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浴場
在古羅馬,公共浴場(拉丁語:thermae,源自古希臘語的「thermos」,意為「熱」;或balnea,古希臘語為「βαλανείον」)是常見的建築,為市民提供洗浴的去處。「thermae」更偏指大型的皇家公共洗浴設施,而「balnea」則一般指數量眾多的規模小一些的公共或私人浴場[1]。
大多數的古羅馬城市裡都有至少一個公共浴場,有時不止一個。公共浴場不僅是大眾洗浴的地方,也是主要的社交場所之一。同時在豪華的私人住宅中也會建有浴室。浴場的用水通常來自附近的河流,或者專門挖鑿的水道。浴場用水流到熱水浴室之前會在專門的空間中被柴火加熱。古羅馬的建築師和工程師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學論著《建築十書》(De Architectura)中提到了古羅馬浴場的設計。
詞源
「公共浴場」在拉丁語中有若干種表示方法:Thermae, balneae, balineae以及balneum。這幾個詞原意有所不同,但在古代文獻中經常被串用,以致詞義變得相同了。
「Balneum」或「balineum」源自古希臘語的「βαλανείον」[2],原義是浴盆或洗浴用的器皿,是古羅馬人家中常備的用具[3]。後來延伸為放置浴盆的房間[4]。其小詞形式「balneolum」曾被塞內卡用來指老西庇阿在利特隆(Liternum)的別墅中的浴室[5],並用來形容共和國時期的浴室相比於當其時代豪奢樣式的簡樸。然而,當私人的浴室也逐漸變得豪華,從單個房間變為數個房間連通之後,複數形式的「balnea」或「balinea」的表達也出現了。但這兩個詞也僅用於描述私人的浴室。西塞羅在描述其弟昆圖斯的別墅時將其中的浴室稱為「balnearia」。而「Balneae」以及「balineae」,根據馬爾庫斯·特雷恩蒂烏斯·瓦羅的說法[6],只用於複數,才是指公共的浴場。然而,這些微小的差別在後來很多的作家作品中被忽略了,特別是在詩作中。由於「balneae」無法出現在六步格的詩中,「balnea」常常被用作複數,來表示公共浴場之意。小普林尼也將「balnea」作為公共浴場,而用「balneum」表示私人浴室[7]。
至於「Thermae」一詞,它來自古希臘語的形容詞「thermos」,意為「熱」。它確切的意思是「溫泉」或溫水浴,但後來被用來指帝國時期興建的,包含了古希臘體育館中各類設施場所以及專門的洗浴用建築的大型洗浴場所,而區別於共和國時期的浴場[8]。然而,在後來的作者筆下,「Thermae」與「balneae」已經不再有區別。因此,克勞狄一世時期興建的公共浴場被斯塔提烏斯稱為「balnea」[9],而馬提雅爾則稱其為「Etrusci Thermulae」[10]。
建築結構
古羅馬的公共浴場一般有三個主要部分:熱水浴室(caldarium)、溫水浴室(tepidarium)和冷水浴室(frigidarium)。有些公共浴場還有蒸汽浴室:濕蒸氣浴(sudatorium)和干蒸氣浴(laconicum,類似於現在的桑拿)。
以下文章中以龐貝古城廣場旁邊的「老浴場」為例。「老浴場」是古羅馬浴場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浴場之一。右圖是浴場地面首層的平面圖。
浴場的整個建築由兩套浴池組成,一組為男浴池,另一組為女浴池。居民可以由六個入口進入浴場,其中一個入口(入口b)只能進入女浴池,而另外五個入口則只能進入男浴池的部分。五個進入男浴池的入口中,有兩個入口(c 和c2)直通燒火房,而另外三個入口(a、a2 和a3)則通向浴池。
-
更衣室
-
冷水浴室
-
溫水浴室
-
熱水浴室
-
女浴池
-
燒水爐
中庭
主要的入口a 位於平面圖的右上角處。從入口a 走入浴室,沿台階往下,首先見到的是左側用作廁所的一個小隔間(x)。繼續向前,就來到封頂(不露天)的門廊。門廊呈「C」型三面環繞著露天的中庭A。中庭和門廊共同構成了浴場的前廳[11],也是侍者等待的地方。
中庭是前來洗浴的年輕男子鍛鍊的地方,也可能是供來浴場遊玩的人散步之處。此外,中庭也是浴場的管理人員向洗浴的人收取一昆德侖(Quadrans,古羅馬硬幣,銅質)的洗浴費用的地方。從門g 向裡面走就來到房間f。房間f 有可能也是門廊的一部分,但更可能是為了方便富裕階層等待他們的朋友或同伴出來而設立的談話室。房間入口一側有座椅,牆上則貼有劇場的廣告或與公共話題有關的布告。在遺址中找到了仍遺留在牆上的一個角鬥士表演的廣告。
更衣室與冷水浴室
從門廊經由走道e可以到達所謂的更衣室(Apodyterium,房間B)。更衣室其實是給前來洗浴的人脫衣的房間。所有的人來洗浴前都要在更衣室里見面,脫去衣物,而脫去的衣服自有專門的奴隸負責看管照料。更衣室內空間很大,兩側靠牆的地方各有石制的座位。牆上有若干個洞孔,原來的用途應該是放置掛衣服用的木樁。房間的採光使用的是玻璃窗戶和六扇通向不同地方的房門。房門之一是通向溫水浴室(Tepidarium,房間D),另一個通向冷水浴室(Frigidarium,房間C)。冷水浴室中有冷水浸浴池,以白色大理石砌成,與地面用兩級台階相連。有些冷水浴池同時也作為游泳池使用。
溫水浴室
溫水浴室(D)並不像其字面上的解釋,是提供溫水沐浴的浴室。溫水浴室中只是充滿了溫熱的空氣,以使洗完冷水浴的沐浴者在進入熱水浴室之前可以適應水汽的溫度,同時,也使得沐浴者從熱水浴室出來後不會馬上進入寒冷的室外空氣之中。在龐貝古城的浴場中,這個房間也是洗熱水浴的人的更衣室。溫水浴室四周的靠牆的地方都有長凳,而牆上都有一排內凹的格子,是用來盛放沐浴者隨身的衣物或其他物件的。這些格子之間是用一種很特別的立柱(atlas)隔開的。這種立柱的形狀是一個赤裸的男子上半身的雕塑,以頭部頂著繪有豐富圖案和裝飾圖形的檐口。
在龐貝古城浴場的溫水浴室里,牆邊的長凳是以青銅製成,靠著隔壁的房間裡的供暖熱坑(古羅馬的供暖裝置,在地板和地面之間以多條立柱隔開,讓熱空氣從間隔中流過,從而對地板加熱同時不會讓髒空氣流入室內)和火盆讓這些長凳也可以保持適合的溫度。
溫水浴室通常是整個浴場中裝飾最為華美的房間。沐浴者一般在溫水浴室中坐等進入另一個浴室,又或者往身上塗抹膏油。膏油中一般摻有各種香料。塗抹膏油的工作一般由專職的奴隸來完成,有時候是在進入熱水浴室前塗抹,後時候是從冷水浴室出來,準備穿衣時塗抹[12]。有些浴場中設了專門的房間給塗抹膏油的人。
熱水浴室
穿過溫水浴室就來到熱水浴室(E)。熱水浴室中鑲嵌著各式圖案的地板是直接位於熱水爐或供暖熱坑之上。四周的牆壁也是空心的,裡面充滿了熱空氣,這樣熱空氣就圍繞著熱水浴室成為一個循環。浴室的一頭是一個圓形的浴盆,而在另一頭的則是以石台階通往中央平台的四邊形浴池。浴盆中放的是冷水,是當沐浴者要離開浴室的時候用來潑向沐浴者頭部的。由於室內長期充滿濕熱的空氣,牆壁和穹頂的裝飾都比較簡單。
蒸汽浴室
龐貝城的浴場中並沒有蒸汽浴室。蒸汽浴室中的溫度比熱水浴室還要高,裡面沒有浴池,只是充滿了熱水蒸汽。蒸汽浴室的主要功能是焗汗。據認為蒸汽浴室是由阿格里帕引入羅馬的。此外也有僅有熱空氣的乾式蒸氣室。
女浴池
女浴池在男浴池的旁邊,規模比較小。女浴池只有一個入口(b),進入後是一個狹長的橫向前廳(房間m)。從前廳再往前走就是更衣室(H)。與男更衣室一樣,女更衣室的兩側牆邊也有座位。女更衣室有門通向女子冷水浴室(J),進門後下四節台階就進入室內。相對於男子冷水浴室如游泳池一般,女子的冷水浴室就小了很多。
更衣室入口的正對面就是通向溫水浴室(G)的門道。這個門道也是直通熱水浴室(F)的。熱水浴室的盡頭也是一個圓形的盛冷水的浴盆,另一側是熱水浴池。熱水浴室和溫水浴室的地板和地面是隔開的,牆壁上也是如同男子的熱水浴室牆壁一樣,是鑽空的,以便熱空氣流動。女子的溫水浴室中沒有火盆,但地板和地面隔開,這與男溫水浴室不同。
供水與供熱系統
男更衣室(B)的隔壁就是燒火爐口(房間r)。兩者之間有一條狹長的通道(q),從男更衣室沿著這條通道可以走到房間M。另一方面,房間M通過入口c直通外面。這裡是由燒火的奴隸負責的地方。房間M 有兩個樓梯,一個向上通往浴場的屋頂,另一個則通向燒水的爐子。
燒水的爐子一共有三個。一個是負責向熱水浴室供水的,燒的水最熱。另一個裡面燒的水是溫熱的。還有一個負責提供冷水。熱水爐子裡的水經由設在牆壁內部的管道,流向熱水浴室(見平面圖中男熱水浴室右側的管道)。熱水浴室的地板底下是循環火爐設備(d)。循環火爐的直徑超過兩米,負責將水燒熱,同時鼓動熱空氣,將其導入地板與地面之間的空間。熱空氣從熱水爐底下進入,再從冷水爐底下出來,形成一個迴路(見平面圖)。熱水爐位置在最下面,離爐子最近,當燒好的熱水從熱水爐里出來後,溫水爐子裡的水就進到熱水爐里。溫水爐就在熱水爐的上方,因此有火爐和供暖熱坑為其提供熱量,流入熱水爐的水只需稍微加熱。溫水爐中的流出的水則由冷水爐的水來填補。冷水爐的水則是由旁邊的一個長方形儲水池裡凝結的水蒸氣直接補充。這樣就形成一個循環。龐貝城老浴場的燒水爐子已經無法找到,但它們埋在砂漿里造成的印子清晰地反映了它們的形狀,三個爐子由上至下疊在火爐上,形狀如同一個里程碑[13]。
參見
注釋
- ^ Harry B. Evans, Water Distribution in Ancient Rom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1997), pp. 9–10 onl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Varro, De Ling. Lat. ix. 68, ed. Müller (183)
- ^ Cicero, Ad Atticum ii. 3.
- ^ Cicero, Ad Fam. xiv. 20 (cited by Rich, 183).
- ^ 愛德華·吉朋(Gibbon Edward)著,席代岳譯(2004)《羅馬帝國衰亡史》,聯經出版公司,ISBN 9570827718,第355頁
- ^ De Ling. Lat. viii. 25, ix. 41, ed. Müller (183)
- ^ Ep. ii. 17. (184)
- ^ Juv. Sat. vii. 233 (cited by Rich, 184)
- ^ Sylv. i. 5. 13 (184)
- ^ vi. 42 (184)
- ^ Pro Cael. 26
- ^ Galen. x. 49
- ^ Pallad. i. 40; v. 8
參考來源
- William Smith.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Antiquities. Harper. 1870.
- Harry Thurston Peck. Harpers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Antiquities. Harper. 1898.
- Garrett G. Fagan. Bathing in Public in the Roman Worl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ST edition. 1999. ISBN 978047210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