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1],清人吳任臣編撰的記錄十國的紀傳體史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兩宋時的各種雜史、野史、地誌、筆記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國世系表一卷,十國地理表二卷,十國藩鎮表一卷,十國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載:「吳任臣撰《十國春秋》,搜采極博。」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日記曰:「此書三過閱矣,丙辰(1856)讀之尤細,甚薄其體載之疏;至壬申(1872)複閱,始嘆其博不可及也。」[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任臣以歐陽修作《五代史》,於十國仿《晉書》例為載記,每略而不詳,乃采諸霸史、雜史以及小說家言,並證以正史,匯成是書。」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學,思取十國人物事實而章著之,網羅典籍,爰勒一書,名曰《十國春秋》,為本紀二十,世家二十二,列傳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國分,事以類屬。又為《紀元》、《世系》、《地理》、《藩鎮》、《百官》五表,總一百一十四卷。雖世遠人湮,書冊難考,乃鑒觀諸邦,略得而論。……書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吳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吳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國春秋》。
《越縵堂日記》中也指出了本書的一些瑕疵。比如由於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長,對吳越國統治者稱某某王,而對其他國家的統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後唐伐荊南時,雖然荊南時為後唐屬國,仍然稱後唐為「入寇」等。[3]
目錄
吳
一至十四卷
- 吳一太祖世家
- 吳二烈祖、高祖世家
- 吳三睿帝本紀
- 吳四列傳
- 吳五列傳
- 吳六列傳
- 吳七列傳
- 吳八列傳
- 吳九列傳
- 王稔,骨言,陳佑,陳紹,方從訓,蔣延徽,王壇,張崇,張宣,崔太初,曹筠,李戴,盧擇,楊迢,徐善,盧蘋,楊彥伯,賈潭
- 吳十列傳
- 吳十一列傳
- 吳十二列傳
- 糝潭漁者,張軍師,錢亮,董紹顏,李攻,柳翁,黃冠道人,虔州少年,劉通,申漸高,朱延壽妻王氏,張訓妻某氏
- 吳十三列傳
- 吳十四列傳
- 僧祖肩,石頭大師,僧令遵,王居巖,吳法通,聶師道,劉得常,陳金,張武,宣州軍士
南唐
十五至三十四卷
- 南唐一烈祖本紀
- 南唐二元宗本紀
- 南唐三後主本紀
- 南唐四列傳
- 南唐五列傳
- 南唐六列傳
- 南唐七列傳
- 南唐八列傳
- 南唐九列傳
- 南唐十列傳
- 南唐十一列傳
- 南唐十二列傳
- 南唐十三列傳
- 南唐十四列傳
- 南唐十五列傳
- 南唐十六列傳
- 南唐十七列傳
- 南唐十八列傳
- 裴長史,徐幼文,占夢僧,吳廷紹,李延珪,御廚,楊花飛(楊明高),李家明,王感化,李冠,彭利用
- 南唐十九列傳
- 僧休復,僧無殷,僧緣德,木平和尚,僧應之,僧文益,僧深,僧慧朗,僧智明,行因禪師,僧清稟,僧行言,僧智筠,僧文遂,僧匡逸,僧守訥,僧玄寂,小長老
- 南唐二十列傳
- 王栖霞,陳允升,史守沖,譚峭,潘扆,陳曙,許堅,聶紹元,耿先生,楊保宗
前蜀
三十五至四十七卷
- 前蜀一高祖本紀上
- 前蜀二高祖本紀下
- 前蜀三後主本紀
- 前蜀四列傳
- 前蜀五列傳
- 前蜀六列傳
- 前蜀七列傳
- 前蜀八列傳
- 前蜀九列傳
- 張武,王暉,林思諤,蕭懷武,張士喬,段融,蒲禹卿,林罕,劉贊,張雲,李龜禎,周彥章,馬全
- 前蜀十列傳
- 前蜀十一列傳
- 胡秀林,馬處謙,趙溫珪,何奎(孫雄),趙延乂,馮見鬼,韓伸,石潀,黃崇嘏,李夫人
- 前蜀十二列傳
- 前蜀十三列傳
- 僧志廣,僧貫休,僧子朗,掃地和尚,段義宗,爾朱先生,杜光庭,崔無斁,楊勛,王帽仙,青城道士
後蜀
四十八至五十七卷
- 後蜀一高祖本紀
- 後蜀二後主本紀
- 後蜀三列傳
- 後蜀四列傳
- 後蜀五列傳
- 後蜀六列傳
- 後蜀七列傳
- 後蜀八列傳
- 後蜀九列傳
- 韋穀,歐陽炯,顧敻,令狐嶠,向瓚,句中正,孫逢吉,鹿虔扆,閻選,趙文拱,王中孚,文谷,楊九齡,何光遠,韓保昇,蒲虔軌,張立,黃筌(子居寶,居寀,居實),阮知誨,張玟,蒲師訓,高從遇,姜道隱,李文才,石恪昌,徐德昌,景煥,夏侯延祐,趙忠義,杜敬安
- 後蜀十列傳
南漢
五十八至六十六卷
楚
六十七至七十六卷
- 楚一武穆王世家
- 楚二衡陽王世家,文昭王世家
- 楚三廢王世家,恭孝王世家(弟希崇)
- 楚四列傳
- 楚五列傳
- 楚六列傳
- 楚七列傳
- 楚八列傳
- 楚九列傳
- 李令,侯元亮,王仝,邵岳,朱葆光,陶英,黃匪躬,孟賓於,翁宏,廖融,王元,伍彬,朱遵度,劉昌嗣,何景山,江澧,鄧洵美,李觀象,曹衍(蕭某,卒長)
- 楚十列傳
- 符彥通,何敬真,孫朗,張倣,張文表,僧居遁,僧洪道,報慈長老,僧虛中,至聰禪師,彭幼謙,伊用昌
吳越
七十七至八十九卷
- 吳越一武肅王世家上
- 吳越二武肅王世家下
- 吳越三文穆王世家
- 吳越四忠獻王世家,忠遜王世家
- 吳越五忠懿王世家上
- 吳越六忠懿王世家下
- 吳越七列傳
- 吳越八列傳
- 吳越九列傳
- 吳越十列傳
- 吳越十一列傳
- 吳越十二列傳
- 吳越十三列傳
- 僧文喜,僧無作,僧昭,僧幼璋,僧自新,僧全付,僧道怤,僧靈照,僧道韶,僧行修,僧義寂,僧延壽,僧贊寧,僧儀晏,僧彌洪,僧清聳,僧契盈,僧道濳,僧希辨,僧志逢,僧願齊,釋岩,僧德倫,僧彙征,錢朗,閭丘方遠(鶴衣道人),韓必(吳淞),張契真,暨齊物,朱霄外
閩
九十至九十九卷
- 閩一司空世家,太祖世家
- 閩二嗣王世家,惠宗本紀,康宗本紀
- 閩三景宗本紀,天德帝本紀
- 閩四列傳
- 閩五列傳
- 閩六列傳
- 閩七列傳
- 閩八列傳
- 王仁繢,楊廷式,翁郜,黃岳,盧皓(林甲),李崇禮,蕭孔沖,廉若,柳崇,劉乙,詹敦仁(子琲),陳來,陳郁,江為,陳致雍,李相,林安,陳寅,石氏二女,練巂,鄭氏,謝氏
- 閩九列傳
- 閩十列傳
- 僧智廣,僧文炬,僧義存,上藍和尚,僧備,僧慧球,僧道熙,僧義收,夢筆和尚,僧神晏,僧智琀,僧玄衲,僧文超,僧文展,僧師解,僧道閑,僧慧稜,僧義英,僧從展,僧藻光,僧從允,僧玄應,建州僧,僧行雲,陳守元(靖姑),譚紫霄,吳翁,虞皐,林願女
荊南
一百至一百三卷
北漢
一百四至一百八卷
表
一百九至一百十四卷
- 十國紀元表
- 十國世系表
- 十國地理表上
- 十國地理表下
- 十國藩鎮表
- 十國百官表
參考文獻
- ^ 《莆田市志》卷四十四人物,「吳任臣條」:「著有《十國春秋》一百四十卷,有誤,實為一百一十四卷」
- ^ 《越縵堂讀書記》光緒癸未(1883)三月十九日的日記
- ^ 李, 慈銘. 越缦堂读书记.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0: 496–497. ISBN 7806224424.
延伸閱讀
[編]
外部連結
- 《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十國春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一.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一.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二~卷七.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二~卷七.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八~卷十四.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十五~卷十八.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十五~卷十八.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三十七~卷四十一.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四十二~卷四十七.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五十八~卷六十二.
- (清)吳任臣. 十國春秋·卷一百~卷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