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格勒納
威廉·格勒納,全名是卡爾·愛德華·威廉·格勒納(德語:Karl Eduard Wilhelm Groener,1867年11月22日—1939年5月3日),是一位德國將軍及政治家,最高軍階為陸軍中將。
威廉·格勒納 | |
---|---|
出生 | 1867年11月22日 路德維希堡 |
逝世 | 1939年5月3日 (71歲) 波茨坦 |
墓地 | 施塔恩斯多夫西南教堂墓地 |
職業 | 政治人物、軍官 |
政黨 | 無黨籍 |
獎項 | 功勳勳章 |
威廉·格勒納出生於符騰堡的路德維希堡,父親是軍部主計員。1884年,他加入符騰堡軍隊,於1893至1897年入讀軍事學院,後來在1899年升任到德國參謀部。在往後十七年之間,他一直從事鐵路部門的工作,並在1912年升任主管。1916年11月,格勒納轉而到普魯士陸軍部 (Prussian Minister of War) 擔任副部長並監控軍事生產。1917年8月,他到烏克蘭指揮作戰。
1918年10月29日,最高陸軍指揮總指揮官 (Quartiermeister) 埃里希·魯登道夫辭職,格勒納升任為第二任總指揮官,職位僅次於參謀總長保羅·馮·興登堡元帥。德軍當時在盟軍猛攻下節節敗退,而士兵譁變、社會動盪不安接踵而來,德國革命爆發。11月,格勒納向德皇威廉二世表示,後者已經失去軍隊支持,故此勸喻皇帝遜位。
1918年11月9日,皇帝終於退位。馬克思主義的斯巴達克同盟在柏林宣布成立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新任總理、德國社民黨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與腓力·賽德曼希望阻止共產黨人 (後來更組成德國共產黨) 的行動,他們在沒有周詳計劃下成立了共和國。
作為德軍第二號人物的格勒納,在當晚與艾伯特聯絡。二人達成了艾伯特-格勒納協定,並在幾年之內將之保守為秘密。 艾伯特同意鎮壓革命,並答應維持被打敗的德軍作為德國重要支柱之地位;格勒納則答應他的軍隊會把權力交給新政府。格勒納因此在軍部不太受歡迎,基於大部分將領都希望藉助軍隊幫助皇帝復辟。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格勒納其後監督德軍的撤退與解散。
1919年9月30日,他退出軍隊。1920年代,他數次退休及復出。1920至23年,他出任交通部長;1928年,他接替奧托·格斯勒任國防部長,直到1932年下野;1931至32年,同時兼任內政部長。格勒納是當時軍官團里少見的擁護共和國的人,他支持取締納粹黨的衝鋒隊。在其門生及舊友施萊謝爾的陰謀操作下弗朗茨·馮·帕彭接替海因里希·布呂寧成為德國總理後,格勒納退出政壇。
格勒納曾結婚兩次,並先後與兩位妻子育有兩名子女。他在1939年於波茨坦逝世。
參考文獻
- Wheeler-Bennett, Sir John The Nemesis of Power: German Army in Politics, 1918-1945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官銜 | ||
---|---|---|
前任: 保羅·馮·興登堡 |
德國參謀部總長 1919年 |
繼任: 漢斯·馮·塞克特 |
前任: 古斯塔夫·鮑爾 |
德國交通部長 1920-23年 |
繼任: 魯道夫·厄澤爾 (Rudolf Oeser) |
前任: 奧托·格斯勒 |
德國國防部長 1928-32年 |
繼任: 庫爾特·馮·施萊謝爾 |
前任: 約瑟夫·維爾特 |
德國內政部長 1931-32年 |
繼任: 威廉·馮·蓋爾男爵 (Wilhelm Freiherr von Gay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