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客郵史

中國客郵史講述的是外國在中國開設的郵局歷史,即客郵。外國的客郵局遵從各自國家的郵政章程,收寄中國國內以及國際互寄的郵件。發送的郵件粘貼各自國家的郵票郵戳上的文字為各國本國的文字[1]

外國在中國開設的客郵可追溯至19世紀前期英國清朝開展鴉片貿易時期。當時英國在清朝的鴉片商人為了方便通信,在清朝水域內的躉船上設置信箱。1834年,英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廣州開辦一個直屬英國郵政總局的郵局。1842年8月《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在清朝領土上開辦更多的郵局,並成立領事郵政代辦所,任命英國駐華領事兼任英國郵局代理人,由英國郵政總局直接領導。1858年,清朝在《天津條約》中允許各國的外交文書「由沿海無論何處皆可送文」。此後法、美、德、俄、日等國在清朝領土上也開設郵局。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各國在華設置的客郵達到344處。其中日本設置的客郵數量最多[1]

1919年,北洋政府巴黎和會上向各國提出收回中國的郵電通信權利,但未獲各國允許。1919年7月,蘇俄政府發表對華宣言,宣布放棄俄羅斯帝國在華一切特權,俄羅斯在華的客郵率先取消。1920年10月,北洋政府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第7屆萬國郵聯大會上再次提出取消客郵的要求。1921年,中華民國外交部照會美、英、法、日,要求撤消在華客郵。同年的華盛頓會議上,北洋政府代表再次提出撤消客郵。1922年2月召開的太平洋會議通過了撤消在華客郵的議案,規定各國在1923年1月1日前撤除所有在華客郵。截至1922年底,各國在華客郵大部分已撤銷,僅剩下日本在旅順大連南滿鐵路沿線的郵局以及英國在西藏的郵局仍有保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在華客郵全部撤除。1955年,英國在西藏的客郵由印度政府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此後中國領土上不再有客郵[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取消客邮的斗争. 中國郵政 ,China Post , 編輯部郵箱 ,2012年08期.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