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鎮 (廣寧縣)
北市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北市鎮(Beishi Town),地處廣寧縣的東北部,省道S260貫穿全境,南部與江屯鎮相連,北、東南、西分別赤坑、聯和、螺崗鎮接壤,道路直通東北面的陽山縣和西面的清遠市清新區,處在「兩市三縣」的交結點上,毗鄰懷集燕峰溫泉度假中心;
北市鎮 | |
---|---|
鎮 | |
坐標:23°50′24″N 112°34′31″E / 23.8401°N 112.57518°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廣寧縣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人口 | |
• 總計 | 16,458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44 12 23 106 |
電話區號 | +86 (0)758 |
距四會市中心76公里,距廣州市中心117公里,每天有多班車次開往廣州、佛山、四會、廣寧、肇慶等地; 通訊網絡、文化、物流、生活、娛樂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旅遊資源豐富、僑鄉眾多、城鎮化水 平提高;總面積230平方公里,總人口21596人。
簡介
北市鎮地處廣寧的東北部,距縣城45公里。2003年(據民政局網站)接並原葵洞鎮和深坑鄉後,總面積230平方公里。水田8982畝,山地30萬畝,總人口21596人,其中:非農人口1721人。轄14個村委會(226個村小組)、1個居委會。屬高寒地區,春夏秋冬各異,冬寒秋涼,夏熱春濕,相對濕度95%。年降雨量不低於1800毫米,極度最高氣溫35.5℃。最低氣溫–5℃。
基礎設施
該鎮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配套完善。主要有供電、供水、集貿市場、郵電、通訊、文化、教育、衛生等,並初具現代化。有省道水坭瀝青公路直貫該鎮,通往陽山、懷集等地。距四會市中心76公里,距廣州市中心117公里,每天有多班車次開往廣州、佛山、四會、廣寧、肇慶等地,人們基本以車代步。
北市鎮農業概況
農業方面,該鎮為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把調整農業生產布局工作作為發展農村經濟重要措施來抓,重點以引導群眾發展反季節蔬菜、水果及經濟林為主,尖椒200畝,蕃茄400畝,龍鬚菜200畝,青瓜100畝,沙糖桔1000畝。速生豐產林基地租賃7700畝,大大地提高了群眾收入增長點。
旅遊資源
北市仁善里客家大屋(廣寧大屋村)
北市仁善里客家大屋(廣寧大屋村)始建於1788年,至今已有217年的歷史。現有人口288人,56戶。村中有10多座磚石結構的清代客家古宅。村裡有百年的五連果、古榕樹。客家大屋建築群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尤其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為壯觀,集清朝南北民居建築之精華。
2005年7月4日,廣寧縣政府公布「仁善里」客家大屋為廣寧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色
仁善里大屋始建於清末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江姓先祖仿照原居住在北方的四合院祖宅而建造。大屋座南向北,占地面積1645平方米,分別由多間建築物組成的一個院落。整座建築分別由殿、廂房、天井、套房、廣場、池塘等組成,大屋內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圖案,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仁善里大屋正門門框由厚厚的麻石板砌成,門框外沿被雕刻成長條圓柱體,減去了純石棱為邊的單調。門檻上貼門框兩邊各建有一個石礅,石礅雕鏤成形。兩個石礅一邊刻有麒麟、大鵬等吉祥之物,表明大屋主人嚮往富貴安定的心願。另一邊是荷葉、青蛙,刻畫形態逼真、動感十足。屋內天井呈正方形,四邊建有水槽。令人驚訝的是,天井建有兩處供進出廳內外的小台階,台階兩邊還有階欄,讓天井可獨立成景。天井四角相對,緊靠廂房檐下的牆上面分別書寫著「青山、綠水、鳥飛、魚躍」八個草書大字,可見屋主人生活之悠閒雅致,這更有正門背面頂牆上的詩作為證:
長愛西街風景閒,到君居處便開顏。
清光門外一渠水,秋影塘頭數點山。
硤種碧松過月朗,多栽紅杏待春還。
莫言誰案無餘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清末社會動盪不安,在風起雲湧、變幻不定的亂世之中,大屋主人能如此從容不迫、氣定神閒地過著採菊東籬山,悠然在南山的田園生活,讓人欽佩。
仁善里大宅書房天井牆壁上有一幅十八學士圖特有意味。佛家有十八羅漢坐鎮佛壇以昭佛法無邊,而這大屋主人則用十八學士表明學無止境。圖畫背景是一處庭院,房屋、花園之間,十八位學士或三五成群圍聚石桌暢談,揮斥書生意氣;或對弈廝殺,在棋盤上一主沉浮。也有的單個品茗,怡然自樂;有的則在書房撫卷苦讀,企盼寒窗十年,一朝躍龍門。
房內有一棵百齡茶花,雖飽歷百年風雨,仍枝遒根固。 在仁善里不到百米範圍內,江氏陸續建成永安里、福安里幾間大屋,組成了一個客家建築群。這幾座大屋是仁善里原主人的幾個兒子分住的。
螺殼山位於廣寧縣東北部,海拔1338米,屬南嶺余脈,被譽為「粵西第一山」。民謠唱:「螺殼山高,離天三尺,人過低頭,馬過貼脊」。景區交通便利,省道S260貫穿全境;
螺殼山省級森林公園裡,3000多株櫻花在春風中爭相怒放,吸引不少遊客賞花拍照留念,更有櫻花雪景可觀。
螺殼山景區風景獨特,有平均水深約2米的飛水潭,有80米高的六層飛瀑和200多米高的山甘坪瀑布,有櫻花遍野的三疊帽和800多米長的奇石河等景點,構成一幅絕美的畫廊。
1857年(咸豐七年),農民起義軍首領馮天恩、李汝端以螺殼山為據點,自稱「應天承命左、右都大之帥」,組織瑤、苗、漢各族農民義軍數萬人,多次擊敗官軍,數次率兵攻打廣州、英德,令朝廷震驚。1859年朝廷先後派出兵部侍郎、兩廣總督統領官軍七萬人,對義軍進行血腥鎮壓,義軍回防大羅山(螺殼山)。在鎮壓農民軍起義後,兩廣總督認為「螺殼山一帶山多地廣、政令不通」,聽取了端州知府的建議「驅逐瑤居,增立縣治」方為久安,於1859年設置廣寧縣,後有「廣泛安寧」之說。
行政區劃
北市鎮下轄以下地區:[2]
扶溪社區、北市村、同文村、國光村、高橋村、石樓村、新文村、共聯村、浸米村和葵洞村。
中國傳統村落
2012年,大屋村被評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經濟情況
本鎮主要經濟來源是小水電、農、林、牧、副業。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殖13926萬元,農民平均純收入3403元,糧食總面積9118畝,總產量4948噸。
資源情況
北市有豐富的資源。一是水利資源。主要是雨量充足,地貌植被好,集雨面積遼闊,落差大,對發展小水電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還有3500千瓦的水力資源有待開發。二是林業資源。主要有杉、松、各類雜木、青竹、厘竹等。總有林業用地19448公頃。森林覆蓋率81%。且形成了基地化、規模化。三是礦產資源。主要有瓷土、黃金、花崗岩、烏礦、鋶離礦、鉀長石等,儲量大小各異,瓷土和黃金分布在轄內石樓、深坑和北市片。
花崗岩和烏礦、鋶離礦分布在葵洞一帶。這些礦產,早在解放前後曾經進行過土法開採,其中黃金儲量豐富,1986年曾出現一段大規模民間採掘黃金熱潮,出現了很多黃金暴發戶。但大多在深層未能開發。四是耕地資源。全鎮總有耕地面積9118畝。屬有機質土類,質地腐殖好,土壤肥沃。特別有利於經濟作物的生長。種植反季節蔬菜,辣椒、紫色茄瓜、黃金瓜、韭菜花等一批。並形成了基地規模化。五是勞力資源。全鎮總有勞動力11118個。其中:男勞動力6113個,女勞動力5005個,從事農業勞動3020個,個體工商服務業260個,外出勞務4140個,由此可見,當前農村勞動力剩餘情況是比較突出的。
特色產品
該鎮的特色農產品是反季節蔬菜。由於該鎮冬寒秋涼,夏熱春濕,相對濕度95%。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不低於1800毫米,晝夜溫差大,平均最高氣溫35.5℃,最低氣溫–5℃,且土質肥沃,極為適宜發展反季節蔬菜。
該鎮新文村小部分農民於2001年引進反季節蔬菜栽培技術並取得成功後,經過2002年的發展,現已逐漸發展成為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在種植生產過程中,推廣良種良法,連片種植,合理輪作,提高產值。去年秋天全村反季節蔬菜栽培面積已達700多畝,主要品種有:蕃茄、尖椒、青瓜等,並湧現出不少種植大戶,經濟效益也日益明顯,預計今年栽培面積可達1000多畝。該村想方設法拓寬產品流通渠道,引進清遠菜商設立反季節蔬菜購銷站,將產品外銷到廣州、東莞等地。
蕃茄
蕃茄是目前北市鎮內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反季節蔬菜。主要品種是直接從省農科所引進的「金豐一號」,該蕃茄果實扁圓形,粉紅色,色澤艷麗,單果重200—250克,品質好,中熟,收穫期集中,前期產量高,果肉味道鮮美,不易裂果,果實商品性好,耐貯運,平均畝產5000公斤左右,日上市量可達1.5萬斤。
尖椒
尖椒又叫牛角椒,果實長圓錐形,果肩較大,先端漸尖而稍彎曲,果實下垂,肉質脆,色澤鮮,品質優,一般採收果長為6-7cm的嫩尖椒作商品,味甜帶微辣,符合省內居民的習慣口味。
參考資料
- ^ 2023年广宁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2023年北市镇 (广宁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