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暉 (義寧縣公)
生平
元暉的祖父元琛是北魏恆、朔二州刺史,父親元翌是西魏尚書左僕射。元暉眉目如畫,舉止進退有度,十分好學,涉獵各種圖書,年少時就在京城贏得美名。宇文泰見到元暉後對他禮遇,讓他與自己的兒子們交遊相處,常同坐席共筆硯。元暉二十歲左右被徵召補官相府中兵參軍,隨即升任武伯下大夫。當時突厥屢次侵擾為寇,朝廷將要和親,命令元暉攜帶文錦彩帛十萬匹,出使突厥。元暉向突厥陳述利害,申述國家厚禮相待的意思,可汗大為高興,派遣高貴的王公隨同元暉回朝貢獻突厥物產。元暉很快出任儀同三司、賔部下大夫。北周保定初年,大冢宰宇文護引薦元暉為長史,遇到北齊使者前來結盟和好,元暉因為富於才學口辯,與千乘公崔彥穆於天和三年十一月壬子(568年12月25日)一起出使北齊[1],後升任振威中大夫。周武帝宇文邕聘娶突厥阿史那皇后時,命令元暉饋送聘禮。元暉加開府,轉任司憲大夫,等到北周平定關東地區,元暉被朝廷派往安撫召集河北百姓,獲封義寧子,食邑四百戶[2][3]。
楊堅總管百官時,加元暉上開府,爵位晉升為公爵。開皇元年二月甲子(581年3月4日),元暉出任都官尚書[4][5],兼領太僕。元暉奏請決引杜陽河水灌三畤原,數千頃貧瘠的鹽鹼地得到灌溉,百姓深受其益。次年,元暉轉任左武候將軍,仍兼任太僕卿,又很快轉任兵部尚書,監督漕運河渠的修建。沒多久,元暉因事被定罪免官,很快出任魏州刺史,很有仁政,在任數年,因病離職,一年多以後在京城去世,虛歲六十。隋文帝嘆息哀悼了很久,敕令鴻臚監護元暉喪事,諡號元[6][3]。
家庭
父親
- 元翌,西魏尚書右僕射、晉昌王[7]
兄弟
- 元某,丹川公[8]
兒子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壬子,遣開府崔彥穆、小賓部元暉使於齊。
- ^ 《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十一》:元暉字叔平,河南洛陽人也。祖琛,魏恆、朔二州刺史。父翌,尚書左僕射。暉鬚眉如畫,進止可觀,頗好學,涉獵書記。少得美名於京下,周太祖見而禮之,命與諸子游處,每同席共硯,情契甚厚。弱冠,召補相府中兵參軍,尋遷武伯下大夫。於時突厥屢為寇患,朝廷將結和親,令暉齎錦綵十萬,使於突厥。暉說以利害,申國厚禮,可汗大悅,遣其名王隨獻方物。俄拜儀同三司、賔部下大夫。保定初,大冢宰宇文護引為長史,會齊人來結盟好,以暉多才辯,與千乘公崔睦俱使於齊。遷振威中大夫。武帝之聘突厥後也,令暉致禮焉。加開府,轉司憲大夫。及平關東,使暉安集河北,封義寧子,邑四百戶。
- ^ 3.0 3.1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暉字叔平,鬚眉如畫,進止可觀。好涉獵書記,少得美名於京下。周文禮之,命與諸子游處。每同硯席,情契甚厚。再遷武伯下大夫。時突厥屢為寇患,朝廷將結和親,令暉買錦綵十萬,使突厥。暉說以利害,可汗大悅,遣其名王隨獻方物。俄拜儀同三司。周武帝之聘突厥後,令暉致禮。授開府,轉司憲大夫。及平關東,使暉安集河北,封義寧子。隋文帝總百揆,加上開府,進爵為公。開皇初,拜都官尚書,兼領太僕。奉詔決杜陽水灌三畤原,溉舄鹵之地數千頃,人賴其利。再遷兵部尚書,監漕渠之役。未幾,坐事免。頃之,拜魏州刺史,頗有惠政。後以疾去職,卒於京師。帝嗟悼久之,敕鴻臚監護喪事,諡曰元。子肅嗣,位光祿少卿。肅弟仁器,性明敏,位日南郡丞。
- ^ 《隋書·卷一·帝紀第一》;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設壇於南郊,遣使柴燎告天。是日,告廟,大赦,改元。京師慶雲見。易周氏官儀,依漢、魏之舊。以柱國、相國司馬、渤海郡公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沁源縣公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相國內郎、咸安縣男李德林為內史令,上開府、漢安縣公韋世康為禮部尚書,上開府、義寧縣公元暉為都官尚書,開府、民部尚書、昌國縣公元岩為兵部尚書,上儀同、司宗長孫毗為工部尚書,上儀同、司會楊尚希為度支尚書,上柱國、雍州牧、邗國公楊惠為左衛大將軍。
- ^ 《北史·卷十一·隋本紀上第十一》:開皇元年春二月甲子,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設壇於南郊,遣兼太傅、上柱國、鄧公竇熾柴燎告天。是日,告廟,大赦,改元。京師慶雲見。改周官,依漢、魏之舊。制:以相國司馬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相國內郎李德林為內史令,上開府韋世康為禮部尚書,上開府元暉為都官尚書,開府、戶部尚書元岩為兵部尚書,上儀同、司宗長孫毗為工部尚書,上儀同、司會楊尚希為度支尚書,雍州牧楊惠為左衛大將軍。
- ^ 《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十一》:高祖總百揆,加上開府,進爵為公。開皇初,拜都官尚書,兼領太僕。奏請決杜陽水灌三畤原,溉舄鹵之地數千頃,民賴其利。明年,轉左武候將軍,太僕卿如故。尋轉兵部尚書,監漕渠之役。未幾,坐事免。頃之,拜魏州刺史,頗有惠政。在任數年,以疾去職。歲餘,卒於京師,時年六十。上嗟悼久之,敕鴻臚監護喪事。諡曰元。子肅嗣,官至光祿少卿。肅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
- ^ 7.0 7.1 王其禕,周曉薇編著;王慶衛,樊波助理;毛漢光,耿慧玲顧問. 《隋代墓志铭汇考 1》. 北京市: 線裝書局. 2007年10月: 375–376. ISBN 978-7-80106-588-9 (中文(繁體)).
- ^ 趙力光主編;西安碑林博物館編.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 上》. 西安市: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4.07: 72—74. ISBN 978-7-5613-7739-0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