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簡稱安師大,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蕪湖市的公立師範類高等院校,行政上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舉辦。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
安徽師範大學 | |||
---|---|---|---|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國立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學院、皖南大學、安徽工農大學 | ||
校訓 | 厚德 重教 博學 篤行 | ||
創辦時間 | 中華民國民國十七年(1928年) | ||
校慶日 | 4月10日 | ||
學校標識碼 | 4134010370 | ||
學校類型 | 公立大學 | ||
預算 | 14.56億人民幣[1](2023年) | ||
黨委書記 | 蔣家平 | ||
校長 | 李亞棟[2] | ||
教師人數 | 1915人(2024年) | ||
職工人數 | 2813人(2024年) | ||
學生人數 | 58000餘人(2024年) | ||
大學部人數 | 33600餘人(2024年) | ||
研究生人數 | 8680餘人(2024年) | ||
其他在學人員人數 | 18,000餘人 (2024年) | ||
校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蕪湖市 北京東路1號(赭山校區) 九華南路189號(花津校區) 九華北路171號(天門山校區) 31°17′14″N 118°22′23″E / 31.2871219°N 118.372994°E | ||
校區 | 市區 | ||
總面積 | 202.43萬平方米(2024年) | ||
建築面積 | 103.76萬平方米(2024年) | ||
代表色 | 師大藍 | ||
校刊 |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 | ||
藏書數量 | 306.76萬冊(2024年)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人民政府 | ||
郵遞區號 | 241000(赭山校區) 241002(花津校區) 241008(天門山校區) | ||
電話號碼 | +86 (0)553 5910027 | ||
網站 | www | ||
|
安徽師範大學肇始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安徽省政府在安慶市創建的省立安徽大學,歷經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多次改制變遷後,於1946年成立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校於當年12月遷至蕪湖市,並與省立安徽學院合併,成立新的國立安徽大學[3];院系調整後,安徽師範學院於1954年脫離安徽大學獨立辦學;經過了皖南大學、安徽工農大學等數個辦學階段,最終於1972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同意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建制延續至今[4]。
安徽師範大學面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招生,建立了相交多樣的人才培養框架,有資格提供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留學生教育以及從業資格培訓;所設學科專業門類齊全廣泛、協調發展,涵蓋了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多個領域;建立了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三級學位授權體系。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研究型的綜合性大學,具有副教授自審權和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4]安徽師大也為省部共建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及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高校之一[5]。作為師範類高等院校,安徽師大亦有資格招收公費師範生,並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列為「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高校[6]。除了在學術研究領域表現良好,位在江南地區的安徽師大風景迤邐、校園環境優美,並因此於2011年獲中國網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麗的大學」之一[7]。
校史沿革
創辦前
安徽師範大學前身是清朝期間於安徽安慶府建立的敬敷書院,但採行近現代學制的大學之創立則在1928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敬敷書院移建至菱湖湖畔[8];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採取教育改革措施,下詔改全國書院為學堂,省城大書院改為省大學堂;敬敷書院便於當年與求是學堂合併成立安徽大學堂,揭開了安徽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序幕[9][10]:4;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決定廢科舉,興建新式學校,於是安徽大學堂又更名為安徽省高等學堂,並遷入府學宮敬敷書院舊址。清朝滅亡以後又多次改制,直到民國18年(1928年)省立安徽大學成立[11]。
籌備及創辦初期
民國11年(1921年),一批皖籍學者陳獨秀、胡適、高一涵、陶行知等,鑑於安徽近代教育落後的現實,極力倡導籌建安徽大學;但由於軍閥鬥爭和北伐戰爭的影響,籌建工作多次受阻。北伐勝利後,安徽省政府聘請余誼密、劉文典、胡春霖等11人組成安徽大學籌備委員會,並暫時借用安慶聖保羅教會學校的校舍[12];民國18年(1928年)2月,籌備工作就緒,安徽省政府撥安慶集賢門外菱湖百子橋的安徽法政專門學校及五里廟甲種農業學校的校址為校舍[13]:469,學校也在安慶《民岩報》等報刊上登出招生廣告,開始招收預科生[14]:1—2。首批預科學生142人被分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班;當年4月10日上午10時,預科正式開學,這一天也被定為省立安徽大學的誕生紀念日。1928年8月,學校成立文法學院,內設中文、教育、政經、法律四系,學制四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劉文典任文法學院院長兼預科主任,主持校務工作[13]:469。
1929年1月,程天放任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接收改組安大,並根據安徽省政府訂頒的《安徽大學組織大綱》將學校更名為「安徽省立大學」;同年2月,析文法學院為文學院和法學院;同年,王星拱接替程天放擔任校長後,決定學校成立自然科學相關系所,以使學校達到國民政府《大學組織法》的標準[10]:50[15];文學院設中文、外語、哲教三系;法學院設經濟、法律、政治三系。同年9月,成立理學院,設數學、化學、物理三系[13]:469。1930年,再改校名為「安徽省立安徽大學」,校理學院亦增設生物系[16][17]:556。1934年,在安徽省政府的訓令下,安徽大學法學院被撤銷,其經費將用於成立農學院;1935年,增設農學院,設農藝、農業經濟二系[18]:349[19]。
1938年春,由於日軍進犯,省立安徽大學大部分教職工為避戰火,相繼離校,學校陷於停頓。1938年6月,安慶被日軍攻占,對此學校擬內遷復校,但因內遷學校過多加之經費欠缺,教育部決定安徽大學停辦。1939年,代理校長汪洪法向安徽省政府辦理了移交手續,具有10年辦學歷史的省立安徽大學就此宣告停辦[20]:529。儘管內部鬥爭激烈、矛盾重重,但從1928年至1937年,省立安徽大學共培養了六屆本科畢業生,計556人,另有不少預科畢業生和肄業生。當時較知名的學者姚永朴、劉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陳望道、丁緒賢、郁達夫、周予同、呂思勉、章益、周建人等都曾在此執教,故省立安徽大學時有「於京滬一帶,僅次於上海同濟大學」之譽[9]。由於在安徽省創校最早,日後繼承省立安徽大學衣缽的安徽師範大學也因此有了安徽省高等教育的「母體」和基礎教育的「母機」之美稱[21]。
安徽學院時期
省立安徽大學停辦期間,因日本軍事入侵而遷至立煌縣(現金寨縣)的安徽省政府為解決安徽未淪陷地區高中畢業生求學問題,於1940年春動議籌辦安徽建設學院。1941年2月,改設安徽臨時政治學院,劃定古碑沖黃家集(今金寨縣古碑鎮)為院址[22]。1941年8月,安徽臨時政治學院正式成立[23]:571。同年10月招生,內設文史、政經、法律、教育四系,學制一年[17]:556;1942年9月改名為省立安徽師範專科學校,內設國文、英文、數學、教育、史地五科,學制三年。1943年9月正式定名為省立安徽學院,聘朱佛定為院長,本科學制四年,下設中文、史地、政治、教育4系;專科學制二年,設銀行、藝術、師範3科。後增設英文、數學2系;教育系則並人師範專修科[24]:471。1944年1月,安徽學院在皖南休寧萬安鎮創設安徽學院皖南分院[25]。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省立安徽學院隨省府遷至合肥郊區臨河集辦學,有500餘名學生經轉學考試入國立安徽大學,成為國立安大復校後的新生。而安徽學院則因校舍破舊,交通不便,於1946年10月遷至蕪湖赭山建校,皖南分院也同時遷至蕪湖,與省立安徽學院合併[26]:514。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蕪湖,蕪湖軍管會接管省立安徽學院。1949年12月4日,省立安徽學院與國立安徽大學合併為新的安徽大學。至此,安徽學院辦學事業遂告結束[23]:747。安徽學院是抗日戰爭時期安徽省唯一的一所高等學校,歷時九年,三易校名,三遷校址,共培養學生七屆964名畢業生[27]。
國立安徽大學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恢復安徽大學,並改「省立」為「國立」,是為國立安徽大學,校址仍在安慶[26]:514,決定由朱光潛等12人組成籌委會,朱光潛任主任委員,陶因為秘書。後朱光潛一再懇辭,乃改命陶因為籌委會主任[10]:63。國立安徽大學由教育部直轄,學制四年,實行學年學分制。學校設文、法、理、農四院,共13個系。文學院設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系、歷史系、哲學教育系;法學院設法律系、政治系、經濟系;理學院設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農學院設農藝系、森林系、園藝系等[10]:5。國立安徽大學在安慶的3年中,共畢業學生729人[13]:470。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安慶,南京市軍管會接管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7月中旬,長江洪水泛濫,校園全部被淹。1949年12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文教部決定國立安徽大學遷至蕪湖,與省立安徽學院合併,成立新的安徽大學[23]:747[28]。
安徽大學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49年12月4日,國立安徽大學自建制地安慶遷至蕪湖,與省立安徽學院合併,組成新的安徽大學[23]:747合併之初學校仍然沿用「國立安徽大學」的校名、門牌和印章,直到1950年底,學校大門門頭字牌由「國立安徽大學」改為安徽大學。共有文、法、理、農四個學院,內設12個本科專業,即文藝(內分中文、外語、藝術三組)、史地、教育、法律、經濟、數學、物理、化學、農藝、園藝、森林、土木工程12個系[26]:514,另辦有中文、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森林專修科及師資速成班。1952年5月,中共安徽大學黨委成立,項南任校黨委書記,許傑任校長[29]:90。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後,中央人民政府仿效蘇聯對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1950年7月,安徽大學土木工程系及藝術系併入南京大學。1952年底,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南京大學及金陵大學蠶桑專修科[29]:90,以及由原皖北文藝幹校、巢縣黃麓師專和皖南師範學校合併而成的安徽師範專科學校等系所、學校相繼併入安徽大學[30]:151。同時,經濟系的學生及部分教師調往復旦大學;園藝系二三年級學生調往浙江大學農學院;法律系部分師生調往華東政法學院,法學院及所屬系科不復存在。1953年,江蘇師範學院化學系三年級學生調入安徽大學,安徽大學數學系、物理系、教育系、歷史系三年級學生調往華東師範大學。調整後,安徽大學的文、理、農三院整合設置為「師範學院」和「農學院」二院[23]:800。
1954年2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及華東行政委員會決定取消安徽大學校名,其下屬的師範學院和農學院分別獨立建院,當年8月,安徽師範學院與安徽農學院正式分設[31][32]:433。
1954年-1972年
1954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等決定,安徽大學師範學院、農學院分別獨立建院;同年9月,農學院遷往合肥新落成的校區獨立辦學,建立安徽農學院;校本部易名掛牌為安徽師範學院,方向明任院長[32]:433。安徽師範學院獨立建院後,設有中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五系及中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藝術八個專修科[32]:420[33]。1956年,安徽師範學院設立了函授部,創辦夜大學,並在全省範圍內招收學生,成為安徽省第一所創辦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23]:778。1956年,學校增設俄語科;1957年又相繼增設了地理系和體育科[34]。
1958年,基於進一步加強省會合肥的高等教育之考量,中共安徽省委決定安徽師範學院文、理系科分別建院[23]:801。當年7月,該校中文、歷史兩系學生和大部分教師及外語科的全部師生遷往合肥,與合肥師專合併,併入合肥師範學院;物理系全部學生和部分教師遷往合肥併入剛籌建的合肥大學[23]:515[29]:91。之後安徽師範學院又重新建立了中文、歷史、物理三系,但在1959年7月,安徽師範學院中文、歷史、地理三系師生又遷往合肥,併入合肥師範學院;而合肥師範學院數學、生物、物理三系師生全部遷往蕪湖併入安徽師範學院。至此,安徽師範學院成為理科師範類高校,合肥師範學院則成為文科師範類高校。調整後的安徽師範學院設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系和藝術、體育兩個專修科[35]:352[36]。
1958年9月,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視察合肥,時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請毛澤東題寫「合肥大學」校名,但毛澤東認為合肥是沒有名氣的小城市,校名還是「安徽大學」好,於是毛澤東為新建的學校題名為「安徽大學」,建制延續至今[37]。這樣,安徽師範學院就不能再使用「安徽大學」的校名,於是決定將學校更名為「皖南大學」。而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1958年10月視察蕪湖期間,也親筆題寫了新校名「皖南大學」[26]:515,該校名於1960年正式啟用[29]:90。此時,受到中共中央發起的大躍進政策影響,1960年9月,皖南大學藝術科與安徽藝術學校合併成立安徽藝術學院,而學校體育科則與安徽體校合併成立安徽體育學院。但在1962年,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委員會調整省內高校數量,上述兩個成立不久的高校又分別併入合肥師範學院和皖南大學[32]:292。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皖南大學的教師遭到批鬥、正常教學秩序遭到嚴重破壞,該校校內曾成立過多個紅衛兵組織,發生過多起武鬥事件[32]:420[38];受此影響,皖南大學也被紅衛兵擅自更改為安徽工農大學,並於1968年9月11日得到了安徽省革命委員會的批准;1968年8月,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安徽工農大學,並在校內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同年12月,該校師生員工在工宣隊、軍宣隊的帶領下到涇縣黃田公社(今涇縣榔橋鎮[39])接受鬥、批、改及貧下中農的再教育[26]:515[40]。1970年初,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決定調整本省大專院校,其中合肥師範學院被撤銷,併入安徽工農大學,而合肥師範學院校園無償讓給當年遷入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41][42]。
文革開始後,高等學校均停止招生,但在1968年,毛澤東表示應該復辦理工科大學,並縮短學制,強調教育需要與革命相結合,實施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其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向中共中央提出《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決定恢復高等學校招生,但廢除考試制度,轉而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覆審相結合的新招生制度[43]。安徽工農大學也於1970年開始了招生試點工作,在安徽省內招收了不少工農兵學員;但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的主要任務並非學習,而是「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的教學效果,導致人才素質不高[44]。
另一方面,組建安徽工農大學的合肥師範學院及皖南大學皆為師範類高等院校,1969年,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指出,兩校合併後,仍為師範類大學;但並校後的校名「安徽工農大學」並不能反映學校的師範性質,於是該校革命委員會於1971年2月18日向省革委會申請將校名由「安徽工農大學」改為「安徽師範大學」。1972年12月15日,省革委會批准更名[36][38]。
安徽師範大學
1972年12月25日,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安徽工農大學改名為安徽師範大學;學者郭沫若也為安徽師範大學題寫了校名[18]:350。1974年,安徽省革委會批准安徽師大在阜陽[35]:353、淮北等地開設分校,以招收更多的工農兵學員[45]。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7年11月21日,基於為安徽省培養急需人才的需求,中共安徽省委、省革委會決定安徽師範大學在全省各地市設立教學點[23]:944[18]:352;因此,學校相繼在安慶、巢湖、滁州、宿州、淮南、六安、馬鞍山市[13]:461等地市設立了教學點,並由學校本部選派教師授課[24]:524。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安徽師大位在阜陽、淮北、安慶等地的分校或教學點相繼獨立並升格為本科大學,為安徽省高等師範教育作出了貢獻。後來,安徽師範大學又與安徽大學、安徽醫學院、安徽農學院四所高等院校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院校[30]:151。
1980年起,該校與全國重點大學一起列入招生第一批次錄取[30]:164。1981年,安徽師大與同省合肥工業大學、淮南礦業學院等大學一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3]:948。1985年,《安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公開發行;1987年12月,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有資格招收外國留學生[17]:559。2000年,安徽師大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2002年更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46]。2003年5月,安徽師範大學新校區開工建設。2004年,學校獲准舉辦獨立學院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47]。
2005年2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蕪湖師範專科學校併入安徽師範大學,成為安徽師大的專科部[48]。201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成立揭牌,成為安徽皖南地區首家出版社[49]。2013年5月,安徽師大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並於當年12月9日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50]。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示意圖
文化傳統
校訓
安徽師範大學校訓是「厚德、重教、博學、篤行」。其中「厚德」出典於《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在彰顯學校厚重質樸、至善致遠的優良品質;「重教」二字則體現了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博學篤行」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在弘揚廣博地學習涉獵、切實誠懇踐行知識之精神[51][52]
校徽
安徽師範大學的校徽為圓形圖案,校徽上部為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中文校名[18]:350;下部「ANHUI NORMAL UNIVERSITY」則為英文校名;中間圖案為教師授課的抽象化形象,表達了學校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之寓意;其中的實心圓代表太陽,實心圓下面則由該校縮寫「安師大」的漢語拼音的首字母A、S、D及代表建校時間的數字「1928」組成,校徽底色藍色象徵藍天或黑板,故校徽也含有「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之寓意[53]。安徽師範大學現行的校旗中也包含有校徽圖案[54]。
校歌
學校校歌為《安徽師範大學校歌》,沿用了省立安徽大學在1933年第九次校務會議上通過的校歌;該歌曲由時任省立安徽大學校長程演生作詞、國立音樂學院院長蕭友梅作曲。校歌樣式為四部合唱曲[52][55]。
“ |
潛岳蒼蒼,江淮湯湯。夏商肇啟,雍容漢唐。 |
” |
——安徽師範大學校歌[註 1] |
校慶
學校校慶日為每年的4月10日。因其前身省立安徽大學完成籌備後於1928年4月10日舉行了開學典禮[56];這一天也因此被安徽師範大學及相承一脈的安徽農業大學視為學校的誕生日[57][註 2]。
學生社團
1929年2月,程天放接替劉文典成為省立安徽大學校長,開始重視培養該校學生集會結社的習慣及服務社會的精神,以弘揚學生自治的理念;以後出任該校校長的王星拱、程演生、傅銅等人也接受了這一理念,因此學術、文體型社團皆受到了學校管理層的支持;學校在校生也通過這些社團發揮了自身愛好、豐富了校園生活;亦營造了校園內融洽的氛圍[59]。其後歷經波折。截至2023年,安徽師範大學學生社團已經超過70個,分理論學習型、社會科學型、學術科技型、文學藝術型、體育健身型、公益服務型6大類;各社團也時常通過包括社團文化節在內的定期活動提升自己在學生中的知名度[60]。它們均由中國共青團安徽師範大學委員會直接主管,而校學生社團聯合會負責聯絡協調這些社團[61]。
行政管理
1928年成立之初,省立安徽大學創立之初,由文法學院院長劉文典出任校長,同年,劉文典因事去職[62],校長由王星拱接替,以後,程演生、傅銅等學者又相繼出任校長[63][64][65]。1946年1月,成立國立安徽大學,陶因出任大學籌委會主任,同年9月,陶因轉任校長;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安慶,國立安徽大學師生共推外語系主任鄭啟愚為護校委員會主任,負責保護學校。直到中共安慶地委臨時接收學校。1949年6月,南京市軍管會派出軍事代表接管大學[6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安徽大學黨委於1952年成立[29]:90,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事物實質上由校革命委員會主管,直到文革結束後才恢復原有行政管理機制[36]。現任大學校長為中科院院士李亞棟,2022年獲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聘任,他是安徽師大建校以來的第40任校長,接替了2021年出任中共蕪湖市委副書記的張慶亮[67][68]。現任黨委書記是蔣家平,2024年12月3日就任,接替了赴京任職的張立馳,此前曾擔任蚌埠醫科大學黨委書記[69]。
在行政管理上,安徽師範大學實施中共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故校內事務由中國共產黨安徽師範大學委員會統一領導,校長則主持學校行政工作,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任命,也是安徽師大的法定代表人[70]。
現狀
師生概況
在創校之初,省立安徽大學僅有學生100餘人,教師數十人[13]:469;歷經多年發展,師生數逐年增加,至2021年,安徽師大共有教職工2,380餘人,其中不乏入選「四個一批」、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人才計劃的教師,而擁有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者更達到970餘人。該校人才培養框架完備,有資格提供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留學生教育以及從業資格培訓,並擁有各類在籍學生46,100餘人,其中也涵蓋了本科生、碩博研究生、留學生及成人教育生[4]。作為安徽省內創校最早、規模最大的師範類院校,安徽師大也有資格招收公費師範生,為該省培養合格的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71][72]。
院系設置
1928年8月,省立安徽大學文法學院成立,內設中文、教育、政經、法律四系,學制四年,成為學校建校後率先創辦的一個系所[13]:469。後歷經院系調整和學科發展,目前安徽師範大學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2021年,安徽師大共開設88個本科專業,已囊括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多個門類的學科專業;師範類及非師範類專業也都有長足的發展[73];其中,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物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思想政治教育及歷史學等師範類專業實力較強,並已經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師範類專業二級認證[74][75];這些專業分布在18個二級學院內。其中設置於赭山校區的專業學院有:音樂學院[76]、教育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等三個學院[77]。設置於花津校區的專業學院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美術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地理與旅遊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設置於天門山校區的專業學院有:文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歷史學院等[78]。
除了本科專業外,安徽師範大學也擁有碩士、博士二級學位授權體系,至2021年,該校已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及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4個[4]。
科研平台
除專業學院外,安徽師範大學還依託地理位置、人文資源優勢設置了多所研究機構,如中國詩學研究中心[79][80]、功能分子固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伏爾加—第聶伯兩江流域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帶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協同創新中心[81]、分子基材料省重點實驗室、安徽文化發展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82]、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安徽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重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江淮流域地表過程與區域響應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與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網絡與信息安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分子酶學與重大疾病機理研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水土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實驗室、安徽省智慧機器人信息融合與控制工程實驗室、安徽省新能源汽車電池儲能材料工程實驗室、安徽省醫療大數據智能系統工程實驗室、安徽省高碳產業碳中和工程實驗室及安徽省中藥日化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83]。
出版刊物
自《安徽師範學院學報》(今《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於1957年創刊以來[84],因學術實力的增強及現實發展的需要,安徽師大編輯出版的學術期刊數量增加,學校已經擁有《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高校輔導員學刊》[85]、《學語文》等數種學術期刊;同時,安徽師範大學擁有一所大學出版社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及編輯出版的《安徽師範大學報》[4]。
典藏資源
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現有紙質圖書297.43萬冊,其中古籍22萬冊,包括善本古籍共751種,13,044冊。地方志是其特色藏品。《洪武正韻》更為國內唯一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朝嘉靖刻本《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等均為海內珍本。並擁有古籍閱覽室、專用古籍書庫,內有專職人員負責修復、管理古籍。學校擁有國內外主要網絡資源及資料庫,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數位化[4][86]。圖書館內還設有安徽師範大學博物館及設於敬文圖書館六樓的校史館,陳列了一些安徽籍名書畫家的作品及與書畫相關的古代器物[87]。
排名聲譽
安徽師範大學已經有6個學科入選「安徽省高峰學科」,該校的化學、材料科學和工程科學3個學科實力強勁,進入了ESI大學排名全球前1%[88]。
在大學排名上,安徽師範大學位列2022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大學排名第1,561名(中國大陸第207名),2023年,學校在軟科的排名為中國大陸132名(未參加世界大學學術排名)[89][90]。而在2022年的校友會中國師範類大學的排名為第17名(綜合實力居中國大陸第120名、安徽省第4名[91]),獲評為四星級的中國高水平大學[92]。安徽師大也正在積極推進該校的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兩個優勢學科群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行列,並致力於自身步入中國師範類大學排名前五名[93]。
校園環境
安徽師範大學主體在安徽省蕪湖市,現有赭山校區、花津校區、天門山校區三大校區;校園占地總面積約202.43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約107.37萬平方米[94]。
赭山校區
赭山校區又稱中校區、老校區,位於蕪湖市鏡湖區北京東路1號。該校區從1946年10月省立安徽學院遷至蕪湖赭山建校、1949年10月國立安徽大學遷至蕪湖起就一直沿用至今[26]:514。校區依赭山而建,故取名為「赭山校區」,又因歷史悠久一般也被稱為安徽師範大學老校區。該校區地處蕪湖市中心地段,毗鄰赭山公園、鏡湖風景區、中山路步行街;景色秀麗,環境優美。聯外交通便利,鄰近蕪湖軌道交通第一個換乘站鳩茲廣場站,可經由1號線、2號線往來於蕪湖市區及蕪湖站等交通樞紐。該校區現由音樂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法學院三個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等系所使用[95]。
赭山校區內有2001年由香港實業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捐資500萬元所興建的田家炳教育書院。2001年10月11日落成時,田家炳本人也前赴參加慶典儀式。該教學樓位於赭山校區東大門正入口處,北靠赭山,南臨鏡湖,被視為赭山校區標誌性建築[96]。校內還有建成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的皖江中學堂,保存至今,已於2005年12月成為蕪湖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7]。
花津校區
花津校區成立於2003年,又稱南校區、新校區,現因作為安徽師範大學的法定註冊地,一般也被稱為安徽師範大學本部[98]。位於蕪湖市弋江區九華南路189號。距赭山校區約6公里,公共運輸換乘便利,鄰近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文津東路站[99]。花津河貫穿該校區南北中心生態帶,近年經過水域治理和生態修復,河流生態系統已經得到了一定改善[100];河畔有文思亭、明德亭等風物[101]。校區內亦有學生宿舍、運動場、食堂、敬文圖書館、實習實訓中心等設施,可以滿足教師及學生的校園生活需求;其中,以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會的創辦人朱敬文命名的敬文圖書館還曾獲得網易教育評為「全國最美的50座大學圖書館」[102][103]。
天門山校區
天門山校區位於蕪湖市九華北路171號,原為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辦學地址。202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擬同意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高校蕪湖學院,故學院也進入轉設過渡期並搬遷至文津過渡校區(原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文津校區)辦學;皖江學院的原校址經升級改造後,成為安徽師範大學天門山校區,並於2022年9月正式啟用[78]。
籌建中校區
2021年以來,安徽師範大學也開始於安徽省會合肥籌備成立合肥校區,校址在該市肥西師範學校內,學校計劃在該校區成立一個高等研究院及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未來設計學院、空天信息學院、人工智慧學院四個二級學院[104][105]。
知名校友
根據《安徽師範大學校友會章程》第14條,安徽師範大學校友是指曾在省立安徽大學、國立安徽大學、安徽學院、合肥師範學院、皖南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慶、淮北、六安、阜陽等教學點及蕪湖師範專科學校等學習、工作、進修以及被聘為學校名譽博士、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等人士[106]。
自建校以來,安徽師範大學及其分校、教學點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的各領域專業人才超過30萬人,為安徽省高校之最[107][108]。中國大陸政界中的知名校友有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勝俊[107]、新華通訊社原社長李從軍、安徽省政協原主席楊多良[109]、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丁學東、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啟生[110]等人。
安徽師範大學校友中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者有兩院院士王文興、王如松、李亞棟[107]、韓斌、汪衛華,歐洲科學院院士曹進德等人;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有安徽大學歷史系教授李修松[111]、廣西民族大學中文系教授卞成林[112][113]、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尚必武[114]、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徐澤水[115]等人。體育界較知名的校友有撐杆跳高運動員蔡維燕、武術散打國家隊運動員張軍勇[116]、田徑運動員王春雨等人[117]。
注釋
參考文獻
- ^ 安徽师范大学2023年单位预算. 安徽省教育廳. 2023-03-07.[失效連結]
- ^ “院士校长”添新成员:中科院院士李亚栋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澎湃新聞. 2022-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 ^ “安徽大学”校史争论再继续. 澎湃新聞. 2021-01-24 [202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 ^ 4.0 4.1 4.2 4.3 4.4 4.5 安徽师范大学. 蕪湖市人民政府. 2021-05-12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廳. 2022-07-18.[失效連結]
- ^ 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遴选结果的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4-11-20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Top 10 most beautiful universities in China. 中國網. 2011-03-31 [2016-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英語).
- ^ 陶澍、鄧廷楨. 《安徽通志》. 黃山書社. 2015年. ISBN 9787546147819.
安慶府敬敷書院。原名培原書院。乾隆年間改今名。在府儒學內。
- ^ 9.0 9.1 程必定、汪青松. 皖江文化探微: 首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选编.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5年: 289. ISBN 9787810933346.
- ^ 10.0 10.1 10.2 10.3 朱守良. 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6年. ISBN 9787810932936.
- ^ 馬勇. 严复学术思想评传.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1年: 221. ISBN 9787501317431.
- ^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安徽省志: 司法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7年: 593. ISBN 9787212013967.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安徽省志: 敎育志. 方志出版社. 1996年. ISBN 9787801221186.
- ^ 周乾. 《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院系设置与发展》.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安徽省合肥市: 安徽大學). 2008年, 32 (5): 1—10 [2023-06-27]. ISSN 1001-5019.[失效連結]
- ^ 周乾. 王星拱与省立安徽大学早期发展. 安慶新聞網. 江淮文史. 2021-07-01 [202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 ^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 中国近代畜牧兽医史料集. 農業出版社. 1992年: 214. ISBN 9787109021457.
- ^ 17.0 17.1 17.2 黃展鵬. 中国著名大学概览.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1年. ISBN 9787209006873.
- ^ 18.0 18.1 18.2 18.3 趙亮宏、趙學文、韓振乾. 中国高校.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3年. ISBN 9787500051985.
- ^ 胡曉玲. 档案话百年:民国时期安徽大学农学院院系发展史略. 安徽農業大學-檔案館. 2021-06-29 [202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 ^ 陳賢忠、程藝. 安徽教育史, 第 1 卷.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 ISBN 9787533640491.
- ^ 徐成進. 安徽师范大学成功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中新社. 2014-01-06 [2023-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2).
- ^ 金寨县古碑镇简介. 金寨縣人民政府. 2023-02-28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 ^ 23.00 23.01 23.02 23.03 23.04 23.05 23.06 23.07 23.08 23.09 陳賢忠、程藝. 安徽教育史,第2卷.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 ISBN 9787533640491.
- ^ 24.0 24.1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安徽省志 第54卷. 安徽省人民出版社. 1993年4月. OCLC 222490573.
- ^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硏究所. 安徽史学,第1-6期.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硏究所. 1986年: 41. OCLC 1292551125.
-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安徽省情,第3卷. 安徽省人民出版社. 1985年. OCLC 15429427.
- ^ 省立安徽学院时期(1940年3月—1949年12月). 安徽師範大學檔案館. 2014-11-20 [2016-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 ^ 《安徽文化史》編纂工作委員會. 安徽文化史,第3卷.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203. ISBN 9787305036361.
- ^ 29.0 29.1 29.2 29.3 29.4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丛书:文苑英华. 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1年. ISBN 9787503404085.
- ^ 30.0 30.1 30.2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 当代中国的安徽,第 2 卷. 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2年. ISBN 9787800920370.
- ^ 安徽大学时期(1949年12月—1954年8月). 安徽師範大學檔案館. 2014-11-20 [2016-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 ^ 32.0 32.1 32.2 32.3 32.4 張召奎、周懷宇、金宏慧. 教坛古今.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年. ISBN 9787212017019.
- ^ 孫繼南. 中囯近现代音乐敎育史纪年,1840-1989. 山東友誼出版社. 2000年: 162. ISBN 9787806423004.
- ^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安徽省志:体育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年: 175. ISBN 9787212004231.
- ^ 35.0 35.1 中國高等學校簡介編審委員會. 中国高等学校简介.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2年 [2023-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 ^ 36.0 36.1 36.2 安徽师范学院到安徽工农大学时期(1954年8月—1972年12月). 安徽師範大學檔案館. 2014-11-20 [2016-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 ^ 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室. 毛泽东同志关心安徽建设与发展记略. 人民網. 安徽日報. 2013-12-25 [2023-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5).
- ^ 38.0 38.1 师大纪事1949-1999. 安徽師範大學檔案館. 2016-05-11 [2016-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2).
- ^ 中共涇縣縣委黨史地方志室. 泾县行政区划. 涇縣人民政府. 2022-01-13 [2023-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5).
- ^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安徽省志:政党志. 方志出版社. 1998年: 153. ISBN 9787801223814.
- ^ 徐文娟. 中国共产党安徽一百年大事记(1921—2021)之二. 安徽新聞網. 安徽日報. 2021-11-04 [2023-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5).
- ^ 馬揚、汪克強. 2 , 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杭州市: 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9年: 23. ISBN 9787308021128.
- ^ 安徽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安徽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年: 187. ISBN 9787532602247.
- ^ 馬鞍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马鞍山市志. 安徽省合肥市: 黃山書社. 1992年: 45. ISBN 9787805353456.
- ^ 淮北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淮北市志. 方志出版社. 1999年: 890. ISBN 9787801225054.
- ^ 胡傳志. 九华集: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论文集.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624. ISBN 9787532549160.
- ^ 蕪湖新聞網.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转设为芜湖学院. 蕪湖市人民政府. 2021-06-07 [2023-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5).
- ^ 教育部关于同意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安徽师范大学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5-02-21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揭牌 臧世凯等出席仪式. 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2010-06-29 [2020-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6).
- ^ 安徽师范大学成功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人民網. 2014-01-06 [2020-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 ^ 校训. 安徽師範大學. [2022-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5).
- ^ 52.0 52.1 錢佳佳. 潜心学术需博学 厚积薄发靠笃行. 中國青年報. 2020-09-08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校徽. 安徽師範大學. [2022-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5).
- ^ 校旗. 安徽師範大學. [2022-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3).
- ^ 安徽师范大学校歌之由来. 安徽師範大學檔案館. 2016-05-12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 ^ “上庠弘道·江淮弦歌”安徽师范大学庆祝建校95周年专场音乐会精彩上演. 安徽省教育廳. 2023-04-18.[失效連結]
- ^ 【校庆纪念日】安徽师大与安徽农大共同庆祝建校90周年. 安徽師範大學. 2018-04-10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鍾煜豪. 安徽三所“同根”高校校庆日都不同:一个90年,三种论述. 澎湃新聞. 2018-10-20 [202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9).
- ^ 朱曉凱. 民国前期学生自治思潮下省立安徽大学学生社团述论. 安慶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11-18, 39 (5): 40–47 [2023-05-17]. ISSN 1003-4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9).
- ^ 安徽师范大学举办2023年学生社团文化节暨庆祝建校95周年社团活动巡游展. 中國網. 2023-04-11 [202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 ^ 社团一览. 安徽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 2021-02-04 [202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 ^ 章玉政. 《刘文典年谱》的怀疑与发现:有没有踢过蒋介石. 中華讀書報. 中新社. 2011-11-30 [202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5).
- ^ 方克立、王其水 (編).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 第二卷:人物志 上册》. 華夏出版社. 1994: 96–99. ISBN 9787508005065.
- ^ 劉衛東 (編). 《河南大学百年人物志》.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2: 17–18. OCLC 909672199.
- ^ 周川 (編).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8: 621. ISBN 9787533481568.
- ^ 安徽大學. 安徽大学校史中的红色基因. 中國青年報. 2021-01-22 [202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5).
- ^ 安徽一高校校长担任芜湖市委副书记. 鳳凰網安徽. 2021-07-27 [202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1).
- ^ “院士校长”添新成员:中科院院士李亚栋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中國青年報. 2022-06-12 [202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5) –透過中安在線.
- ^ 【长三角日报】蒋家平履新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曾在中国科大工作27年. 上觀新聞. 上海市. 2024-12-04 [2024-12-10].
- ^ 新華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2014-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1).
- ^ 安徽省教育厅2022年上半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安徽省教育廳. 2022-07-29.[失效連結]
- ^ 王志鵬. 把根深深扎进乡土里 —— 安徽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纪实. 中國教育報. 2020-11-23 [2023-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4).
- ^ 专业设置. 安徽師範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3).
-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及通过中期审核专业名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2-07-19 [2023-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3).
- ^ 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三批B、C类省级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廳. 2008-10-15 [2016-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5).
- ^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音乐学院维修改造工程项目履约信息. 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 2022-03-30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农工党安徽师范大学支部委员会组织党员学习农工党芜湖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蕪湖市委員會. 2021-10-28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78.0 78.1 今天,安师大天门山校区正式启用!. 蕪湖發布 (澎湃新聞). 2022-09-15 [2022-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2).
- ^ 第二届“秋浦论诗”圆满落幕. 馬鞍山市文化和旅遊局. 2021-07-15.[失效連結]
- ^ 黃振新. 安徽师范大学刘运好教授《陆士衡文集校释》《陆士龙文集校释》出版. 中國網. 2023-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 ^ 2012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2013年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馬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2-12-28.[失效連結]
- ^ 安徽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5-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 ^ 安徽师范大学2021学年度基本数据. 安徽師範大學. [2022-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2).
- ^ 胡德仁. 中国报刊大全:邮发部分. 北京市: 人民郵電出版社. 1986年: 206. OCLC 17813108.
- ^ 《高校辅导员学刊》创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光明日報. 2009-05-07 [202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 ^ 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國古籍保護網.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最美图书馆:书香与人文浸润的敬文馆. 中國大學生在線.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蕪湖新聞網. 芜湖10所高校,谁最有特色?. 長江網. 2022-08-22 [202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 ^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2023-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9) (英語).
- ^ 安徽师范大学. 軟科. [202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3).
- ^ 校友会2022安徽省最好大学排名. 中國校友會網. 2022-04-20 [202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1).
- ^ 校友会2022中国师范类最好大学排名. 中國校友會網. 2022-04-20 [202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1).
- ^ 陳牧. 发力“双一流” ,安徽这些高校有哪些“新动作”?. 安徽新聞網. 新安晚報. 2023-03-14 [202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 ^ 学校简介. 安徽師範大學.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4).
- ^ 通南达北 纵揽山水. 蕪湖市人民政府. 2021-11-03 [2023-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3).
- ^ 李萌. 曾亲赴安师大见证教育书院落成. 安徽商報. 2018-07-11 [2018-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2).
- ^ 芜湖检察:百年建筑“复活”始末. 安徽省人民檢察院. 2022-05-31 [2023-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2).
- ^ 2023年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学苑南楼5号楼维修改造工程项目招标公告. 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 2023-04-03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蕪湖新聞網. 三处风雨连廊示范点投入使用. 蕪湖市人民政府. 2022-10-14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12000斤鱼,免费请师生吃!. 中國教育報. 2021-04-05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二十大代表风采/路丙辉:陪学生走好人生路. 新華通訊社. 2022-10-02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丁姍、李潤文. 朱敬文奖学金资助1.3万名学子. 中國青年報. 2008-04-09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周九常. 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与发展.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6年 [2023-05-13]. ISBN 9787307187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肥西师范学校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合肥市教育局. 2021-05-28.[失效連結]
- ^ 安徽师范大学合肥校区来了!. 合肥市人民政府. 2022-02-16.[失效連結]
- ^ 安徽师范大学校友会章程. 安徽師範大學校友會. 2020-09-25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107.0 107.1 107.2 安徽师范大学喜迎建校90周年 培养近30万专门人才. 人民網 (中國新聞網). 2018-05-21 [2018-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李锦斌在安徽师范大学调研.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安徽日報. 2017-09-10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杨多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安徽日報. 2008-02-04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1).
- ^ 高云霄(女)、胡启生任河北省副省长(简历). 中國經濟網. [2021-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9).
- ^ 安徽省十二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主席张昌尔). 中國經濟網. 2018-01-27 [2018-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2).
- ^ 卞成林: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抓手 培育民族英才. 新華通訊社.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卞成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中華民族共同體. 2021-04-13 [202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7).
- ^ 胡軒琳. 【校庆进行时】我院2001届校友尚必武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安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2018-09-17 [202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7).
- ^ 徐泽水教授回母校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南陵縣人民政府. 2023-05-09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 ^ 安徽师范大学学子在亚运会上为中国再添一金. 安徽教育網. 2010-11-22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6).
- ^ 专访王春雨 安师大出了一个田径“天才少女”. 新浪安徽. 2018-08-30 [202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1).
延伸閱讀
- 安徽師範大學校史編寫組. 《安徽师范大学校史 (1928-2008)》.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年4月. ISBN 978-7-212-03178-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