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白勞德
厄爾·拉塞爾·白勞德[註 1](英語:Earl Russell Browder;1891年5月20日—1973年6月27日),美國政治人物,1930年—1944年任美國共產黨總書記,兩次代表美國共產黨競選美國總統[1][2]。
生平
白勞德出生於堪薩斯州威奇托,1907年加入美國社會黨。1912年5月美國社會黨分裂,加入了分裂出的左翼組織「工人教育同盟」,至1915年編輯同盟的地方報刊《勞工》。因反對兵役,1917年5月被捕,11月判刑一年。1918年11月出獄。1919年春美國社會黨左翼創辦《工人世界》月刊,為首任編輯。1919年7月14日以「從事陰謀活動」罪被捕,判刑2年。在獄中讀了大量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思想轉變為馬克思主義。1920年11月提前獲釋出獄。
1921年1月,原美國社會黨左翼分裂出的兩個小黨合併成立美國共產黨,白勞德加入新黨。1921年12月當選為美國工人黨(美共的公開組織)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負責黨的機關刊物《勞工先驅報》的編輯出版。1922年12月美共二大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3年12月三大、1924年8月四大連任黨的中央執行委員。1926年12月,受赤色工會國際派遣,白勞德與英國的托馬斯·曼、法國的雅克·多里奧特組成國際勞工代表團,訪問中國。1927年2月17日抵達廣州。由譚平山陪同,訪問了廣東、廣西、湖南、湖北。4月8日白勞德在漢口煙廠工會的歡迎大會上致辭。在上海組織泛太平洋產業工會。親眼目睹了四一二事變上海工人血流成河,撰寫了《民族主義中國的內戰》,以日記形式記載了在上海的所見所聞。1927年5月20日至26日,在漢口組織召開了第二次泛太平洋勞動會議,會議決定在上海成立泛太平洋產業工會書記處為常設機構,白勞德任書記處書記、機關刊物《泛太平洋工人報》主編,在上海工作期間結識了宋慶齡、何香凝、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1927年8月五大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底,白勞德離華回到美國。1929年3月六大,美國工人黨改名為美國共產黨,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9年10月增補到美共書記處,分管宣傳鼓動工作。
1930年6月美共七大,當選為書記處行政書記,威廉·Z·福斯特為工會書記,威廉·W·韋斯頓為組織書記。由於韋斯頓在底特律,1932年,福斯特突發心臟病,白勞德成為黨實際領導人。1934年4月美共八大,當選為總書記。在當政美國共產黨期間,白勞德積極執行統一戰線政策,支持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甚至一度提出「跟著羅斯福走,一切服從羅斯福」的口號。白勞德先後參加了1936年和1940年的兩次總統大選,但在1940年大選前夕,白勞德因為曾使用假護照前往蘇聯而被判入獄。14個月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和蘇聯成為盟國,為向蘇聯釋放善意,白勞德被特赦。
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後,白勞德開始宣揚其「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和平共存」思想(即「白勞德主義」),並在1944年5月美共「十二大」上宣布解散美國共產黨,另立非黨組織「共產主義政治協會」,自任會長。這一舉動遭到了福斯特等人的激烈反對,1945年,福斯特等人宣布重建美共,並解除了白勞德的職務,1946年2月將其開除出黨。
注釋
- ^ 英語人名Browder在現代人名翻譯中譯作「布勞德」,但在指該政治人物時約定俗成譯作「白勞德」
參考文獻
- ^ Earl Browder Papers an inventory of his papers at Syracuse University.
- ^ Theodore Draper, The Roots of American Communism, pg.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