基百科??--Moonian‧♨一盅两件‧贡献 主要 全部 05:51 2006年11月2日 (UTC)
天气谚语
关于阁下认为有地区中心倾向,在下并不赞同,因为此文着实是由英文维基译来,英文维基当时只介绍了英语语境的天气谚语,在下认为在中文世界无意义,因此将其逐个相对,将中文的天气谚语套上,否则全文在中文维基实在没甚用处,这并非地区中心,而是中文为主,且在文里亦介绍了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其实阁下若至英文维基看看,便可看看出英文的相对版本,望能释疑,谢谢阁下的指教。--孔明居士 04:49 2006年11月8日 (UTC)
天气谚语实与语言条目不同,天气谚语主要为民间歌谣或韵文,若要对各文化的天气谚语皆举例,则了识繁星,且在介绍时又该如何?当写了一个德文的天气谚语,介绍其适用性,在中文世界有意义麻?若不翻译,恐没数人会看懂,若翻译,则难保其韵味,只能像普通句子,一点天气谚语之韵味也没有。在下在译此条目时考虑到这情况,因此选择了以照中文语境的天气谚语来译,而不是硬把西方(不只是英美,法德俄日全球也要了)的谚语填上,这并没有任何意义。条目内文已介绍了天气谚语是什么,其适用性,源由等,已普遍说明了主体,至于真实例子,则如上述,并无可能全球性地介绍,且没此意义。谢谢阁下的指教,盼能释疑。--孔明居士 00:41 2006年11月9日 (UTC)
谢谢阁下的回应,这样吧,在下充其量只能在条目里说出天同地区也有着自己语言的天气谚语,且有部分更是相类的,再举出相关例子,稍作解释,但其实这番工作也不少了,且在下只会英语一种外语,要理解其他语言还是有难度,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阁下全球化的要求,望能见谅。--孔明居士 00:59 2006年11月9日 (UTC)
第三次动员令
为增加维基百科条目素质以及增加维基人的团结性,第三次动员将令于12月内举行,是次动员会开放更多规则,参与是次活动的维基人,希望你可能尽力,在活动时间内最少对新增以及修改五条条目,我们极力鼓励您将条目提升至新条目推荐,甚至是优良条目以及是特色条目的水准。无论您对是次活动参加与否,也烦请花两分钟的时间将此讯息传递给五名维基人,上一次的动员有已经有六十多名的维基人参与,由于上次动员令有广泛的宣传,所以在此亦无谓卖弄花巧,希望今次朝着有200名维基人参加为目的,这样的话,将会有1%的条目将会达到作为正式条目水准。--永远中不了举的秀才 04:25 2006年11月26日 (UTC)
谢谢支持
简繁之争的条目目前搞成这样只是权宜之计,愧对公正客观的标准,希望以后能消除争议,共同改进。惊蛰 01:33 2006年12月6日 (UTC)
请勿因政治因素随意回退
班禅喇嘛的讲话有来源,可以查证。你不觉得中共的手段与“反右”如出一辙吗?“反右”的历史已经没有争议了吧?再说可以要求补充来源。 --澍子 13:03 2006年12月12日 (UTC)
这一段内容问题有两个。第一点,我在网上能找到的这种说法的唯一两个出处是你指出的西藏之页和西藏流亡政府发言人的言论。将这种冲突双方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指控直接作为事实在文中叙述,是明显缺乏中立立场的。第二点,此段内容的无法查证有两层,第一,无法查证班禅说过此话,第二,无法查证中共文件有此内容。这一问题是否与反右类似,与此无关。不过,中共的文件在当时给班禅看到,却让我觉得匪夷所思。当然这也与此段话是否成立无关。总之,在没有更确定证据的情况下,我认为不应加入此内容。我会将此段移动到讨论页。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Munford 16:45 2006年12月12日 (UTC)
谢留言,我有两点异议:
- 没有看到维基中立政策中有“不能引用冲突一方的观点”这样的描述。中立指维基对有争议的问题不采取立场,而保留各方的陈述。事实上,维基引用了很多中国政府方面的观点。如果一视同仁,岂不是无法写条目了。
- 班禅喇嘛不能算是冲突的一方,如果一定要说是,那他是亲政府的一方。当然你可以指消息来源的流亡政府是一方。
当然,放在讨论页比只字不提要好。 --澍子 22:04 2006年12月12日 (UTC)
- 我所说的问题在于,你的叙述是直接将此事作为事实表达的,而其实这只是事件一方的指控。如果写成:西藏流亡政府宣称:...., 这才是中立的表达方式。但是鉴于这一说法的内容无法查证,过于模糊,所以即使修改了表达方式,我觉得还是不适于加入条目。如果有来源能显示,中共何时哪个机构发布过类似内容的文件,那才有加入条目的必要。另外,我说的匪夷所思是指班禅在58年就知道此事,而不是指文件的内容。类似的阳谋手法中共当然是深得其妙,但并不等于文件一事自动成立。 - Munford 00:15 2006年12月13日 (UTC)
究竟是谁漠视生命?
是造成这一悲剧的政府,还是刊登照片的网站?这倒要说说清楚了。逻辑是可以这样随意扭曲的么? --澍子 05:27 2006年12月13日 (UTC)
请仔细读一下我的话,我说的是“展示”。暴力,野蛮的行为是事实。但是在条目中用什么手段来反映,则是维基编者的选择。维基不是新闻网站,不需要使用刺激性的图片来吸引眼球。我觉得,对于照片的使用应该采用保守的政策,考虑到不同读者的感受。科伦拜事件条目里照片的使用就是合理的安排。 - Munford 05:49 2006年12月13日 (UTC)
我不知道你究竟看到这张照片没有,基本上影像类似剪影,并无直接的血腥描述,只是展现了中国士兵的无人性。你坚持以类似“儿童不宜”来分级这张照片,我只能理解为别有用心的掩饰。 --澍子 05:56 2006年12月13日 (UTC) --澍子 06:41 2006年12月13日 (UTC)
- 我看了当时在条目中的图像。老实说,我个人的感觉是很别扭。这并不是是否“儿童不宜”的问题。而是decency的问题,什么是适度的问题。没有十分的必要不应展示尸体的图像应该是一个基本常人接受的标准,况且还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这样的事件是不幸的事情。条目能做的是反映事件的真实过程。象中国士兵有无人性这样的价值判断,不是编者应该做的。链接中有采访目击登山者的片段,受访的那人就很客观,只说看到些什么,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有多余的指责抨击。对于这样明白的事情,还须你我多说谁对谁错么?你如何解读我的说法没有关系。不是人人看问题都从政治角度出发的。 - Munford 06:32 2006年12月13日 (UTC)
如果是出于对受害者的尊重我可以接受这样的处理。--澍子 06:41 2006年12月13日 (UTC)
- 别扭也许是出于耻辱感,类似现在的德国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时的感受,这是正常的,如果欣欣然才是不正常。我首次看到这一批照片的感受是震惊,现在接触多了也有些迟钝。如果是出于对受害者的尊重我可以接受这样的处理。不过,有些管理员的政治动机是一贯的、明确的。往好里说,是为了维基在中国解封,坏里就不用说了。用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中国人总是不会错的。--澍子 06:47 2006年12月13日 (UTC)
- 我的意见不是什么处理。但是我希望这个可以成为大家的共识。你的最后几句话我不敢苟同。 - Munford 06:56 2006年12月13日 (UTC)
“民国96年”
近来可好?在维基“排泄”(你自己用来形容别人和自己的话)了很多吧? 你前天“无限期封禁”了我的账号 “民国96年”,请你立刻履行你的职责,解除对这个账号的封禁。--民国九十六年 22:21 2007年1月13日 (UTC)
- 在你被封禁期间,使用傀儡账号民国96年继续编辑页面。此行为违反关于封禁和傀儡的方针,我依此对该账号进行了永久封禁。如果你有异议请在互助客栈或其他公版申诉。请勿注册多个账户进行投票或绕过封禁,这种行为将导致你的主账户延长封禁等后果, 谢谢合作。- Munford 23:04 2007年1月13日 (UTC)
- 谢谢你在这里的“排泄”。你对我的账号的“永久封禁”毫无疑问是非法的,我会在有时闲的时候对你的行为(1 谩骂网友 2 滥用管理员权限 3 打击报复)提出投诉。 --民国九十六年 23:13 2007年1月13日 (UTC)
Talk:薄一波已经恢复到民国九十五年的最后一次编辑。请参考Talk:龙应台的编辑历史。
--67.15.183.2 14:56 2007年1月24日 (UTC)
投票
Wikipedia:投票/取消提交删除小小作品的决定,不知道你是怎么定义投票期限的,我看到Wikipedia:投票/Wikiversity中文译名已经存在三个月了.--Ksyrie 08:08 2007年1月25日 (UTC)
编辑纪录给出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我以为就是UTC呢?所有页面上的时间是不是都是统一的? 现在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过了28日2时了吧。 - --Munford 16:06 2007年1月28日 (UTC)
回应:全球十大最佳天际线
全球十大最佳天际线只是用在条目“天际线”上的模板, 该条目共有约十个其他不同语言的版本,怎可说是不适宜作为百科内容呢? 并且, 该条目在被完成前已有多个连结. 十大祗是作为参考,“天际线”才是该条目的主题目呢!--Alfeewusy 08:38 2007年2月11日 (UTC)
- 条目已清楚列出各参考连结, 其中全球十大最佳天际线是参考The World's Best Skylines calculated ranking list of skylines已列出各种数据, 并不是我自己作的!--Alfeewusy 08:51 2007年2月11日 (UTC)
意见
无可否认维基百科的概念是非常好, 但最失败的却是非雇用真正的管理人材来管理维基百科,而是随便选用一些没有分析力(analytical)、应变能力(flexibility)、处事力(ability)及不够客观(subjective)的人为管理员. 处事没有先考虑到除vfd外, 其他更适合的alternatives. 只懂死板的单一处事方法.
有证据support我以上的说法的, 一看到一些有关全球、全国的字眼便定义为非百科, 而非从多角度了解这是主题还是只作为参考之用, 不防多参考英文维基, 有助你圹阔视野! 况且并没证据显示这不能作为百科内容. 否则那些全球城市、全球100最佳品牌、全球500强及全球500强企业等等,岂不是要全部删除? 你甚至连应用以下模版也摸不清,{{vfd}} {{tfd}},
使条目也同时出现删除模版! 这些所谓管理员可能在现实世界只不过是没有见识死读书的书呆子, 又或更甚的是只懂对着电脑活在自己世界的隐蔽青年, 走到这虚拟世界才张牙舞爪! 否则没可能这样处理事情! 如在现实世界,以此种死板方式来处理事情, 相信老早便被公司开除! 亦因此, 令一些真正想为维基写作的人却步!!!--Alfeewusy 08:12 2007年2月12日 (UTC)
- 不能用“常规”来处理每个独立的case, 每个case都不同, 不能一概而论! 就是因为“常规”被滥用, 才没有事先分析是否需要vfd , 而造成众多不必要的浪费资源及时间!--Alfeewusy 06:54 2007年2月13日 (UTC)
中台驾机叛逃事件
- 我试着就原有资料筛选编辑看看,若有问题再烦请你看看,谢谢。--winertai 04:59 2007年2月14日 (UTC)
关于罢免投票
Munford 兄,大家都是参与维基很久的老用户了,想和你讨论一下罢免投票的问题。
我原本也投的50%的赞成票,但今晚我和我的一位学政治学的朋友讨论了很久,他告诉我80%进入、50%退出是一个很差的设计,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社群的不稳定,使维基脱离原有的百科目标。50%的这种设计本身就有违我们依照共识来运作的原则。我又重新读了投票中的各项讨论,最终我改变了自己的选择。
我无意让你改变选择,但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重要的决策上,多多讨论,形成共识。这也是对社群的将来负责。--Mountain 17:10 2007年3月14日 (UTC)
- 我的理解是,初选管理员要80%支持才通过。罢免也可以看成是重新确认,标准如果是50%,已经比初选时的要求为低了。如果说要罢免票超过80%的话,就是说只有20%的人支持其继续担任管理员。这样的情况可以被称为“民愤极大”了。呵呵。总之,我觉得50%是个比较合理的数字,比初选管理员已经放松了。可以给那些由于冲突和误解引发的反对票留一些空间。最近的几个罢免投票一般就是10-20% 的支持率。我觉得不必太担心对管理员的稳定造成冲击,除非有人使用大量马甲试图操控投票。当然, 那是另一回事了。 --Munford (留言) 17:38 2007年3月14日 (UTC)
- Munford兄。我和朋友讨论时,他有这样一个理由,我觉得蛮有道理,不知道你能否驳倒。他说:任何组织成长到一定规模,总会有观念上的分歧,组织内部有不同意见是非常正常的现象;80%进入、50%退出这个标准确立后,在争论当中,一旦一方意见的人占上风,他们就会很容易把不同意见的人清理出去,它会使维基被某种观点的人独占,从而无法实现我们中立的原则。--Mountain 18:31 2007年3月14日 (UTC)
- 我觉得问题在于对80%的理解上。初选标准是80%赞同才成立。同等的效果在罢免时,应该是低于80%赞同保留,即罢免成功。这样才是出入相同的标准。 50% 的线已经更为宽松了。如果要80%支持罢免才成立,那则是反过来了。两个80%没有等效性。至于你上面提到的担心,我觉得现实中维基还没有这样的危险。以维基这样基于志愿参与的松散形式,有组织的操纵选票或排挤不同意见的情况不太现实。在我的印象中,在各种讨论投票中还没有看到有类似的迹象。除非有人采用什么不合法的技术手段。一个简单的例子,象毛泽东,六四之类的有强烈意见争议的条目,内容还是比较平衡的。没有出现被一部分人把持的现象。而至于管理员的信任度这种问题,投票的情况我觉得是不会偏离共识太远的。 --Munford (留言) 20:31 2007年3月14日 (UTC)
- 谢谢回复。我们付诸社群决定吧。--Mountain 04:26 2007年3月15日 (UTC)
已经更正了
抱歉,投票方面我已经更正了,由于我不是很常来投票,所以不知道很多人把(-)反对票改成(+)支持票了,现在我已经把(-)反对票修正为(+)支持了,希望这不会造成各位太大的困扰才好。--约翰哈博克少尉 02:14 2007年3月16日 (UTC)
- 谢谢你的留言,没有关系的。投票本来是表达个人的见解嘛,我又没有权力要求大家都投支持票。提名那个条目主要是最近看了个BBC的纪录片讲卡拉瓦乔,很有意思。发现他的画确实很独特。到这里一看原来已经有翔实的条目介绍,就提名到优良条目了。 --Munford (留言) 03:27 2007年3月16日 (UTC)
假如是这个条目,有可能成为优良条目吗?
我最近大幅编修了《飞天小女警Z》这个条目,由于我超爱看这部日本动画,所以我现在很积极的在撰写这个条目,如果是你,你认为这个条目有可能会成为优良条目吗?
我觉得成功的几率不大。--约翰哈博克少尉 18:07 2007年3月16日 (UTC)
关于彼得·罗斯
我是根据英文维基做大幅调整,所以请不要恢复版本,谢谢。--Stargate 18:32 2007年3月22日 (UTC)
我把原本的资料分在各个段落并加以扩充,这样的资料也比较完整。--Stargate 02:38 2007年3月23日 (UTC)
封禁页面的内容隐藏是User:Alexsh对MediaWiki:Blockiptext进行了修改,我已经留言询问,请关注。谢谢,祝愉快。-下一次登录 于2007年3月22日23:00留言
probable copyright violation
Hi Munford. Can you take a look at the copyright status of Image:Master Li1.jpg? Discussion at en.wiki has prompted me to check the other wikis for images of Mr. Li, because it does not appear that any photographs exist that are GFDL-compatible. This one appears to specify no commercial reuse, and I've found nothing on falundafa.org that would indicate that the image can be modified or comercially reused, so I'm pretty sure it's incomptatible with the GFDL and a copyright violation. Later, Coelacan 22:33 2007年3月30日 (UTC)
- Our photo on en.wiki is in violation of fair use as well and is also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deleted, but the process is long and painful. Anyway, thanks for the quick response. Be well, Coelacan 01:54 2007年3月31日 (UTC)
第四次动员令
第四次动员令将在4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欢迎各位参加。
此次动员令与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领域条目为目的的小动员令。这次共举办6个主题的小动员令,翻译动员令、生物动员令、异国(寰宇)动员令、体育、奥运动员令、音乐动员令及暗黑动员令,是些大家感兴趣,或维基条目贫乏,需要人编辑的领域,前5个由各维基人选出,最后1个由主持人决定。
第四次动员令要求参与者贡献5个条目,其中二个必须是推荐新条目,才算完成,详细规则请看这里。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暂时不想参加编辑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Dzb0715 ☆^_^ 14:17 2007年4月8日 (UTC)
恶劣使用者档案模板
原文在这里,请问是否可以引入,以利其他存档改用此模板?十文字隼人(奉行所拜见、评定所) 04:36 2007年4月11日 (UTC)
- 早就被我引入了!Template:Infobox Baduser,从日语维基百科引入的,哈哈!不过Brock手脚真快,很快就弄好了说明。—陋室★茶话★第四次维基质量战 11:58 2007年4月13日 (UTC)
信任机制的讨论
刚才看到您在投票中表达了意向, 客栈现正在讨论一个重选方案, 很希望了解你的看法, 请看看有没有错漏之处和发表你的看法。谢谢!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构思:取消罢免机制,以重选代之 --Kevin wong 2007年6月19日 (二) 18:37 (UTC)
有关User:影武者的用户名恢复
请问一下,如果User:影武者想要恢复他编辑的权利和义务,那么他要如何申请?—59.117.246.48 2007年7月4日 (三) 08:42 (UTC)
“大专院校条目以学院为最小单位”正投票中,请求阁下前往投票或发表意见。
第一民族
Hi,Munford ,感谢你校正保罗·凯恩。我想请教一下第一民族和印第安人的区别?第一民族是不是专指加拿大的印第安人?谢谢!—木木 2007年9月21日 (五) 07:47 (UTC)
- 看第一民族条目和英文版的意思,应该跟印第安人没有太大区别。用这么绕口的名字大概是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吧。对中文读者来说,印第安人要好懂多了,要不然人人都要点一下第一民族的链接看看是什么意思。 —Munford (留言) 2007年9月22日 (六) 02:03 (UTC)
投诉人身攻击
管理员,你好,有人进行人身攻击: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 15:08 . . (+66) . . Bstlee (对话 | 贡献) (这里神经病真的很多)
请处理这个用户的恶劣行为。谢谢!
- 你好,User:Munford,感谢你的提醒。—bstlee 2007年10月27日 (六) 17:09 (UTC)
维基研究协助
Munford您好,我是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的学生邱家纬,目前正进行一项对两岸三地维基人的研究,需要许多维基用户的协助。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维基年会发表过,也访问过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的维基用户。现在更需要大量的问卷资料辅助,希望您能够提供维基的编辑经验。这份问卷只需要花您两分钟时间,但是对维基领域研究有很大贡献,谢谢您的帮忙!
这份问卷的询问范围仅于编辑过程与经验,不涉及私人资料,请您安心。
问卷网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一个一个用户去留言的份上,帮帮我吧!—樱花猴 2007年10月30日 (二) 09:58 (UTC)
关于潜艇条目
对于阁下强制将更学术严谨的潜艇条目首段变成所谓“更容易理解”之后能将阁下修改的内容添加来源,谢谢阁下合作—断掉肋骨的Prinz (留言) 2008年2月2日 (六) 23:42 (UTC)
- 你好,解释一下我修改的原因,原有的内容自己矛盾。通篇内容都表明民用潜艇的存在,而原来第一句定义说得则与之矛盾。引辞典的定义没有坏处,不过辞典也会有发生错误的地方。潜艇应该都是有动力的,没有动力的一般叫潜水钟什么的。 潜艇主要在水下活动。 这两点我觉得是潜艇的主要特征。我的修改不准确的地方,请尽管修正,我不会觉得是被强制修改。 :) —Munford (留言) 2008年2月3日 (日) 00:00 (UTC)
- (:)回应,潜艇是否应该有动力在大陆,港台和马新尚有争议,已被删除,并且恢复了字典中的注释,相对来说字典更加权威,并且这种说法也更被各个地方接受。其次感谢阁下对我坏脾气的原谅。
请再次巡查
管理员你好,已参阅南北平行预备线巡查日志:2008年2月16日 (六) 08:48 Munford (讨论 | 贡献) 已经标示r6249149/南北平行预备线版做已巡查的,请问是否有必要性再进一步巡查,内容用词或许可能与书籍或网站内容相似,但仅是个人合理怀疑,对于此项做为wikipedia:善意推定,谢谢-yiken (留言) 2008年2月17日 (日) 09:50 (UTC)
柴可夫斯基
先到先得?现在不是中港台译名不同,亦非繁简问题。问题是哪个惯用。既然已有姓(柴可夫斯基)和名(彼得),中间的“伊里奇”大可省略(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必须精准简练)。何不见大卫·贝克汉被移动为大卫·罗伯特·约瑟夫·贝克汉? 中華の達人 HoiNapBakTsyn 2008年2月23日 (六) 09:05 (UTC)
- 回复见条目讨论页—Munford (留言) 2008年2月23日 (六) 14:29 (UTC)
- 网上搜寻结果不能作准吧。我还是到图书馆借书看好了。 中華の達人 HoiNapBakTsyn 2008年2月23日 (六) 14:32 (UTC)
- 命名一向是用google检验常用程度的。 —Munford (留言) 2008年2月23日 (六) 14:34 (UTC)
- 服。事件告一段落。 中華の達人 HoiNapBakTsyn 2008年2月23日 (六) 14:40 (UTC)
粗体
粗体中文译名后加粗体原文,不是惯例吗? e.g.酷(英文:Cool)。 中華の達人 HoiNapBakTsyn 2008年2月24日 (日) 06:01 (UTC)
- 外文名字不需加粗体。这个可以参见其他语言版本。这里是中文百科嘛,只需加粗中文标题。外文名字的作用只是避免混淆。 —Munford (留言) 2008年2月24日 (日) 13:00 (UTC)
- 谢指教。 中華の達人 HoiNapBakTsyn 2008年2月24日 (日) 13:0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