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狄青納

苏联乌克兰文学家,政治人物

巴甫洛·格里戈里耶維奇·狄青納,(俄語:Па́вел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Тычи́на烏克蘭語Павло Григорович Тичина,1891年1月27日—1967年9月16日),烏克蘭人,蘇聯文學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院士。曾任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科學院塔拉斯·舍甫琴科文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最高蘇維埃主席,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副主席等職務。[1]

巴甫洛·格里格里耶維奇·狄青納
Па́вел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Тычи́на
Павло Григорович Тичина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
任期
1953年9月12日—1959年3月24日
前任亞歷山大·柯涅楚克
繼任亞歷山大·柯涅楚克
個人資料
出生1891年1月27日儒略曆1月15日]
 俄羅斯帝國切爾尼戈夫省科澤列茨基區佩斯基村
逝世1967年9月16日(1967歲—09—16)(76歲)
 蘇聯基輔
國籍 蘇聯
政黨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專業文學家
獲獎
史達林獎 — 1941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 1967
列寧勳章 — 1939 列寧勳章 — 1948 列寧勳章 — 1951 列寧勳章 — 1960
列寧勳章 — 1967 勞動紅旗勳章 — 1941 勞動紅旗勳章 — 1944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

生平

  • 1891年1月15日(格里曆:1月27日)出生於沙俄切爾尼戈夫省科澤列茨基區佩斯基村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狄青納幼年便展現出過人的音樂、繪畫和詩歌能力。
  • 1907年-1913年,切爾尼戈夫神學院學習。1910年與作家米哈伊爾·科丘賓斯基相識,參加他組織的星期六文學派對,受到他的關懷和鼓勵。
  • 1913年-1923年,《拉達報》,《Svitlo雜誌》編輯。期間,1913年-1917年,基輔商學院學習。
  • 1923年-1936年,哈爾科夫《Chervony Shlyakh雜誌》編輯,並開始學習亞美尼亞語,喬治亞語和土耳其語。1929年當選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院士(文學批評方向)。
  • 1936年-1939年,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塔拉斯·舍甫琴科文學研究所所長。
  • 1938年-1967年,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副主席。

期間:

  • 1941年-1943年,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塔拉斯·舍甫琴科文學研究所所長。
  • 1943年-1948年,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人民委員、教育部長。1944年加入聯共(布)。
  • 1953年9月-1959年3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
  • 1954年-1962年,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副主席。
  • 1967年9月16日於基輔逝世,享年76歲。

狄青納是蘇共20-22大代表,第2-5屆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第1-7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文學創作

狄青納自1912年開始發表詩作。1918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太陽的單簧管》。他的其它重要詩集有《犁》(1920)、《從烏克蘭吹來的風》(1924)、《親如一家》(1938,獲1941年度史達林獎)、《鋼與柔》(1941)、《成長吧,美麗的世界》(1960)等。他善於從民歌中汲取營養,詩的風格精練簡潔,富有明快的節奏感和濃郁的音樂性。他的早期待作深受象徵主義的影響,創造通過詩與民間歌曲的融合而具有韻律美的形象,反映烏克蘭的重大歷史事件。晚期詩作則主要歌頌新時代的新生活。他還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歌的詞作者之一。

榮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