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盧姆茨伯里派

布盧姆茨伯里派(英語:Bloomsbury Group)又稱布盧姆茨伯里同伴,或簡稱布盧姆茨伯里,是從1904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英國倫敦布盧姆茨伯里地區為活動中心的文人團體。

布盧姆茨伯里派正如其擁護者(「成員」可能顯得太正式)都會這樣稱呼一樣,是一個英國藝術家和學者的團體,從1905年左右直到二戰期間,這個團體都一直存在。此團體開始時是一個非正式的社團,為劍橋大學新近的畢業生。1899年畢業的有四位成員,其中包括了索比·史蒂芬,他是維吉尼亞·伍爾夫的哥哥,瓦妮莎·貝爾的弟弟。他們的住所提供了一個與親朋相聚的場所,相聚的大多數都是同齡人,不少亦曾是劍橋使徒的成員。

他們在彼此家裡相聚,而相聚地點又主要設在倫敦布盧姆茨伯里地區不同[註 1]。1904年2月,索比·史蒂芬的父親萊斯利·史蒂芬去世,四個子女(瓦妮莎索比維吉尼亞阿德里安)搬到位於布盧姆茨伯里地區的房子居住,這件事對構成這一團體很有幫助。1906年,托比·史蒂芬逝世,但團體已經足夠堅固,因此並沒有對其的發展造成太大的阻礙。相反,這一不幸使其成員們聯繫得更緊密。

雖然這個團體主要以文學的頭銜而著名,[註 2]它的擁護者卻活躍於幾個不同的領域,包括藝術界、藝評界以及學術界。

成員

 
戈登廣場51號

它的著名作家布盧姆茨伯里派包括十位核心成員:[1]

除了上述十人以外,在20世紀60年代,倫納德·伍爾夫,還將以下人物都列為「老布盧姆茨伯里」:阿德里安·史蒂芬和卡琳·史蒂芬(Karin Stephen),薩克森·雪梨·特納(Saxon Sydney-Turner),和莫莉·麥卡錫(Molly MacCarthy),以及朱利安·貝爾(Julian Bell)、昆汀·貝爾(Quentin Bell)和安吉麗卡·加內特(Angelica Garnett),而大衛·加內特[2]屬於後來添加[3] 。除了福斯特在1910年《霍華德莊園》大獲成功之前就已出版了三部小說外,其他人都是後來成名[4]

這些成員之間,好些形成了穩定的婚姻,也有各種複雜的其他戀情[5]利頓·斯特雷奇和他的表弟兼情人鄧肯·格蘭特[6],成為史蒂芬姐妹瓦妮莎·貝爾維吉尼亞·伍爾夫的密友。鄧肯·格蘭特與瓦妮莎·貝爾和阿德里安·史蒂芬姐弟二人,以及大衛·加內特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和詹姆斯·斯特雷奇都有過婚外情,而大衛·加內特又成了鄧肯·格蘭特和瓦妮莎·貝爾的女婿。克萊夫·貝爾於1907年與瓦妮莎結婚,倫納德·伍爾夫於1912年從錫蘭公務員崗位返回,與維吉尼亞結婚。劍橋使徒的友誼,又將戴斯蒙德·麥卡蒂、他的妻子莫莉和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帶入了團體[7]

史蒂芬一家和他們的布魯姆斯伯里朋友們
阿德里安·史蒂芬和卡琳·史蒂芬,1914年
利頓·斯特雷奇和薩克森·西德尼·特納,1917年
戴斯蒙德·麥卡錫,1912年
瑪麗·麥卡錫和兒子,1915年

地點

布盧姆茨伯里派不僅在他們位於倫敦市中心布魯姆斯伯里的家中會面,還在鄉村別墅聚會。在薩塞克斯郡雷威斯附近有兩座重要的別墅:一處是查爾斯頓農舍[nb 1]瓦妮莎·貝爾鄧肯·格蘭特於1916年搬到這裡;另一處是蒙克之屋(Monk's House),現在由 英國國民信託所有,[nb 2] 位於羅德梅爾(Rodmell),1919年由維吉尼亞·伍爾夫倫納德·伍爾夫擁有[8]

注釋

  1. ^ 一戰前這裡更是唯一的相聚點
  2. ^ 維吉尼亞·伍爾芙是最廣為人知的代表者

參考資料

  1. ^ Avery, p. 33.
  2. ^ Knights, S., 2015
  3. ^ Lee, p. 263
  4. ^ Gadd, p. 103-7
  5. ^ Kuper, p. 241.
  6. ^ Kuger, p. 231–232
  7. ^ Gadd, p. 20
  8. ^ Rosenbaum, pp. 208, 430-431, 437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nb">標籤,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nb"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