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約前528年[注 1]或稍後)[1]羊舌,名ㄒㄧˋ叔向以字行,又叔譽[2],因被封於楊(今山西省洪洞縣[3]),以邑為氏,別為楊氏,又稱叔肸[4]、楊肸[5]、楊譽[6]。他出身公族,歷事晉悼公晉平公晉昭公三世,為晉平公傅[7]、上大夫,是春秋時期晉國政治家、外交家。叔向和晏嬰子產是同時代人,不過他不曾擔任晉國執政的六卿。前546年,叔向代表晉國與楚國達成了弭兵會盟,緩和了當時的形勢。

羊舌肸
東晉顧愷之作《列女仁智圖》中間者為叔向
叔向
別字:叔譽
本名姓:姬姓
氏:羊舌氏、楊氏
名:肸
逝世約前528年或稍後[1]
國籍晉國
別名叔肸
活躍時期春秋時期
知名於大夫
配偶正妻:夏姬之女
兒女羊舌食我
父母父:羊舌職
母:羊舌叔姬

家世

羊舌肸出身晉國公族,他的六世祖是晉武公之子伯僑,伯僑之孫突食采邑於羊舌,世稱羊舌大夫,為太子申生軍尉。羊舌大夫之子羊舌職善於言談,為佐中軍尉。他生有五子,長子伯華後繼承父職,叔向排行第二。叔向和長兄伯華及弟弟叔魚叔虎合稱羊舌四族[2][8]

生平

叔向熟悉各諸侯國歷史,於晉悼公時獲司馬侯引薦為太子彪傅。[9]太子彪即位後,為晉平公,他仍為傅。[7]叔向所處的時代,晉國霸業已經衰落,但他仍力圖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為維持晉國的霸主地位而發揮作用。[10]

欒盈之難

叔向異母弟叔虎的母親長得很漂亮,叔向的母親因為嫉妒而不讓她陪丈夫侍寢。她的兒子們都勸諫她。她才勉強同意,她同時又警示道:「深山大澤中,容易生出龍蛇。她雖然漂亮,但我擔心她所生的龍蛇會禍害你們。羊舌氏現已衰敗了。國內受寵的是六卿,其中又多壞人挑撥,要想平安無事並不容易。我對自己有什麼好吝惜的呢。」,之後便有了叔虎出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欒盈很喜歡他,而這也一度陷羊舌氏之一族於危難之中。 [11]

欒盈(欒懷子)是欒黶(欒桓子)和士匄[注 2](范宣子)的女兒欒祁的兒子。他為人樂善好施,所以有很多名士追隨他。後來欒桓子去世,欒祁和家宰州賓私通,並將欒氏的家產私吞,欒懷子為此不滿。欒祁擔心他會前來討伐,便聯合和欒黶有隙的士匄之子范鞅[注 3]一同向士匄誣告說欒懷子意圖叛亂,士匄害怕欒盈門客勢力,改任他為下卿,並放逐他去築城。[12]

晉平公六年(公元前552年)秋,欒盈逃到楚國。范宣子盡殺其黨羽,叔虎在這次事件中被害,伯華和叔向也遭到囚禁。有人問叔向:「您受到這樣的罪,是不明智的原因嗎?」叔向回答說:「比那些已經死去和逃亡的人怎樣?」平公的寵臣樂王鮒對叔向說,他可以幫忙求情。叔向沒有理會他。別人問他原因。叔向說:「只有祁奚才能幫忙。」他的下屬很不解:「樂王鮒所說的話,國君沒有不聽從的,他想幫您,您卻不答應。祁大夫無能為力的事,您為什麼又認為他可以做到呢?」叔向回答:「樂王鮒只會順從國君,他怎麼能行?而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他怎麼會單單不幫我的忙呢?《詩經》中說:『有覺德行,四國順之。』祁大夫就是這樣的人。」[13]

平公後來向樂王鮒問起叔向的罪狀,樂王鮒認為他「不棄其親」必然有罪。當時祁奚的年紀已經很大了,聽說叔向被囚後,乘車去見範宣子,說:「《詩經》云:『惠我無疆,子孫保之。』《尚書》曰:『聖有謨勛,明徵定保。』叔向是國之棟梁,即使是他的十世子孫犯了錯,也應該赦免。如今他只是偶然犯了小錯,就要懲罰他,此舉令人無法理解。從前,雖然有錯被殺,但他的兒子仍然被重用;伊尹曾放逐太甲,後來卻做了他的宰相;管叔鮮蔡叔度被殺,而他們的兄弟周公卻在輔佐成王。現在為什麼要因為羊舌虎的錯來懲罰一個國家棟梁呢?」範宣子聽後覺得有道理,便和他一同乘車去向平公求情赦免了叔向。之後祁奚沒有和叔向打招呼就徑直回家,叔向也沒有向他表示感謝,而是直接去朝見國君。[14]

弭兵之盟

晉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宋國向戌發起弭兵之盟。晉楚兩國是主要的參與國。晉國的代表是趙武,叔向為副手。楚國代表是令尹子木。但楚國對晉國極不信任,在衣服中套上皮甲。太宰伯州犁勸子木下令去掉皮甲,子木認為兩國缺乏信任很久了,只要願望達成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講信用。趙武也對楚人裹甲感到憂慮,便諮詢叔向的意見。叔向回答:「這有什麼好害怕的?普通人做出不守信用的事尚且不行。何況是諸侯的卿呢,他做出不守信用的事必然不會成功。食言者不會對別人構成威脅,您不用擔心。假裝以信用來召集別人,卻又有以虛假的東西來對付他們,這樣的人必須沒有人會聽從他,我們又何需擔心他的威脅呢。我們和宋國一起抗敵,哪怕是楚軍增加一倍也無需畏懼。」[15]

會後,宋平公接待兩國大夫,趙武為主賓。子木跟和交談,他無法應答。便派叔向回應,令子木也無法回答。子木回國後對楚共王說:「晉國果然是霸主,有叔向輔佐其正卿。反觀楚國卻沒有這樣的人,跟他匹敵。」[16]弭兵會盟的成功,緩和了晉楚兩國南北對抗的緊張局勢,叔向在會盟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1]

出使楚國

晉平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37年),晉國韓起以叔向為副手,送平公之女出嫁楚國。途經鄭國時,子皮子太叔索氏招待他們。席間,太叔提醒叔向:「楚王驕奢太甚,您需要小心為好。」叔向說:「這是他自身的災難,怎會危及到別人呢?我只需要送上禮物,謹慎保持威儀,遵守信用。遵守舊有的傳統,考察先王的作法,審時以度二國間的關係,他哪怕再驕奢又能怎麼樣呢?」[17]

叔向一行來到楚國後。楚靈王召集大臣議事,他認為晉楚兩國是仇敵,欲削韓起一足,派去做守門人,任命叔向為司宮,並施以宮刑,[18],以此好好羞辱一下晉國。大臣們都沒有回應。只有薳啟強認為:「城濮之戰後,晉國疏於防備,以至敗於邲之戰。邲之戰以後,楚國同樣沒有防範晉國,結果敗於鄢之戰。自鄢之戰以後,晉國沒有放鬆防備,並對楚國一直以禮相待,是以楚國沒有報復的理由而只能向他求親。既然已經成為了姻親,又想羞辱他們,這是在自找仇敵。韓起和叔向的下屬『皆諸侯之選也』,『韓賦七邑,皆成縣也。羊舌四族,皆強家也。』,如果韓起和叔向有何不測,必然會遭到其下屬的報復。」他又反問道:「令楚國群臣成對方的俘虜,以此來滿足國君自己的慾望,這有什麼不可以?」楚靈王只得作罷。並以厚禮招待韓起。原本還想刁難一下叔向的,也沒有辦法做到,也一並對叔向以厚禮款待。 [19]

不隱於親

叔向的弟弟叔魚雖然才能出眾,卻又貪得無厭。晉昭公三年(公元前534年),晉國以叔魚為代理司馬,在平丘召集諸侯。當時,晉國軍隊駐紮在衛國,叔魚為向衛國索賂,故意不管隨意刈草的人。衛國派屠伯送給叔向和一篋,請求他的幫助。叔向收下了羹,而將錦交給屠伯。並告訴他,以國君的名義將錦賜給叔魚。屠伯照做了,結果還沒等他從叔魚那裡離開,禁止亂刈草木的命令就下達了。[20]

不久,魯國的季孫意如被晉國扣押,後來魯國向晉國恐嚇,如果不放季孫意如的話,魯國要與別的大國結盟。韓起於是要釋放季孫意如,季孫意如卻故意給晉國難堪,不願意回魯國了。韓起問叔向,要怎樣令季孫意如回魯國。叔向說自己不能辦到,叔魚可以。韓起於是派叔魚前去,叔魚騙季孫意如說:「我從一些官吏那邊聽說,將會為你打掃在西河附近的館舍,您打算怎麼辦?」暗示將把季孫意如永遠禁錮於西河,季孫意如感到害怕,便趕緊回去了。[21]

三姦同罪

邢侯與雍子為了領地疆界打官司,雍子知道錯在自己,為了要贏,竟把自己的親生女兒獻給法官叔魚羊舌鮒)。叔魚收了雍子所贈送的女兒,便判雍子無罪。

邢侯知道後,在法庭上把雍子與叔魚都殺了。韓宣子因為三人都是貴族,對裁決感到為難,於是要叔向(為叔魚的異母兄弟)論斷三人之罪。叔向說:「鮒將出賣法紀,讓雍子用女兒賄賂法官,邢侯不是法官卻做法官的事,三人都該判死刑。」自己有錯卻想奪得美名是為錯,貪以敗官是為墨,殺人不忌是為賊。《夏書》說:『昏、墨、賊、殺。』這是皋陶制定刑罰。請按這樣做吧。」

邢侯聽到消息,連忙出逃,韓宣子便命人將邢侯逮捕處死[22],而已死的雍子和叔魚屍體再拖出來遊街,當作執行死刑。[23]

思想和政見

論禮

晉平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36年),鄭國開始將刑法鑄在上,以做為國家的常規法律。叔向致書子產,表達他對此事的意見。他認為用刑法並不能解決問題,有了刑法人民就會存在競爭之心,放棄禮而以刑法為依據,這樣將會導致,他最後警示道:「『亂獄滋豐,賄賂並行』,在您的有生之年,鄭國可能就要敗落了。我聽說,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必然會出現許多制度,或許就是指的這個吧。」子產回信說:「我沒有能力做到您要求的那樣考慮到後代子孫們,我能做的只有挽救目前的局面。」[24]

叔向和子產的這次書信是整個春秋政治史中重要的文獻。他們兩人在對待「」的態度上有著嚴重分歧。叔向認為:「行之以禮,守之以信」,要防止人民有競爭的心態。而子產的鑄刑書,是:「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即認為人民早就知道競爭,儘早會拋棄禮的。叔向並不認為傳統的社會秩序必將滅亡,他擔心的是刑書公佈後將會有新的矛盾產生。子產則是力圖改變傳統社會秩序,然而他也深知新的辦法並不能徹底的解決問題。於是他說:「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叔向與子產的主張雖不同,但都表現出在春秋中後期政治家們看不到歷史前途的迷茫和苦悶。[1]

論德

晉昭公元年(公元前531年),楚靈王誘殺蔡靈侯,並派公子棄疾率軍圍蔡。[25]韓起向叔向問道:「楚國能成功嗎?」叔向回答說:「可以。蔡靈侯本就是殺父自立,他對自己國民沒有恩惠。這是上天要借楚國人之手除掉他,這有何不能戰勝的?然而我又聽說,以背棄信用的方式獲得利益,不可能會再次成功了。楚靈王早先也曾以安定陳國的理由派陳國的太孫吳攻打陳國。陳國人相信了他,他成功後卻將陳國改置為楚國的一個縣。現在又誘殺了蔡國的君主,以軍隊包圍蔡國。這樣就算是能取勝也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從前,夏桀戰勝了有緡而失掉自己的國家,商紂攻克東夷國破身亡。楚國爵位[26]低下而疆域狹小,其行為卻比桀紂還要暴虐,這樣能避免得掉災難嗎?上天藉助於壞人之手,並非是要降臨福祉給他,而是要增加他的罪惡。就像上天有五種材料給楚國使用,材料用完了,也就放棄了楚國,這個國家恐怕不能再振興了吧。」[27]

論政

晉昭公三年(公元前529年),楚靈王的弟弟楚公子比(字子干)、公子黑肱(字子皙)和公子棄疾聯合陳國蔡國不羹許國葉國軍隊攻入楚國,與靈王爭奪君位。韓起又問叔向:「子比會成功嗎?」叔向說:「不會。取得國家有五點困難:有家世卻沒賢臣,有賢臣卻沒天命,有天命卻沒謀略,有謀略卻沒民心,有民心卻沒道德;公子比在晉國已有十三年,晉楚兩國跟隨他的人都並不出眾,這可算是沒有人才。他的族人和親屬有些被消滅,有些則背叛了他,這可算是沒有人擁護。國內沒有可乘之機輕舉妄動,這可算是沒有謀略。一直在外奔波,這可算是沒有人民。流亡在外其國民沒有人懷念他,這可算是沒有德。楚靈王暴虐而無顧忌,公子比要想取代他有五點難處。最終得到楚國的可能是公子棄疾吧!他擁有自己的領地,上面沒有壞事發生,盜賊們都躲藏起來,雖有私慾卻不想違背禮法,其人民也不怨恨他。上天對他有當璧之命,人民也信任他。楚國有動亂而由幼子即位,這是經常發生的事。」公子棄疾既有上天的幫助、有人民的支持、本身有德行和受到寵愛,又合於常理。有這五項利好去掉五點難處,有誰可以傷害他的?公子比的地位,最高也不過是右尹。他既不受寵,也遠離上天的眷顧。論富貴和寵愛他都及不上,人民也沒懷念他,國內也有勢力擁護他,他如何能成功呢?[28]

韓起問:「齊桓公晉文公不也是如此嗎?」叔向回答說:「齊桓公的母親是衛姬,有寵於齊僖公。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輔佐,在外有兩國的援助,在內有國氏高氏的支持。他善於聽從別人的意見,樂善好施且從不做出格的事,因這樣而得到國家,不是很適宜的嗎?而晉文公是是狐季姬的兒子,有寵於晉獻公。他好學不貳,十七歲時就五人追隨他,有魏犫賈佗為股肱,有齊、和楚國作為外援,在國內也有欒枝郤縠狐突先軫為內助。他在國外流亡的十九年間,一直堅定自己的信念。惠公懷公拋棄自己的人民,人民就追隨他。獻公當時沒有別的兒子了,人民也不會有異心,上天也在佑護著晉國,那還有誰可以取代文公的呢?他們都和公子比不同。楚共王有自己寵愛的兒子,國君人選也不止他一個。在內部,他不施捨自己的人民。在外面也沒有人援助他。來晉國沒有人相送,回楚國也沒有人迎接,這樣人怎麼可能得到楚國呢?」[28]

當年五月,楚靈王在走投無路之下自縊。不久公子比自殺,公子棄疾即位為楚平王。楚國的政局變動不出叔向所料。叔向的這段談話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不僅分析了楚國的局勢,也表現出他對身為國君的要求。[1]

論季世

叔向和晏嬰都是春秋中後期著名的人物,他們之間的交流言談都表現出對國家前途充滿了憂慮。[1]

晉平公十九年(公元前539年),晏嬰出使晉國,和叔向一同出席宴會。叔向問:「齊國的情況怎樣?」晏嬰回答道:「已經到季世(末年)了。齊國可能到落入陳氏(即田氏,田乞)的手中了。國君遺棄他的人民,使他們歸順於陳氏。齊國以前有豆、區、釜和鍾四種計量工具。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區,四區為一釜,十釜則為一鍾。而陳氏的計量工具都增加了一個基數,採用的是五進制,這樣鍾就變得很大了。他借民眾錢時,用他陳家的計量器,而收債時使用公家的(少收債款,刻意向民眾施恩),山上的木材和海中的水產運到市場上,賣價仍和原地的一樣。人民的三分勞動,有二分是在為國家幹活,一分為自己的衣食忙碌。公室倉庫中的東西都堆積腐爛,而普通老人卻在受凍挨餓。國內的市場裡,鞋子很便宜,而假肢卻很昂貴。人民有了痛苦和疾病,陳氏和對自己父母一樣給予溫暖和關懷。所以人民向流水一般踴躍依附他。陳氏的遠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已經跟隨陳國始祖陳胡公太姬來到齊國了。」[29]

叔向說:「不錯。我的公室也已經是季世了。沒有人駕馭和管理車馬軍隊。平民貧困潦倒,而宮室卻奢侈無比。人民聽到國君的命令,表現得尤如逃避寇讎一般。公室的後代欒、郤、胥、原、狐、續、慶、伯八個家族的地位如同平民一般。政令都是出於私家,人民無所依。國君從不知悔改,會進沉湎享樂來逃避。公室的衰微還能持續多久呢?《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從來都不肯悔改的話,如何能長久的統治下去?」[30]

晏子說,您打算怎麼辦?叔向回答:「晉國的公族將要完結了。我聽說,公室卑微的先兆是其宗族像樹木的枝葉一樣先掉落,然後公室也跟著調零了。我的同宗一共有十一個家族,如今只剩下我羊舌氏一家了,我沒有兒子。公室無度,我能善終就是萬幸了,還怎能奢求後代子孫的祭祀呢?」[31]

叔向和晏嬰的談話情緒是低沉的,他們都對改變國家顯得沒有信心。但還是按自己的方式作出努力。晏嬰想要改變現狀,而叔向則力圖維護傳統。[1]

晉頃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也就是他倆談話後的第二十五年,當權的趙簡子聯合知氏韓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滅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叔向的兒子楊食我在這次事變中遇難。再後來,知氏聯合韓氏魏氏趙氏,滅亡了范氏中行氏;不久後,如叔向及晏嬰料想的一樣,韓魏趙攻滅知氏,三家分晉田氏也取代姜姓,接手了齊國。[1]

人際交往

叔向與同時代的各國賢能之士如晏嬰、子產、穆叔季札都有交往。

晉平公十四年(公元前544年)吳國公子季札週遊中原各國。在晉國和叔向一見如故,臨行前對叔向說:「您多努力吧!晉國現在的國君奢侈,大夫都很富有,恐怕權力以後會落入大夫之手。您為人正直,有必要防範災禍的降臨。」[32]

評價

孔子說:

[33]

現代觀點

現代有觀點認為以叔向的賢能,如果能任晉國正卿,當大有可為。然而因為時運不濟,叔向一直難以充分展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儘管如此,他也仍然竭盡所能為維持晉國的霸主地位而發揮作用。[10]

婚姻

叔向最初欲和申公巫臣夏姬的女兒結婚,他的母親卻想讓他與自己娘家人結親。叔向說:「父親有很多,所以我的母親很多,但母兄弟卻很少,我不想再令舅氏女子受苦了。」其母說:「夏姬令三任丈夫、一名國君自己的兒子非正常身亡,還令一個國家亡國,二位卿逃亡,這難道還不足以做為戒鑒嗎?我聽說:『極端美麗的人也必有極端醜惡的一面』她是鄭穆公少妃姚子的女兒,子貉的妹妹。可子貉早亡且無後,上天鍾美於她,必將會通過她來敗壞別人。以前有仍氏生的女兒,頭髮非常漂亮,光彩照人,名叫玄妻。樂正后夔娶她之後,生下了伯封,而這小孩人面豬心,貪婪無饜,後來有窮氏后羿滅掉了他,夔從此失去了祭祀。再比如西周的滅亡,太子申生的被廢都是因為漂亮女人的原因。你想怎樣做呢?漂亮的尤物,足夠改變一個人的性情了。德義不夠的人娶了她必將會遭到禍害。」叔向感到害怕,便不敢再娶她。但後來晉平公強迫叔向娶她為妻,後生下楊食我。食我剛出生的時候,叔向的嫂子向婆婆報信,說:「叔向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叔向的母親準備過去探視,等到堂屋,聽到孩子的哭聲就回去了。並說:「這是豺狼的聲音啊,狼子野心般的人,如果不是他,那就沒有人可以令羊舌氏滅亡」於是沒再探視他。[34]

家庭

  • 父:羊舌職
  • 兄:羊舌赤,字伯華
  • 弟:羊舌鮒,字叔鮒或叔魚
羊舌虎,字叔虎或叔羆(左傳原文中,於欒盈之禍中被殺者的名單中,羊舌虎和叔羆為兩個人。而世本中則說叔羆是羊舌虎的字。)
季夙[2]
    • 侄:子容,伯華之子
    • 子:楊食我,楊氏,名伯石,號稱楊石,其胤建立朝。

後代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叔向的兒子楊食我的後代避居華陰,日後衍生出「華陰楊氏」。

趣事

孔子稱叔向為「古之遺直」,稱子產為「古之遺愛」。唐初房玄齡的長子名為房遺直,次子叫做房遺愛

唐代宗時代有工部尚書竇叔向,字遺直。

年譜

年份 公元 大事記 典出 備註
晉悼公十一年 公元前562年 各諸侯圍攻鄭國,鄭國使者向楚國救援,反被囚。不久晉悼公和鄭子展簽訂盟約,晉悼公派叔向告知各國諸侯。 《左傳·襄公十一年》 叔向初次登場
晉悼公十四年 公元前559年 各諸侯大夫隨晉悼公伐秦國,以報櫟之戰之仇。悼公令晉國六卿號令諸侯軍隊。到涇水後,軍隊不願渡河。叔向和叔孫穆子會面,穆子作《匏有苦葉》。之後,叔向準備渡河。魯、莒兩國軍隊也陸續渡河 《左傳·襄公十四年》
晉平公元年 公元前559年 晉平公即位,叔向為傅 《左傳·襄公十六年》
晉平公三年 公元前555年 晉齊交戰,齊靈公登巫山查看晉軍形勢,不久,齊軍在夜間遁走,叔向告訴晉平公,城上有烏鴉,齊軍或許已經逃走。後來,楚國進攻鄭國,叔向認為誰勝誰否要看各自國君的德行。 《左傳·襄公十八年》
晉平公四年 公元前554年 晉齊和談,穆叔與叔向相會,作《載馳》之四,叔向表示接受。 《左傳·襄公十九年》
晉平公六年 公元前552年 晉國發生內亂,範宣子逐欒盈,盡殺其黨羽。叔向之弟叔虎在事件中被殺,其兄伯華和叔向本人被囚。之後在祁奚的幫助下,被晉平公赦免。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晉平公十年 公元前548年 晉平公聯合諸侯攻打齊國,齊國的慶封在以重器禮物賄賂晉國後,平公同意講和,派叔向通知諸侯。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晉平公十一年 公元前547年 秦景公之弟公子鍼來晉國和談,叔向命子員接待。子朱認為是他當班,叔向沒有理會他。 子朱認為是排擠他,便拔出劍來示威,叔向則以言語回應,後兩人被大臣勸開。晉平公聽說後表示晉國將要大治,師曠則不以為然。七月時,齊景公與鄭簡公因為衛獻公之事來晉國。晉平公作《嘉樂》,齊鄭兩國隨同大臣國景子和子展分別作《蓼蕭》、《緇衣》。叔向建議平公向二位國君表示感謝。晉平公曆數衛獻衛罪狀,要叔向轉告給兩國國君。之後國景子與子展又賦詩一首。叔向斷言鄭國七穆家族中罕氏將是最後敗亡的。楚國的聲子在與令尹子木的談話中將伍舉比作叔向。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晉平公十二年 公元前546年 宋國向戌發起弭兵之盟,叔向在宴會中令楚國令尹子木無言以對。 趙武認為鄭國七穆家族中的伯有會敗亡,叔向表示同意。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晉平公十四年 公元前544年 鄭國執政子展卒,子皮接任。不久鄭宋兩國發生饑荒,子皮與宋國的司城子罕都放糧救濟人民。叔向斷言鄭國的罕氏和宋國的樂氏都會執掌國政,基業也會延續很久。同年,吳公子季札週遊中原列國,在晉國和叔向一見如故,臨走之時特別提警正直的叔向要懂得明哲保身。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晉平公十五年 公元前543年 子產隨鄭簡公訪晉,叔向和他討論鄭國的政局。 《左傳·襄公三十年》
晉平公十六年 公元前542年 子產同鄭簡公訪晉國,被安置在非常簡陋的房子裡,子產同士文伯交涉。趙孟承認是晉國的罪過, 命士文伯道歉。之後晉平公親自設厚宴接見鄭簡公。子產一行回去後,命人修諸侯行館。叔向認為子產擅於辭令,有令諸侯得利。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晉平公十七年 公元前541年 趙武問叔向,楚令尹公子圍的排場像楚王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叔向認為公子圍最終雖會取而代之,但以他暴虐的行為,其統治不會長久,他也不會善終。晉平公生病,鄭簡公令子產探視。叔向問子產是何原因。子產提到了晉的始祖唐叔的身世和晉國早期歷史,他又提到了男女同姓不婚的禮儀,認為晉平公的病癥是因為宮中有四名姬姓女子的原因。叔向表示受教。楚公子圍弒君奪位,其弟公子比流亡晉國,隨從有車五輛。叔向安排他和秦公子相同的食祿。趙武認為秦公子富有。叔向認為俸祿的多少要以德行作為依據,德行相同則看年齡大小,年齡相同再看地位尊卑。對於公子則要看國家大小。 《左傳·昭公元年》
晉平公十八年 公元前540年 魯國叔弓回訪晉國,期間表現得體,叔向稱謂他近乎於德矣。
四月,晉平公娶齊國少姜,是由陳無宇護送而至,晉平公認為他的身份太低,是對晉國的無禮,於是將他囚禁起來。不久少姜去世,魯昭公到晉國弔唁,平公以少姜不是正室,對此表示辭謝。叔向藉機為陳無宇求情,批評平公的不公。十月份,陳無宇被放回國。
《左傳·昭公二年》
晉平公十九年 公元前539年 齊景公令晏嬰送女子嫁晉平公為繼室。叔向從韓起之命,對婚事表示接受。婚後,晏嬰和叔向在宴會中談到各自國家的前途命運,兩人都表現出憂慮和迷茫。 《左傳·昭公三年》 叔向此時無子
晉平公二十年 公元前538年 周歷正月,楚靈王扣留許悼公鄭簡公,又派伍舉到晉國邀請諸侯到宋國會盟,晉平公本不想答應,但被司馬侯的說服,由叔向同伍舉轉達平公的意思。伍舉為楚靈王向平公求親,平公同意。 《左傳·昭公四年》
晉平公二十一年 公元前537年 叔向同韓起送晉平公之女至楚國成親。楚靈王欲對叔向施以宮刑,再任命為司宮,被大臣勸阻。之後又想刁難叔向,也無法辦到,只得贈以厚禮。 《左傳·昭公五年》 叔向之子約在此年或更早降生
晉平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36年 三月,鄭國在鼎上鑄刑法,叔向致書子產表示反對。韓起去楚國時,沒有人前來迎接。之後,楚公子棄疾回訪晉國,晉平公也不想派人迎接,叔向勸阻說不應傚倣楚國,並引用《詩經》和《尚書》句子為例,平公感到滿意,於是派人迎接公子棄疾。 《左傳·昭公六年》
晉平公二十四年 公元前534年 晉國魏榆有石頭會說話,晉平公問師曠是何原因,師曠勸平公體恤人民,不要太過奢侈。叔向讚揚師曠是君子。 《左傳·昭公八年》
晉平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533年 周天子的屬下與晉國的淨嘉爭奪土地,遭到晉國的報復。周景王派人到晉國爭辯雙方的關係。叔向力勸執政的韓起,於是雙方關係得到改善。 《左傳·昭公九年》
晉平公二十六年 公元前532年 晉平公去世,鄭簡公親自來弔唁,被晉國勸阻。九月,各國大夫到晉國參加平公葬禮。之後,大夫們想見晉國新君,叔向認為這樣不合禮制,勸阻了他們 《左傳·昭公十年》
晉昭公元年 公元前531年 三月,楚靈王誘殺蔡靈侯,又命公子棄疾圍蔡。韓起向叔向詢問結果會如何。叔向認為楚靈王暴虐,會遭天譴。同時斷言楚國政權最終會落入公子棄疾之手。 《左傳·昭公十一年》
晉昭公三年 公元前534年 流亡晉國多年的楚公子比回國準備和楚靈王爭位。韓起問叔向結果如何。叔向認為他不會成功,並提到了成為國君的五點要求。
有諸侯對晉國有貳心,意欲背叛,叔向建議如何諸侯會見。七月,由叔向之弟叔魚代理司馬,召開平丘之會,叔魚向諸侯索賄,被叔向批評。
《左傳·昭公十三年》
晉昭公四年 公元前534年 邢侯於雍子爭田,叔魚因在斷案中收雍子賄賂與雍子一同被邢侯所殺。叔向建議以《夏書》皋陶之刑決邢侯,棄雍子和叔魚之屍於市。孔子稱他為不隱於親,為「古之遺直」。 《左傳·昭公十四年》
晉昭公五年 公元前533年 晉國荀躒去參加周景王王后的葬禮,周景王借機向晉國索取進貢。叔向聽說後,斷言周景王不得善終。 《左傳·昭公十五年》 叔向最後一次登場
晉頃公十二年 公元前514年 晉國祁氏家族兩名家臣換妻,被家主祁盈囚禁。家臣向荀躒行賂,祁氏、羊舌氏被以叛亂的名義滅亡。叔向之子被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羊舌氏滅亡,其地被置為三縣。

參考資料

文獻:
  1. 左丘明左傳
  2. 國語
  3. 杜預注《春秋左傳正義》
  4. 陳厚耀春秋世族譜
  5. 世本八種
  6. 白壽彝版《中國通史》
  7. 中國歷史大辭典》附錄二 中國歷史紀年表
  8. 方朝輝《春秋左傳人物譜》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白壽彝版《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 叔向論政
  2. ^ 2.0 2.1 2.2 《世本八種》秦嘉謨輯補本:羊舌氏 晉之公族 羊舌其所食邑也 晉武公子伯僑生文 文生羊舌大夫也 突生職 五子 赤 肸 鮒 虎 季夙 赤字伯華 為銅鞮大夫 生子容肸字叔向 亦曰叔譽 鮒字 魚 虎字 叔羆 號羊舌四族
  3. ^ 杨氏发源地在山西洪洞县. [2011-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5). 
  4. ^ 《春秋經傳集解·襄公十一年》:叔肸,叔向也
  5. ^ 《春秋經傳集解·昭公五年》:楊肸,叔向本羊舌氏,食菜於楊,故又號楊肸也。
  6. ^ 《楊氏史譜》:我祖叔譽,晉武公之裔也,封於楊,楊譽,即叔向也。
  7. ^ 7.0 7.1 《左傳·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為傅
  8. ^ 陳厚耀《春秋世族譜》羊舌氏
  9. ^ 《國語·晉語七》:悼公與司馬侯升台而望曰 :「樂夫!」對曰:「臨下之 樂則樂矣,德義之樂則未也 。」公曰:「何謂德義?」對曰: 「諸侯之為,日在君側,以其善行,以其惡戒,可謂德義矣。 「公曰:「孰能?」對曰:「羊舌肸習於春秋。」乃召叔向使 傅太子彪。
  10. ^ 10.0 10.1 《春秋左傳人物譜》羊舌氏 第808頁
  11. ^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初,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其子皆諫其母。其母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彼美,余懼其生龍蛇以禍女。女,敝族也。國多大寵,不仁人間之,不亦難乎?余何愛焉!」使往視寢,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欒懷子嬖之,故羊舌氏之族及於難。
  12. ^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欒桓子娶於范宣子,生懷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欒氏,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桓子卒,欒祁與其老州賓通,幾亡室矣。懷子患之。祁懼其討也,愬諸宣子曰:「盈將為亂,以范氏為死桓主而專政矣,曰:『吾父逐鞅也,不怒而以寵報之,又與吾同官而專之,吾父死而益富。死吾父而專於國,有死而已,吾蔑従之矣!』其謀如是,懼害於主,吾不敢不言。」范鞅為之徵。懷子好施,士多歸之。宣子畏其多士也,信之。懷子為下卿,宣子使城著而遂逐之。
  13. ^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秋,欒盈出奔楚。宣子殺箕遺、黃淵、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師、申書、羊舌虎、叔羆。囚伯華、叔向、籍偃。人謂叔向曰:「子離於罪,其為不知乎?」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哉游哉,聊以卒歲。』知也。」樂王鮒見叔向曰:「吾為子請!」叔向弗應。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聞之,曰:「樂王鮒言於君無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許。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樂王鮒,従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其獨遺我乎?《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夫子,覺者也。」
  14. ^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晉侯問叔向之罪於樂王鮒,對曰:「不棄其親,其有焉。」於是祁奚老矣,聞之,乘馹而見宣子,曰:「《詩》曰:『惠我無疆,子孫保之。』《書》曰:『聖有謨勛,明徵定保。』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鯀殛而禹興。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管、蔡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子為善,誰敢不勉?多殺何為?」宣子說,與之乘,以言諸公而免之。不見叔向而歸。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15. ^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辛巳,將盟於宋西門之外,楚人衷甲。伯州犁曰:「合諸侯之師,以為不信,無乃不可乎?夫諸侯望信於楚,是以來服。若不信,是棄其所以服諸侯也。」固請釋甲。子木曰:「晉、楚無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大宰退,告人曰:「令尹將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棄信,志將逞乎?志以發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趙孟患楚衷甲,以告叔向。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為不信,猶不可,單斃其死。若合諸侯之卿,以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夫以信召人,而以僭濟之。必莫之與也,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則夫能致死,與宋致死,雖倍楚可也。子何懼焉?又不及是。曰弭兵以召諸侯,而稱兵以害我,吾庸多矣,非所患也。」
  16. ^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壬午,宋公兼享晉、楚之大夫,趙孟為客。子木與之言,弗能對。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對也。   乙酉,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於蒙門之外。子木問於趙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對曰:「夫人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無隱情。其祝史陳信於鬼神,無愧辭。」子木歸,以語王。王曰:「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輔五君以為盟主也。」子木又語王曰:「宜晉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無以當之,不可與爭。」
  17. ^ 《左傳·昭公五年》:晉韓宣子如楚送女,叔向為介。鄭子皮、子大叔勞諸索氏。大叔謂叔向曰:「楚王汰侈已甚,子其戒之。」叔向曰:「汰侈已甚,身之災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幣帛,慎吾威儀,守之以信,行之以禮,敬始而思終,終無不復,従而不失儀,敬而不失威,道之以訓辭,奉之以舊法,考之以先王,度之以二國,雖汰侈,若我何?
  18. ^ 杜預《春秋左傳正義》:《周禮·掌戮》云:「墨者使守門,劓者使守關,宮者使守內,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積。」則守門者,當以墨也。知不以韓起為墨者,楚子意在辱晉,必將加之重罪。墨是刑之輕者,知其必非墨也。旦欲以叔向為宮刑,明起刑亦次宮也。莊十九年傳稱「鬻拳自刖,楚人以為大閽」,知此亦是刖也。欲以叔向為司宮,為奄官之長,則韓起為閽,亦欲令為門官之長。刑若鬻拳,故以鬻拳之刑解之。以羊舌肸為司宮,加宮刑。
  19. ^ 《左傳·昭公五年》:及楚,楚子朝其大夫,曰:「晉,吾仇敵也。苟得志焉,無恤其他。今其來者,上卿、上大夫也。若吾以韓起為閽,以羊舌肸為司宮,足以辱晉,吾亦得志矣。可乎?」大夫莫對。薳啟強曰:「可。苟有其備,何故不可?恥匹夫不可以無備,況恥國乎?是以聖王務行禮,不求恥人,朝聘有珪,享有璋。小有述職,大有巡功。設機而不倚,爵盈而不飲;宴有好貨,飧有陪鼎,入有郊勞,出有贈賄,禮之至也。國家之敗,失之道也,則禍亂興。城濮之役,晉無楚備,以敗於邲。邲之役,楚無晉備,以敗於鄢。自鄢以來,晉不失備,而加之以禮,重之以睦,是以楚弗能報而求親焉。既獲姻親,又欲恥之,以召寇讎,備之若何?誰其重此?若有其人,恥之可也。若其未有,君亦圖之。晉之事君,臣曰可矣:求諸侯而麇至;求昏而薦女,君親送之,上卿及上大夫致之。猶欲恥之,君其亦有備矣。不然,奈何?韓起之下,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羊舌肸之下,祁午、張趯、籍談、女齊、梁丙、張骼、輔躒、苗賁皇,皆諸侯之選也。韓襄為公族大夫,韓須受命而使矣。箕襄、邢帶、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韓賦七邑,皆成縣也。羊舌四族,皆強家也。晉人若喪韓起、楊肸,五卿八大夫輔韓須、楊石,因其十家九縣,長轂九百,其餘四十縣,遺守四千,奮其武怒,以報其大恥,伯華謀之,中行伯、魏舒帥之,其蔑不濟矣。君將以親易怨,實無禮以速寇,而未有其備,使群臣往遺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王曰:「不穀之過也,大夫無辱。」厚為韓子禮。王欲敖叔向以其所不知,而不能,亦厚其禮。
  20. ^ 《左傳·昭公十三年》:羊舌鮒攝司馬,遂合諸侯於平丘。次於衛地,叔鮒求貨於衛,淫芻蕘者。衛人使屠伯饋叔向羹,與一篋錦,曰:「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在君之宇下,而敢有異志?芻蕘者異於他日,敢請之。」叔向受羹反錦,曰:「晉有羊舌鮒者,瀆貨無厭,亦將及矣。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賜之,其已。」客従之,未退,而禁之。
  21. ^ 《左傳·昭公十三年》:季孫猶在晉……宣子患之,謂叔向曰:「子能歸季孫乎?」對曰:「不能。鮒也能。」乃使叔魚。叔魚見季孫曰:「昔鮒也得罪於晉君,自歸於魯君。微武子之賜,不至於今。雖獲歸骨於晉,猶子則肉之,敢不盡情?歸子而不歸,鮒也聞諸吏,將為子除館於西河,其若之何?」且泣。平子懼,先歸。惠伯待禮。
  22. ^ 也有因為邢侯逃走抓不到,轉而抄滅他家門的記載。此處綜合《左傳》與《國語》的內容。
  23. ^ 《左傳·昭公十四年》:晉邢侯與雍子爭賂田,久而無成。士景伯如楚,叔魚攝理,韓宣子命斷舊獄,罪在雍子。雍子納其女於叔魚,叔魚蔽罪邢侯。邢侯怒,殺叔魚與雍子於朝。宣子問其罪於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賂以買直,鮒也鬻獄,刑侯專殺,其罪一也。己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為賊。《夏書》曰:『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請従之。」乃施邢侯而屍雍子與叔魚於市。
  24. ^ 《左傳·昭公六年》:鄭人鑄刑書。叔向使詒子產書,曰:「始吾有虞於子,今則已矣。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猶不可禁御,是故閒之以義,糾之以政,行之以禮,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為祿位以勸其従,嚴斷刑罰以威其淫。懼其未也,故誨之以忠,聳之以行,教之以務,使之以和,臨之以敬,蒞之以強,斷之以剛。猶求聖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慈惠之師,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禍亂。民知有辟,則不忌於上,並有爭心,以征於書,而徼幸以成之,弗可為矣。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鄭國,作封洫,立謗政,制參辟,鑄刑書,將以靖民,不亦難乎?《詩》曰:『儀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如是,何辟之有?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征於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滋豐,賄賂並行,終子之世,鄭其敗乎!肸聞之,國將亡,必多制,其此之謂乎!」復書曰:「若吾子之言,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
  25. ^ 《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在申,召蔡靈侯。靈侯將往,蔡大夫曰:「王貪而無信,唯蔡於感,今幣重而言甘,誘我也,不如無往。」蔡侯不可。五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於申,醉而執之。夏四月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疾帥師圍蔡。
  26. ^ 楚國為子爵
  27. ^ 《左傳·昭公十一年》:韓宣子問於叔向曰:「楚其克乎?」對曰:「克哉!蔡侯獲罪於其君,而不能其民,天將假手於楚以斃之,何故不克?然肸聞之,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楚王奉孫吳以討於陳,曰:『將定而國。』陳人聽命,而遂縣之。今又誘蔡而殺其君,以圍其國,雖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緍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楚小位下,而亟暴於二王,能無咎乎?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兇惡而降之罰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力盡而敝之,是以無拯,大可沒振。」
  28. ^ 28.0 28.1 《左傳·昭公十三年》:子干歸,韓宣子問於叔向曰:「子干其濟乎?」對曰:「難。」宣子曰:「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對曰:「無與同好,誰與同惡?取國有五難:有寵而無人,一也;有人而無主,二也;有主而無謀,三也;有謀而無民,四也;有民而無德,五也。子干在晉十三年矣,晉、楚之従,不聞達者,可謂無人。族盡親叛,可謂無主。無釁而動,可謂無謀。為羈終世,可謂無民。亡無愛征,可謂無德。王虐而不忌,楚君子干,涉五難以弒舊君,誰能濟之?有楚國者,其棄疾乎!君陳、蔡,城外屬焉。苛慝不作,盜賊伏隱,私慾不違,民無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羋姓有亂,必季實立,楚之常也。獲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寵貴,四也;居常,五也。有五利以去五難,誰能害之?子干之官,則右尹也。數其貴寵,則庶子也。以神所命,則又遠之。其貴亡矣,其寵棄矣,民無懷焉,國無與焉,將何以立?」宣子曰:「齊桓、晉文,不亦是乎?」對曰:「齊桓,衛姬之子也,有寵於僖。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內主。従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従欲,施捨不倦,求善不厭,是以有國,不亦宜乎?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於獻。好學而不貳,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為腹心,有魏犨、賈佗以為股肱,有齊、宋、秦、楚以為外主,有欒、郤、狐、先以為內主。亡十九年,守志彌篤。惠、懷棄民,民従而與之。獻無異親,民無異望,天方相晉,將何以代文?此二君者,異於子干。共有寵子,國有奧主。無施於民,無援於外,去晉而不送,歸楚而不逆,何以冀國?」
  29. ^ 《昭公三年》:叔向従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公棄其民,而歸於陳氏。齊舊四量,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加於海。民參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國之諸市,屨賤踴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將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30. ^ 《左傳·昭公三年》:  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道堇相望,而女富溢尤。民聞公命,如逃寇讎。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在皂隸。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況日不悛,其能久乎?」
  31. ^ 《左傳·昭公三年》: 晏子曰:「子將若何?」叔向曰:「晉之公族盡矣。肸聞之,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従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32. ^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說叔向,將行,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於難
  33. ^ 《左傳·昭公十四年》
  34. ^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初,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其母欲娶其黨。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鮮,吾懲舅氏矣。」其母曰:「子靈之妻殺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國、兩卿矣。可無懲乎?吾聞之:『甚美必有甚惡,』是鄭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子貉早死,無後,而天鍾美於是,將必以是大有敗也。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樂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實有豕心,貪婪無饜,忿類無期,謂之封豕。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廢,皆是物也。女何以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義,則必有禍。」叔向懼,不敢取。平公強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謁諸姑,曰:「長叔姒生男。」姑視之,及堂,聞其聲而還,曰:「是豺狼之聲也。狼子野心,非是,莫喪羊舌氏矣。」遂弗視。
腳註:
  1. ^ (周景王十七年、晉昭公四年、楚平王元年)
  2. ^ 又稱范宣子
  3. ^ 他是欒祁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