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博拉火山
坦博拉火山(印尼語:Gunung Tambora)是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的一座活躍的層狀火山。坦博拉火山的海拔高度達到2850公尺,火山口直徑為6–7 km,深度為600–700 m. [2] 是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最高的山峰之一,在1815年4月火山活動達到頂峰。[3]這座火山由東北部的比馬縣和西南部的棟普縣管理。
坦博拉火山 | |
---|---|
最高點 | |
海拔 | 2850公尺[1] |
地形突起度 | 2,722公尺[convert: 不明單位] |
座標 | 8°15′S 118°0′E / 8.250°S 118.000°E |
地理 | |
位置 | 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群島 |
地質 | |
山脈類型 | 層狀火山 |
最近噴發 | 1967年[1] |
爆發
1815年4月5日–12日,坦博拉火山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等級為火山爆發指數7,釋放超過1000億立方公尺的物質。這次火山爆發造成了至少71,000人死亡。這次火山爆發造成全球氣候異常,遠至北美洲和歐洲的氣候也深受影響,1816年成為「無夏之年」。因為強大的火山噴發將影響數百萬印度尼西亞人,直至今日,坦博拉火山仍被密切監測火山活動。
地理環境
坦博拉火山位於小巽他群島中的松巴哇島,小巽他群島是一列火山島,構成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南部島鏈。[4] 坦博拉火山構成松巴哇島上的一個半島,稱為Sanggar半島。半島的北面是弗洛勒斯海,南面是長86公里、寬36公里的Saleh灣。在Saleh灣的出口是一個小島Mojo。
除了地震學家和火山學家在監控火山的活動,考古學家和生物學家也在坦博拉火山進行科學研究。坦博拉火山還吸引了徒步旅行的遊客。[5][6]距離最近的兩個城市是棟普(Dompu)和Bima。山坡周圍有3個村落,東面是Sanggar村,西北面是Doro Peti 和 Pesanggrahan村,西面是Calabai村。
監測
自從1815年爆發之後,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又快速增長。2006年,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已經達到2億2200萬[7] 其中1億3千萬人集中於爪哇島和峇里島。[8]如果在此發生如同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發那樣規模的火山爆發,將會引起更為不幸的災難。
印度尼西亞的火山活動受到火山和地質災害減災局持續的監測,其中也包括設立在坦博拉火山的Doro Peti村的監測站[9]。他們通過使用地震儀專注於地震的和地質構造的活動。 自1880年噴發以來,地震活動沒有顯著增加。 在火山口內持續進行監測,重點是Doro Api Toi寄生火山錐[10]。
該局為坦博拉火山創建了一個減災地圖,該地圖指定了兩個火山噴發區:一個危險區和一個警告區[9]。危險區確定了直接受火山碎屑流,熔岩流或火山碎屑墜落影響的區域。它包括火山口及其周圍地區,面積達58.7平方公里(14,500英畝),禁止居住。警告區包括可能間接受到火山泥流和其他浮石影響的土地。警告區面積為185平方公里(46,000英畝),包括Pasanggrahan,Doro Peti,Rao,Labuan Kenanga,Gubu Ponda,Kawindana Toi和Hoddo村莊。在該山的南部和西北部,一條名為古武(Guwu)的河流也包含在警告區內[9]。
全景圖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Tambora. Global Volcanism Program.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00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0).
- ^ Stothers, Richard B. 1815年坦博拉火山大爆发及其后果. Science. 1984, 224 (4654): 1191–1198 [2007-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0).
- ^ Degens, E.T.; Buch, B. Sedimentological events in Saleh Bay, off Mount Tambora. Netherlands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1989, 24 (4): 399–404.
- ^ Foden, J. The petrology of Tambora volcano, Indonesia: A model for the 1815 eruption. 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 1986, 27 (1-2): 1–41 [2007-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0).
- ^ Hobi Mendaki Gunung - Menyambangi Kawah Raksasa Gunung Tambora. Sinar Harapan. 2003 [2006-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7) (印度尼西亞語).
- ^ Potential Tourism as Facto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Districts of Bima and Dompu (PDF) (新聞稿). West and East Nusa Tenggara Local Governments. [2006-11-14].[永久失效連結]
- ^ Tingkat Kemiskinan di Indonesia Tahun 2005-2006 (PDF) (新聞稿). 印度尼西亞中央統計局. 2006-09-01 [2006-09-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09-27) (印度尼西亞語).
- ^ Calder, Joshua. 人口最多的岛屿. World Island Information. 3 May 2006 [2006-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1).
- ^ 9.0 9.1 9.2 Tambora Hazard Mitigation. Directorate of Volcanology and Geological Hazard Mitigation. [2 August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印度尼西亞語).
- ^ Tambora Geophysics. Directorate of Volcanology and Geological Hazard Mitigation, Indonesia. [2 August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印度尼西亞語).
延伸閱讀
- C.R. Harrington (ed.). The Year without a summer? : world climate in 1816, Ottawa : 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 1992. ISBN 0-660-13063-7
- Henry and Elizabeth Stommel. Volcano Weather: The Story of 1816, the Year without a Summer, Newport RI. 1983. ISBN 0-915160-71-4
- Gillen D'Arcy Wood (2014). Tambora: The Eruption That Changed the World Hardcover
外部連結
- Indonesia Volcanoes and Volcanics. Cascades Volcano Observatory. USGS. [200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3).
- Tambora, Sumbawa, Indonesia. Volcano World.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a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07-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2).
- Tambora. Global Volcanism Program. Smithsonian Institute. [2007-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0).
- WikiSatellite view at WikiMap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