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
呂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1],字必之,遼寧海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
呂正操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
任期 1983年3月-1988年3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 | |
任期 1965年-1970年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大清盛京將軍奉天府海城縣唐王山後村 (今遼寧省海城市) | 1904年1月4日
逝世 | 2009年10月1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105歲)
籍貫 | 河北清河縣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劉沙 |
親屬 | 呂彤羽(長子) 呂彤鄰(長女) 呂彤岩(次女) 葉劍英(親家) 劉多荃(親家) |
學歷
| |
1937年5月,呂正操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他接連成為該黨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及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二屆中顧委委員;他曾任職於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鐵道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中國網球協會主席等職務。
2009年10月13日14時45分,呂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虛歲)。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上將,也是最後一位去世的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以及最後一位去世的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官方訃告稱其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國鐵路交通戰線傑出的領導者」[2]。
生平
早年
呂正操出生在遼寧省海城市唐王山後村,南滿鐵路在村旁經過,以至於村民在下地勞動時都要經過這條當時由日本人占領的鐵路。呂的家人就曾因過鐵路,而被日本警察砍傷。因家境貧寒,上了四年小學後,呂正操被迫回家務農。18歲時,他報名加入了東北軍,被分配到衛隊旅一團三營九連,開始了「戎馬生涯」。由於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在部隊招考文書時,呂正操被選中,調旅部副官處當文書;很快受到了張學良的賞識,被推薦報考東北陸軍講武堂,並考取了第五期。1925年畢業後,他當上了張學良的少校副官,參與了「第二次直奉戰爭」。此後,他歷任張學良秘書、參謀處長、團長、同澤俱樂部幹事。
1936年10月,張學良調呂正操到他在西安的公館臨時服務,任內勤副官。「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斡旋,就住在負責接待和警衛工作的呂正操的樓上。在此期間,他和中共代表羅瑞卿、許建國等人常有接觸。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在陪同蔣中正回到南京後,即被扣押;東北軍群龍無首,名存實亡。1937年6月,蔣中正強令東北軍改編,呂正操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53軍691團團長[3]。
轉投中共
此前 ,已和中共有所接觸的呂正操,在1937年5月,被中共北方局秘密接收為黨員。「七七事變」爆發後不久,呂正操率所轄691團趁53軍南撤之際,於1937年10月14日正式脫離了國民革命軍,轉投中共[4];旋即被任命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冀中軍區司令員,著手創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張學良得知後,曾對表示:「必之(呂正操字)這條路走對了」[5]。
根據中共官方史料,在冀中抗日時期,呂正操率部隊、民眾積極展開敵後戰爭,成為冀中老百姓心目中的傳奇式的抗日英雄。毛澤東曾評價「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模範,堅持人民武裝鬥爭的模範。《地道戰》、《平原游擊隊》以及《平原作戰》等的文藝作品都是以這個時期的真實鬥爭作背景的。傳奇小說《烈火金剛》刻劃了呂正操及其部屬與日軍周旋戰鬥的業績。故晚年訪問美國會見張學良被對方稱為「地老鼠」。1940年,呂正操與程子華指揮冀中部隊16個團參戰[需要較佳來源]。1942年5月,日軍對冀中發動「五一大掃蕩」,冀中軍區機關轉移至北嶽區[6]。1943年9月,呂正操晉升中共晉綏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常委。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呂正操返回東北。同年10月,出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員、東北軍政學校校長,此後又兼任西滿軍區司令員[7]。1946年1月,呂正操與東蒙自治政府內防部長阿思根就哲里木盟地區軍事、政治鬥爭進行合作問題達成協議,即「呂阿協定」[8]。1946年2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在梅河口召開會議,呂正操代表中共中央西滿分局參會並做工作報告;黃克誠接任西滿軍區司令員,呂正操調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搞後勤運輸。後兼任東北鐵路總局局長。1948年,呂正操任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9]。曾任東北人民政府鐵道部部長,東北鐵路管理總局局長。1949年2月,任軍委鐵道部副部長,5月,任軍委鐵道兵團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呂正操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階,獲頒「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57位「開國上將」之一;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他當選為中央委員。1949年10月任鐵道部副部長職務,1950年10月,任軍委運輸司令部司令員,1953年任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1958年10月起代理鐵道部部長。此後,還曾兼任「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工地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64年11月,任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等職。1965年1月被正式任命為鐵道部部長[10],並繼續兼任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委員。
「文革」開始後不久,呂正操受到迫害,一度被關押。1974年7月出獄;1975年復出工作,當選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同年8月起,任鐵道兵政治委員、黨委第二書記,兩年後升任鐵道兵黨委第一書記;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當選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3年6月出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此外,他還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二、三屆常務委員。
呂正操退休後一直擔任著中國網球協會主席的職務。在東北軍時,他跟隨在張學良身邊,也學會了打網球,並一直堅持打到了90歲。1990年,國際網球聯合會授予呂正操「最高榮譽獎章」。1938年初,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葉企孫最傑出的學生熊大縝留德前毅然投筆從戎,到冀中抗日根據地利用專業知識為部隊製造烈性炸藥、地雷、雷管、無線電等軍需品,為創建抗日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一年後被打成「國民黨特務」而被處決。 呂正操自身難保無力相救,但在晚年四處呼籲,終於使得熊大縝冤案半個世紀後得以平反。[11]
2009年10月13日,呂正操在北京病逝,享嵩壽105歲。告別式於10月20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共時任及卸任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等,悉數前往送別;張學良的侄女張閭蘅亦前往送別。[12]
與張學良之間友誼
曾多年擔任張學良秘書、副官的呂正操和張學良有特殊的感情。首先,兩人都畢業於東北陸軍講武堂,是校友;而呂正操讀書時,張學良繼承其父,兼任了講武堂的校長,兩人又是師生關係;再加上原本的上下級關係。這些都使得周恩來和鄧穎超一直關注著呂正操,並指定他做中共和張學良的聯絡人[13]。1983年3月,在鄧穎超當選全國政協主席時,呂正操就被安排出任副主席。
自西安事變後,呂正操和張學良失去了聯繫。直到1980年代,海峽兩岸關係緩和後,兩人才建立了書信往來。呂正操曾多次試圖邀請張學良回大陸,特別是回東北看看,但終未成行。1991年,呂正操獲准赴美國探親;受鄧穎超指派,5月,呂正操赴美。兩人在相隔半個多世紀後,終在異國相聚。
參考文獻
- ^ 一說為1905年出生(見全國政協官方履歷)
- ^ 吕正操同志逝世. 央視網. 2009-10-13 [2009-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7) (中文(簡體)).
- ^ 張德良;周毅. 东北军史.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7: 451 [2015-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 ^ 段楚英 (編). 每日一史. 解放軍出版社. 1988: 486 [2015-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 ^ 寧軍. 吕正操与张学良:肝胆照人间. 中國僑網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丁曉山. 1942年「五一」大「掃蕩」紀實.
-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 383. ISBN 978-7-5033-2252-5.
- ^ 金戈. 《吕阿协定》的签订. 內蒙古日報. 2012-06-20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4) (中文(簡體)).
- ^ 韓信夫、姜克夫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8480. ISBN 978-7-1010-7998-2.
- ^ 走入历史的13位铁道部长. 環球人物. 2013-03-27 [2015-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6).
- ^ 熊大缜冤案平反经过. 炎黃春秋. [2019-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3).
- ^ 吕正操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胡锦涛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新華網. [2009-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23) (中文(簡體)).
- ^ 黃進琪. 百岁上将吕正操的传奇人生.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1)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 ||
---|---|---|
前任: 滕代遠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 1965年-1970年 |
繼任: 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