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利諾
43°56′30″N 12°27′30″E / 43.94167°N 12.45833°E
最莊嚴尊貴的聖馬力諾共和國 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義大利語) | |
---|---|
格言:"Libertas"(拉丁語) 自由 | |
國歌:Inno Nazionale della Repubblica 《共和國國歌》 | |
首都 | 聖馬利諾市 |
最大城市 | 塞拉瓦萊 |
官方語言 | 義大利語 |
宗教 | 天主教 |
政治體制 | 單一制 議會制、委員會制 |
國家憲法 | 《聖馬利諾憲法》 |
領導人 | |
• 執政官 | 達利博·里卡迪 |
• 執政官 | 弗朗西斯卡·西維爾基亞 |
面積 | |
• 總計 | 61.2平方公里(第191名) |
• 水域率 | 0% |
人口 | |
• 2018年估計 | 33,344(第215名) |
• 密度 | 520/平方公里(第23名)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23.87億美元[1](第175名) |
• 人均 | 70,139美元[1](第11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16.98億美元[1](第174名) |
• 人均 | 49,901美元[1](第13名) |
貨幣 | 歐元(EUR) |
時區 | UTC+1(歐洲中部時間) |
• 夏令時 | +2 |
電話區號 | +378 |
ISO 3166碼 | SM |
人類發展指數 | 0.875(第26名) |
網際網路頂級域 | .sm |
最莊嚴尊貴的聖馬利諾共和國[2](義大利語: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3][4]正式名稱為聖馬利諾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 di San Marino),通稱聖馬利諾(義大利語:San Marino),[4]位於義大利半島的亞平寧山脈東北側,處於被義大利包圍的國中國狀態。聖馬利諾國土面積61.2平方公里(23.6平方英里),人口33,344人。 其國家首都是聖馬利諾市,最大的城鎮是位於塞拉瓦萊的多加納。聖馬利諾是歐洲理事會所有國家中人口最少的國家。
聖馬利諾之名,來源於公元3世紀一個叫聖馬利諾斯(聖瑪利諾)的石匠,他來自當時羅馬帝國的殖民地拉布島(位於現在的克羅埃西亞),公元257年,聖瑪利諾參與了里米尼的城牆重建工作,該城市的城牆曾因為遭受利布爾尼亞海盜的襲擊而被破壞。公元301年,聖瑪利諾在蒂塔諾山修建了一個獨立的修道院社群。因此聖瑪利諾號稱是現存最古老的主權國家和歷史最悠久的立憲制共和國。[5]國家元首由兩名權力相等的執政官分祧,延續了古羅馬的政治傳統。
聖馬利諾由《聖馬利諾憲法》管理,該憲法成書於16世紀,由拉丁文書寫完成的一套六本的文件,其中規定了該國的政治制度。聖馬利諾認為這是最古老的迄今仍然有效的政府文件或憲法。[6]
聖馬利諾的國家經濟主要依靠金融業、工業、服務業和旅遊業。就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說,聖馬利諾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與歐洲發達地區水準持平。聖馬利諾被認為是國家經濟高度穩定和歐洲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該國既沒有國家債務也沒有預算盈餘。[3]聖馬利諾也是除安道爾外全球唯二車比人多的國家。在外交上,聖馬利諾追隨義大利領導,且是團結謀共識集團的核心成員。[7]
歷史
聖馬利諾斯(聖瑪利諾)與他終身好友里奧離開現在克羅埃西亞的拉布島,以石匠的身份前往里米尼。當他在基督教堂布道之後,聖瑪利諾遇到了戴克里先迫害,他被迫逃往附近的蒂塔諾山。在那裡,聖瑪利諾修建了一個小教堂,這就是現在聖馬利諾共和國和聖馬利諾市的起源。有時,這個國家依然會被稱為「蒂塔諾共和國」。[8]現在聖馬利諾共和國將官方的建國日定在301年9月3日。
1631年,羅馬教廷承認聖馬利諾共和國獨立。
1797年,拿破崙軍隊的進軍對於聖馬利諾共和國的獨立造成了一個短暫的威脅。但是由於時任聖馬利諾共和國執政官的安東里奧·奧諾夫里的尊敬和友誼,聖馬利諾擺脫了威脅。由於安東里奧的介入,拿破崙甚至寫信給時任法國政府科學與藝術管理處的負責人兼科學家加斯帕爾·蒙日,承諾他不僅會保證聖馬利諾共和國的獨立性,還可以給予聖馬利諾它所想要的任何領土。這個提議被安東里奧給拒絕了,因為他擔心日後遭致相關國家的報復。[9][10]
19世紀,在義大利統一運動的後期,聖馬利諾成為許多因支持統一而遭受迫害人士的避難所。為嘉獎這一支持,朱塞佩·加里波底接受了聖馬利諾共和國的願求,沒有將其納入到統一的義大利之下。
聖馬利諾共和國曾授予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為榮譽公民。林肯為此回信道,聖馬利諾共和國證明了「建立在共和原則基礎上的政府可以如此管理以使國家長治久安」。[11][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義大利王國於1915年5月23日向奧匈帝國宣戰時,聖馬利諾宣布保持中立。義大利對聖馬利諾人的中立持敵意態度,他們認為聖馬利諾的中立可能會讓奧匈帝國間諜在此建立一個新的無線電站聯繫渠道。為此,義大利政府試圖在聖馬利諾強行建立一支憲兵部隊,可以不接受聖馬利諾的領導而在必要時切斷整個聖馬利諾的無線通訊。在此期間,有兩組十名志願者加入義大利軍隊並出現在義大利戰場。第一組人員是作為戰鬥人員,而第二組人員則是加入到紅十字野戰醫院。由於該醫院的存在,奧匈帝國宣布和聖馬利諾斷絕外交關係。[13]
1923年到1943年期間,聖馬利諾共和國在聖馬利諾法西斯黨的統治下,和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及他的義大利法西斯黨有密切關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馬利諾共和國依舊宣布保持中立,沒有跟隨義大利加入戰爭。但是在1940年9月17日一篇來自《紐約時報》的錯誤新聞上,聖馬利諾被報道向英國宣戰了。[14]隨後,聖馬利諾政府緊急聯繫英國政府,表示他們並沒有向英國宣戰。[15]當珍珠港事件發生令義大利向美國宣戰後,聖馬利諾亦在1942年初向美國表示自己沒有跟隨軸心國宣戰。
當義大利王國首相兼法西斯黨領袖貝尼托·墨索里尼於1943年7月28日被大法西斯黨會議罷免三天後,聖馬利諾法西斯黨的統治也宣告崩潰,9月納粹德國進入了盟友義大利王國的國境,並將整個義大利北部占領,與佔領了義大利南部的盟軍對抗。新的聖馬利諾政府宣布在德國的佔領行動及義大利戰區的衝突中保持中立。1944年4月1日,法西斯主義者重新在聖馬利諾執政,但是依舊宣布保持中立。儘管如此,聖馬利諾依舊在1944年6月26日遭受到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理由是英國軍方相信聖馬利諾已經被駐義大利的德軍占領,並且德軍正在這裡大肆搜刮物資和武器。聖馬利諾政府在當天宣布,其領土上並沒有任何軍事設施,同時也沒有任何交戰國部隊被允許進入。[16]當盟軍越過哥德防線的時候,聖馬利諾接納了成千上萬的平民難民。1944年9月,聖馬利諾曾被在聖馬利諾戰役中被擊潰的德軍短暫占領。
聖馬利諾擁有世界上第一個經過民主選舉而產生的共產主義政府,它是由聖馬利諾共產黨和聖馬利諾社會黨組成的執政黨聯盟進行組閣。該聯盟於1945年到1957年期間執政。[17][18]
聖馬利諾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小的共和國,雖然1968年獨立的諾魯挑戰了這一說法,這是因為儘管諾魯的陸地面積只有21平方公里,但是其管轄水域面積卻多達43.1萬平方公里,因此諾魯的實際國土面積是聖馬利諾的數倍。[19]
1988年,聖馬利諾成為歐洲理事會成員;1992年,又成為聯合國會員國。雖然聖馬利諾既不是歐盟國家,也不是歐元區成員,但它依舊以歐元作為自己的法定貨幣。
地理
聖馬利諾共和國是義大利的國中國,位於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與馬爾凱大區的交界處,距離里米尼的亞得里亞海海岸線約10公里。
聖馬利諾共和國的國土最高點位於蒂塔諾山山頂,海拔高度是749公尺。
聖馬利諾共和國境內有聖馬利諾河和奧薩河等流經。
聖馬利諾是歐洲第三小的國家,同時它也是全球第五小的國家。[20]
氣候
聖馬利諾共和國是受大陸影響的地中海氣候,夏季溫暖而冬季涼爽,是典型的義大利中部內陸地區氣候。
聖馬利諾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7 (45) |
9 (48) |
14 (57) |
17 (63) |
23 (73) |
28 (82) |
30 (86) |
30 (86) |
25 (77) |
20 (68) |
13 (55) |
8 (46) |
19 (66) |
日均氣溫 °C(°F) | 4 (39) |
5.5 (41.9) |
10 (50) |
13 (55) |
18.5 (65.3) |
23 (73) |
25 (77) |
25 (77) |
20.5 (68.9) |
16 (61) |
10 (50) |
5.5 (41.9) |
14.7 (58.3) |
平均低溫 °C(°F) | 1 (34) |
2 (36) |
6 (43) |
9 (48) |
14 (57) |
18 (64) |
20 (68) |
20 (68) |
16 (61) |
12 (54) |
7 (45) |
3 (37) |
11 (51)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34.0 (1.34) |
37.6 (1.48) |
34.2 (1.35) |
51.5 (2.03) |
41.6 (1.64) |
36.0 (1.42) |
34.5 (1.36) |
49.2 (1.94) |
85.6 (3.37) |
69.8 (2.75) |
59.2 (2.33) |
75.4 (2.97) |
608.6 (23.98) |
資料來源:世界氣象在線[21] |
政治
聖馬利諾共和國擁有一個議會代議民主共和制政體框架:執政官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擁有多元化的多黨制。行政權由政府行使;立法權則由政府和大議會共同行使;司法權獨立於行政和立法機關之外。
聖馬利諾最早是由各大家族領導人所組成的阿倫戈進行統治。13世紀,統治權被移交給大議會。1243年,大議會提名產生了首任兩名執政官。直至2017年,這種提名方式依舊被採用。
聖馬利諾共和國的立法機關是大議會,這是一個由60名議員組成的一院制議會。這些議員由聖馬利諾九大行政區每隔5年進行的一次代表比例選舉而產生。這些行政區的劃分與聖馬利諾早期的舊教區劃分一致。
凡年滿18周歲的聖馬利諾公民均享有投票權。除了一般的立法權之外,大議會還擁有批准預算和選舉執政官、國務會議(由10名擁有行政權的委員組成)、12人理事會(在大議會任期內行使司法權力的機關)、諮詢委員會及政府工會(Government Unions)的權力。大議會也有權批准與他國所締結的條約。大議會下轄五個諮詢委員會,每個委員會由15名議員組成,分別負責審查、提議和討論執行正在議會議事日程上的新法律。
每隔六個月,大議會就會選舉新的兩名執政官出任國家元首。這兩名執政官出身相互對立的黨派,因此權力是平等和互相制衡的。他們的任期為六個月。每年4月1日和10月1日是大議會選舉產生執政官的日子,一旦過了這個期限而沒有選舉新的執政官,公民有權在三日內決定是否針對執政官提起訴訟。一旦公民的訴求被通過,前任執政官將被展開司法調查。
聖馬利諾共和國所採用雙攝政官的二頭政治制度類似於古羅馬時代的羅馬執政官;而經常選舉的方式也是來自羅馬共和國時代的風俗。大議會相當於羅馬元老院;而執政官則相當於羅馬執政官。這種制度的由來被認為是當地居民在羅馬統治崩潰之後,自發形成的一個基本政府來保護他們免受外來統治。
聖馬利諾共和國是一個多黨制民主共和國。由於2008年的選舉法提高了國內小黨派進入大議會的門檻,因此此後的大議會由兩大政黨聯盟把持:右翼的「為了聖馬利諾協議」聯盟,由聖馬利諾天主教民主黨領導;左翼的「改革和自由」聯盟,由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黨領導。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黨是由聖馬利諾社會黨與民主人士黨合併而成。在2008年聖馬利諾大選中,「為了聖馬利諾協議」獲得35個席位,而「改革和自由」獲得25個席位。
2007年10月1日,米爾科·托馬索尼當選為執政官。他成為該國歷史上第一位出任執政官的殘障人士。[22]
聖馬利諾比其他國家擁有更多的女性國家元首。截止2014年10月,共有10名女性出任國家元首;其中三人曾兩次任職。
行政區劃
市鎮
聖馬利諾共和國共劃分為九個市鎮,在當地被稱之為「堡」
- 聖馬利諾市是國家首都。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八個堡:
聖馬利諾的最大定居點是多加納,但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堡,而是屬於塞拉瓦萊。
與義大利風俗相似,每個堡都有一個堡治所在,被稱為「首要鎮」(capoluogo)。而堡內一些更小的地方則被稱之為「鎮」(frazioni)
教區
|
|
|
|
軍事力量
聖馬利諾共和國的軍事力量是世界上最小的,其國防是由義大利軍隊負責。不同的分支機構有不同的職能,這其中包括:執行儀仗職責、巡邏邊界、護衛政府大樓和協助警方處理重大刑事案件。聖馬利諾警方不包括在其軍事力量內。
弩兵軍團
弩兵軍團曾經是聖馬利諾共和國的核心軍事力量,但現在只是一支由80名志願者組成的儀仗隊。自1925年以來,弩兵軍團會在節日慶典上表演弩箭射擊。該軍團的制服源自中世紀的設計。雖然弩兵軍團迄今仍是一個法定的軍事單位,但是該軍團並沒有任何軍事職能。
岩石衛隊
岩石衛隊是聖馬利諾共和國軍事力量中的一支前線部隊,他們的一個職責就是邊界巡邏,負責巡視和保衛國境線;而他們的另一個職責則是衛隊,負責保護聖馬利諾市內聖馬利諾政府所在地共和國宮。這個角色是他們最為被民眾所常見,而他們的換崗儀式也是當地的風景。
除了這些軍事職責之外,根據1987年的法令,所有岩石衛隊隊員也是聖馬利諾共和國的刑警,以協助聖馬利諾警方調查重大犯罪。岩石衛隊的制服是獨特的紅綠色設計。
大議會衛隊
大議會衛隊成立於1740年,是志願性質的禮儀單位。大議會衛隊也被當地人稱為「議會衛隊」或「貴族衛隊」。由於他們制服上那醒目的藍色、白色和金色,使得他們稱為聖馬利諾軍事力量中最為人所熟知的部分,他們也多次出現在聖馬利諾共和國的明信片上。議會衛隊的主要職責是保護執政官,並在正式會議期間內保護大議會成員。同時他們還在國家慶典或宗教節日裡充當政府官員的禮儀保鏢。
軍裝民兵連
在過去,所有在聖馬利諾境內擁有兩名或以上男性的家庭必須有一半的成員在軍裝民兵連服役。這個部隊是聖馬利諾軍事力量中的基本戰鬥力,但主要職責還是禮儀性的。許多聖馬利諾人將在軍裝民兵連服役視為一件驕傲自豪的事情,現在在聖馬利諾境內居住六年以上的公民都可以申請參加。
軍裝民兵連的制服是深藍色,同時配有一頂戴著藍色和白色羽毛的克皮帽。而軍裝民兵連的禮服則還包括白色的定位帶(cross-strap)、藍白相間的腰帶、白色的肩章和有白色配飾的袖口。
軍樂隊
軍樂隊在正式歸屬上屬於聖馬利諾陸軍,是聖馬利諾共和國的儀仗樂隊。該樂隊由50名音樂家組成,其制服類似陸軍軍服。在大多數的國家正式場合里,軍樂隊負責演奏音樂。
憲兵
聖馬利諾憲兵隊成立於1842年,是一個軍事執法機構。其成員是全職的,負責保護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並維護治安。
聖馬利諾軍事力量由職業軍人和他們的志願者同事共同組成,這些志願者也被稱為「志願兵部隊」。
經濟
雖然聖馬利諾共和國並不是歐盟國家,但是仍然可以通過歐盟理事會的許可而使用歐元作為國家貨幣。同時聖馬利諾也被授權在歐元硬幣的國家一側擁有自己進行設計的權力。在使用歐元作為法定貨幣之前,聖馬利諾里拉與義大利里拉掛鉤並可兌換。聖馬利諾歐元硬幣的數量非常少,和以前的聖馬利諾里拉一樣,主要是錢幣收藏家們的興趣所在。
聖馬利諾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5,449美元,其生活水準大致與丹麥差不多。其國內的關鍵產業是銀行業、電子產業和陶瓷產業;主要農產品是葡萄酒和奶酪。聖馬利諾主要是從義大利進口貨物。
聖馬利諾郵票一般是僅限在其境內使用,因此大部分是出售給集郵愛好者,這也是聖馬利諾的一大財政收入。聖馬利諾共和國是歐洲小型國家郵政合作組織的成員。
稅收政策
在聖馬利諾共和國,公司利得稅稅率為13%;資本利得稅稅率為5%;利息需繳納13%預扣所得稅。
根據聖馬利諾共和國與義大利在1939年簽署的友好協議,聖馬利諾在1972年從義大利引進了增值稅制度。此外,聖馬利諾還將針對進口貨物徵收關稅。但是這種稅收制度不適用於聖馬利諾境內貨物。直到1996年,聖馬利諾不再對境內生產或銷售的貨品徵收間接稅。
根據歐盟關稅協定,聖馬利諾將繼續對進口貨物徵收類似進口關稅的稅。同時,聖馬利諾還將開徵一般所得稅來取代義大利所得稅。
旅遊產業
旅遊業貢獻了聖馬利諾國民生產總值2.2%以上。[24]在2014年,大約有200萬人次的遊客來訪。[25]
與義大利的協定
聖馬利諾與義大利在1862年締結了一份協約,這份協約一直執行到今天。[26]這份聖馬利諾與義大利締結的協約規定了一些在聖馬利諾境內的經濟活動。聖馬利諾境內禁止種植菸草或生產一些受義大利政府壟斷的商品。聖馬利諾禁止直接進口貨物,所有運抵聖馬利諾的第三方國家或地區的商品和貨物都必須經由義大利轉運。雖然聖馬利諾可以印刷自己的郵票,但卻禁止印刷自己的貨幣,同時有義務使用義大利鑄造的錢幣。賭博在聖馬利諾境內是合法且有一定規範的,但是在2007年之前,聖馬利諾一直禁止開設賭場。現在在聖馬利諾境內有一家合法賭場。
為了換取這些限制,義大利必須每年向聖馬利諾提供補貼並按成本價出售如下物資:海鹽(每年不超過250噸)、菸草(40噸)、香菸(20噸)和火柴(不限量)。[27]
聖馬利諾通常不在邊境上設置管制,人員車輛可以不經檢查自由往來聖馬利諾與義大利,因而也不存在護照檢查和出入境蓋章。出於觀光紀念目的,訪問聖馬利諾的遊客們可以在遊客服務辦公室購買一張印花稅票(5歐元)並將之粘貼在護照上。工作人員將在上面蓋戳以作為遊客訪問聖馬利諾的證明。
人口
人口統計
截至2023年9月,聖馬利諾共和國共計擁有人口33,896人,其中28,226人為聖馬利諾公民,4,881人為義大利公民,789人來自其他國家。[28]此外,另有12,000名聖馬利諾人居住在海外。其中,5,700人居住在義大利;3,000人居住在美國;1,900人居住在法國;1,600人居住在阿根廷。
聖馬利諾的人均壽命是世界上最長的。[3]
宗教宗派
聖馬利諾共和國是一個天主教占主導地位的國家,[3]該國公民有97%的比例信仰羅馬天主教,但是天主教並非聖馬利諾的國教,其中大約有一半的天主教徒經常參加宗教活動。[29]聖馬利諾沒有主教座,儘管它的國名是教區名的一部分。歷史上,聖馬利諾各堂區分別隸屬義大利的兩個教區。其中大部分屬於蒙特菲爾特羅教區,其餘部分屬於里米尼教區。1977年,由於蒙特菲爾特羅和里米尼兩個教區的轄區進行了調整,因此聖馬利諾目前全部歸屬於蒙特菲爾特羅教區。聖馬利諾與蒙特菲爾特羅教區的座堂位於義大利佩薩羅和烏爾比諾省的彭納比利。
根據聖馬利諾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納稅人有權要求將自己所得稅的0.3%捐贈給天主教會或其他慈善機構,這其中就包括瓦勒度派和耶和華見證人。
天主教聖馬利諾-蒙特費爾特羅教區從1977年改名至今,原名是「蒙特菲爾特羅教區」,隸屬於拉韋納-切爾維亞總教區。[30]目前的教區已經包含聖馬利諾全境所有的堂區。最早提及蒙特菲爾特羅地名的是在查理曼時期的丕平獻土文獻中。
交通
聖馬利諾境內沒有機場,入境需要從義大利進入。
文化
體育
足球
聖馬利諾以足球為主要流行運動,由聖馬利諾足球總會所管理,並在其協助下成立了聖馬利諾足球錦標賽。目前該聯賽由16支球隊所組成,且僅有單一層級,並無升降級制度。此外,聖馬利諾每年亦舉行蒂塔諾盃,而其冠軍球隊會與該年度聖馬利諾足球錦標賽的冠軍球隊進行聖馬利諾超級盃。除了國內的16支球隊之外,由於聖馬利諾的聯賽屬業餘性質,聖馬利諾足球會雖為位於聖馬利諾的球會,但並未參與聖馬利諾的聯賽,而是於義大利足球丁級聯賽中參賽,並為唯一一個獲得授權於義大利足球聯賽中參賽的球隊。
聖馬利諾於1986年成立男子國家代表隊,並於1988年加入國際足總與歐洲足總。然而,其世界排名長期位於200名以外,且僅取得極少數的和局與勝場,唯一的勝利是在2004年4月29日和2024年9月5日面對列支敦斯登的友誼賽中都以1-0獲勝。
較為知名的足球員如曾效力於尤文圖斯的中場球員Massimo Bonini。
2021年香港流行曲填詞人黃偉文以此國家隊為題材,為樂隊Dear Jane寫成歌曲〈聖馬利諾之心〉。[32]
棒球
聖馬利諾的棒球由聖馬利諾棒壘球會所管理,且國內有一職業棒球隊San Marino Baseball Club,目前於義大利第一級棒球聯賽Serie A中參賽,其亦數次獲得聯賽冠軍,也曾於義大利盃、歐洲盃等盃賽中數次奪冠。其作為主場的棒球場為位於塞拉瓦萊的Stadio di baseball di Serravalle,可容納大約1500名觀眾。
籃球
聖馬利諾的籃球由聖馬利諾籃球總會所管理,包括其國內聯賽與國家代表隊。由於聖馬利諾屬微型國家,人口較少,因此國家代表隊大多參與小型比賽如歐洲微型國家籃球錦標賽、歐洲小國運動會。
奧運
聖馬利諾自1960年羅馬奧運,開始參與夏季奧運賽事,長期以來均未獲得獎牌。直至2020年東京奧運,曾在2012年倫敦奧運的女子不定向飛靶項目的決賽中在追加槍階段失利、僅獲得第四名的亞歷山德拉·佩里利,再度進入女子不定向飛靶的決賽,並成功奪得銅牌,成為聖馬利諾史上第一面奧運獎牌。在後續的混合團體不定向飛靶比賽當中,亞歷山德拉·佩里利又與吉安·馬爾科·貝爾蒂搭檔,成功獲得銀牌。同屆賽事中,邁爾斯·阿明則是於男子86公斤級自由式角力項目中奪銅,使得聖馬利諾代表團最終以一銀二銅為該屆奧運成績。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San Marino.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9) (英語).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義大利大使館. 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李瑞宇出席圣马力诺执政官就职典礼.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7-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3.0 3.1 3.2 3.3 《世界概況》上有關San Marino的條目
- ^ 4.0 4.1 San Marin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2 [2011-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1).
- ^ Europe's Micro-States: (04) San Marino. Deutsche Welle. 2014-07-24 [2014-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 ^ The United States has "the longest surviving constitution.". PolitiFact.com. [2012-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0).
- ^ ‘UNITING FOR CONSENSUS’ GROUP OF STATES INTRODUCES TEXT ON SECURITY COUNCIL REFORM TO GENERAL ASSEMBLY - Meetings Coverage and Press Releases. Un.org. [2017-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 ^ Charles, comte de Bruc, The Republic of San Marino (Cambridge: 1880).
- ^ From 1500 to beginning 1800, Napoleon in San Marino. Sanmarinosite.com. [2009-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8).
- ^ Histoire abrégée des traités de paix entre les puissances de l'Europe depuis la Paix de Westphalie, Christophe-Guillaume Koch, ed., Paris, 1817, vol. V, p. 19.
- ^ San Marino.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History. U. 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1-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6).
- ^ Irving Wallace, The Book of Lists 3
- ^ San Marino e la Prima Guerra Mondiale. Educazione.sm. [2009-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7).
- ^ GALES SCATTER NAZI CHANNEL FLEETS; ITALIANS THRUST DEEPER INTO EGYPT (9/18/40). 209.157.64.200. 2010-09-18 [2013-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4).
- ^ Diplomatic papers, 1944, p. 292
- ^ Diplomatic papers, 1944, p. 291
- ^ Manali Desai. State Formation and Radical Democracy in India. Taylor & Francis. 2006-11-27: 142 [2013-08-31]. ISBN 978-0-203-9677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2).
- ^ Alan James Mayne. From Politics Past to Politics Future: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Current and Emergent Paradigm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9-01-01: 59 [2013-08-31]. ISBN 978-0-275-961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 ^ Fishery and Aquaculture Country Profiles: Nauru.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1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03).
- ^ Planet, Lonely. San Marino – Lonely Planet. Lonely Planet. [2016-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9).
- ^ San Marino weather averages. World Weather Online. [2015-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0).
- ^ San Marino, primo capo di Stato disabile "Via tutte le barriere architettoniche" – esteri. Repubblica.it. 2007-10-01 [2009-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6).
- ^ (義大利文) Regolamento Disciplina Campagna Elettorale. [2010-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5).. elezioni.sm
- ^ Turismo: San Marino fa i conti con la recessione economica, l'Italia guarda con fiducia al 2010. San Marino RTV. 2010-01-11 [2010-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1) (義大利語).
- ^ Tourists flows (PDF). statistica.sm. Statistical Office of San Marino. [2015-12-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12-22).
- ^ Convenzioni Bilaterali – Accordi bilaterali con l'Italia. Segreteria di stato per gli affari esteri e politici. [2012-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4) (義大利語).
- ^ Convenzione di amicizia e buon vicinato 1939 (1980 transcript) (PDF). 1980 [2012-1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01) (義大利語).
- ^ Bollettino di Statistica III Trimestre 2023 [Statistics Bulletin Third Trimester 2023] (PDF). Ufficio Informatica, Tecnologia, Dati e Statistica: 9. 2023 [9 Februar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2-03) (義大利語).
- ^ World and Its Peoples. Marshall Cavendish. 2009: 856 [2017-11-22]. ISBN 0-7614-78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 ^ 在Catholic-Hierarchy.org上的Diocese of San Marino-Montefeltro. 檢索日期於2015-01-21
- ^ 存档副本.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 ^ 劉傳謙. Dear Jane新歌取材自聖馬力諾足球隊 業餘軍為放假貼錢繼續踢. 香港01. 2021-05-20 [2024-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6) (中文(香港)).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聖馬利諾共和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BBC新聞上的資料(英文)
- 聖馬利諾共和國官方旅遊觀光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義大利文)(英文)(德文)
- 《世界概況》上有關聖馬利諾的條目
- 維基媒體的聖馬利諾地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