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挺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7月18日) |
劉健挺(1909年—1983年11月15日),安徽省霍山縣下符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生平
生於貧農家庭。兄弟3讓。哥哥劉守矩,曾任霍山縣東北鄉蘇維埃政府司務長。弟弟劉守國,曾任紅四軍獨立第九連政治指導員,戰鬥犧牲。劉健挺7歲放牛,11歲時讀了兩年私塾,兩年學堂,後輟學回家做農活,學道士。參加1929年11月六霍起義。1931年6月,劉健挺經熊宗華介紹加人中國共產黨,不久任鄉支部委員兼少共書記,後在霍山縣蘇維埃政府內工作。任霍山縣第七區蘇維埃政府少共區委委員兼秘書。1932年9月,劉健挺正式參加紅二十五軍75師223團,不久任連政治指導員。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主力離開陝南去陝北後,10月6日在商南碾子坪各游擊師和游擊大隊合編組成紅74師,以陝南為中心堅持游擊戰爭。劉健挺任紅74師獨立1團副團長、師政治部主任、師教導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長。
抗日戰爭時期,劉健挺參加了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第385旅第4團參謀長、第2團政治處主任、第4團政治處主任,第770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八路軍河南軍區河南人民抗日軍第四支隊政治部主任,豫西支隊政治委員,伊洛特委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2旅旅長、改任政治委員(旅長張才千)。8月底建立了鄂西北區黨委和鄂西北軍區,興房保宜(興山、房縣、保康、宜昌)為二分區,楊秀坤任司令員,劉健挺任二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轄1個團。又任新成立的鄂西地委書記。1947年2月4日,鄂西北區黨委和軍區召開緊急會議,作出突圍轉移與堅持鬥爭的決策和部署,決定鄂西北軍區分三部轉移到外線作戰,以爭取戰爭主動權:
- 軍區參謀長張才千率領軍區機關及警衛部隊和第4團(1200餘人);
- 軍區副司令員劉昌毅率領第7團(700餘人);
- 二軍分區司令楊秀坤、政委劉健挺率領第5團(800餘人)東渡襄河,挺進大洪山和鄂西北地區打游擊,沿途遭遇重兵圍追堵截,部隊失散。經過3個月的長途跋涉到達臨淮關,找到津浦路西區委。1947年底隨六合工委游擊隊到達皖西區委和皖西軍區所在地舒城曉天,將鄂西北突圍部隊失散,自己化裝至津浦路西經過向皖西區委書記彭濤、皖西軍區司令員曾紹山作了匯報。皖西區委將劉健挺的情況轉報中原局。經中原局批准,於1947年12月電示恢復劉健挺黨籍,任命為皖西軍區第四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籌措支前工作。後任皖北軍區警備第一旅政治委員,隨部隊改稱華東軍區警備第14旅任政治委員。
建國後,任皖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司令部動員處處長,安徽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福建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顧問。
中共九大、中共十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階。[1]。1960年9月,中央軍委成立《紅25軍戰史》編審小組委員會,任編委會委員並擔任戰史編寫修改辦公室副主任。
參考
- ^ 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鳳凰網(轉自摘自《黨史博覽》2010年第5期). 2010-06-13 [2012-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