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盧日-納波卡
克盧日-納波卡[1](羅馬尼亞語:Cluj-Napoca,發音:[ˈkluʒ naˈpoka] (ⓘ);德語:Klausenburg,中文譯:克勞森堡;匈牙利語:Kolozsvár,中文譯:科洛茲堡;意第緒語:קלויזנבורג),1974年前名為克盧日(Cluj),羅馬尼亞西北部的一座城市,克盧日縣首府,是該國的一個學術、文化和工業中心。克盧日-納波卡位於布加勒斯特之西北約440千米,曾是外西凡尼亞的首府。
克盧日-納波卡 Cluj-Napoca Klausenburg Kolozsvár קלויזנבורג | |
---|---|
坐標:46°46′48″N 23°33′34″E / 46.78°N 23.5594°E | |
國家 | 羅馬尼亞 |
縣 | 克盧日縣 |
政府 | |
• 市長 | 埃米爾·博克 (PNL) |
面積 | |
• 城市 | 179.5 平方公里(69.3 平方英里) |
海拔 | 410 公尺(1,350 英尺) |
人口(2011年) | |
• 城市 | 324,576人 |
• 密度 | 1,808人/平方公里(4,683人/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428,922 |
時區 | 歐洲東部時間(UTC+2) |
• 夏時制 | 歐洲東部夏令時間(UTC+3) |
郵政號碼 | 400001–400930 |
電話區號 | +40 x64 |
網站 | www.primariaclujnapoca.ro |
名稱
該城全名有兩個名字組合而成,其中後半部分的納波卡這個名字出現較早,至少前羅馬時期就有叫「納波卡」的定居點,公元146年被羅馬帝國征服後,此地被稱為Municipium Aelium Hadrianum Napoca,其中Hadrianum是指在位的皇帝哈德良,而Napoca可能是指當地的一些達契亞部落的名字。也可能來源於希臘語詞根νάπος(napos),是指都是樹木茂盛的山谷。
1213年,第一次書面提及該城市的名字就是拉丁語的名字Castrum Clus,當時是作為皇家自治市。Clus的來源雖然沒有定論,但廣泛認為是來自於拉丁語的clausa或者clusa,意思就是「封閉的地方」或者「溝壑」。這個詞也影響了斯拉夫語和德語。為何使用這個名字據信是指梅訥施圖爾(克盧日-納波卡的一個區)西側狹窄封閉的的山谷。
匈牙利語的名字科洛茲堡Kolozsvár,最早的記錄出現在1246年的Kulusuar,其中的var或者uar都是城堡的意思。薩克森名稱Clusenburg出現在1348年,之後變成了Clausenburg。克盧日在羅馬尼亞語中的名字可以拼寫成Cluj或者Cluș。直到1974年,羅馬尼亞政府在克盧日的名字後面加上納波卡這個名字,強調其羅馬尼亞根源和特徵[2]。但一般民間稱呼仍然只用克盧日,而不是全稱克盧日-納波卡。
克盧日在義大利語中是Clausenburgo,在土耳其語中是Kaloşvar,在拉丁語中則是Claudiopolis(克勞迪奧之城)。
歷史
羅馬帝國時期
羅馬帝國在圖拉真時期征服了達契亞,之後在現在的土地上面建立了「納波卡(Napoca)」的定居點。圖拉真的繼承者哈德良授予納波卡城市的地位,因此最早的城市名字中有Hadrianum這個詞。之後,羅馬帝國將此地升格為殖民地(拉丁語:Colonia,一種高等級城市的名稱),即Colonia Aurelia Napoca,並成為羅馬前執政官總督的所在地。但公元274年,羅馬人撤離之後,該定居點也不再被人提起。
中世紀早期
中世紀初期,在目前的城市位置上曾經出現過一個木製的堡壘,位於克盧日-梅訥施圖爾,以及一個平民定居點,位於博物館廣場附近。該市再次得到記載是在匈牙利人征服外西凡尼亞之後了。伊什特萬一世將該地作為科洛茲堡郡的所在地。拉斯洛一世則建立了克盧日-梅訥施圖爾的修道院。但該修道院在韃靼人入侵時期被摧毀了。在12世紀末之前,在納波卡遺址的西北部已經有大量的外西凡尼亞薩克森人前來定居。1275年,拉斯洛四世在一份文件中明確提到了這個定居點,並將這個「Villa Kulusvar」村莊授予外西凡尼亞主教。1316年,在查理一世統治期間,克盧日(Kulusvar)被授予城市(Civitas)地位。
從13世紀下半葉開始,許多手工業行會開始建立起來,並且以此為基礎形成的貴族逐步成為當地的統治者。1405年,西吉斯蒙德授予克盧日當地一定的自治法權,即每年可以選舉12名陪審團員。1488年,馬加什一世組建百人市議會,其中一半是富人,一半是工匠,他們有權選舉城市的首席法官和陪審團。另外市議會的組成一半是匈牙利人,一半是薩克森人,重要職位輪流擔任。1541年,鄂圖曼帝國入侵,克盧日成為東匈牙利王國(1570年改組為外西凡尼亞公國)的一部分。之後城市經濟得以迅速發展,並與科希策、克拉科夫、布拉格和維也納建立了聯繫。
中世紀晚期
16世紀中葉,新教思想開始傳入克盧日。不管是德國的信義宗還是瑞士的歸正宗都在克盧日找到很多的追隨者。附近圖爾達議會採納了一種更為激進的宗教形式,也就是一位論,崇尚自由解釋聖經和反對三位一體。雖然巴托里在克盧日試圖進行反宗教改革運動,但收效不大。1699年,根據卡洛維茨條約,克盧日正式併入哈布斯堡王朝。
17世紀末,鄂圖曼土耳其的宗主權終結,但是這座城市失去了眾多的財富、政治影響力、文化和人口。1719年開始,克盧日逐步由恢復了作為外西凡尼亞行政中心的地位。1791年,一群羅馬尼亞知識分子起草了一份名叫Supplex Libellus Valachorum的請願書,並直接寄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們要求居住在外西凡尼亞的羅馬尼亞民族與居於統治地位的三族聯盟(薩克森、塞凱伊、匈牙利)地位平等,但遭到當地議會的拒絕。
近代
1830年開始,匈牙利民族主義運動開始在城市中興起,直到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雖然奧地利軍隊一度占據上風,但是在波蘭將軍約瑟夫·貝姆的帶領下,匈牙利軍隊發動反擊,並在1848年聖誕節奪回了克盧日。1860年,克盧日建立了自由主義政權,市政府授予當地羅馬尼亞民族平等的權利,但這只是曇花一現。1865年,克盧日議會廢除在錫比烏通過的法律,宣布將外西凡尼亞與匈牙利進行整合。1872年,克盧日建立第一所大學弗蘭茨·約瑟夫大學。
1867年,奧匈帝國整合完成,克盧日屬於匈牙利王國。克盧日在匈牙利王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也是科洛茲縣的縣府所在地。外西凡尼亞的徹底馬扎爾化令羅馬尼亞人處境十分艱難,不斷受到迫害。1892年,當地的羅馬尼亞族群領導人再次向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發出請願書,要求羅馬尼亞人與匈牙利人享受平等權利,並反對馬扎爾化政策。皇帝將這份請願書轉交匈牙利王國,導致請願書的發起人約安·拉齊烏(Ioan Rațiu)等被捕入獄,罪名是「叛國罪」。在審判期間,由於得到克盧日將近20000居民的支持,並在匈牙利首相德熱·班菲(Dezső Bánffy)的建言下,匈牙利國王宣布赦免被告[3] 。1897年,匈牙利政府決定官方名稱只許使用匈牙利語的科洛茲堡,而不能是羅馬尼亞語的克盧日或者德語的克勞森堡。
現代
1918年秋一戰接近尾聲,奧匈帝國瀕臨戰敗,克盧日成為阿莫斯·弗倫庫(Amos Frâncu)領導的羅馬尼亞民族革命活動中心。10月,弗朗庫呼籲組織「全羅馬尼亞人聯盟」。12月1日,39名克盧日的代表參加在阿爾巴尤利亞舉行的外西凡尼亞與羅馬尼亞聯合宣言。1920年6月,特里亞農條約確定克盧日從匈牙利歸屬羅馬尼亞。之後,當地的羅馬尼亞新政府開始了羅馬尼亞化行動。包括安置羅馬捐贈的母狼乳嬰雕像(象徵繼承羅馬文化)以及修建一座巨大的東正教教堂。即便如此,當地信奉東正教的居民仍然不多,而且匈牙利人仍然掌控著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生活。
1940年,通過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的第二次維也納仲裁,克盧日與北外西凡尼亞重新被納入霍爾蒂的匈牙利王國。之後1944年,德國人占領匈牙利並建立傀儡政府,並在克盧日進行大規模的反猶運動。從5月到6月,大概有16000多名猶太人分6批被驅逐到奧斯維辛集中營。不過仍然有少部分的猶太人在當地知識分子的幫助下越過邊境,逃回羅馬尼亞從而得以倖存。
1944年10月11日,蘇聯和羅馬尼亞軍隊占領克盧日。1947年簽訂的巴黎條約正式將克盧日歸還給羅馬尼亞。1946年,克盧日當地的羅馬尼亞學生(主要來自北外西凡尼亞)反對匈牙利族裔的自治運動和蘇聯強加的新生活方式,導致較大規模的街頭衝突。
1956年匈牙利革命的影響也波及到了克盧日,學生再次上街發動示威行動,幾乎要轉化為武裝起義。不過這也給當局一個增強羅馬尼亞價值觀的機會。1960年之前,匈牙利人在城市中的比例仍然高於羅馬尼亞人。伴隨著工業化趨勢和工作崗位的增加,羅馬尼亞人的人數最終超過了匈牙利人[4]。1974年10月16日,羅馬尼亞共產黨政府將克盧日的名字加上「納波卡」的後綴,即現在的克盧日-納波卡。
當代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爆發針對齊奧塞斯庫政權的流血革命,克盧日也是其中一個主要戰場,衝突導致26人死亡,170人受傷[5]。羅馬尼亞政權更迭後,格奧爾格·富納爾擔任克盧日市長。他是一位激進的羅馬尼亞民族主義者,在就職期間頒布了許多詆毀和仇視匈牙利少數族裔的政策,導致克盧日國際聲望下跌,外商投資撤離。2004年富納爾離職,由埃米爾·博克繼任。他曾在2008年-2012年之間擔任羅馬尼亞總理,下台後繼續擔任克盧日市長至今[6]。
地理
地形
克盧日-納波卡位於外西凡尼亞中部,面積為179.5平方公里(69.3平方英里)。這座城市正好位於阿普塞尼山脈、索梅什高原和外西凡尼亞平原的交匯點上。它橫跨索梅舒爾米克河谷和納德什河谷。城市南部位於費萊阿庫山北坡的上階台地,而城市的東、西、北三面則被海拔500到700米的丘陵或者山脈所環繞。克盧日同時位於索梅舒爾河的岸邊,附近有不少溪流穿行而過。
克盧日-納波卡附近是森林和草原,在兩個指定的植物保護區中有一些稀有植物。在森林中則有野豬、獾、狐狸、兔子和松鼠等。附近出現了眾多的怪談,包括霍伊亞森林中發現外星人的蹤跡,連接城市古老教堂的地下墓穴,還有就是附近塔爾尼察湖的水怪傳說。除此之外,克盧日-納波卡也是羅馬尼亞著名的滑雪勝地。距離比較近的拜伊什瓦拉冬季度假村有兩條滑雪道,分別適合初學者和高水平滑雪者。另外還有兩個避暑勝地和水療中心(Cojocna和Someșeni)。
氣候
克盧日-納波卡屬於溫暖的夏季大陸性氣候(柯本氣候類型:Dfb),當地氣候主要受到阿普塞尼山脈的影響。秋季和冬季可能會受到西大西洋氣流的影響。冬季的溫度一般在0℃以下,不過不會低於-10℃。平均每年有兩個多月會被大雪覆蓋。夏季(7月和8月)的溫度平均為18℃,偶爾會出現35℃到40℃的高溫。雖然夏季一般降水量較少,但偶爾會有強烈的暴風雨出現。春季和秋季,氣溫介於13℃和18℃之間,降水量較多但雨勢相對較小。
行政
克盧日-納波卡市政府由市長領導。目前市長是埃米爾·博克(Emil Boc),他從2012年擔任市長至今。之前曾在2008年擔任羅馬尼亞總理。市政決議需要通過27人的市議會表決通過。其中席位分配是:
克盧日-納波卡可分為呈放射狀排列的15個區(羅馬尼亞語:cartiere)。市政府打算為大部分區設立地方行政分支機構。
克盧日-納波卡同時也是克盧日縣的縣府,因此也設立了相應的縣政府和縣議會(consiliu județean),以及有羅馬尼亞政府任命的縣長。縣長不允許是任何政黨的成員,職責就是在地方(縣)一級別代表國家政府。根據羅馬尼亞的慣例,不管是市議會、縣議會還是市長,都是每四年進行一次普選。
克盧日-納波卡也是外西凡尼亞歷史地區的首府,這一地位至今仍能引起不少共鳴。歐盟和羅馬尼亞政府將克盧日定為Nord-Vest(西北)發展區最大的城市,該發展區屬於NUTS-II地區。2008年12月確定了克盧日-納波卡大都會區的範圍,人口大約是41萬多,除了克盧日-納波卡以外,還有17個市鎮。
克盧日-納波卡作為羅馬尼亞國內匈牙利族裔的重要定居點,因此是匈牙利人民主聯盟(UDMR)的總部所在。為了抵禦外西凡尼亞地區匈牙利族裔的影響,當地的羅馬尼亞民族主義者在1990年建立了一個羅馬尼亞民族團結黨(PUNR),不過該黨最後將自己的辦公室遷往首都布加勒斯特,並在2006年解散。2008年,羅馬尼亞政府直屬的少數民族研究所在克盧日-納波卡設立官方總部。
人口
201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克盧日-納波卡市的人口是324576人,大約占羅馬尼亞總人口的1.6%,大都會區的人口估計為411379人,如果再包括市郊的話,人口可以超過42萬[8]。現代時期,克盧日-納波卡經歷了兩次人口快速增長階段,第一次是19世紀後半葉,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時期。第二次是共產黨執政時期,許多人從農村地區或者喀爾巴阡山區遷移到克盧日。1966年,齊奧塞斯庫頒布禁止墮胎和避孕的政策也對當地人口產生較大的影響。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克盧日-納波卡屬於多元文化城市,占據主導地位的是羅馬尼亞人,約占81.5%,其次是重要的匈牙利人,大約是16.4%。其次還有羅姆人、德意志人、猶太人等。另外該市還有不少外國移民居住(超過25000人)。
宗教信仰
宗教方面,該市71.3%都是屬於羅馬尼亞正教會,其次是新教,約占10.6%。天主教約占5%,羅馬尼亞希臘禮天主教會約占4.7%,其次是五旬節運動、浸信會以及一位論派。在二戰之前,該市居住著眾多猶太人,根據1930年的數據,13.4%的人信仰猶太教,但是二戰之後該市的猶太人幾乎全部滅絕或者移民。到20世紀90年代,該市居住的猶太人不過數百人。
民族跟宗教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中世紀時期,移民而來的薩克森人在當地占據重大影響。在宗教改革之後,薩克森人幾乎都選擇了信義宗。而當地的匈牙利人則保留天主教或者改信歸正宗甚至是一位論派。羅馬尼亞人則幾乎全部選擇東正教作為信仰。
少數民族
雖然羅姆人在羅馬尼亞國內數量不少,而且有一定的政治話語權,但是在克盧日-納波卡,他們的人數並不多,不到1%,同時他們主要在中央市場周圍經營出售鮮花、舊服飾以及錫器等。可以說克盧日-納波卡並非是羅姆人政治文化影響力的重點地區。
相比之下,匈牙利人在克盧日-納波卡的影響力要大很多,出於歷史的原因,至今仍然有50000名匈牙利人居住在城內,是羅馬尼亞國內第二大匈牙利民族聚居區,僅次於特爾古穆列什。匈牙利在當地的文化存在感很高,擁有匈牙利國家劇院,以及匈牙利民族研究機構Erdélyi Múzeumi Egyesület(EME)等。宗教方面,針對匈牙利人的多元化信仰,設有歸正宗教區、一位論派教區和信義宗教區(所有教區都配備克盧日新教神學院培訓的神職人員)。當地也有出版匈牙利語的雜誌、報紙,可以收聽收看匈牙利語的廣播、電視等等。巴比什-博雅依大學設置有55個匈牙利語專業的課程。富納爾執政時期,因為他強烈的羅馬尼亞民族主義意識,充滿挑釁性的一些政策導致他與本地匈牙利居民的關係十分緊張,不過他下台之後,緊張局勢得到了緩和。從2010年開始,克盧日-納波卡每年都會舉辦克盧日匈牙利文化日。
經濟
克盧日-納波卡是羅馬尼亞重要的經濟中心,著名的品牌包括外西凡尼亞銀行、Terapia Ranbaxy、Farmec、Jolidon和烏爾蘇斯啤酒。
美國在線雜誌《信息周刊》報道,羅馬尼亞大部分的軟體/IT行業都坐落在克盧日-納波卡,意味著這裡正在迅速成為羅馬尼亞的信息技術中心。諾基亞也曾投資2億元在克盧日-納波卡附近建立一家製造工廠,但在2011年關閉。廠房則被義大利企業德龍收購。博世也在當地建了一家工廠,就在德龍工廠附近。
克盧日-納波卡的商業也非常發達,擁有很多的商場和大賣場。當地有兩個大型商場,分別是VIVO!(內設家樂福超市)和Iulius Mall(內設歐尚超市)。其他還有一些國際知名連鎖商場的分店,諸如Cora、Metro和Selgros。
克盧日-納波卡的旅遊業也占據了城市產業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包括提供酒店、旅館、小木屋和露營地等。2007年,有70萬遊客在當地過夜,其中有14萬是外國遊客。主要的遊客來自於匈牙利、義大利、德國、美國、法國和奧地利等國家。全市擁有140多家旅行社,組織各種旅遊活動,另外也提供汽車租賃。
城市景觀與建築
克盧日-納波卡植物園相當著名,其中有各種各樣的植物群,另外還有一些野生動物生存。市內還有很多的公園,裡面有一個帶島嶼的人工湖,以及一個本市最大的賭場。其他公園還包括位於巴比什-博雅依大學內的約略·哈齊耶加努公園(以羅馬尼亞一位著名的內科醫生命名)。
克盧日鄉下有大量的城堡,都是住在城內的中世紀富裕家族所建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於邦齊達的邦齊達班菲城堡,一度被譽為「外西凡尼亞的凡爾賽宮」[10]。這座城堡是電影《絞刑森林》的取景地,並獲得過坎城電影節的獎項。班菲家族在克盧日附近還有兩位城堡。另外一座著名建築是尼古拉修道院,是羅馬尼亞著名的聖母朝聖地。修道院中的尼古拉聖母聖像,在1669年2月15日至3月12日之間顯現哭泣。在此期間,眾多的貴族、軍官、平民甚至神職人員都過來觀看,他們將信將疑之中看到了神跡之後被嚇壞逃回家中。每年8月15日的聖母升天節,羅馬尼亞全國都會有超過15萬人前來參觀修道院。
克盧日-納波卡市內的主要建築風格是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和哥德式風格。城市邁入現代化之後,又增加了一些世紀中期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當然還包括了共產主義時期的功能主義風格建築。當代,克盧日-納波卡的摩天大樓和辦公大樓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克盧日-納波卡擁有許多地標性建築和紀念碑,其中包括坐落在聯盟廣場上面的聖彌額爾教堂,興建於14世紀末,採用的是哥德式風格。19世紀,新哥德式塔樓建成,是羅馬尼亞全國最高的教堂塔樓。在教堂前矗立著馬加什一世(Matthias Corvinus)的騎馬雕像。這位匈牙利國王就出生在這裡。聖母安息主教座堂位於阿夫拉姆·揚庫廣場,是一座雄偉的東正教教堂,建於一戰結束之後。羅馬尼亞希臘禮天主教會在當地也有一座教堂——主顯聖容主教座堂。
克盧日-納波卡的另一個地標是正義宮,興建於1898年到1902年,採用折衷主義風格。這座建築同樣位於阿夫拉姆·揚庫廣場,附近的建築還包括國家歌劇院、羅馬尼亞鐵路宮、克盧日省宮和金融宮等。另外一些重要的建築位於尤利烏·馬紐街,街兩邊的建築呈現出對稱性,遵循奧斯曼式的規劃風格。
作為重要的文化中心,克盧日-納波卡擁有眾多的劇院和博物館,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外西凡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民族志博物館、克盧日-納波卡藝術博物館、醫藥學博物館、巴比什-博雅依大學附屬大學博物館、礦物學博物館、古生物學博物館、地層學-洞穴學博物館、植物學博物館和動物學博物館。
交通
克盧日-納波卡的區域交通系統相對複雜,擁有通往羅馬尼亞和其他歐洲主要城市的公路、鐵路和航空連接。市內的公共運輸系統主要由公共汽車、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組成。
公路
克盧日-納波卡是歐洲公路網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位於三條歐洲公路的交匯點上面(E60、E81和E576)。在國家公路層面,克盧日-納波卡位於國道1號上面。羅馬尼亞A3高速公路,也被稱為外西凡尼亞高速公路,目前仍然在修建當中。這條高速公路將首都布加勒斯特與西部邊境連接起來。其中克盧日-納波卡附近的部分(肯皮亞圖爾濟到吉勒烏的2B部分)已經在2010年通車[11]。
鐵路
克盧日-納波卡車站位於市中心北2公里處,位於羅馬尼亞鐵路300號幹線和401號幹線上面,羅鐵提供直達羅馬尼亞所有主要城市和布達佩斯的鐵路連接。火車站通過市內公交的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和公共汽車與城市各個角落相連。克盧日-納波卡東站(Cluj-Napoca East)技術層面是主站的一部分,緊鄰主站。
航空
克盧日國際機場,位於克盧日-納波卡市中心以東9公里,是羅馬尼亞第二繁忙的機場,僅次於布加勒斯特的奧托佩尼國際機場。2015年的旅客吞吐量超過140萬人次。開車可以使用E576公路到達市區,或者使用克盧日-納波卡公共運輸公司(CTP)的8路巴士。2016年,一座42米高的控制塔落成,是羅馬尼亞全國最現代化的控制塔之一[12]。
市內交通
CTP是當地的公共運輸公司,擁有3條有軌電車線路、6條無軌電車線路和21條公交線路。許多私營巴士公司也提供克盧日-納波卡大都會區的交通,主要是與鄰近市鎮和村莊的連接。目前CTP正在對電車線路進行現代化改造,主要是安裝新的鐵軌以及把電車路線跟道路交通分離。改造帶來諸多的優勢,比如說減少電車震動、降低噪音、延長電車工作壽命以及提升運輸速度。由於大都會區的發展,目前市政府也進一步計劃在吉勒烏和約庫之間修建一條現代化的輕軌路線。
文化
克盧日-納波卡擁有多樣化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生活,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和夜生活。城市的文化景觀最早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那時候奠定了現在的城市布局,以及留下了不少的殘存的廢墟。在中世紀,城鎮中心擁有新的公民建築和宗教建築,最有名的就是聖彌額爾教堂。
從16世紀開始,這座城市成為外西凡尼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在19世紀初,克盧日(科洛茲堡)是匈牙利國內最重要的戲劇和歌劇中心。20世紀初,不少匈牙利電影都在此地進行拍攝。一戰結束克盧日回歸羅馬尼亞之後,羅馬尼亞文化也得到了大規模的復興,包括克盧日-納波卡國家劇院對面的一座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正教大教堂。這座城市一直糅合匈牙利文化和羅馬尼亞文化,到20世紀60年代,城市的工業化帶來了穩定而強烈的羅馬尼亞化。現在,這座城市包容了各種不同的文化,擁有各種文化機構,諸如匈牙利國家劇院、英國文化協會以及其他如比薩拉比亞、突尼斯、日本等外國文化中心。正因如此,當代文化已經突破了種族跟民族界限,對學生、影迷、藝術家和科學愛好者都有很高的吸引力。
傳統文化
雖然克盧日-納波卡的現代文化趨勢很明顯,但是傳統羅馬尼亞文化仍然深深地植根於城市中,特別是在藝術領域。
克盧日-納波卡的外西凡尼亞民族志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室內傳統文化用品,包括一個露天公園,它也是羅馬尼亞最早的民族志博物館,最早興建於1929年。
另外一個重要博物館是外西凡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一系列手工藝品,詳細介紹外西凡尼亞地區從史前時代、達契亞時代、中世紀直至現代的歷史和文化。
文化活動
克盧日-納波卡經常舉辦各種文化節,雖然時間表上覆蓋全年,不過主要是在夏季舉行。世界音樂節(Sărbătoarea Muzicii)每年6月21日舉行,由法國文化中心贊助。在索梅舒爾米克河畔的Splaiul Independenței,夏季經常舉辦啤酒節,包括效仿慕尼黑啤酒節的「九月節」。2015年,這座城市當選為歐洲青年之都,活動預算估計為570萬歐元,並大力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媒體
克盧日-納波卡是外西凡尼亞大眾媒體的中心,地區的電視網絡、報紙和廣播電台的總部都坐落在這座城市。布加勒斯特出版的日報在這裡都有當地版本,主要關注區域問題,包括自由羅馬尼亞報(România liberă)、Gardianul、Ziarul Financiar等。除了這些地區版本,已經停止發行的全國性報紙Ziua在當地仍然經營Ziua de Cluj,但僅限在該城市發行。其他當地報紙還包括Făclia、Monitorul de Cluj、Informația Cluj等。Clujeanul是當地廣為人知的周報,大約有53000的訂閱量,同時它的網站保持每日更新。除了羅馬尼亞語報紙,同樣還有匈牙利語的報紙,諸如Krónika和自由 (報紙)等。
當地一共有兩個區域性的電視台,分別是TVR Cluj(公立)和One TV(私立)。LookPlus可以通過電纜接收全天播放本地的電視節目。其他的一些電視台都是國家電視台的分支機構。廣播公司的情況跟電視台類似,除了克盧日電台、衝動電台和辣椒電台(匈牙利語)以外,大部分電台都是國家廣播公司的分支機構。
克盧日-納波卡出版的雜誌主要是HR Journal(主要涉及人力資源信息)、J'Adore(當地購物)、Maximum Rock(搖滾音樂)以及Cluj-Napoca WWW(英語的當地旅遊資訊)。
教育
有記載可查的克盧日-納波卡公共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409年的Caspar notarius et rector Academicum。14世紀,興建了一所天主教學校。今天的克盧日-納波卡公共教育系統相當完善,擁有62所幼兒園、30所小學和45所中學。他們的活動由克盧日縣教育委員會監督。大多數學校以羅馬尼亞語授課,但為了照顧少數族裔,仍然有一些匈牙利語學校甚至是雙語學校。
高等教育在克盧日-納波卡擁有悠久的傳統。最著名的大學就是巴比什-博雅依大學(UBB),擁有50000名學生。大學擁有羅馬尼亞語、匈牙利語、德語和英語的各種專業,名字是為了紀念外西凡尼亞地區的兩名著名人物,分別是羅馬尼亞人物理學家維克托·巴比什和匈牙利人數學家鮑耶·亞諾什。該大學認為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51年的耶穌會學院。但公認的起源是在1872年創立的弗蘭茨·約瑟夫大學。1919年,大學被遷移至布達佩斯,直至1921年,之後遷往塞格德。在匈牙利奪回克盧日之後,大學又回遷至此。二戰後,克盧日重歸羅馬尼亞,導致這所大學被分裂成兩所大學,即留在克盧日的巴比什大學和在塞格德的博雅依大學。之後兩所大學在1959年合併,改為現名。除了巴比什-博雅依以外,克盧日-納波卡還有其他9所大學,諸如克盧日-納波卡技術大學和約略·哈齊耶加努醫藥大學等。
體育
足球是羅馬尼亞和克盧日-納波卡當地最受歡迎的運動。當地最著名是兩家足球俱樂部,分別是CFR克盧日和克盧日大學足球俱樂部。CFR克盧日一共獲得過7次羅馬尼亞甲級聯賽的冠軍和4次羅馬尼亞杯賽冠軍,其中包括兩次雙冠王。克盧日大學曾經獲得過1965年的杯賽冠軍,但目前參加羅馬尼亞乙級聯賽。克盧日大學擁有當地最大的體育場——克盧日競技場(Cluj Arena),可容納30000多人,而CFR克盧日的主場康斯坦丁·勒杜列斯庫博士球場(Stadionul Dr. Constantin Rădulescu)只能容納23500人。目前該體育場已經進行了重大翻新工程,配備了夜間比賽照明系統和自動草坪灌溉系統,並將繼續擴充新座位。
克盧日大學還擁有橄欖球、籃球、手球和排球隊,是一家綜合性的俱樂部。克盧日-納波卡還擁有三支水球隊,即CSS Viitorul、CS Voința 和Poli CSM。
克盧日-納波卡還舉辦兩場全國拉力錦標賽,分別是6月份的Raliul Clujului和9月份的Avram Iancu。克盧日-納波卡還為業餘運動員提供了各種運動場地,包括游泳池、迷你高爾夫球場、網球場、彩彈射擊場、自行車道。附近還可以進行滑雪、雪橇、滑冰、遠足、探洞、狩獵、釣魚和極限運動。2011年開始,克盧日國際馬拉松(Cluj International Marathon)定期在市中心舉行。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 ^ 周定國 (編). Cluj-Napoca 克卢日-纳波卡 [罗].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簡體中文)
- ^ Cluj-Napoca. Istoric. Clujonline.com. [2021-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 (羅馬尼亞語).
- ^ Ambrus Miskolczy. A modern román nemzet a "régi" Magyarországon (PDF). Rubicon. 2001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7-20) (匈牙利語).
- ^ Varga E. Árpád. Erdély etnikai és felekezeti statisztikája (1850–1992).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8) (匈牙利語).
- ^ O mură în gura comisiei "Evenimentele din decembrie". Academia Cațavencu. 30 January 1996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羅馬尼亞語).
- ^ Bianca Preda. Emil Boc a depus jurământul de primar. Adevărul. 22 June 2012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6) (羅馬尼亞語).
- ^ Cluj-Napoca tops the list of cities with best air quality in Europe. Business-Review. 7 June 2014 [1 Sept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8).
- ^ VOLUMUL I: POPULAŢIA STABILĂ (REZIDENTĂ) – STRUCTURA DEMOGRAFICĂ. Institutul Naţional de Statistică. [2021-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6) (羅馬尼亞語).
- ^ Bugetul municipiului Cluj-Napoca pe anul 2021 a fost aprobat. Cluj-Napoca City Hall. 21 April 2021 [2021-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羅馬尼亞語).
- ^ Presentation of Bánffy-castle, Bontida. Transylvania Trust Foundation. [2021-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1).
Formerly known as the Transylvanian Versailles, Bánffy castle, Bontida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historic buildings in the Carpathian basin.
- ^ Denis Barabaș; Adrian Popa. Autostrada "șchioapătă" mai departe. Adevărul. 13 November 2010 [2021-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6) (羅馬尼亞語).
- ^ Futurist: Noul turn de control de la Aeroportul din Cluj-Napoca va fi unul dintre cele mai moderne din ţară. Digi24. 4 April 2014 [2021-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3) (羅馬尼亞語).
- ^ Metroul din Cluj-Napoca va trece în mâinile unui constructor până la sfârşitul lui 2022. Ziua de Cluj. 2 September 2021 [2021-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2) (羅馬尼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