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施魏勒-克拉克反應
埃施魏勒-克拉克反應(Eschweiler-Clarke reaction),又稱埃施魏勒-克拉克甲基化反應
伯胺或仲胺用過量甲酸和甲醛處理,得到N-甲基化產物。[1][2][3][4]
此反應是一種還原胺化反應。 反應到叔胺停止,不再生成季銨鹽。
反應以德國化學家威廉·埃施魏勒 (Wilhelm Eschweiler,1860-1936) 和英國化學家漢斯·柴契爾·克拉克 (Hans Thacher Clarke,1887-1972) 的名字命名。
反應機理
首先胺與甲醛縮合為亞甲基亞胺(羰基化合物-胺縮合反應),亞胺被甲酸質子化為亞胺離子。然後甲酸根離子向亞胺離子轉移一個負氫,生成仲胺,同時放出二氧化碳。 仲胺可與第二分子甲醛再縮合為亞胺離子,並被甲酸根離子還原,生成叔胺,不過這一步較慢。
叔胺不能繼續與甲醛縮合為亞胺或亞胺離子,因此反應到叔胺停止,不會進一步作用產生季銨鹽。
參見
參考資料
- ^ Eschweiler, W. Ber. 1905, 38, 880.
- ^ Clarke, H. T.; Gillespie, H. B.; Weisshaus, S. Z. J. Am. Chem. Soc. 1933, 55, 4571.
- ^ Moore, M. L. Org. React. 1949, 5, 301-330. (Review)
- ^ Icke, R. N.; Wisegarver, B. B.; Alles, G. A. β-Phenylethyldimethylamine. Org. Synth. 1945, 25: 89 [2009-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5).
- ^ Farkas, E.; Sunman, C. J. J. Org. Chem. 1985, 50, 1110. (doi:10.1021/jo00207a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