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淪陷

「大同淪陷」(中國大陸作「大同和平解放」)是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中,1948年11月至1949年4月底圍困山西省大同的一場戰役。

大同淪陷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49年5月1日
地點
結果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勝利
參戰方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陸軍大同軍事指揮部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嶽軍區前指

指揮官與領導者
于震河總指揮官 投降 王平 司令
兵力
1.2萬人 1萬人
傷亡與損失
1萬人

背景

1945年8月25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委派孟祥祉韓步洲田尚志分率騎兵第四師、第五工作團、民眾進步社等軍政單位及部門,在閻錫山留用之日軍的掩護下於8月26日到達大同平旺火車站。8月29日,閻錫山委派北地區總司令楚溪春第四十三軍軍長劉效曾、參事宋徹三人飛抵大同。組建成立大同衛戍司令部與大同城防司令部,韓步洲為大同衛戍司令,張佐漢為大同城防司令。1945年10月初吸收偽「晉北自治政府」成立雁北地區最高軍政領導機構—大同領導組(後於1947年改為大同行政公署楚溪春任主任,孟祥祉任副主任)。在此之後又先後成立雁北專員公署與大同縣政府,王達山兼任專員與縣長。其後不久,雁北專員公署分別劃歸第十、十一專員公署,第十專員公署駐大同,由孟祥祉兼任專員,大同縣長傅明先/崔志毅。1945年10月底,楚溪春將大同之日軍高橋、坂本兩聯隊一千餘人及偽警察、偽礦警隊等武裝統一改編為「省防第五軍」,韓步洲兼任省防第五軍軍長,轄:

  • 省防第十三師,師長王元齡;
  • 省防第十四師,師長張佐漢;
  • 省防第十五師,師長安欽;
  • 礦警師:原口泉各煤礦礦警隊合編,師長焦克敬
  • 保安總隊:原日軍高橋、坂本兩聯隊千餘人改編,保安總隊長陳豐山少將(大佐林某),副總隊長兼參謀長武威少將(大佐五味某)。下轄第七、八、九大隊,由舊日軍擔任大隊長
  • 坦克車隊:原駐平日軍戰車隊百餘人、坦克20餘輛改編。指揮官孫玉藻
  • 各行政專署與各縣之保安團和保警大隊:原大同所屬各縣偽軍與警察,分別改編
  • 雁北資源調查社:由太原調配人員組建。舊日軍中原少將(化名鍾源)負責
  • 大同警憲指揮所

1946年1月停戰後,駐雲之省防第五軍所屬之3個省防師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之暫編第三十八師,師長韓步洲,副師長田尚志;原礦警師改編為山西省保安第二團,團長焦克敬;保安總隊更名為教導總隊。

1947年10月下旬,第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於鎮河被閻錫山派去擔任大同軍事指揮部總指揮官,接替楚溪春[1]

1948年3月20日至4月9日,解放軍晉察冀野戰軍部隊發動察南綏東戰役,接連攻占陽高、天鎮、廣靈、蔚縣、陽原等地,殲滅國民黨守軍一萬五千餘人,徹底切斷大同至張家口之間的陸上通道。5月24日,應縣守軍棄城逃往大同,雁北地區13縣全部為解放軍控制,僅剩大同孤城。1948年7月,閻錫山和傅作義電示於鎮河準備把大同駐軍全部空運調回太原,傅作義將排鄂友三騎兵師接防大同。8月,閻錫山電示於鎮河率部徒步撤回太原。於鎮河表示部隊士兵大都是雁北人,有瓦解風險。

1948年9月,中共晉察冀中央局下轄的北嶽區黨委雁北地委(即北嶽一地委)

  • 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趙漢
  • 城市工作聯絡部(城聯部):部長杜鈺牽頭對大同守軍展開政治攻勢。

1948年11月24日,華北軍區之下的北嶽軍區組成北嶽集團(北嶽地方兵團),與綏蒙軍區姚喆部約萬餘人包圍大同,防止守軍向綏遠、太原、張家口撤逃。11月29日召開第一次軍事會議(小白登會議),傳達中央「圍而不打」指示。

  • 司令員兼政委王平(北嶽軍區司令員),作戰科長王憲
    • 北嶽軍區獨立旅:旅長紀亭榭
      • 七團:城北孤山
      • 十三團
      • 十五團
    • 北嶽第一軍分區(雁北軍分區):司令員賴富,副司令員巫德鳩
      • 一團
      • 二團
      • 渾源縣支隊
    • 獨立四團
    • 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第11師:在察綏邊
    • 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第16師:在察綏邊
    • 察哈爾軍區3個騎兵團
  • 綏蒙軍區司令員姚喆
    • 騎兵第1師

1948年11月成立大同市委、大同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1948年12月5日,為配合平津戰役,中央軍委命令北嶽集團撤圍東進,布防於興和尚義張北一帶布防,受楊成武華北三兵團指揮,指揮察北騎兵旅(康健民)和內蒙古騎兵第十一師於12月15日解放張北,斃傷敵200餘人,俘團長以下1,300餘人,控制了張北通往張家口的大道。姚喆的晉綏第八縱隊主力集中在涼城豐鎮卓資山之間的機動地區,同時派出騎兵旅進至張北商都陶林一帶;八縱的任務是:鉗制與阻擊歸綏10萬傅軍向東增援張家口的企圖,以保全殲該城(指張家口)守敵之目的;阻擊大同守軍突圍西逃,務使該敵不要逃進歸綏;派騎兵部隊,負責掩護張家口市西北方向之安全,與截擊張家口市漏網之殘敵。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通過綏遠省主席董其武電示於鎮河趁機率部撤綏遠省,但於鎮河未同意。駐大同的軍統工作站、中央各大銀行機構紛紛空運撤退天津。12月24日,華北三兵團殲滅張家口守軍後,王平、姚喆再次強行軍趕往大同阻止守軍西逃綏遠。解放軍第八軍(下轄步兵第二十二、二十三、騎兵第一師)由西八里、雞鳴驛、下花園地區出發向大同挺進,三天強行軍四百餘里,經化稍營、懷安、天鎮、陽高等地,於12月27日到達大同以東之二十里舖、聚樂堡地區,配屬北嶽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唐延傑指揮。其各部配置為:

  • 軍直與騎兵第一師分駐大同城西之馬軍營、陽和坡;
  • 步兵第二十二師下屬第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團,位雲岡石窟以西之李屯、干莊子、王家園一線展開;
  • 步兵第二十三師下屬第六十九團由軍指直接指揮,配置於王家園與陽和坡一帶擔任戰役預備隊,隨時支援步兵第二十二師堵殲突圍守軍之任務;配合位城北孤店、馬站、白馬城一帶展開之解放軍北嶽軍區部隊(第十三團)、位大同南部之東、西韓家嶺、馬營、東、西十里河之間展開之解放軍雁北軍分區部隊(第七團)、位大同城東三十里舖、海力村、牛莊、石家寨一線展開之解放軍晉綏六分區部隊(第十九支隊、第三十五支隊)完成對大同國民黨守軍的全面包圍。

1948年冬成立大同城市工作委員會(對敵鬥爭委員會),委員有華北軍區敵工部科長葉修直、晉綏軍區敵工科長楊正、東大同縣委書記康世安、西大同縣委書記兼晉綏五地委城敵工部長白奇、北嶽一地委城聯部長杜鈺;書記杜鈺[2]

  • 西分會:設在口泉,王堪負責
  • 南分會:設在毛家皂,田蘇負責
  • 北分會:設在花園屯,楊志忠負責
  • 東分會:設在寺兒村,劉維治負責

大同守軍約1.2萬人:

  • 太原綏靖公署大同指揮部:總指揮於鎮河(第十五兵團副司令官兼)、副總指揮孟祥祉(雁北行署主任兼)、參謀長陳泮喜
    • 特務連
    • 騎兵連
    • 雁北支隊史相華/支隊長張佐漢
    • 坦克車隊:張雙奎。12輛坦克裝甲車
    • 汽車隊:劉元(大同軍事指揮部副官處長兼)。30台汽車
    • 教導總隊:於鎮河兼總隊長,安欽(日偽時期警察局長)任副總隊長。千餘人。
  • 第275師(即暫編38師,抗戰時期為二戰區騎兵4師師長韓步洲):師長田尚志,副師長王元令,軍需處長楊中府,軍械處長李俊傑,軍醫處長李騰蛟
    • 第一團 團長田尚志
    • 第二團 團長王元令(齡)
    • 第三團 團長張佐漢。1946年秋圍攻大同時被全殲。
    • 山炮營:蔣世華
    • 高炮營
    • 輜重營:徐清霞
    • 馱馬連
    • 工兵連
    • 特務連
  • 保安21團:李欽沛
  • 保安22團:劉喜連
  • 保安13團:李可棟。前身為第十專署政治保衛團,1946年初有500人。1946年4月改稱第十專署保安警察大隊。1946年8月1日改稱山西省保安第16團第3大隊,駐陽高縣、天鎮縣。1947年8月改稱山西省保安第2團第2大隊。1947年12月擴編新兵1,000餘人改稱保安第20團。1948年2月全團開到天鎮縣。5月在天鎮縣谷前堡村被打垮,退到陽高縣城,又遭打擊,最後團長謝子明率300餘部撤到大同,謝被撤職,副團長李可棟繼任團長,改稱保安第13團。副團長李克棟,1949年逃往渾源縣、廣靈縣山區。
  • 保安12團,河曲專員朱五美兼團長
  • 保安19團:周永和
  • 憲兵22團一部
  • 各縣縣大隊
  • 行署保安隊
  • 左雲開展工作隊:支隊長王世英,1949年2月3日向解放軍投誠,計80餘人、63支短槍、5門小炮,3挺輕機槍。
  • 大同市保警隊
  • 山西省特種警憲指揮處大同特警大隊 主任陳寶林,情報組長劉志廉
  • 大同公安局
  • 大同國民兵團
  • 愛鄉團
  • 民族革命同志會
  • 進步社:少將趙幫華
  • 策動團
  • 礦警師

1949年1月解放軍北嶽軍區冀熱察軍區撤銷,其機關部隊合併組成察哈爾軍區,王平任司令員。

戰鬥經過

1949年1月7日至2月7日展開政治攻勢,瓦解守軍580餘人。1949年1月13日田尚志率部1,800餘人出城東搶糧,被解放軍伏擊斃304名、俘副團長以下318人,繳獲山炮1門,輕重機槍20餘挺,步槍數百支。

1949年1月下旬,傅作義的參謀長李世傑電復於鎮河「北平和解,不包括大同、綏遠在內。」1949年1月24日,北嶽前指司令員王平向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政委薄一波發出了《對大同鬥爭的部署與意見》請示電,建議在平津戰役結束的背景下,把北嶽軍區的3個補充團等部隊調大同前線,進一步加大對大同守軍的軍事壓力。1月27日,北嶽前指向華北軍區又發出《關於對大同應加大壓力的意見》的請示電。1949年1月28日,周恩來電令晉綏八縱,停止一切對歸綏方向的進攻,主力後撤60華里,到卓資山休整待命,允許董(其武)方人員來往,廣播報刊停止公開攻擊對方,稱董軍為友軍,以促成和平解放綏遠。周恩來指示中強調:「鉗制董其武部隊在綏遠,不要西撤河套與寧夏,就是最大的勝利。」自此,綏遠地區結束了戰爭。

1949年2月,解放軍占領口泉礦區,劃歸晉綏五專署領導,大同煤礦接管組組長吳奎龍,一個月內恢復了煤礦生產。1949年2月底,趙漢兼任大同市長,李鐵生改任副市長,王仁山任秘書長兼教育局長。非常熟悉閻錫山山西當局軍政人事情況的解放軍第十八兵團敵工部部長王世英派遣1947年被俘的隰縣專員孫海丞晉中戰役被俘的國軍第三十三軍軍長沈瑞、第十九軍副參謀長李又唐、第十九軍副軍長秦駉、少將參謀長張西柱5人入城勸降;山西犧盟會元老、華北人民政府財政部長戎子和寫信給於鎮河和孟祥祉,並派遣於鎮河的長子於潤滄,孟祥祉之弟孟祥祚等7人入城規勸。

1949年4月初,王一鳴任公安局長,王堪任大同市工會主任。

1949年4月24日太原攻陷,田尚志師長召集3個團長開會決定請降。4月25日,楊成武率解放軍第二十兵團從太原北上大同。解放軍綏蒙軍區第八軍第20師、騎兵第1師、騎兵大隊、察哈爾軍區地方部隊也向大同集結。于震河電告華北人民政府財政部長戎子和表示願意放下武器,戎子和立即電復就近與王平司令員接洽辦理。4月26日,師長田尚志,副師長王元令作為談判代表出城到西墳村與解放軍代表趙漢、葉修直、沈瑞談判。4月27日中午,陳泮喜(代表於鎮河)、孟祥祉、田尚志及中共派遣入城做解放工作的十多人到三十里舖(今屬大同縣周士莊鎮)韓家大店(車馬店),與王平趙漢紀亭榭見面,達成4月29日12時兩軍開始換防。4月29日上午12時於鎮河、孟祥祉、田尚志與解放軍代表詹大南、趙漢、葉修直、楊正在大同縣西墳村(今屬水泊寺鄉)郭家大院正式談判,簽署了「和平解放大同協議書」。4月30日解放軍集中在北關做入城準備。5月1日解放軍入城接管政權,城內國軍全部放下武器開赴指定地點聽候改編。5月2日解放軍舉行盛大入城式,從北門——武定門入城,行至四牌樓即按計劃分別向東、南、西三門行進,到城外指定地點宿營。大同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的幹部也參加了入城式。

戰後影響

解放軍共接收守軍10,007人,戰馬419匹,野炮2門,山炮12門,戰防炮7門,中重型迫擊炮112門,六零炮48門,小炮292門,重機槍80挺,輕機槍559挺,擲彈筒411具,步馬槍6,830支,衝鋒鎗136支,卡賓槍12支,短槍220支,炮彈31,754發,子彈2,234,526發,擲彈筒彈10 458發,手榴彈146,090發,地雷2,366個,汽車32台,坦克車8台,飛機燃油80桶,汽油60桶及通信器材。[3]大同鐵路、大同電廠、大同火柴廠等24家公營企業都完好接收。[4]

大同被解放軍占領後,由于于鎮河、孟祥祉、田尚志等人掃蕩與鎮壓雁北解放區的血債,受害人到大同市要求嚴懲。為防止意外,察哈爾省委把於鎮河、孟祥祉、田尚志等緊急轉移到張家口。於鎮河後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長子於潤滄1930年生,1947年在太原進山中學當選學生會副主席參加革命,1949年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礦床開採專業,成為著名的有色金屬礦山工程設計專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5]

戰後,大同市委書記趙漢兼任大同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長。5月3日開始進行接管,至5月8日止基本上接收告一段落,計接收單位:軍事方面,包括(暫編)38師正規軍、地方保安團隊、礦警團、憲兵及指揮部、38師師部、保安司令部,以及後勤機關醫院等直、附屬各單位共25個單位;政權系統包括行署、八、十、十一專署、大同縣政府、城公所,及懷仁、左雲、渾源、朔縣、山陰、靈邱等6個流亡縣政府、警察局、高分院、地方法院暨大同監獄,以及民衛軍等24單位。國民黨組織:大同縣黨部及同志會第十、十一兩分會三個單位。工廠企業共24單位,除教導總隊、發電所、修械所、恆興鐵工廠外,均分屬於西北實業建設公司大同工廠管理處、山西資源委員會四礦整理簿備委員會及山西實物準備庫第七分庫三大系統,包括煤礦、機械、製造、煉鋼、發電、火柴、酒精、洋灰、麵粉、製藥等輕重工業。電訊交通五個單位:交通部大同電訊局、大同縣電訊局、大同縣郵局、汽車管理處、公路局等。銀行:山西省銀行、大同銀行。合作社計供應社及物品供銷社。醫院:省立醫院及大同醫務所。以及報館、民教館、救濟分院、水利、農場、影戲院等42個單位全部接管,合計65個單位。電話通信始終未停,郵政及電報5月2日即復工,至5月7日與平、津、張已暢通。《復興日報》社工人在解放後的第三日大洗機器,第四日就出版《大同日報》創刊號。

華北人民政府公管企業部大同煤礦籌備處(駐永定莊礦),軍代表李謹亭。8月30日,大同煤礦籌備處改稱大同礦務局,撤銷軍事管制,實行廠、礦長負責制,隸屬於華北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建局之初的大同礦務局下轄8礦1廠,並全面恢復生產。大同礦務局首任局長何水。1949年12月8日大同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趙漢當選協商委員會主席。[6]

全城人口,國方統計85,000多,共19,000餘戶,加上口泉區共有10萬人。大同市隸察哈爾省轄,下設五個區;其中一、二、三、四區分別為北、西、南、東城區,五區為西南遠郊口泉煤礦區。1949年5月18日,大同市人民政府頒布公告,宣布一、二、三、四區成立街人民政府。6月9日,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籌委會召開。6月28日,大同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一次會議召開。

參考文獻

  1. ^ 大同和平解放的经过. www.huaxia.com.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2. ^ 李大宏 李大鈞:「杜鈺——參與組織和領導大同淪陷的功臣」,《文史月刊》,2018年第5期,第29-31頁。
  3. ^ 黨研文:「和平解放大同述略」,《大同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6月,Vol13,No.2,第4-10頁。
  4. ^ 高向虹 劉淑蘭:「試談統一戰線在解放大同戰役中的特點及其作用」,《大同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6月,第13卷第2期,第17-21頁。
  5. ^ 中国恩菲高级顾问专家于润沧同志获2019年“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_矿山. www.sohu.com.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英語). 
  6. ^ 李大宏 李大鈞:「大同淪陷的組織者——趙漢」,《中國統一戰線》,2005年5月,第57-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