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鷃(1058年—1126年),字德符,號婆娑。北宋雍丘(今河南杞縣)人。

嘉祐三年(1058年)出生。隨父崔毗定居穎州陽翟(今河南禹縣)。與同鄉陳恬鮮于綽號稱「陽城三士」。元祐九年(1094年)進士,歷官鳳州司戶參軍、筠州推官。崔鷃一生嫉惡如仇,朝論激越。[1]宋徽宗即位,上書辨司馬光之誣,力詆章惇,被任命為相州教授。崇寧元年(1102年)九月,崔鶠入元祐黨籍。被免官。政和中,任績溪(今屬安徽)令,以疾解官。宣和六年甲辰(1124年),崔鷗通判寧化軍(今山西寧武縣),由中丞何栗舉薦召為殿中侍御史。他又因上書論蔡京馮澥之罪,改任龍圖閣直學士,遙理嵩山崇福宮。不久憤而辭官。靖康元年(1126年)病卒,年六十九。[2]著有《婆娑集》,多散佚,其婿衞昂集其遺文三十卷。

注釋

  1. ^ 晁說撰《祭崔德符正言文》曰:「兄形質枯槁,而文章英華。言恐忤物,而憤怒疾邪。仕而屢跌,曾不慘嗟。」
  2. ^ 《宋史·崔鷃傳》載:「忽得攣疾,不能行。三求去,帝惜之,不許。呂好問、徐秉哲為言,乃以龍圖閣直學士主管嵩山崇福宮,命下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