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烏調查
尋烏調查,原稱尋鄔調查,是毛澤東在中國江西省尋鄔縣(今尋烏縣)進行的大規模社會調查,是毛澤東一生中進行的規模最大的調查。[1]:2351930年5月,毛澤東在尋鄔縣開展調查研究。1931年2月,毛澤東整理出《尋鄔調查》,全面介紹了尋鄔的歷史、農業、商業、手工業、土地關係、土地鬥爭等。《尋烏調查》被翻譯為英文,也有研究和紀念。
歷史
尋鄔縣位於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處。1930年5月,毛澤東率紅四軍一部進駐尋鄔縣城,決定開展調查研究。在時任中共尋鄔縣委書記古柏的協助下,召集尋鄔縣部分中下級蘇維埃幹部、手工業者、商店老闆等11人開調查會,從5月4日開始,持續十多天。1931年2月,毛澤東在寧都縣整理出《尋鄔調查》。[2][3]:42[4][5]八萬多字。[3]:42《尋鄔調查》一度遺失,1950年,《尋鄔調查》的一份手抄件被重新發現,毛澤東修改了其中第五章《尋鄔的土地鬥爭》。1982年被收入《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史丹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湯若傑(Roger R. Thompson)翻譯的英文版《尋烏調查》。[6]
內容
全文五章,八萬多字,分別為尋鄔的政治區劃、交通運輸、商業狀況,土地關係、土地革命情況。內容涉及「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風貌、水陸交通、土特產品、商業往來、商品種類、貨物流向、稅收制度、人口成分、土地關係、階級狀況、剝削方式、土地鬥爭」等。[1]:235毛澤東認為:「尋烏這個縣,介在閩粵贛三省的交界,明了了這個縣的情況,三省交界各縣的情況大概相差不遠。」
研究
曹樹基通過「江西尋烏與浙江松陽石倉的對比研究發現,在傳統時代,中國東南地區有著相似的地權結構與社會結構。」[6]溫銳、陳濤研究認為「從社會發展視角解讀《尋烏調查》及其相關史料,毛澤東認為很具有代表性的清末民初尋烏農村,呈現的則是豐富而多元的經濟社會關係:即生產經營中各階層的經濟博弈關係、日常生活中的社區互助關係、社會公共事業中的共享關係、守護鄉土的社區自衛關係,總體上則是血緣地緣與親情鄉情濃厚、階級分化不甚明顯的社區共同體關係」。[7]
紀念
尋烏革命歷史紀念館(尋烏調查舊址)位於尋烏縣城南馬蹄崗,1968年成立,同年11月對外開放。[8]2003年,當地修繕尋烏革命歷史紀念館,2003年11月增掛牌子「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3]:432013年,該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
2003年11月,「尋烏調查與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尋烏召開。[3]:43研究成果彙編成書籍《尋烏調查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步》出版。[10]2015年6月27日,「紀念毛澤東尋烏調查85周年」理論研討會在尋烏召開。[11]2020年9月28日,「紀念毛澤東尋烏調查90周年」理論研討會在尋烏舉行。[12]
評論
- 毛澤東:「我做的調查以這次為最大規模。」[13]「到井岡山之後,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僱農都過活下去……當時有人罵我是富農路線,我看在當時只有我這辦法是正確的。」[14]
- 湯若傑:「可以肯定我們所研究的既不是一份偽造物,也不是一份時代急劇變化的歷史文獻」,「《尋烏調查》證明年輕的毛澤東努力從事實中得出真相。考慮到出版新版《農村調查》包括首次出版《尋烏調查》的象徵意義和政治意義,原文似乎不太可能被修改。」[15]
- 曹樹基:「毛澤東作於1930年的《尋烏調查》揭示了尋烏縣的農民生活與農村經濟狀況,它既是當時中國最好的鄉村調查之一,又是一個革命先驅者的作品,其中的許多認識,直接成為指導中國土地革命的理論。」[6]
- 石仲泉:「放眼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尋烏調查》可與恩格斯的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相媲美。」[16]
- 習近平:「毛澤東同志1930年在尋烏縣調查時,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諸如該縣各類物產的產量、價格,縣城各業人員數量、比例,各商鋪經營品種、收入,各地農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樣,各類人群的政治態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17]
- 孟建柱(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反對本本主義》和《尋烏調查》首次提出論斷「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還提出「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思想路線,毛澤東思想中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思想初步形成。[3]:42
參考
- ^ 1.0 1.1 徐浩然. 改造我们的世界:从闽西苏维埃运动看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 1929-1933.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098-4299-7.
- ^ 李敏. 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 北京: 檔案出版社. 1993: 30. ISBN 7-80019-434-5.
- ^ 3.0 3.1 3.2 3.3 3.4 江西省尋烏縣地方編纂委員會編. 寻乌县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2008.
- ^ 王進等主編. 毛泽东大辞典.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桂林:灕江出版社. 1992: 56. ISBN 7-219-02040-6.
- ^ 胡申生主編. 社区词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150. ISBN 7-5325-4305-6.
- ^ 6.0 6.1 6.2 曹樹基. 中国东南地区的地权分化与阶级分化——毛泽东《寻乌调查》研究.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12, 49 (5): 68.
- ^ 溫銳、陳濤. 社区共同体:清末民初农村经济社会关系再认识——以毛泽东《寻乌调查》及寻乌方志史料为例.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 (5): 112.
- ^ 劉奇主編. 2016江西年鉴. 北京: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16: 435. ISBN 978-7-5119-2615-9.
- ^ 田思悅. 探访寻乌调查纪念馆. 中國網. 2020-09-01 [202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研究組編. 寻乌调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6: 3. ISBN 7-5073-2005-7.
- ^ 記者胡曉軍 通訊員藍玉林. 江西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85周年. 光明日報. 2015-06-29 [202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1).
- ^ 邱輝強.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寻乌举行. 江西日報. 2020-09-29 [202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毛澤東. 寻乌调查.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
- ^ 毛澤東. 关于农村调查.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
不過,在當時我對於農村階級的結合,仍不是十分了解的。到井岡山之後,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僱農都過活下去。假若對地主一點土地也不分,叫他們去喝西北風,對富農也只給一些壞田,使他們半飢半飽,逼得富農造反,貧農、僱農一定陷於孤立。當時有人罵我是富農路線,我看在當時只有我這辦法是正確的。
- ^ 湯若傑著,劉慧譯. 英译本《寻乌调查》“导言”. 史林. 2009, (3): 69-81.
- ^ 石仲泉. 毛泽东开辟中央苏区的四篇著作和《寻乌调查》的贡献. 毛澤東研究. 2015, (6): 4-13.
- ^ 習近平. 谈谈调查研究. 學習時報. 2011-11-22 [202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1).
擴展閱讀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研究組編. 寻乌调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6. ISBN 7-5073-2005-7.
- 央視《重返尋烏調查》專題片集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尋烏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