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委羅內塞
保羅·委羅內塞(義大利語:Paolo Veronese,義大利語:[ˈpaːolo veroˈneːze, -eːse],(1528年—1588年4月19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委羅內塞與年長一代的提香,以及年長十歲的丁托列托,一起構成16世紀文藝復興晚期主宰威尼斯畫派的「三傑」。[1]
保羅·委羅內塞 | |
---|---|
出生 | 1528年 威尼斯共和國維羅納 |
逝世 | 1588年4月19日 威尼斯共和國威尼斯 |
國籍 | 威尼斯共和國 |
知名於 | 繪畫 |
運動 | 文藝復興、風格主義、威尼斯畫派 |
委羅內塞最著名的作品是宗教和神話題材的巨幅歷史畫,如《加納婚宴》(1563年)、《利未家中的筵席》(1573年)和《威尼斯的勝利》(Trionfo di Venezia,1582年)。他在維羅納畫派畫家安東尼奧·巴迪勒的工作室接受訓練,很快就開始接受重要的訂製合同。這也得益於與著名建築師米歇爾·桑米切利(Michele Sanmicheli)的聯繫,他與這位建築師建立了合作關係。作為一名出色的色彩學家,保羅·委羅內塞在經歷了早期的風格主義之後,在提香的影響下,發展出了自然主義的繪畫風格[2]。
委羅內塞最著名的作品,是設計精美的敘事畫系列,充滿戲劇化和豐富多彩的風格,宏偉的建築場景和華麗的細節場面。尤其著名的是他為威尼斯和維羅納修道院的食堂繪製的大型畫作,畫中人物眾多。他也是威尼斯首屈一指的天花板畫家。這些作品大多是為宮殿和公共建築的裝飾而繪製的,如威尼斯總督宮、聖巴斯弟盎堂和巴巴羅別墅。這些作品中的大多數仍然「在原本位置」,或者至少在威尼斯,而他在大多數博物館中的作品主要是尺寸較小的作品,如肖像畫,這些作品並不能代表他最優秀或最典型的一面。
委羅內塞一直以「色彩絢麗、筆觸華麗而敏感、人物高貴優雅、場面壯觀」而受到讚賞,但他的作品被認為「缺少表達深刻、人性和崇高」。在「三傑」中,最不受現代評論家的讚賞。[3]保羅的作品,預示著巴洛克藝術,許多最偉大的藝術家,都可以算作他的崇拜者,,包括安尼巴萊·喀拉蚩、皮埃特羅·達·科爾托納、盧卡·焦爾達諾、喬瓦尼·巴蒂斯塔·提埃坡羅、歐仁·德拉克洛瓦[4][5],彼得·保羅·魯本斯、讓-安托萬·華托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6][7]。
生平與作品
出生與姓名
委羅內塞的姓名來源於他的出生地維羅納,並以此而聞名。維羅納當時是威尼斯在大陸上最大的屬地。維羅納的人口普查證明,委羅內塞在1528年出生,父親加布里埃爾(Gabriele)是一名石匠[8],母親是卡特琳娜(Caterina)。他是家中的第五個孩子[9]。姓氏取自父親的職業是很常見的,因此維羅內塞稱為保羅·斯佩扎普雷達(Paolo Spezapreda)。大約在1556年,他改名為保羅·卡利亞里(Paolo Caliari),這是他母親的姓氏,他的母親是一名貴族安東尼奧·卡利亞里的私生女。[10]他最早的畫作署名為「P.Caliari F.」,「這是他第一次使用這個姓氏」。他在威尼斯使用「保羅·委羅內塞」這個名字多年以後,大約在1575年,他又重新署名「保羅·卡利亞里」[10]。在上個世紀之前,他經常稱為「保羅·委羅內塞」,以將他與另一位來自維羅納的畫家亞歷山德羅·委羅內塞(Alessandro Veronese),現在稱為亞歷山德羅•圖爾奇(Alessandro Turchi ,1578–1649)區別開來[11]。他父親的家族是科莫人,祖父彼得羅·加布里埃爾來自盧加諾湖畔的比索內,在那裡從事雕塑家的職業。從1502年開始,彼得羅·加布里埃爾在維羅納首次獲得認證,[12] 帶著妻子李西婭和兒子,即畫家的父親,住在聖保羅區[13]。
青年
1541年,13歲的委羅內塞師從當地畫家安東尼奧·巴迪勒(Antonio Badile),後來巴迪勒成了他的岳父。巴迪勒於1543年繪製的一幅祭壇畫,有一些引人注目的部分,很可能是他15歲學徒的作品;委羅內塞早熟的天賦很快就超過了工作坊的水平,到1544年,他離開巴迪勒[14]。根據瓦薩里的說法,他也是維羅納的另一位主要畫家喬凡尼·弗朗西斯科·卡洛托(Giovanni Francesco Caroto)的學徒[15][16][10]。然而,從瓦薩里開始,藝術史學家普遍認為,兩位師傅對他的未來風格並沒有重大影響,而是歸因於年輕的保羅與建築師和導師米歇爾·桑米切利的關係,使他接觸到了風格主義的創新,這種創新的源頭,一是朱利奧·羅曼諾,他長期活躍於附近的曼托瓦,另一源頭是艾米利亞風格,指的是安東尼奧·達·柯勒喬和帕爾米賈尼諾的作品。[17]。他雖然在當時帕爾馬流行的風格主義文化中接受訓練[14],但他迅速地發展出自己顏色豐富的獨特畫風。[18]。
在他十幾歲的時候,他為維羅納的重要教堂繪製作品。他的第一件可知的作品是《睚魯(雅依洛)之女的復活》(Resurrezione della figlia di Giairo),繪製於1546年,位於維羅納聖伯爾納定堂 的阿凡齊小堂(cappella Avanzi)。原作已於1696年丟失,但在羅浮宮有一件複製品。[17] 委羅內塞在維羅納的早期作品, 證明了他對「現代方式」的早期關注,例如1548年的「貝維拉克夸·拉齊茲宮」(Pala Bevilacqua-Lazise),是為聖費爾莫教堂 贊助人家族的葬禮小堂而建[19](現藏於維羅納城堡博物館),其構圖的複雜性,顯示出擺脫了巴迪勒的風格,準確地說,是對風格主義影響的轉變[20]。
同時代的《哀悼基督》被認為是委羅內塞年輕時的傑作,由熱羅拉莫會為恩寵聖母堂訂製,其構圖和色彩的使用, 與帕爾米賈尼諾的畫作接近[21]。
委羅內塞在去威尼斯之前的另一幅早期重要作品,是《聖加大肋納的神婚》,這幅畫繪於1547年至1550年間。[22]隨後的幾年,即1550年至1555年,保羅達到了風格主義的巔峰,對最純粹的色調和複雜的構圖,表現出強烈的興趣。[23]
1551年,他接到朱斯蒂尼亞尼家族的訂單,為雅各布·桑索維諾徹底重建的威尼斯聖方濟各堂的朱斯蒂尼亞尼小堂繪製祭壇畫《聖家與聖徒》,這是他在威尼斯的第一件作品,模仿了提香的《佩薩羅聖母》[25]。同年,他與同伴喬瓦尼·巴蒂斯塔·澤洛蒂和安塞爾莫·坎內里一起,為特雷維索附近的索蘭佐別墅進行裝飾,這些濕壁畫已經只剩下一些碎片,但對建立他的聲譽很重要。近一個世紀後,卡洛·里多爾菲提到,其中一幅是《在亞歷山大面前的大流士家族》,這是一個罕見的歷史題材的偉大作品,現藏於倫敦國家美術館[26]。
1552年,曼托瓦公爵古列爾莫·貢扎加的叔祖父埃爾科勒·岡扎加樞機主教向委羅內塞訂製一幅曼托瓦主教座堂的祭壇畫(現藏於法國卡昂),他在原處繪製這幅畫。毫無疑問,他利用在曼托瓦的這段時間,來研究朱利奧·羅曼諾的天花板;他最初是一位天花板濕壁畫畫家,將在威尼斯留下自己的印記,從第二年起,他就在威尼斯永久定居.[27]。
1548年,他移居曼托瓦,在為當地教堂繪製了壁畫,然後定居到威尼斯,1565年,他和導師的女兒結婚,後來生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28]1588年委羅內塞在威尼斯逝世,埋葬在曾經工作了數十年的聖巴斯弟盎堂[29],他的墓位於聖所左側[30]。
在威尼斯的首次成功
1553年,保羅·委羅內塞作為喬瓦尼·巴蒂斯塔·龐奇尼(Giovanni Battista Ponchini)領導的畫家團隊的一員,在獲得了威尼斯共和國掌政的十人團的訂單後,遷居威尼斯,負責繪製總督宮內為十人團準備的新房間天花板的濕壁畫,十人團大廳(Sala dei Consiglio dei Dieci)和毗鄰的三巨頭廳(Sala dei Tre Capi del Consiglio)、「觀眾廳」(Sala dell'Udienza)和「羅盤廳」(Sala della Bussola)[31],這些房間的裝飾在1547年大火中被燒。這是一項具有特殊威望的任務,幫助委羅內塞進入了有資格接受威尼斯貴族訂製的重要畫家群體[32]。
這是委羅內塞第一次在威尼斯政府所在地總督宮工作,在接下來的年月里,他多次回到那裡工作。他在這裡最重要的作品是大型橢圓形畫作《朱庇特驅逐罪惡》(現藏於巴黎羅浮宮),主題與這裡的警察和司法職能有關。這幅畫最初在「觀眾廳」的天花板上,和《青年》、《老人》、《朱諾將禮物傾倒給威尼斯》在一起[25]。這一次,保羅還接觸了達尼埃萊·巴爾巴羅 ,幾年後,他們在特雷維索的馬瑟的別墅繪製濕壁畫。[33]
最初的成功,幫助保羅在1554年得到裝飾聖巴斯弟盎堂的天花板的機會,他在維羅納時期就與這個修會,特別是與修士貝爾納多·托里奧尼關係良好。委羅內塞曾有好幾次在聖巴斯弟盎堂工作,留下了一批令人欽佩的傑作。[34]在1555年到1570年之間,委羅內塞分三個階段,裝飾聖巴斯弟盎堂內部的各個部分,包括中央走道和祭台牆壁的繪畫、天頂畫和壁畫。委羅內塞還裝飾了一部分祭衣間和詠經席,並完成了管風琴裝飾和一幅大型祭台壁飾[30]。
聖巴斯弟盎堂的裝飾始於教堂的祭衣間。大約兩年後,完成了第一部分後,保羅開始(1555年)裝飾中殿天花板,創作了三幅大畫,獻給聖經中的女英雄以斯帖,她是在逆境中拯救人民的救世主,見證了信仰的拯救力量[34]三個場景描繪的情節分別是《瓦實提的背叛》、《亞哈隨魯王為以斯帖加冕》和《末底改的勝利》。這是一個經常紀念的著名主題,也是一個極具美感的作品系列。在這三幅畫中,最著名和最受讚賞的是《末底改的勝利》[35][36]。這幅畫的透視技巧令人欽佩,馬匹步態的虛幻效果給人一種即將跌入下方中殿的感覺。遊行隊伍也加強了畫作的透視深度。委羅內塞及其助手在聖巴斯弟盎堂的創作活動持續了近二十年,還完成許多其他作品,包括油畫和濕壁畫,分布於半月楣、正祭台、詠經席、管風琴和聖所等各處[34]。
委羅內塞在聖巴斯弟盎堂的畫作 | ||||
---|---|---|---|---|
聖母子與聖徒 | 末底改的勝利,1556年 | 瓦實提受罰 | 聖巴斯弟盎殉道 | 聖巴斯弟盎射箭 |
聖母領報(1558) | 聖老楞佐殉道(c. 1565) | 聖巴斯弟盎殉道(1558) | 聖馬爾谷殉道(c. 1565) | 聖巴斯弟盎譴責戴克里先(1558) |
以斯帖加冕 | 聖母加冕 | 聖母獻耶穌於聖殿 (1560) | 伯賽大池的神跡 | 風琴裝飾 |
聖瑪竇 | 聖馬爾谷 | 聖路加 | 聖若望 | 天花板 |
1556年,保羅等一批畫家被召,去裝飾聖馬可圖書館的天花板。瓦薩里說,負責挑選畫家的委員會成員包括提香、雅各布·桑索維諾和皮埃特羅·阿雷蒂諾,委員會還負責獎勵表現最好的畫家。委羅內塞憑藉畫作《音樂的寓言》(L'Allegoria della Musica)獲勝,超越了其他藝術家,包括安德烈亞·斯齊亞沃內、朱塞佩·薩爾維蒂和巴蒂斯塔·佛朗哥。提香公開讚揚了他,這標誌著他獲得了威尼斯藝術界的肯定[37] 他獲得了提香和桑索維諾的評獎,獲得公爵和聖馬可圖書館授予的大師稱號。[38][39] 這些作品表明委羅內塞既精通於安東尼奧·達·柯勒喬人物的錯視,又精通於米開朗基羅人物的英雄主義,實際上是米開朗基羅畫作主題的精緻的縮小。[40]。
同期他還完成了穆拉諾島的特雷維桑宮內部的濕壁畫。這些作品現在已無可挽回地遭到了破壞,只有《七位行星神》目前保存在羅浮宮,畫中描繪了奧林匹斯山的眾神:維納斯、克洛諾斯、朱庇特、阿波羅和朱諾[41][42]。
巴巴羅別墅
從1556年到1570年,委羅內塞接到訂製,繪製第一幅宏大的宴會場景《西門家中的筵席》[43]。由於構圖分散,缺乏焦點,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餐廳壁畫。[43]
大概在1560年至1561年之間,委羅內塞在為聖巴斯弟盎堂工作的間隙,裝飾了特雷維索馬塞爾的巴巴羅別墅。這是一座由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弟奧新建的建築。作品的訂製者是別墅的主人,威尼斯的達尼埃萊·巴爾巴羅和馬爾坎托尼奧·巴爾巴羅兄弟。這兩位客戶都是富有文化修養的人文主義者,僱傭委羅內塞及其團隊繪製這些濕壁畫,旨在將人文文化與基督教精神相結合;巴爾巴羅似乎從16世紀文森佐·卡塔里的著作《古代諸神的圖像》一書中獲得了靈感。[44][45]。
牆上是巴巴羅家族的肖像畫,其中達尼埃萊·巴爾巴羅 肖像現藏於阿姆斯特丹[46],天花板上描繪藍天和神話人物。委羅內塞的裝飾採用了複雜的視角和「視覺陷阱」,造成三維的視覺效果。[47][48] 建築師和藝術家的結合是一個非常大的成功。[49]
常見的解釋是,別墅主廳奧林匹斯大廳(「Sala dell『Olimpo」)天花板的畫作,寓言式地表現了「神聖智慧」所倡導的普遍和諧。
這是馬塞爾濕壁畫中最著名的畫作之一,既體現了委羅內塞作為肖像畫家的能力,也體現了他將真實空間與虛幻空間聯繫起來的能力[50]。
巴巴羅別墅壁畫的風格與聖巴斯弟盎堂的畫作有著密切的聯繫,
帕拉弟奧的真實建築和委羅內塞的想像建築之間的對話,是巴巴羅別墅裝飾的基本特徵之一,其中充斥著假門、假壁龕和背景效果,這些效果將空間擴展到美麗的現實景觀[51]。在別墅的濕壁畫中,保羅設法將風格主義與對古代的重新發現結合起來[52]。
帕拉弟奧在《建築四書》中,沒有提到這些濕壁畫,對此人們進行了很多爭論。有人推斷,這位偉大的建築師對委羅內塞的作品缺乏欣賞。但是,在該書的另一段,帕拉弟奧讚揚了委羅內塞,關於巴巴羅別墅,帕拉弟奧沒有提到由亞歷山德羅·維托里亞製作的雕塑,而表示很欣賞委羅內塞[53][54]。
晚餐系列
1562年至1563年繪製的《加納婚宴》,也是委羅內塞與帕拉迪奧合作的作品。這幅畫是由本篤會修士訂製,裝置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對面小島上的聖喬治修道院飯堂。合同里規定這幅畫的尺寸非常巨大,面積達到66平方米,幾乎有10米寬,顏料和顏色的質量應該是優質的。例如,合同規定藍色應使用珍貴的礦物青金石。[55]合同還規定,畫中的人物要儘可能多。作品中包括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提香、丁托列托和委羅內塞自己[47]。
1565年至1570年,他創作的《降服亞歷山大大帝的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全家》,將建築安排和畫面平行,協調不同的色塊,使畫面更加生動,表現了畫家的裝飾才能。[56]
上述畫面都是將主題安排在水平軸上,沒有強烈的運動感,但表現了鮮明的光和色彩。[28]這種表現手法反映了他本人內心舒適與安寧的心態。
1573年,他為聖若望及保祿大殿繪製了《利未家中的筵席》,是為了頂替被火災焚毀的提香的作品《最後晚餐》,畫作有12米長5米高,是一幅擴展了的「最後晚餐」。[57]但畫面色彩鮮明,光線充足,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情感和他們之間的互動。[58]
他這幅畫原名「最後晚餐」,因此立刻招致宗教裁判所的審判,不過當時羅馬天主教的改革運動已經影響到威尼斯,7月,他被要求詳細說明畫中的細節[59]只是警告性的而不是懲罰性的,委羅內塞解釋說:「畫家有如同詩人甚至瘋子一樣的自由詮釋能力。」最終沒有要求他重新畫而只是將畫名改變了事。[60]
此外他還創作過一些祭壇畫,他在威尼斯有一個家庭工作室,包括他弟弟和兩個兒子都在其中工作,他還有幾位學生,這個畫室在他逝世後仍然繼續工作。[61].
法國批評家戈蒂埃於1860年寫道:「委羅內塞是最偉大的使用顏色的專家,甚至比提香、魯本斯和倫勃朗都要偉大,因為他可以用自然的色調表現光線,現在的學院還用明暗的對比法。」
德拉克羅瓦寫道:「委羅內塞不用強烈的對比表現光線,我們現在還被教育在陰影中表現強烈的色調是不可能的。」
英國皇家美術院館長高文在《羅浮宮的繪畫》一書中寫道:「委羅內塞的光線充足的室外場景激發了整個19世紀,這種改革無法描述,他是現代繪畫的奠基者,印象派畫家認為他的方式是自然主義的,有人認為是更精細和美麗的美術革新,但結果如何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62]
注釋
- ^ Rosand, 107
- ^ Freedburg, 550–551
- ^ Rosand, 1997,p. 107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Pal164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Pignatti, 1976
——pp. 8-9 - ^ Penny, 333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Rosand,107”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Rearick, W. R.: The Art of Paolo Veronese 1528-1588, page 20.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1988.
- ^ Pedrocco, Filippo: "Veronese", page 3. SCALA Group S.p.A., 1998.
- ^ 10.0 10.1 10.2 Penny, 331
- ^ Penny, 333 Note 1
- ^ 文件上寫著«Petrus lapicid de Como» ,28歲
- ^
.Marini e Aikema, 2014
——p. 86 - ^ 14.0 14.1 Rearick, page 20, 1988.
- ^ Vasari dice: «Costui essendo in Verona nato d'uno scarpellino o, come dicono in que' paesi, d'un tagliapietre, et avendo imparato i principii della pittura da Giovanni Caroto veronese».
- ^
.Schweikhart, 1974
——p. 243 - ^ 17.0 17.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MA21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Bussagli, Marco: "The XVI Century", Italian Art, page 206. Giunti Gruppo Editoriale, 2000.
- ^
.Pignatti, 1976
——p. 13 - ^ Marini e Aikema, 2014,p. 42.
- ^ Marini e Aikema, 2014,p. 46
- ^ Marini e Aikema, 2014,p. 146
- ^ Pignatti, 1976,p. 15
- ^
.Marini e Aikema, 2014
——p. 50 - ^ 25.0 25.1 Storia dell'Arte,p. 139
- ^ Penny, 331, 379
- ^ Penny, 331; Freedberg, 551 and passim in the following pages on the influence of Romano.
- ^ 28.0 28.1 Rearick, page 13, 1988.
- ^ Hutton, Edward. Venice and Venetia 4th. 1954: 141. ISBN 1444649922.
- ^ 30.0 30.1 Church of St Sebastiano. VeneziaSi. [10 Dec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3日).
- ^ Marini e Aikema, 2014,p. 29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MA317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Storia dell'Arte,p. 140
- ^ 34.0 34.1 34.2 Marini e Aikema, 2014,p. 31
- ^ Pallucchini, 1984,pp. 38-39, 44-45
- ^ Pignatti, 1976,p. 39.
- ^ Pignatti, 1976,p. 7
- ^ Dunkerton, Jill, et al.: Durer to Veronese: Sixteenth- Century Painting in the National Gallery, page 125. National Gallery Publications, 1999.
- ^ Penny, 331; Dunkerton, Jill, et al.: Durer to Veronese: Sixteenth-Century Painting in the National Gallery, page 125. National Gallery Publications, 1999.
- ^ Rearick, page 50, 1998.
- ^ Pignatti, 1976,pp. 52-53
- ^ Pallucchini, 1984,pp. 40-44
- ^ 43.0 43.1 Rearick, page 75, 1988.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246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Pignatti, 1976|pp. 60-61
- ^ Veronese: Gods, Heroes and Allegories, De Vecchi, Pierluigi, pages 104–5. Rizzoli, 2004.
- ^ 47.0 47.1 Rearick, page 10, 1998.
- ^ Rearick, page 10, 1998.
- ^ Bussagli, page 207, 2000.
- ^ Pignatti, 1976,pp. 61-63.
- ^ Pignatti, 1976|p. 63
- ^ Pignatti, 1976,p. 66
- ^ Pignatti, 1976|p. 60
- ^ Marini e Aikema, 2014,p. 116
- ^ Louvre 1993
- ^ Dunkerton, et al., page 111, 1999.
- ^ Dunkerton, et al., page 30, 1999.
- ^ Rearick, page 14, 1988.
- ^ Rearick, page 104, 1988.
- ^ Rearick, page 104, 1988. Transcript of the hear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Bernasconi, Cesare. Painting Studi sopra la storia della pittura italiana dei secoli xiv e xv e della scuola pittorica veronese dai medi tempi fino tutto il secolo xviii. Googlebooks. 1864: pp 337–338, 343.
- ^ Gowing, Lawrence: Paintings in the Louvre, page 262. Stewart, Tabori & Chang, 1987.
參考文獻
- Freedberg, Sydney J. Pelican History of Art , 編. Painting in Italy, 1500-1600. Penguin Books Ltd. 1993: p5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