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愚 (明朝宦官)

明朝宦官

劉若愚(1584年—?),原名時泰,後避明光宗年號改名若愚[1]大寧都司延慶左衛人,祖籍河南定遠(今安徽[2]明朝宦官

生平

出生武將世家,父劉應祺,官至遼陽協鎮副總兵[3]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因感異夢而自宮[4]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六月,入宮,隸司禮監掌印太監陳矩名下,負責抄謄等工作[5]天啟元年(1621年)李永貞調其至內直房做文書工作,劉若愚雖知道李永貞等人的陰謀,但卻不敢對外講[6]魏黨倒台之後,劉若愚被發配孝陵種菜[7]崇禎元年(1628年)平反周起元東林黨人冤案。李永貞被判斬立決,劉若愚以同謀被判斬監候,李實則被判判充淨軍,並送交司禮監等候發落[8]。劉若愚痛己之冤,又恨王體乾、塗文輔等僥倖逃脫。遂在獄中作《酌中志》為自己申冤[9]崇禎十四年(1641年)春,明思宗大赦天下,劉若愚才得以被釋放出來[10]

註釋

  1. ^ ·劉若愚,《酌中志》(卷9):「累臣原名時泰,避光廟年號改此。」
  2. ^ ·劉若愚,《酌中志》(卷23):「累臣始祖名大海,南直定遠人。元至正甲午,隨繆大亨起義團澗山,凡三千人,我太祖收伏之,以從軍勞升延慶左衛正千戶。」
  3. ^ ·劉若愚,《酌中志》(卷23):「大海之子觀隨,成祖靖難,南征大戰白溝河陣亡升指揮僉事,世叨傳襲。至第八世則先將軍應祺也,生嘉靖庚申,於萬歷丙申中武舉,為盛公訥、趙公用賢門生,推宣鎮西城守備,歷升都司游擊、參將,至京營左副將署都督僉事。癸卯冬,推遼陽協鎮副總兵,先將軍素為寧遠伯李成梁所忌,至棄地一節,又具呈諫阻,益逢毒怒,百方圖害。延至乙巳夏,告病。八月十一日卒於正寢,年四十有六。」
  4. ^ ·劉若愚,《酌中志》(卷23):「累臣若愚,生於萬歷甲申二月,至戊戌七月悖父兄之教,感異夢而自宮。」
  5. ^ ·劉若愚,《酌中志》(卷23):「辛丑六月,遇例選入皇城,隸先監陳公諱矩名下,派與掌家常太監雲照管。該班則供抄謄之役。」
  6. ^ ·張廷玉等,《明史》(卷305):「天啟初,李永貞取入內直房,主筆劄。永貞多密謀,若愚心識之,不敢與外廷通。」
  7. ^ ·劉若愚,《酌中志》(卷23):「十四日,於司禮傳奉聖旨:『御馬監外廠大監劉若愚著降做淨軍,發去南京孝陵衛種菜。』還寫帖子去該衙門知道。欽此。」
  8. ^ ·劉若愚,《酌中志》(卷23):「二十七日,平臺召對。原會審大臣王太宰永光等欽奉玉音,李實一案有冤枉無冤枉,五虎五彪如何不問?決不待時。空印本是李永貞填的,劉若愚次一等,李實又次一等。云云。至七月初二日,會審之疏奉有『這本內犯人情罪不同,還著該部從公另擬』之旨。初四日,又召對將李實原參周起元印信本,付閣臣細看,果是墨跡蓋朱。十三日,刑部具題。十六日奉聖旨:是。李永貞即會官處決,劉若愚秋後處決,李實充淨軍送司禮監發落,孫升依擬。欽此。」
  9. ^ ·張廷玉等,《明史》(卷305):「若愚當忠賢時,祿賜未嘗一及,既幽囚,痛己之冤,而恨體乾、文輔輩之得漏網也,作《酌中志》以自明,凡四卷,見者鄰之。」
  10. ^ ·劉若愚,《酌中志》(卷12):「至崇禎十四年春,遇皇恩大赦。」

參考文獻

  • 劉若愚,《酌中志》
  • 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