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F·雷諾茲
威廉·富蘭克林·雷諾茲(英語:William Franklin Raynolds,1820年3月17日—1894年10月18日)是美國工程師、探險家,曾於美墨戰爭和南北戰爭期間擔任美國陸軍軍官。作為陸軍測繪工兵隊的一員,他曾於1859至1860年間引領雷諾茲遠征,這成為他一生中最知名的事跡。
威廉·富蘭克林·雷諾茲 | |
---|---|
出生 | 美國俄亥俄州坎頓 | 1820年3月17日
逝世 | 1894年10月18日 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 | (74歲)
效命 | 美國 |
軍種 | 美國陸軍 |
服役年份 | 1843-84年 |
軍階 | 加銜准將 |
19世紀50年代期間以及內戰結束後,雷諾茲是多個燈塔建設項目的首席工程師。在他的監督下,許多河流和港口得以疏浚,航運條件獲得改善。雷諾茲對包括五大湖在內的許多地區進行勘測,繪製出很多島嶼和海岸線的地圖。由他監督建造的燈塔中有多座至今仍在使用,並且還有些已經入選國家史跡名錄。
1848年,美軍占領墨西哥城,雷諾茲與其他多位美國陸軍人員成為史上首批確認登上該國最高峰奧里薩巴山的人,這很可能在不經意間創下北美登山高度的新紀錄並保持了50年之久。1859年,雷諾茲帶隊探索黃石河上游地區,該地區之後會發展成黃石國家公園,這次探險人稱雷諾茲遠征,是聯邦政府資助的第一次針對該地區的探險。由於遭遇峭壁和深厚的積雪,遠征隊未能到達黃石公園的核心地帶,雷諾茲等人被迫轉向南下,經過風河山北部的尤寧山口後,最終穿過提頓嶺南部進入皮埃爾洞。
雷諾茲曾於美國內戰期間參與河谷會戰的克羅斯基斯戰役,一年後還負責駐防西維吉尼亞州軍事要地哈珀斯費里。1865年3月13日,雷諾茲因立功表現加銜准將。1884年3月17日,雷諾茲以永久上校軍階從工兵隊退役,為40餘年的軍旅生涯劃上句點。1894年10月18日,威廉·富蘭克林·雷諾茲在底特律辭世,享年74歲。
早年生活
威廉·富蘭克林·雷諾茲於1820年3月17日生於俄亥俄州的坎頓,他的父親也叫威廉·雷諾茲(William Raynolds,1789年11月2日-1829年9月20日),母親叫伊莉莎白·西伯里·雷諾茲(Elizabeth Seabury Raynolds,1796年-1853年4月13日),菲斯克(Fisk)是母親的娘家姓,兩人共有6個孩子,小威廉排名第4[1]。小威廉的爺爺也叫威廉·雷諾茲(1764-1814年),曾參與1812年戰爭,並於1812年4月12日至1813年4月13日擔任連隊上尉,還曾在戰爭期間晉升少校,聽從劉易斯·卡斯調遣[2]。
1839年7月1日,小威廉獲得任命,進入位於紐約州西點的西點軍校[注 1][4][5]。1843年,他在全班39名學員中以第5名的成績畢業,他的同學包括威廉·富蘭克林(William B. Franklin)、雷諾茲的朋友約瑟夫·J·雷諾茲(Joseph J. Reynolds)和之後會成為美國總統的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5]。雷諾茲很年輕時就結了婚,但兩人膝下沒有子女[4]。
從軍生涯
雷諾茲首先成為美國第5步兵團加銜少尉,但幾星期後就轉調至美國陸軍測繪工兵隊[6]。該兵團的主要工作是為陸軍測量地形、繪製地圖,於1863年併入工兵隊[7]。雷諾茲在測繪工兵隊的第一個任務是於1843至1844年間擔任助理地貌工程師,協助改善俄亥俄河的導航,然後再於1844到1847年測繪美國的東北邊界[5]。
美墨戰爭
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一觸即發之際,測繪工兵隊被派至邊境,協助陸軍做戰前準備。美墨戰爭期間,雷諾茲跟隨溫菲爾德·斯科特從墨西哥灣港口城市韋拉克魯斯經陸上進軍至墨西哥城。美軍在此戰後占領墨西哥城及周邊地區,雷諾茲等人開始探測附近山脈並著手繪製地圖。他們成為歷史上首批確認登上奧里薩巴山頂峰的人,這座位於19°01′48″N 97°16′12″W / 19.03000°N 97.27000°W的山高約5680米,是墨西哥境內最高峰,也是北美洲第三高峰。[8][9]在連續幾個月的時間裡,雷諾茲與多位陸軍和海軍軍官一起尋找前往奧里薩巴山的最佳途徑。為了便於登峰,他們計劃在長繩上增加冰爪和爪錨,並且這些冰爪和爪錨就附在鞋子上,登峰時的落腳點就可以成為冰爪和爪錨的投射點,以確保眾人能夠安全地爬上峭壁並穿越冰河。[10]當地村民稱,從未有任何人成功登上過奧里薩巴山,對此所做的任何努力都註定徒勞無功[注 2],這更堅定了美國人要向墨西哥人證明人類可以登上這座山的決心[10]。
1848年5月上旬,由近50名軍官組成的登山探險隊乘火車離開奧里薩巴。在茂密的叢林中徒步前行數天後,探險隊逐漸進入山區,地勢緩慢拔高,之後在海拔3700米處建立大本營。5月10日清晨,有20餘名登山隊員從大本營出發,對頂峰發起最後衝刺,但最終成功登頂的只有包括雷諾茲在內的廖廖數人。[10]據登山家兼作家利·奧滕伯格(Leigh N. Ortenburger)記載,這一壯舉很可能在無意之間創下了北美登山運動海拔高度的新紀錄,並且保持了50年之久[11]。雷諾茲估計,奧里薩巴山頂峰的海拔高度為5458米,這一數據略高於此前的預估值,但仍低於現代測量值。由於當時北美洲還沒有發現過更高的山峰,因此雷諾茲認為奧里薩巴山是新大陸的最高峰。[10]峰頂的火山口由冰雪覆蓋,估計有370至590米寬,91米深。墨西哥人一度對美國人是否登上過奧里薩巴山提出質疑,直至1851年,一支法國探險隊在峰頂發現了一面美國國旗,旗杆上刻有年份:1848。[10]
燈塔工程師
從墨西哥返回美國後,雷諾茲繼續繪製美加邊境地圖,測繪工作早在戰爭爆發前就已開始。接下來,他投身水資源開發項目,為日漸膨脹的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開發水資源。雷諾茲在五大湖區域斟測了數年之久,測繪湖岸線的同時也在為燈塔選址。[12]雷諾茲先後晉升中尉和上尉,再於1857年獲派為澤西海岸沿岸和德瑪瓦半島海域設計燈塔,並監督其建設工作[5]。19世紀50年代末,雷諾茲分別監督了德拉瓦州芬威克島燈塔和紐澤西州開普梅燈塔的建設工作[13]。1859年,他改建了佛羅里達州朱庇特的朱庇特水灣燈塔[14]。
雷諾茲遠征
1859年初,雷諾茲帶領遠征隊,對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境內的黃石地區進行斟測。以求「在切實可行範圍內(確認)所有與……本國印第安人、當地農業和礦物資源……河流可通航性、地形特徵,以及各種設備或是建築道路和鐵路所面臨障礙……有關的事項。」[15]遠征隊由幾名技術人員組成,如攝影師兼地圖師詹姆斯·D·哈頓(James D. Hutton)、畫家兼地圖繪製員安東·施波恩(Anton Schönborn),以及地質學家兼博物學家費汀南德·凡德威爾·海登(Ferdinand Vandeveer Hayden),其中海登之後還多次重返黃石地區斟測[16][17]。亨利·E·梅納迪爾(Henry E. Maynadier)中尉是雷諾茲的副手。遠征隊由30人的步兵小分隊護送,並獲得了6萬美元的聯邦資助。經驗豐富的山地居民吉姆·柏瑞哲獲聘擔任嚮導。[15]
雷諾茲遠征於1859年5月下旬在密蘇里州聖路易開始,眾人乘汽船沿密蘇里河逆流而上到達南達科他州的新皮埃爾堡(New Fort Pierre)[18]。6月下旬,遠征隊離開新皮埃爾堡,從陸路前進,在薩皮堡遇到了烏鴉印第安人。據雷諾茲記載,烏鴉族的「人口規模與鄰近的印第安人相比很小,但他們都是有名的勇士,而且從通常的報道來看,他們在面對其他任何部落時很少會落敗,除非人數上遠遠不及對方」[19]。雷諾茲對烏鴉族酋長紅熊(Red Bear)深感欽佩,遠征隊向紅熊保證,不會在他們的領地逗留,只是需要經過,然後雷諾茲等人送給烏鴉族人7匹馬,換取穿過對方領地的許可[19]。
雷諾茲派梅納迪爾帶領分隊前去探索唐河,該河是黃石河的主要支流。與梅納迪爾同行的詹姆斯·D·哈頓和蘇族語翻譯澤弗·雷孔特拉(Zephyr Recontre)順路前去對一處孤立岩層進行斟測,人類在1857年的一次探險期間就從遠處看到了這一岩層。之後該岩層獲名魔鬼塔,哈頓則是首位到達此地的歐洲移民後裔。雷諾茲之後只簡略提及過遠征隊的這一經歷,從未加以詳細闡述。[17][20]到1859年9月2日時,雷諾茲率領的分隊已沿黃石河到達蒙大拿州中南部、與比格霍恩河(Bighorn River)交匯的地區[18]。兩組分隊於1859年10月12日會師,然後在位於懷俄明州中部普拉特河岸的迪爾克里克站過冬[17][21]。
1860年5月,遠征隊再度啟程。雷諾茲帶領的分隊朝北面和西面前進,到達比格霍恩河上流——如今名為溫德河(Wind River)——地區,希望能按探險嚮導吉姆·布里傑(Jim Bridger)的指引通過托加蒂隘口穿越阿布薩羅卡嶺。與此同時,梅納迪爾帶領另一分隊北上前去探索比格霍恩河,並對該河支流做更全面的斟測。兩支隊伍原計劃於1860年6月30日在蒙大拿州斯里福克斯聚首,以便大家一起觀測預計會在1860年7月18日出現的日全食。[15][17]但由於行進路上遇到玄武岩峭壁和很深的積雪,雷諾茲等人在對托加蒂隘口頂端偵測了一個多星期後,還是因6月30日的截止日期臨近而不得不放棄,轉向南下前往三福克斯。布里傑帶隊南下經過風河山北部的另一處隘口,雷諾茲將該隘口命名為尤寧山口(Union Pass),其西面則是傑克森洞(Jackson Hole)和提頓嶺(Teton Range)。接下來遠征隊向西北方向前進,從提頓山口穿過提頓嶺南部,然後進入皮埃爾洞,這裡如今屬愛達荷州地界。[17]雷諾茲一行按時趕到了三福克斯,但梅納迪爾帶領的分隊遲到了數日,導致隊伍不能及時北上觀測日食[15]。兩支分隊會合後開始返回,從蒙大拿州頓堡乘汽船前往位於如今蒙大拿州和北達科他州邊界附近的尤寧堡,然後又從陸路前去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遠征隊於1860年10月在此解散[17][21]。
雷諾茲遠征在探索之後會成為黃石國家公園的地區方面並不成功,但這是歷史上首次有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遠征隊進入傑克森洞並觀測到提頓嶺[22]。遠征隊行進距離超過4000公里,探索面積近65萬平方公里[17]。1859年,雷諾茲向東部發去初步報告,報告中稱,歷史上數量曾非常多的美洲野牛正因其皮的經濟價值而遭人類屠殺,並且速度非常驚人,這一物種可能很快就會滅絕[23]。由於雷諾茲接下來馬上就投身南北戰爭,此後又染上重病,因此他的報告直到1868年才發出[15]。遠征期間收集的研究數據、植物樣本,以及化石和地質標本都送到了史密森尼學會,但由於戰爭爆發,這些素材真到戰後才得到細緻的研究。哈頓繪製的大部分畫作均已失落,施波恩的作品遺失得更多,費汀南德·凡德威爾·海登之後又多次對黃石地區進行探索,他1883年遞交的報告中包含有多幅施波恩的石印版畫作。[17]
美國內戰
內戰爆發後,雷諾茲返回哥倫比亞特區,於1861年7月成為維吉尼亞和北卡羅來納戰爭部的首席地形工程師。由於軍隊沒有足夠的軍用地圖,因此雷諾茲帶領手下工兵開始對維吉尼亞州進行斟測並繪製地圖,涉及範圍也包括當時維吉尼亞州西部、仍然忠於北方聯邦的地區,該區域之後會成為新的西維吉尼亞州。1862年,雷諾茲加入約翰·弗里蒙特率領的山區戰爭部,追擊石牆傑克森直至雪倫多亞河谷,還參與了克羅斯基斯戰役。[5]
河谷會戰後,雷諾茲花了兩個月時間養病,再於1863年1月成為中部戰爭部和第8軍總工程師。1863年3月,雷諾茲已晉升測繪工兵隊少校,羅伯特·李在蓋茨堡戰役期間率領邦聯陸軍第二次向北方突襲時對西維吉尼亞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哈珀斯費里構成威脅,雷諾茲則負責城池防守。[5]1863年3月31日,測繪工兵隊取消獨立編制,併入工兵隊,雷諾茲繼續在陸軍工兵隊任職。兩支部隊的軍官都根據晉升時間保留原有軍階。[24]
隨著內戰尾聲臨近,拉科塔族的威脅逐漸浮現,雷諾德對五大湖地區的知識和經驗就變得比指揮防守哈珀斯費里更為重要。1864年4月,他返回五大湖,成為測繪工作和燈塔建設的主管工程師,此後再也沒有返回戰場。[5]就在戰爭正式結束前,雷諾茲於1865年3月13日因立功表現晉升准將[5]。
戰後經歷
內戰結束後,工兵隊開始對美國的河流和港口進行改善。雷諾茲監督了阿肯色河、密西西比河與密蘇里河的疏浚和通航改善工作。他還為多個港口的疏浚和建設項目出謀劃策,包括水牛城港,密西根州貝林縣新水牛城(New Buffalo)的避難港,賓夕法尼亞州伊利的伊利港,還包括密蘇里州聖路易和伊利諾州麥迪遜縣奧爾頓(Alton)的河港。[5]1864至1870年,雷諾茲擔任督導工程師,為五大湖地區數十座燈塔選址並監督其建設工作[25]。1867年3月7日,雷諾茲晉升工兵隊中校[5],然後開始監督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燈塔建設,後又於1874年在紐澤西州督導赫里福德灣燈塔的建設[26]。1881年1月2日,雷諾茲再度晉升,獲得工兵隊永久上校軍階,接下來繼續參與許多港口和河流通航的改善工作直至1884年退役,這時他的軍旅生涯已經超過40年[5]。
雷諾茲從部隊退役前獲選為長老宗長老[27]。1893年,雷諾茲與西點軍校的老同學重聚,據參與聚會的約瑟夫·雷諾茲回憶,威廉這時雖已退役近10年,但看起來身體健康,很有活力,棕色的頭髮上只「零星帶有一些灰色」[4]。1894年10月18日,威廉·富蘭克林·雷諾茲在密西根州底特律辭世,身後遺骨下葬在俄亥俄州坎頓[28],他給遺孀留下大筆遺產,估計數額在5萬至10萬美元之間(相當於如今的1,831,200至3,662,400美元)[1]。他的遺囑中還進一步指示,所有房產在夫人去世後將捐贈給長老宗教會[1][4]。
影響
1848年,雷諾茲率眾登上墨西哥奧里薩巴山頂峰,比1854年至1865年人類征服阿爾卑斯山許多高峰的登山黃金時代更早。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有計劃和針對性地攀登主要高峰,這一過程中涉及的物流、規劃工作,以及使用的基本登山裝備,使得這次行動成為當時人類最重大的登山探險之一。[10]雖然雷諾茲遠征未能進入之後黃石國家公園的核心地帶,但這一過程中繪製的許多地圖都令之後探索黃石地區的探險家得以受益[15]。雷諾茲還為比格霍恩盆地找到合適的行車路線,為之後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尋找到更適合的路線。雷諾茲遠征還進一步證實,黃石地區的河流存在眾多急流和陡坡,因此基本上都不適合汽船航行[29]。雷諾茲設計了許多燈塔,還監督了不少燈塔的建設,這些燈塔中有多座至今仍在使用,有些還入選國家史跡名錄[30]。
至少有兩處地理方位以威廉·雷諾茲命名。位於蒙大拿州西南部和愛達荷州東北部(44°42′40″N 111°28′11″W / 44.71111°N 111.46972°W),雷諾茲遠征隊跨越大陸分水嶺的山口命名為雷諾茲山口[31][32];1938年,提頓嶺的一座孤峰(位於43°52′15″N 110°49′30″W / 43.87083°N 110.82500°W)得名雷諾茲峰[11][17][33]。費汀南德·凡德威爾·海登將已滅絕的一種田螺屬腹足動物化石殘留標本命名為「雷諾茲螺」(Viviparus raynoldsanus)來紀念雷諾茲,該標本是一次探險期間在粉河盆地發現的[17][34]。
注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Appletons' Annual Cyclopaedia and Register of Important Events 34. D. Appleton. 1895: 595 [2015-01-16]. ASIN B005644AE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2).
- ^ William Henry Perrin (編). History of Stark County: With an Outline Sketch of Ohio. Baskin & Battey. 1881: 628–629 [201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Morrison, James L. The Best School: West Point, 1833–1866.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8-07: 62–63 [2015-01-16]. ISBN 978-0-87338-6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4.0 4.1 4.2 4.3 Twenty-First Annual Reunion of the Association Gradu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 New York, June 12, 1890. The Association of the Gradu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Evening News Printing and Binding House). 1890: 43–45 [201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6).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Cullum, George W.; Edward S. Holden. 1171 – William F. Raynolds. Biographical Register of the Officers and Graduates of the U.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 N.Y.: Nos. 1001–2000. Nabu Press. 2012-04-16: 154–156 [2015-01-16]. ISBN 978-1-248-9037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6).
- ^ The Beginnings to 1815. The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A Brief History.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201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 ^ Roster of the Corps of Topographical Engineers. U S Corps of Topographical Engineers. [201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3).
- ^ Pico de Orizaba, Mexico. NASA Earth Observatory. NASA. 2011-02-28 [2015-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 ^ White, Sidney E. Glaciers of North America—GLACIERS OF MéXICO (pdf). U.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1386-J. U.S. Geological Survey: J384. 2002 [2015-01-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0-17).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Thompson, Jerry. Winfield Scott's Army of Occupation as Pioneer Alpinists: Epic Ascents of Popocatepetl and Citlaltepetl . The Southwestern Historical Quarterly (Texas State Historical Association). 2002-04, 105 (4): 574–580. JSTOR 30239309 –透過JSTOR.
- ^ 11.0 11.1 Ortenburger, Leigh N.; Reynold G. Jackson. A Climber's Guide to the Teton Range. The Mountaineers Books. 1996: 374 [2015-01-17]. ISBN 978-0-89886-4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Beers, Henry P. A History of the U.S. Topographical Engineers, 1813-1863. The Military Engineer. 1942, 34 (200–201): (Jun 1942): pp. 287–291 & (Jul 1942): pp. 348–352 [2015-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6).
- ^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ouse Documents. 123 and 126.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83. 1860 [2015-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Historic Light Station Information Florida. U.S. Coast Guard. 2014-11-17 [2015-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9).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Baldwin, Kenneth H. II— TERRA INCOGNITA: The Raynolds Expedition of 1860. Enchanted Enclosure:The Army Engineers and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2005 [2014-07-13]. ISBN 978-1-4102-21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3).
- ^ Harris, Ann G.; Esther Tuttle; Sherwood D. Tuttle. Geology of National Parks 6th. Kendall Hunt Pub Co. 2003: 649 [2015-01-18]. ISBN 978-0-7872-99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8).
-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Merrill, Daniel D. and Marlene Deahl (編). Up the Winds and Over the Tetons: Journal Entries and Images from the 1860 Raynolds Expedition.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2012-06-15 [2015-01-18]. ISBN 978-0-8263-509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8).
- ^ 18.0 18.1 Raynolds Expedition 1859–60 and Bighorn Canyon Part 1.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5-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7).
- ^ 19.0 19.1 Raynolds, William F. Report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Yellowstone River. Kessinger Publishing, LLC. 2008-10-01: 50–51 [2015-01-18]. ISBN 978-1-4370-662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Mattison, Ray H. The First Fifty Years – Early Explor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National Park Service. 1955 [2015-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 ^ 21.0 21.1 Annual Report of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06: 589 [201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Chittenden, Hiram M. Chapter VII. Raynolds' Expedition. The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ve. Kessinger Publishing, LLC. 2005: 57 [2015-01-20]. ISBN 978-1-4179-045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Historical Vignette 092 – Engineers Warned of Extinction of the "Noble" Buffalo.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2004 [2015-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 ^ Reunification of the Corps of Engineers and the Corps of Topographical Engineers. U.S. Corp of Topographical Engineers. [2015-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9).
- ^ Cullum, George W. Biographical Register of the Officers. Applewood Books. 2009-10-27: 158–159 [2015-01-21]. ISBN 978-1-4290-212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1).
- ^ Veasey, David. Guarding New Jersey's Shore: Lighthouses and Life-Saving Stations. Arcadia Publishing. 2000-05-28: 40 [2015-01-21]. ISBN 978-07385041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S.A. General Assembly. Minutes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resbyterian Board of Publication: 776. 1881 [2015-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2).
- ^ Eicher, John; Eicher, David. Civil War High Command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06-28: 684 [2015-01-22]. ISBN 978-0-8047-36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Raynolds, William Franklin. Report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Yellowstone River. U.S. Army Corp of Engineer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868: 12–18 [2015-01-22]. ISBN 978-1-4370-662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Cape May County (PDF). New Jersey and National Registers of Historic Places. State of New Jerse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10-22 [2015-01-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1-08).
List includes New Hereford and Cape May lighthouses
- ^ Raynolds Pass. 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5-01-22].
- ^ Works Projects Administration. The WPA Guide to 1930s Montana.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94-08-01: 356 [2015-01-22]. ISBN 978-0-8165-150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 ^ Raynolds Peak. 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5-01-22].
- ^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Issue 214. U.S. Geological Survey. 1953: 40 [2015-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