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芬奇

美国电影导演

大衛·安德魯·萊奧·芬奇(英語:David Andrew Leo Fincher,1962年8月28日),美國音樂錄影帶電影導演。在導演電影處女作《異形3》(Alien 3)前,他只是幫「史密斯飛船」樂團和瑪丹娜拍攝MV以及一些廣告。儘管處女作很不成功,但是其後的兩部電影《火線追緝令》和《鬥陣俱樂部》因為深刻反映了當代社會道德淪喪等社會問題而廣受好評。

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芬奇於2012年在龍紋身的女孩巴黎首映
導演
別名Finch
Dave Fincher
出生
David Andrew Leo Fincher

(1962-08-28) 1962年8月28日62歲)
配偶Donya Fiorentino
1990年結婚—1995年結束)

Ceán Chaffin英語Ceán Chaffin1996年結婚)
兒女Phelix Imogen Fincher
活躍年代1984年-現在
獎項
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導演
2010年 《社群網戰
凱薩電影獎
最佳外語片
2010年 《社群網戰
終身成就獎
2023年
艾美獎
劇情類最佳執導
2013年 《紙牌屋
金球獎
最佳導演
2010年 《社群網戰
最佳戲劇類影片
2010年 《社群網戰
葛萊美獎
最佳短篇音樂錄影帶
1995年 《Love Is Strong》
2014年 《Suit & Tie》
其他獎項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2010年 《社群網戰
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導演
2008年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2010年 《社群網戰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2010年 《社群網戰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2010年 《社群網戰
David Fincher」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大衛·芬奇
臺灣大衛·芬奇
香港大衛·芬查

早年經歷

大衛·芬奇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在加州馬林縣長大,年少時搬往俄勒岡州愛許蘭市,畢業於當地的愛許蘭高中。

年幼時的大衛·芬奇便喜歡花整天的時間畫畫,對雕塑、攝影和用錄音機錄音有濃厚興趣。8歲時受到電影《虎豹小霸王》啟發,他開始使用8毫米攝影機拍攝自己的作品。大衛沒有受過電影的正規訓練,他選擇進入約翰·寇迪(John Korty)的寇迪電影公司工作,透過實地操作,學習第一手的電影拍攝細節。1980年他進入光影魔幻工業公司參與影片《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的製作,直到1984年離開公司。之後他拍攝了紀錄片《敲擊生命之鼓》(The Beat of the Live Drum),憑藉拍攝該片的經驗他得到拍攝電視商業廣告的機會,他的廣告處女作獻給了美國癌症協會,他以一個抽菸的嬰兒,表達出殘忍無情的背後暗示。後來他的廣告客戶有露華濃ConverseNIKE可口可樂百事可樂Levi's。大衛不久後就發現,拍攝MV也許是一個更有發展空間的領域。

廣告MV時期

1986年,大衛·芬奇以他獨到的眼光,加入專門拍攝廣告及MV的電影廣告公司「政令宣達電影公司英語Propaganda Films」(Propaganda Films),該公司培養出後來都相當有名的電影導演,如麥可·貝米歇·龔德里安東尼·法奎尼爾·拉布特英語Neil LaBute史派克·瓊斯馬克·羅曼尼英語Mark Romanek查克·史奈德高爾·華賓斯基亞歷士·普羅亞斯

大衛·芬奇曾為許多明星拍攝MV,這些明星較著名的包括瑪丹娜喬治·麥可史密斯飛船滾石樂團等等。綜合拍攝MV與電視廣告的經驗之後,大衛才開始轉為拍攝電影。

作品概述(部分)

異形3
大衛·芬奇的首部影片是1992年的續集電影《異形3》,該片是有史以來新導演執導的耗資最大的影片,但拍攝過程卻不愉快,大衛與20世紀福斯公司摩擦不斷,劇本未完成便投拍使得整個過程成為噩夢,雖然最終在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一個最佳視覺效果提名,該片仍不被評論界和觀眾看好。失望之餘,大衛回到拍攝廣告和MV的生活中,並憑藉1994年滾石樂團的《Love Is Strong》得到了一座葛萊美獎,他認為自己可能再也不會執導電影了。

本片投資500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1.6億美元[1]

火線追緝令
編劇安德魯·凱文·沃克創作的驚悚偵探故事《火線追緝令》給大衛帶來了另一個機遇,故事講述資深冷靜的警官沙摩塞(摩根·費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和血氣方剛的新紮警官密爾斯(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 飾)追尋一位依照天主教傳說中人類的七種惡行(即七原罪)作案的連環殺人犯。影片投資3300萬美元,美國國內票房便達1億美元(全球收益超過3億美元)[2],使得大衛·芬奇成為炙手可熱的導演。

致命遊戲
大衛的下一部作品是1997年的黑色探險故事《致命遊戲》,該片保持了《火線追緝令》的懸疑怪誕風格,但上映後反響平平。故事講述一個舊金山商人收到一件來自他弟弟的神秘生日禮物,從此進入一個以他一生生活所設計的遊戲中。大衛曾說:「如果沒有麥克·道格拉斯西恩·潘,我想我的這部片子結局會更糟。」

本片投資預計500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1.09億美元[3]

鬥陣俱樂部
根據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說改編,《鬥陣俱樂部》講述兩名男子開設了一個讓彼此不戴護具互相毆打的俱樂部,旨在發洩情緒。艾德華·諾頓海倫娜·寶漢·卡特以及在《火線追緝令》中和大衛已經合作過的布萊德·彼特出演該片。這部1999年上映的影片展開了強烈但錯誤的宣傳攻勢[4]:20世紀福斯公司最後決定以電影的打鬥情節為宣傳焦點,引致票房讓人失望。影評家反應趨向兩個極端,爭論其中露骨的暴力和道德觀的曖昧。本片投資6300萬美元,美國國內票房3703萬美元[5]

但不久評論界對該片的看法發生巨大轉變,《鬥陣俱樂部》開始出現在很多「年度最佳影片」的名單上。《娛樂周刊》雜誌先前只給影片評為較差的D級,此時卻將該片的DVD排在了「50張你必須擁有的DVD」榜單的第一位。同時,DVD的暢銷拯救了該片,使得該片最終仍有盈利。鬥陣俱樂部的社會評論亦成爲眾多學者和影評家分析的源頭。

顫慄空間
2002年大衛·芬奇執導驚悚片《顫慄空間》,該片突破性的使用了一些電腦動畫技術。雖然該片票房不錯,但評論普遍認為水準不及大衛的前幾部作品。影片講述了一個單身媽媽和她的女兒在一所房子的密室內躲避前來尋找秘密財富的盜賊。本片投資480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1.96億美元[6]

瑣事

大衛·芬奇在籌備拍攝《衝破顛峰英語Lords of Dogtown》(Lords of Dogtown)之前曾有機會執導《不可能的任務3》,但是後來都與這兩部影片失之交臂,前者由凱瑟琳·哈德威克導演(大衛任執行監製),而後者則由J·J·亞柏拉罕執導。

作品列表

電影

年份 電影 獎項
譯名 原名
1992 異形3 Alien 3 提名 -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1995 火線追緝令 Se7en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影片剪輯獎
1997 致命遊戲 The Game
1999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提名 - 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獎
2002 顫慄空間 Panic Room
2007 索命黃道帶 Zodiac 提名 -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2008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奧斯卡最佳製作設計獎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奧斯卡最佳化妝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影片剪輯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混音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
提名 -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導演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本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2010 社群網戰 The Social Network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奧斯卡最佳影片剪輯獎
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
金球獎最佳導演
金球獎最佳劇本
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混音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
2011 龍紋身的女孩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奧斯卡最佳影片剪輯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混音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獎
提名 - 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2014 控制 Gone Girl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導演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劇本
提名 - 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2020 曼克 Mank 奧斯卡最佳攝影獎[7]
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
提名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提名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提名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提名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提名 -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
提名 -奧斯卡最佳音效獎
提名 -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提名 -奧斯卡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
提名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
提名 -金球獎最佳導演獎
提名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
提名 -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獎
提名 -金球獎最佳劇本
提名 -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2023 殺手 The Killer 提名 - 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電視劇

年份 譯名 原名 備註
2013—2018 紙牌屋 House of Cards 導演(2集)
2017至今 破案神探 Mindhunter 導演(3集)
執行製片人
2019至今 愛x死x機器人 Love, Death & Robots 執行製片人

紀錄片

年份 譯名 原名 備註
1985 敲擊生命之鼓 The Beat of the Live Drum 華人地區無發行

MV導演作品

發行年代 曲名/歌手 曲名/歌手 曲名/歌手 曲名/歌手
1984 Bop Til You Drop
Rick Springfield
Celebrate Youth
Rick Springfield
Dance This World Away
Rick Springfield
1985 Shock
The Motels
Shame
The Motels
1986 One Simple Thing
Stabilizers
Every Time You Cry
The Outfield
All The Love
The Outfield
1987 Don't Tell Me The Time
Martha Davis
Say You Will
Foreigner
No Surrender
The Outfield
Can I Hold You
Colin Hay
Storybook Story
馬克·諾弗勒
Johnny B
The Hooters
Love Will Rise Again
Loverboy
Notorious
Loverboy
I Don't Mind At All
Bourgeois Tagg
Downtown Train
Patty Smyth
Endless Nights
Eddie Money
Should She Cry
Wire Train
She Comes On
Wire Train
1988 Holding On
史蒂夫·溫伍德
The Way That You Love Me
寶拉·阿巴杜
Roll with It
史蒂夫·溫伍德
Most of All
Jody Watley
Get Rhythm
Ry Cooder
Shattered Dreams
Johnny Hates Jazz
Englishman in New York
Sting
Heart of Gold
Johnny Hates Jazz
Tell It To the Moon
Martha Davis
1989 Janie's Got a Gun
史密斯飛船
Oh Father
瑪丹娜
Cold Hearted
寶拉·阿巴杜
The End Of The Innocence
唐·亨利
Express Yourself
瑪丹娜
Forever Your Girl
寶拉·阿巴杜
She's A Mystery To Me
羅伊·奧比森
Bamboleo
Gypsy Kings
Real Love
Jody Watley
Most Of All
Jody Watley
Straight Up
寶拉·阿巴杜
Heart
Neneh Cherry
1990 Freedom '90
喬治·麥可
L.A. Woman
比利·艾鐸
Cradle of Love
比利·艾鐸
Vogue
瑪丹娜
1993 Who Is It
麥可·傑克森
Bad Girl
瑪丹娜
1994 Love Is Strong
滾石樂團
1996 6th Avenue Heartache
The Wallflowers
2000 Judith
A Perfect Circle
2005 Only
九寸釘樂團

作品評價總覽

最後更新:2023年11月21日

年份 電影名稱 爛番茄[8] Metacritic[9]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10] 預算 (美元) 票房[11]
1992 異形3 46% 59 6.4 $5000萬 $1.6億
1995 火線追緝令 80% 65 8.6 $3300萬 $3.27億
1997 致命遊戲 73% 61 7.8 不適用 $1.09億
1999 鬥陣俱樂部 79% 66 8.8 $6300萬 $1.01億
2002 顫慄空間 75% 65 6.8 $4800萬 $1.96億
2007 索命黃道帶 90% 78 7.7 $6500萬 $8480萬
2008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92% 90 8.8 $1.5億 $3.38億
2010 社群網戰 96% 95 7.7 $4000萬 $2.25億
2011 龍紋身的女孩 86% 71 7.8 $9000萬 $2.33億
2014 控制 87% 79 8.1 $6100萬 $3.69億
2020 曼克 83% 79 6.8 $2500萬 不適用
2023 殺手 85% 73 6.9 不適用 不適用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3). 
  2.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30). 
  3.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4. ^ Ryan Lambie. Looking back at David Fincher's Fight Club. DenofGeek. [2018-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0). 
  5.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1). 
  6. ^ 存档副本.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8). 
  7. ^ Steve Dove. Oscar Winners 2021: See the Full List. The Oscars 2021.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8. ^ 大衛·芬奇. 爛番茄. [2018-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9. ^ 大衛·芬奇. Metacritic. [2018-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10. ^ 大衛·芬奇. IMDb. [2018-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2). 
  11. ^ 大衛·芬奇. Boxofficemojo.com. Amazon.com. [2018-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9). 

外部連結

前任:
凱薩琳·畢格羅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2010
繼任:
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
前任:
詹姆斯·卡麥隆
金球獎最佳導演
2010
繼任:
馬丁·史柯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