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吉亭
保羅·約翰·吉亭(英語:Paul John Keating,1944年1月18日—),澳洲政治家,1991年-1996年出任第24任澳洲總理。現於新南威爾斯大學擔任公共政策學客座教授。
保羅·吉亭 閣下 The Hon. Paul Keating | |
---|---|
第24任澳洲總理 | |
任期 1991年12月20日—1996年3月11日 | |
君主 | 伊莉莎白二世 |
總督 | 比爾·海登 威廉·派屈克·迪恩 |
前任 | 鮑勃·霍克 |
繼任 | 約翰·霍華德 |
澳洲工黨領袖 | |
任期 1991年12月20日—1996年3月11日 | |
前任 | 鮑勃·霍克 |
繼任 | 金·比茲利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雪梨 | 1944年1月18日
政黨 | 澳洲工黨 |
配偶 | Annita van Iersel (1976年結婚—2008年離婚)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 |
「Paul Keating」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保羅·基廷 |
臺灣 | 保羅·吉亭 [1] |
生平
1944年出生於雪梨西南郊賓士鎮的工人階級家庭,父親是鍋爐工人及工會幹部。吉亭中學就讀天主教教會學校,15歲初中畢業後即輟學,在雪梨電氣局擔任薪資出納,同年(1959年)加入澳洲工黨,隨後在工會擔任研究助手。自1966年起,擔任澳洲工黨新南威爾斯青年會會長,同時業餘擔任搖滾樂隊經紀人。1969年,年方25歲當選為澳大利亞聯邦眾議院議員,代表位於雪梨的布萊斯蘭選區,選區即包括其家鄉賓士鎮。
1975年吉亭曾在澳洲總理高夫·惠特拉姆政府中短暫任職北領地部長。其後工黨在聯邦大選中大敗,吉亭轉而在影子內閣中,同時擔任農業部、礦產能源部部長的發言人。在此期間吉亭同時擔任澳洲工黨新南威爾斯州的負責人。1983年工黨在霍克的領導下贏得大選上台執政;吉亭被任命為內閣財政部長,擔任長達八年。
1991年,為免執政工黨在大選慘敗,吉亭逼宮要求霍克辭職,並在黨內其他資深人士支持下繼任總理。1993年他領導工黨在大選中獲勝,但他在第二任任期內,由於他的「經濟理性主義」政策不討好,特別是他為了避免經濟泡沫化而刻意追求經濟衰退的看法被認為和一般民眾脫節,導致1996年的選舉中工黨遭到慘敗,工黨結束長達13年的執政,吉亭其後退出政壇。
政治觀點
吉亭是工黨的共和派,支持澳洲成為獨立的共和制國家,不再奉由英國君主兼任的澳洲君主為國家元首。他在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到訪時曾在大庭廣眾扶女王的腰而被指為對女王不敬。
2019年他參加《澳洲人報》主辦的「戰略論壇」活動並發表演講,其作為國際現實主義者反對2017年起澳洲一些人和媒體煽動的反中國思維,其認為太多人不肯面對兩項現實:[2][3]
- 中國註定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和至少亞洲區的主導者,工業革命打破了人口與GDP之間的聯繫,少人口國家能靠工業機器對抗大人口國,但隨著資本和技術的轉移現在各國都有工業力量,全球化恢復了這種聯繫。現在人口再次成為GDP的主要驅動力,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世界各國遲早要面對這一現實。
- 誤認為中國的技術成就幾乎完全靠盜竊西方,但中國的現代技術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土發展的,所以美國的脫鉤戰術不會有效,很可能最後還是科技第一大國。
而澳洲外交的靈活性這幾年受到安全部門的影響,是它們在給外交政策定基調。而它們大肆鼓譟的「中國威脅」讓澳洲過於依賴美國,忽視這兩點事實。媒體也沒有履行其社會責任,因為它們沒有向自己的受眾展示中國及其在全球所扮角色的平衡而客觀的圖景,中國現在和將來都是亞洲的主要經濟實力,任何非亞洲經濟力量或軍事力量都不可能動搖這一地位。[3]很遺憾「我們設有各個政府部門和內閣,是為了複雜主題帶來更好和兼收並蓄的智慧。外交政策的微妙性和靈活性正被一群實際上把持國家外交的安全機構之敵我憎惡所取代」[4]最終澳洲可能犯下戰略型錯誤,無法同時交好中美兩國的平衡位置而得罪中國導致喪失在亞洲的眾多利益,而本世紀經濟增長點無疑是在歐亞大陸而非北美。[5]
2021年9月,在美國、英國和澳洲宣佈建立AUKUS三邊軍事同盟後,吉亭批評該聯盟,稱「澳洲背棄了21世紀的亞洲世紀,而迎合正在褪色的盎格魯世界」。他批評美國將核子潛艦輸出到澳洲,目的是幫助美國,而不是保護澳洲。他表示等到核潛艦造成功之後,已經是舊到該被淘汰的軍備,核潛艦也是在美國建造,不存在技術轉讓,根本不可能達到促進澳洲自身的國防工業的獨立和進步,反而只是讓澳洲成為美軍的的「分隊」,盲目地把國家拖入與自身利益無關的戰爭[6]。吉亭繼續批評工黨的反對黨外交事務發言人黃英賢,指責工黨反對黨與自由黨政府串通一氣,歪曲中國的外交政策[6][7]。
政績與榮譽
任職財政部長的八年期間,吉亭主導並實施了一系列的重大經濟改革,給澳洲的經濟發展產生了長遠的影響。這些改革包括,解除對金融市場的管制、貨幣政策的改革、稅制改革,以及廢除貿易保護主義壁壘等;他解除了政府對航空、電信等行業的管制,構建了國家權力統治的框架。為此,吉亭一直被視為澳洲的一位改革派財長。
1991年,在吉亭出任聯邦總理後,他繼續推進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有組建國家訓練總署、建立全國性的退休金計劃體系以調整過低的國家儲蓄額和低迷的勞動力市場;試圖解決澳洲長期的失業問題。還有,吉亭政府對性別歧視進行立法並進行了審查和修改,正式承認澳洲原住民對於土地所有的傳統主權。
內政上,他多次提議進行制度改革,以使澳洲向共和制的國家靠攏。外交上,吉亭一直努力加強澳洲和周邊亞洲地區國家的關係;他還在亞太經合組織的組建過程和初期運行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倡議以區域自由貿易為目的的領導人年會。
參考
- ^ 澳洲前總理吉亭親中言論 莫里森:有違政策路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社
- ^ Paul Keating. Paul Keating's speech on Australia's China policy – full text. 《衛報》. Nov 17, 2019.
- ^ 3.0 3.1 王慧. 澳总理上任一年还没被邀请访华,前任来警告他了. 觀察者網.
- ^ 新浪-澳总理上任一年还没被邀请访华. [201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6).
- ^ Paul Keating's speech on Australia's China policy. [201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9).
- ^ 6.0 6.1 Hurst, Daniel. 'Throwing toothpicks at the mountain': Paul Keating says Aukus submarines plan will have no impact on China. The Guardian. 10 November 2021 [10 Nov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9).
- ^ Galloway, Anthony. Labor MPs lash Paul Keating for China comments. Sydney Morning Herald. 23 September 2021 [10 Nov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9).
前任: 鮑勃·霍克 |
澳洲工黨領袖 1991年-1996年 |
繼任: 金·比茲利 |
前任: 鮑勃·霍克 |
澳洲總理 1991年-1996年 |
繼任: 約翰·霍華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