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普提馬頓軍區
奧普提馬頓軍區(希臘語:Ὀπτιμάτοι,拉丁語:Optimates,意為「最優者」)起初是作為東羅馬的精英軍事單位而存在的。然而在8世紀中期退化淪為用以提供補給和運輸的軍團,駐地在小亞細亞西北部,該地也被以軍團名設置為軍區。作為行政單位的一部分,這個軍區一直持續到14世紀的頭十年,成為了存活到最後的軍區之一,陪伴了東帝國的後半生。
奧普提馬頓軍區 Ὀπτιμάτοι, θέμα Ὀπτιμάτων | |
---|---|
拜占庭帝國的軍區 | |
740年代–1204年 1240年–14世紀 | |
780年的拜占庭行政區劃,奧普提馬頓軍區就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對面,與君士坦丁堡遙向對應 | |
坐標:40°53′31″N 30°32′24″E / 40.8919222°N 30.53987743°E | |
首府 | 尼科米底亞 |
歷史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成立 | 744/745年 |
• 被鄂圖曼帝國征服 | 14世紀 |
歷史
奧普提馬頓最早在6世紀晚期便被提比略二世所設立[1],根據莫里斯所撰寫的戰略學一書中的說法,奧普提馬頓是蠻盟傭兵中的精英部隊,這些士兵絕大多數都是哥特人[2]。他們在編制內通常都是騎兵軍團,單位人數通常是在1000至5000人左右,是中央軍的預備部隊的一部分,這些軍團的首長頭銜與其他軍團的首長不同,他們通常被稱為「Taxiarches」,即准將之意[3][4]。 根據編年史學家懺悔者狄奧法內斯所說,這些蠻族的後裔被稱為「Gothograeci」(希臘化哥特人),在8世紀生活在比提尼亞的北部[5]。而另一說法來自沃倫·崔德戈德,認為蠻盟傭兵的奧普提馬頓軍團編制在2000人左右[3]。
8世紀中期,在君士坦丁五世的統治時期,在阿爾塔巴斯杜斯(原奧普希金軍區司令,後篡位)的叛亂後,為了降低軍區將軍們的影響,奧普希金軍區的軍區司令被降職,原包括君士坦丁堡對岸的半島地區,包括從尼科米底亞的海岸延伸至桑伽里烏斯河(現薩卡里亞河)的原奧普希金軍區的土地,原軍區的基礎上被剝離用來安置奧普提馬頓軍團,而首府自然被設在尼科米底亞[2][6]。奧普提馬頓最早在774/775年被提到說被設成獨立的軍區[7],但事實上早在阿爾塔巴斯杜斯的叛亂後不久便已形成[8]。而與此同時強大的奧普希金軍區已被分為三份,除了他自己和奧普提馬頓之外,還有新設立的布刻拉里翁軍區[9]。
因此,與其他的軍區不同的是,奧普提馬頓不再提供作戰士兵,而是4000名趕騾子的士兵(也包括他們的動物),用以為駐紮在君士坦丁堡的近衛軍運輸補給[10]。君士坦丁七世指出,這個軍區作為唯一一個非戰鬥用途的軍區,沒有下轄的中隊區(τούρμα)或營區(δροῦγγοι),表明其地位低下[2][11]。也因此該軍區的統帥的級別也是也是所有軍區統帥中層級最低的[2]。其統帥不像其他軍區一樣稱「將軍」或「隨從官(κόμετος,僅奧普西金軍區)」,而是像中央軍隊「塔格瑪(τάγμα)」屬下各支部隊一樣稱「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ι)」。由一位副手(托波特勒特斯),首席財政官(沙托拉里奧斯)和一個中央執政官指定的秘書輔佐來處理相應事項[12]。
在曼齊刻爾特戰役後塞爾柱帝國劫掠了該地區的鄉村地區,但是尼科米底亞安然無事,在第一次十字軍的幫助下阿萊克修斯一世才讓這片地區得以保留太平[13]。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解體了東羅馬帝國並讓這片地區被拉丁人霸占[2],但是約安尼斯巴塔澤(即約翰三世)在1240年奪回該地區後重新設立了奧普提馬頓軍區,一直讓其存續到14世紀初,被崛起的奧斯曼所蠶食吞併[14]。
參考資料
腳註
- ^ Haldon 1999,第196頁.
- ^ 2.0 2.1 2.2 2.3 2.4 Kazhdan 1991,第1529頁.
- ^ 3.0 3.1 Treadgold 1995,第96–97頁.
- ^ Kazhdan 1991,第2018頁.
- ^ Lounghis 1996,第32–33頁.
- ^ Treadgold 1995,第99頁.
- ^ Theophanes the Confessor & Turtledove 1982,446–447 (p. 134).
- ^ Haldon 1984,第222–227頁.
- ^ Lounghis 1996,第29–31頁.
- ^ Haldon 1999,第158頁.
- ^ Lounghis 1996,第34頁.
- ^ Treadgold 1995,第105頁.
- ^ Treadgold 1995,第218頁; Kazhdan 1991,第1483頁.
- ^ Kazhdan 1991,第1484頁.
書籍
- Haldon, John F. Byzantine Praetorians: An Αdministrative, Ιnstitutional and Social Survey of the Opsikion and the Tagmata, c. 580-900 3. Bonn, Germany: R. Habelt. 1984 [2019-02-20]. ISBN 3-7749-200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1).
- Haldon, John F. Warfare,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Byzantine World, 565-1204. London, United Kingd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1999 [2019-02-20]. ISBN 1-85728-495-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 Kazhdan, Alexander Petrovich (編).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New York, New York and Oxford,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978-0-19-504652-6.
- Lounghis, T. C. The Decline of the Opsikian Domesticates and the Rise of the Domesticate of the Scholae. Byzantine Symmeikta. 1996, (10): 27–36 [2019-02-20]. ISSN 1105-16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1).
- Theophanes the Confessor; Turtledove, Harry. The Chronicle of Theophanes: Anni mundi 6095-6305 (A.D. 602-813).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2 [2019-02-20]. ISBN 978-0-8122-112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 Treadgold, Warren T. Byzantium and Its Army, 284–1081.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019-02-20]. ISBN 0-8047-316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