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其頓歷史

北馬其頓共和國歷史定義為北馬其頓共和國的歷史。


古馬其頓

馬其頓共和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該地在愛琴海地區安納托利亞中歐的文化交流起主導作用。

馬其頓地區古希臘文明北端的邊疆地區,該地公元前4世紀時崛起的馬其頓帝國曾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化傳播到中東各地。後來馬其頓先後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希臘人所主導)等統治。

5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進入馬其頓地區,並且在該地(尤其是馬其頓的內陸地區)定居,因而奠定現代馬其頓南北之分(南:希臘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礎。

中世紀

837年,保加利亞帝國征服馬其頓,並於10世紀末在該地的奧赫里德(Ohrid)定都。

1018年,拜占庭帝國又征服馬其頓,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馬其頓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轉手。

鄂圖曼時期

15世紀初鄂圖曼帝國征服馬其頓,並開始長達500年的統治。

19世紀時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復國運動相繼展開,民族主義高漲,馬其頓也成為三國的必爭之地。

塞爾維亞屬瓦爾達爾馬其頓(1912年至1918年)

1913年,三國在共同針對鄂圖曼帝國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勝,鄂圖曼帝國將馬其頓割予三國,但三國之間又因馬其頓具體分割方案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最終希臘、塞爾維亞擊敗保加利亞,根據《布加勒斯特條約》將馬其頓瓜分。塞爾維亞分得瓦爾達爾馬其頓,就是現代馬其頓共和國的領土。

南斯拉夫王國(1918年至194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塞爾維亞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

1929年,改為瓦爾達爾省。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臘南斯拉夫為同盟國,保加利亞王國加入軸心國,希臘、南斯拉夫被德國攻占之後,保加利亞分得馬其頓的大部分地區,但戰爭結束後各國之間的邊界又還原到戰前的形勢。

南斯拉夫(1945年至1991年)

二戰之後,南斯拉夫成為由總統狄托所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

1946年,狄托將馬其頓地區從塞爾維亞分開,成為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馬其頓人民共和國。1963年,國名更改為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

現代

獨立

1991年4月16日,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該國名中刪除社會主義共和國。6月7日,改名為馬其頓共和國。9月8日,舉行全民公決,96.46%投票支持從南斯拉夫獨立。9月25日,議會通過《獨立宣言》。11月17日通過憲法。

由於馬其頓王國是希臘與馬其頓的共同歷史,因此希臘主張馬其頓是希臘的一部分且為其領土。

因此緣故,希臘當局不但否認馬其頓主權並封鎖邊界,且以歐盟與聯合國會籍向馬其頓要脅。

1993年4月8日,馬其頓最後被迫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之名加入聯合國。1995年,更改國旗。1994年2月,希臘對馬其頓實行經濟封鎖。1995年年9月,希臘解除對馬其頓的經濟封鎖。

1999年,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戰爭,340,000名阿爾巴尼亞族難民從科索沃湧入馬其頓。

衝突的起因在於馬其頓政府推行新政策限制使用阿爾巴尼亞語,並禁止公開攜帶阿爾巴尼亞旗幟,政策的推行激發許多抗議。阿爾巴尼亞人占25%,為國內第二大民族,科索沃戰爭的阿爾巴尼亞人難民湧入國內,使阿爾巴尼亞人的比例提高到近1/3。2001年1月22日,馬其頓西部的阿爾巴尼亞族人開始進行武裝叛亂。6月11日,在調停下達成停火協議,阿爾巴尼亞族同意放下武裝,馬其頓同意給予阿爾巴尼亞族人更多權力,之後馬其頓國內民族關係有一定的改善。

2004年2月26日,鮑里斯·特拉伊科夫斯基總統在波士尼亞莫斯塔爾附近因惡劣天氣墜機身亡。

2004年3月,申請加入歐盟。2005年12月17日,列入歐盟候選國。

2006年7月5日,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贏得大選,8月27日,格魯埃夫斯基就任總理並組建內閣。2008年連任。後陷入監聽醜聞。

2016年1月18日,辭職。2018年5月,遭法院判處兩年監禁。2018年11月13日,流亡至匈牙利。

更名

2018年6月,希臘和當時的馬其頓共和國政府達成了普雷斯帕協議,將後者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簡稱北馬其頓。這項協議在被兩國各自立法機構接受後,於2019年2月12日生效,從而結束了爭端。

2019年1月,馬其頓共和國國會透過修憲,改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2019年2月12日,更名完成。2019年2月6日,希臘批准馬其頓加入北約的議定書。

2019年總統選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