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慶圍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圍村,位於元朗區元朗錦田公路側,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泥圍合稱「錦田六圍」。

吉慶圍圍門
吉慶圍圍牆
吉慶圍更樓

歷史

 
1920年代的吉慶圍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的鐵閘(圖左)為吉慶圍之複製品

鄧氏遠祖鄧符協早於北宋時來此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建築圍村居住,至今已逾500年歷史。這裏住有400個鄧氏後人。

初無圍牆,及至清朝康熙初年,由於地處瀕海,為防寇盜,鄧珠彥和鄧直見才加建圍牆。

鐵門事件與新界六日戰

吉慶圍以「鐵門事件」著名。1898年,英國強迫清廷簽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於1899年4月接管新界錦田居民不甘做英國的屬民,以吉慶圍為據點,與接管新界的英軍展開血戰,最後關閉鐵門,以圍牆護河抵抗。英軍屢攻不下,最後以大砲攻擊,攻入圍,居民多有死傷,現時逢吉鄉妙覺園裡的「英雄祠」,就是埋葬當年被殺害的無名英雄。英軍佔領吉慶圍後,拘捕反抗的居民,並把連環鐵門拆除,運回倫敦作戰利品展覽。

吉慶圍居民對失去祖傳鐵門耿耿於懷,屢屢要求索還不果。及至1924年,族人鄧伯裘再重提舊事,要求交還鐵門,港府遂將事件轉達英廷,輾轉在蘇格蘭尋獲鐵門,運回香港。1925年5月26日下午4時30分,香港總督司徒拔親臨主禮,舉行交還鐵門儀式,並立碑誌其事。

建築

 
早期錦田吉慶圍的平面圖

吉慶圍呈長方形,佔地45(長約100公尺,寬約90公尺),設計整齊、採用中軸對稱佈局,是典型的圍村建築。青磚圍牆高6公尺,牆基用石築砌而成,壁上有砲口,圍牆四角,均築有更樓,圍內有住屋及小里巷,正中為一條由正門伸延至村尾神廳的大街。圍外原有一道10多公尺寬的護河圍繞,後來出入口一面被填平,現時只餘面向錦田公路一段保留了數米寬的河面,其餘兩面為露天明渠。吉慶圍只有一個出入口,設連環鐵閘,門口外有一塊記載鄧氏歷史的銅牌。

圍村內設有一座小廟,供奉15位神祇。

時至今日,吉慶圍仍被18英尺厚的城牆包圍,但隨著城市發展,已大為失色。圍牆內的舊屋大多改建成現代樓房,少數比圍牆更高,甚至伸出至圍牆以外。

基於獨特的建築特色及歷史地位,吉慶圍神廳、圍門、四面的炮樓及圍牆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 未來:北環綫:錦上路站(步行約15分鐘)
巴士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