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反對派

右翼反對派(俄語:Правая оппозиция)是布爾什維克黨在1920年代的一個派系,派系的核心人物為尼古拉·布哈林阿列克謝·李可夫米哈伊爾·托姆斯基[1]。「右翼反對派」是政敵對該派的稱呼,該派系此名稱持拒絕和批判態度。該派及其各國支持者自稱國際共產主義反對派

右翼反對派
Правая оппозиция
領袖尼古拉·布哈林
阿列克謝·李可夫
米哈伊爾·托姆斯基
成立1924年5月 (1924-05)
解散1933年 (1933)(蘇聯)
1939年4月 (1939-04)(國際)
併入蘇聯反對派(蘇聯)
國際革命馬克思主義中心(國際)
意識形態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
列寧主義
布哈林主義
市場社會主義
派別:
農業社會主義
政治立場左翼
國內組織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
國際組織國際共產主義反對派
蘇聯政治
政黨 · 選舉

右翼反對派最早在1924年與約瑟夫·史達林及其支持者結為同盟,其領袖布哈林詳細闡述了史達林的「一國社會主義」理論。1927年12月,他們聯手將以列夫·托洛茨基格里戈里·季諾維也夫列夫·加米涅夫為首的「聯合反對派」開除出黨。但托洛茨基的左翼反對派勢力失勢後,史達林對抬頭的右翼反對派勢力產生警覺並把他們視為威脅。右翼反對派主張讓富農耐普曼英語NEPman致富,遭到史達林猛烈抨擊。此後,在大清洗中遭到史達林的迫害和清算。

參見

參考文獻

  1. ^ Ramnath Narayanswamy, review of Peasants, Class, and Capitalism: The Rural Research of L. N. Kristman and his School. Terry Cox, Slavic Review Vol. 47, No. 3 (Autumn 1988), pp. 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