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𰯼

中山王缺字圖片ㄘㄨㄛˋ(約前344年—約前310年),,名缺字圖片(或「厝」),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五任君主,在位約為18年左右。他為中山成公兒子,承襲中山成公的政權,在位期間為中山國最強盛的時期,利用周邊各國的矛盾以尋求生存。並北攻燕國,南侵趙國,中山的領土大為擴張。

中山王缺字圖片
統治前327年-約前310年
出生約前344年
逝世約前310年
安葬
年號
諡號
不明
政權中山國
父親中山成公
母親不明
名字寫法

1978年,於中國河北省平山縣三汲公社中山王墓中,出土三件青銅器。依據中山王缺字圖片方壺銘文記載,中山缺字圖片十四年,相邦司馬賙統率三軍參與攻殺子之之役。此時間應為齊宣王六年。

生平

前328年,中山成公去世,其子 繼承君位,年齡大約為16歲左右。次年(前327年)為王 元年,為中山國歷代君主中少數可確定其紀年的君主。

稱王

中山國在此之前大致上是依靠著齊國,以對抗趙國的侵略。

在王 五年(前323年),魏國公孫衍為了對抗齊、秦、楚三大強國,發起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互相稱王,並互相承認雙方王號。此時齊威王對千乘之國中山國稱王感到不滿,對外宣稱「我萬乘大國對與千乘之國中山同為王感到羞恥,因此願和各大國共同討伐中山,以廢除他的王號」想割平邑(今河南省南樂縣東北)賄賂燕、趙等國,出兵攻打中山。

中山相藍諸君得知此事,與張登一同討論,確立了應付齊國的方法。王 得知後感到驚恐,急忙召見大臣張登。張登請求多準備車馬和幣帛,以便讓他去見齊國相邦田嬰。於是王 答應,並派他去齊國。張登到齊國後遊說田嬰召見中山君主,並認承其王位以讓中山事奉齊國。田嬰採納此建議,召見中山王到齊國。王 派張登出使至魏、趙兩國遊說:「齊國召請中山王並許他稱王,是想徵用中山的兵力以便攻打魏國的河東。貴國不如先讓中山稱王,以阻止齊王與中山王的會晤。」魏、趙兩國接受此項建議,承認中山的王號並與他建交,中山與齊國的關係也告終。

 稱王後,追述其祖中山桓公為桓王,父中山成公為成王。

立后

司馬喜三世任中山相邦,而中山王的寵妃陰姬很討厭他,說客田簡勸司馬喜說:「把陰姬的美貌告訴趙國使者,趙王得知,必定要她。假如把她送給趙國,在朝中就無人對你不利;假如君王不肯,那閣下就勸君王立她為后,從此她就會對閣下你感恩不盡。」此時陰姬和江姬皆設法成為王后,司馬喜對陰姬父親推薦由他來謀畫此事。之後,中山王派遣司馬喜出使趙國,在一次宴會中,司馬喜趁此大力贊美陰姬的美貌,使趙武靈王對她感到興趣,準備派使者去要。司馬喜回國後,將此事告訴中山王,並趁機勸說立陰姬為王后以讓趙王死心。中山王遂立陰姬為王后,趙國也不再提起此事。

伐燕

 
金戈鐏,古代鉤殺兵器下的金屬套。中山王𰯼墓出土。

 十年(前318年),燕王噲將王位讓給相邦子之,讓子之執掌燕國軍政大權。此舉引起了太子平等舊貴族的不服,在王 十四年(前314年)時起兵攻擊子之,燕國陷入內亂,齊國趁機侵略,並攻下燕國首都,燕國幾乎亡國,中山王𰯼見此時機,派遺相邦司馬喜(銘文作司馬賙)伐燕,奪取了燕國幾十座城,數百里的土地,並將取得的銅器重新鑄造了鐵足大鼎夔龍紋方壺,在上面銘刻長篇銘文來頌揚中山王 和司馬喜的功績。之後,藉著田獵的機會,親自巡示新征服的領土。

在約前310年左右,王 去世,享年約35歲,由太子中山王𫲨𧊒即位。三年後,趙武靈王開始侵略中山國。十四年後,中山國滅亡。

在世年

方壺銘文記載「惟十四年……今余方壯」,《禮記.曲禮上》「三十曰壯,有室」,以此知王 十四年時,至少滿三十歲。由鼎、方壺的作器年代上推十四年,元年應為前327年。接逾年改元例,王 繼位時間應在前328年。鼎銘文「先王成考,早棄群臣,寡人幼童,未通智」,《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弱冠」,可知十至十九歲均為幼學階段,此時王 約為16歲,約出生於前344年。

趙國伐中山為前307年以後,銘文並無中山遭遇嚴重外患的記載,因此去世年應在前308年以前。

家庭

父親

妻妾

子女

紀年

中山王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西元 前327年 前326年 前325年 前324年 前323年 前322年 前321年 前320年 前319年 前318年
干支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中山王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
西元 前317年 前316年 前315年 前314年 前313年 前312年 前311年 前310年
干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名字寫法

中山王鼎上的「 」字
中山王方壺上的「 」字
張頷書寫的「 」字
商承祚書寫的「 」字
 」的新字形
 」的直接楷體筆畫化

中山王 的名字「 」在中山王鼎、中山王方壺上皆清晰可見,字形上方與「爨」的頂部相同,爲兩手(「𦥑」)拿著甑與灶門之形;下方則爲「昔」字。把上方直接楷體筆畫化,會是「 」形,早期的文字學家即如此書寫,例如《中山王 器文字編》的封面,以及張頷書寫的〈《中山王 器文字編》序〉,此字皆作「 」。後來製成字模及電腦字型時,傳承字形作「 」,上方爲「 」,跟「爨、釁、璺」等字相同,像商承祚的〈中山王 鼎、壺銘文爭議〉一文中,「 」字就是如此書寫。新字形則形變作與「興」字頂部趨同,作「 」,上方爲「 」。

2020年3月公佈的Unicode 13.0,在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展區G裏收錄此字,碼位爲U+30BFC。

參考資料

  • 劉向,《新譯戰國策讀本》,台灣,三民書局
  • 楊寬,《戰國史》,台灣,台灣商務印書館
  •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台灣,臺灣商務印書館
  • 沈長雲,《趙國史稿》,中國,中華書局
前任:
中山成公
戰國中山國君主
前327年-約前310年
繼任:
中山王𫲨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