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历史国家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國家聯盟塞爾維亞語Државна заједница С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羅馬化:Državna zajednica Srbija i Crna Gora)通稱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語C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羅馬化:Srbija i Crna Gora[1],簡稱塞蒙,為前南斯拉夫餘下沒有獨立的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兩個共和國於2003年至2006年組成的鬆散聯邦制國家。塞蒙兩國於1992年首先組成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該聯邦後於2003年2月4日重組,並改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2006年5月21日,蒙特內哥羅舉行獨立公投,獨立派以微弱的票數55.4%優勢獲勝。6月3日蒙特內哥羅議會正式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議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蒙的法定繼承國,塞蒙因而解體並從此消失,南斯拉夫至此走入歷史。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國家聯盟
Државна Заједница С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
Državna Zajednica Srbija i Crna Gora
2003年—2006年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國旗
國旗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國徽
國徽
國歌:Hej, Sloveni
嘿,斯拉夫人!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位置
首都貝爾格勒[i]
常用語言塞爾維亞語
政府邦聯
國家領導人
總統總理
 
• 2003年—2006年
斯韋托扎爾·馬羅維奇
歷史時期後冷戰
2003年2月4日
• 解體為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
2006年6月5日
面積
2006年102,350平方公里
人口
• 2006年
10832545
貨幣塞爾維亞
 • 塞爾維亞第納爾
蒙特內哥羅及科索沃大部分地區[ii]
 • 歐元
時區UTC+1
電話區號381
網際網路頂級域.yu
前身
繼承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塞爾維亞
蒙特內哥羅
今屬於 蒙特內哥羅
 塞爾維亞
 科索沃[iii]
  1. ^ 無官方首都,但立法和行政機構均位於貝爾格勒,而波德里查則為最高法院所在地。
  2. ^ 蒙特內哥羅和科索沃事實上使用的貨幣。
  3. ^ 未受廣泛承認。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形成後,兩國之間日益疏遠,而重組後的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是一個鬆散的聯邦,接近於邦聯,但仍維持單一國際法人人格,兩個加盟共和國只有在外交、國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以及貨幣(南斯拉夫第納爾歐元)體系,國家最高機構也分散在貝爾格勒波德里查兩個首都。聯邦憲法規定任何一個共和國可以在2006年以後通過公民投票尋求獨立,而蒙特內哥羅正是在2006年運用了這一項權利,通過公投解散了塞蒙國家聯盟。

另外,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之後,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地區實際脫離了塞爾維亞的實際管轄,並且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各方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塞蒙聯盟解體時,科索沃主權和領土問題仍待解決,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堅持科索沃獨立但塞爾維亞人則不願看見科索沃獨立。到了2008年2月17日,時任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在科索沃首都普里斯提納正式宣布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中央政府獨立,現獲得部分國際社會承認其國家地位,但塞爾維亞政府至今仍視科索沃主權為其管轄的科索沃自治省

歷史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地圖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於1991年至1992年解體後,剩餘的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兩個共和國重新組成了一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簡稱「南聯邦」)。但聯合國、美國等並未承認這個新的聯邦國家。新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成立後,在米洛塞維奇的領導下繼續參加在克羅埃西亞以及波赫境內的戰爭,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指責。戰爭於1995年各方簽署岱頓協定後停止。

1998年,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地區爆發民族衝突,從而引發了北約國家和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之間的科索沃戰爭(1999年3月-6月)。戰爭結束後,科索沃轉由北約俄羅斯的維和部隊所管轄。

2000年,米洛塞維奇政權倒塌,溫和派領導人科什圖尼察上台。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隨即重新加入聯合國。米洛塞維奇於2001年被引渡到位於荷蘭海牙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接受審理,2006年去世。

2002年2月,塞蒙兩國決定廢除「南斯拉夫」的名稱,把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改成一個更為鬆散的聯邦,接近於邦聯的國家聯盟。2003年2月4日,國家名稱正式改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新憲法同時生效。

2006年5月21日,蒙特內哥羅舉行有關獨立的全民公決投票,支持獨立的選民以55.4%的微弱優勢決定終止與塞爾維亞的邦聯和國家聯盟關係,此前歐盟宣布獨立派需要獲得至少55%的選票歐盟才會接受投票的結果。6月3日蒙特內哥羅議會正式宣佈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法定繼承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國家聯盟因此解散。

政治

塞蒙國家元首為總統,任期為四年。總統由議會選出。塞蒙總理為行政首腦,由總統任命。但短暫的聯盟期間,總統和總理皆由同一人出任,且無太多權力,權力實際上分別由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政府各自運作。

塞蒙最高立法機構是塞蒙議會,實行一院制,一共有126名議員,其中91名代表塞爾維亞,35名代表蒙特內哥羅。主要政黨有:

行政區劃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領土可分為塞爾維亞共和國蒙特內哥羅共和國;以及佛伊弗迪納自治省科索沃自治省

國旗 國徽 國名 首府 現今 地圖
    塞爾維亞共和國 貝爾格勒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行政區劃。黃色且面積較大的部份是塞爾維亞共和國。藍色且面積較小的部份是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波德里查   蒙特內哥羅

其他:

塞爾維亞共和國

塞爾維亞共和國再分為29個和一個直轄市,其中科索沃5個州,佛伊弗迪納7個州,塞爾維亞其餘地區17州;塞爾維亞共和國分為195個縣和4個市[2],這是地方自治的基本單位。塞爾維亞共和國還轄有兩個自治省:南部的科索沃自治省設有30個縣,在1999年後由聯合國監管治理。佛伊弗迪納位於北部,設有46個縣和1個市。而佛伊弗迪納和科索沃以外的塞爾維亞被稱為中塞爾維亞,中塞爾維亞並不是一個正式的行政區劃。

塞爾維亞有四個市:貝爾格勒尼什新沙德克拉古耶瓦茨。每個市均有自己的議會和預算。市下設區,並且分為「都市區」(市區)和「其他區」(郊區)。

地區 州名 州名原文 首府 面積(km2
貝爾格勒 Београд 3223
舒馬迪亞和西塞爾維亞 科盧巴拉州 Колубарски округ 瓦列沃 2474
馬切萬州 Мачвански округ 沙巴茨 3268
莫拉瓦州 Моравички округ 查查克 3016
波莫拉夫列州 Поморавски округ 亞戈迪納 2614
拉辛那州 Расински округ 克魯舍瓦茨 2667
拉什卡州 Рашки округ 克拉列沃 3918
舒馬迪亞州 Шумадијски округ 克拉古耶瓦茨 2387
茲拉提波爾州 Златиборски округ 烏日策 6140
東南塞爾維亞 博爾州 Борски округ 博爾 3507
布蘭尼切夫州 Браничевски округ 波扎雷瓦茨 3865
雅布蘭尼卡州 Јабланички округ 萊斯科瓦茨 2769
尼沙瓦州 Нишавски округ 尼什 2729
普奇尼亞州 Пчињски округ 弗拉涅 3520
皮羅特州 Пиротски округ 皮羅特 2761
波杜那瓦州 Подунавски округ 斯梅代雷沃 1248
托普利察州 Топлички округ 普羅庫普列 2231
扎耶查爾州 Зајечарски округ 扎耶查爾 3623
佛伊弗迪納自治省 中巴納特州 Средњебанатски округ 茲雷尼亞寧 3256
北巴奇卡州 Севернобачки округ 蘇博蒂察 1784
北巴納特州 Севернобанатски округ 基金達 2329
南巴奇卡州 Јужнобачки округ 新沙德 4016
南巴納特州 Јужнобанатски округ 潘切沃 4245
斯雷姆州 Сремски округ 斯雷姆斯卡米特羅維察 3486
西巴奇卡州 Западнобачки округ 松博爾 2420
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未實際管轄)
科索沃州 Косовски округ 普里斯提納 3310
科索沃-波莫拉夫列州 Косовско-поморавски округ 格尼拉內 1389
科索沃米特羅維察州 Косовскомитровички округ 科索沃米特羅維察 2053
佩奇州 Pećki 佩奇 2459
普里茲倫州 Призренски округ 普里茲倫 2196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分為21個縣,以及兩個都市縣,均系自波德里查分出。市鎮:※無絕對多數民族的地區中,括號中的是相對多數的民族

# 徽章 市鎮 面積 人口(2019年) 人口密度 多數族裔(2011年) 多數派語言 多數派宗教
km² 排名 合計 排名 人/km²
1
 
安德里耶維察市鎮 283 17 4,585 20 18 塞爾維亞人 (61.86%)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2
 
巴爾市鎮 598 8 42,048 4 70 蒙特內哥羅人(46.50%) 蒙特內哥羅語 東正教
3
 
貝拉內市鎮 544 10 31,874 7 52 塞爾維亞人 (42.96%)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4
 
比耶洛波列市鎮 924 4 42,191 3 50 塞爾維亞人 (35.96%)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5
 
布德瓦市鎮 122 23 22,061 11 157 蒙特內哥羅人(48.19%)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6
 
策提涅王家舊都 899 5 15,181 13 19 蒙特內哥羅人(90.54%) 蒙特內哥羅語 東正教
7
 
達尼洛夫格勒市鎮 501 11 18,284 12 37 蒙特內哥羅人(64.19%)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8
 
古西涅市鎮 157 22 4,027 21 26 波士尼亞人(42.64%) 波士尼亞語 伊斯蘭教
9
 
新海爾采格市鎮 235 20 30,597 5 131 塞爾維亞人 (48.89%)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10
 
科拉欣市鎮 897 6 7,228 18 9 蒙特內哥羅人(57.42%)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11
 
科托爾市鎮 335 15 22,753 9 67 蒙特內哥羅人(48.88%)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12
 
莫伊科瓦茨市鎮 367 14 7,553 17 23 蒙特內哥羅人(59.12%)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13
 
尼克希奇市鎮 2,065 1 69,203 2 35 蒙特內哥羅人(63.70%) 蒙特內哥羅語 東正教
14 佩特尼察市鎮 173 21 5,482 19 32 波士尼亞人(83.02%) 波士尼亞語 伊斯蘭教
15
 
普拉夫市鎮 328 16 9,081 16 28 波士尼亞人(51.90%) 波士尼亞語 伊斯蘭教
16
 
普列夫利亞市鎮 1,346 3 27,006 6 23 塞爾維亞人 (57.07%)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17
 
普盧日內市鎮 854 7 2,613 23 4 塞爾維亞人 (65.65%)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18
 
波德里查首都市 1,399 2 201,631 1 133 蒙特內哥羅人(57.35%) 蒙特內哥羅語 東正教
19
 
羅扎耶市鎮 432 13 23,024 8 53 波士尼亞人(83.91%) 波士尼亞語 伊斯蘭教
20
 
沙夫尼克市鎮 553 9 1,558 24 4 蒙特內哥羅人(53.82%)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21
 
蒂瓦特市鎮 46 24 15,069 14 305 蒙特內哥羅人(33.25%)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22
 
圖齊市鎮 236 19 12,096 15 67 阿爾巴尼亞人 (68.44%) 阿爾巴尼亞語 羅馬天主教
23
 
烏爾齊尼市鎮 255 18 20,191 10 78 阿爾巴尼亞人 (70.66%) 阿爾巴尼亞語 伊斯蘭教
24
 
扎布利亞克市鎮 445 12 3,081 22 8 蒙特內哥羅人(50.43%) 塞爾維亞語 東正教

地理

塞蒙北部為多瑙河平原,南部蒙特內哥羅科索沃地區為山地、丘陵。蒙特內哥羅199公里的海岸線為塞蒙唯一一段出海口。塞爾維亞最高點是位於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邊界的賈拉維察山(Daravica),海拔2656米。

人口

2006年聯盟解體前塞蒙全境(包括科索沃)約有1000萬人口,其中62.6%為塞爾維亞人,16.5%為阿爾巴尼亞人,5%為蒙特內哥羅人。同時北部佛伊弗迪納民族比較多,有克羅埃西亞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羅姆人斯洛伐克人等。阿爾巴尼亞人主要居住於科索沃,蒙特內哥羅人主要居住於蒙特內哥羅

經濟

由於戰爭、制裁等原因,塞蒙經濟處於1990年水平的一半。自米洛塞維奇政權於2000年10月下台後,新上台的塞爾維亞民主反對陣營聯合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穩定國家經濟,並促成市場經濟改革。該年12月塞蒙更新了其在國際貨幣基金的成員國地位,後來又重新加入世界銀行以及歐洲復興開發銀行。2001年6月,世界銀行和歐洲理事會共同舉辦捐贈大會,共為經濟轉型事業籌得13億美元。

蒙特內哥羅經濟早在米洛塞維奇執政時代就脫離了南聯邦的控制,在塞蒙聯邦維持的3年中,兩個共和國分別有自己的中央銀行、貨幣、海關、關稅、財政預算。塞爾維亞所發行的貨幣為塞爾維亞第納爾,蒙特內哥羅則使用歐元

科索沃名義上是塞爾維亞的一部分,但該地區實際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所管轄,財政方面則依賴國際社會的援助。歐元以及塞爾維亞第納爾共為科索沃的官方貨幣。

節假日

日期 名稱
1月1日 新年
1月7日 東正教聖誕節
1月14日 塞爾維亞新年
2月15日 塞爾維亞國慶日
4月27日 憲法日
4月29日 * 東正教耶穌受難日
5月1日 * 東正教復活節
5月2日 * 東正教復活節翌日
5月1日 勞動節
5月9日 勝利日
7月13日 蒙特內哥羅國慶日

* 每年不同,以上為2005年日期

參考文獻

  1. ^ Price, Matthew. Profile: Serbia and Montenegro. BBC News. 2006-06-05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0-09). 
  2. ^ Law on 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and Local Self-Government, Parliament of Serbia (塞爾維亞文)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