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聯奎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12月5日) |
戴聯奎(1751年—1822年),字紫垣,號靜生,江蘇如皋縣城人。中國清朝官員。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兵部尚書署吏部尚書。
生平
少從邵晉涵受經學,有「東皋文童」美稱,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順天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乾隆四十年(1775年)聯捷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乾隆四十四年,老師嵇璜任漢翰林院掌院學士,推薦戴聯奎做御史,讓其去拜見滿翰林院掌院學士公阿桂,戴聯奎不願攀附權貴,不從。後京察一等,嵇璜又讓其去見公阿桂,戴聯奎亦不從,嵇璜雖怒,但更加欣賞戴聯奎。戴聯奎因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七年間阿桂長期任翰林院掌院,再加接連丁憂守孝,久不升遷,只任日講起居注官、會試同考官。乾隆五十七年,和珅接替阿桂為滿掌院,受人推薦,訪聯奎望其做子豐紳殷德的老師,或薦晉涵及聯奎,晉涵移病歸,聯奎亦堅辭,和珅說:「我並沒有強求,你何必惱怒?「 百官見和珅全部屈膝下跪,唯有戴聯奎作揖如儀,和珅由是更加禮貌對待戴聯奎。嘉慶元年任中允、贊善。嘉慶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和珅請旨簡放戴聯奎為詹事府司經局洗馬(第一歷史檔案館)。戴聯奎擢此官,帝召對垂問資俸,戴以實告,始奉與講、讀諸臣一體較俸之諭,由是洗馬無久淹者。嘉慶六年至九年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為大學士董誥、王傑、劉墉、紀昀之輔官。嘉慶九年(1804年),遷兵部侍郎,歷禮部、兵部、吏部。嘉慶十五年三月,旨先農壇行禮,命鄭親王烏爾恭阿、慶郡王永璘、和郡王綿循各五推,吏部尚書瑚圖禮、戶部左侍郎英和、禮部左侍郎戴聯奎、兵部左侍郎萬承風、刑部右侍郎宋鎔、工部左侍郎陳希曾、都察院左副都禦史誠安、通政使司參議文修、大理寺卿貴慶各九推。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擢左都御史,署武英殿總裁。逾年,擢禮部尚書,二十三年,調任兵部尚書並先後署戶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授正一品光祿大夫。任會試大總裁、經筵講官。做過嘉慶帝、道光帝的老師,嘉慶二十三年二月嘉慶帝在文華殿,直講官穆彰阿、戴聯奎、廉善、黃鉞四人進講。戴聯奎進講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五句。嘉慶在文淵閣賜講官及聽講諸臣茶,賜宴於本仁殿。同年,《明鑑》總裁官為曹振鏞、戴均元、戴聯奎、秀寧。嘉慶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三次御賜福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因嘉慶兵部大印丟失案,坐降三品京堂,補太常寺卿,督浙江學政。道光元年(1821年)擢禮部侍郎,又擢兵部尚書,召還京,未至,道光二年(1822年)卒於浙江,奉旨歸葬如皋張草港(今屬丁北鄉)。戴聯奎入翰林資歷較深,有耿介之操,不奉附權貴阿桂、和珅,乾隆朝久不升。嘉慶朝道光朝受重用,曾修《四庫全書》、《明鑑》,歷任雲南、順天、山東、江西、浙江等地鄉試正考官或提督學政,任文武殿試讀卷官數次,亦任各部侍郎尚書,嘉慶朝末因兵部官印丟失案遭降職。道光帝登基,復授兵部尚書,欲重用,未到京病逝,帝深感惋惜,派大臣致祭,厚葬全禮。上諭:「爾兵部尚書戴聯奎,性行純良,才能稱職,方冀遐齡,忽聞長逝,朕用悼焉,特頒祭典,以慰幽魂。嗚呼!寵賜重壚,庶沐匪躬之報;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榮。爾如有知,尚克歆享!」 道光二年祭。奉旨御葬,按士大夫制建堂、樹牌坊、立華表,其神道自南而北布列獅、羊、馬、武臣、文臣等石像生。塋地九十步,封丈有六尺,環以垣。石人,望柱,暨虎、羊、馬各二。墓門,勒碑(螭首),有石刻墓誌埋於墓內。
家族
- 一世祖:戴敏才
- 二世祖:戴復古,南宋詩人,師從陸游
- 高祖父母:戴諫誔,為避明末李闖王起義,從安徽休寧隆阜遷江蘇揚州,配吳氏
- 曾祖:戴介公,鹽商,常往來真州(今儀徵市)、如皋、通州(今南通市),遂落戶南通如皋(嘉慶二十四年,因曾孫戴聯奎贈正一品光祿大夫),配翁氏
- 祖:戴旻蒼(因孫戴聯奎贈正一品光祿大夫),配商氏
- 父母:戴知誠,亦名戴蘧庵(貢生,山東臨清知州、陝西鹽法道、安徽安慶府知府,乾隆四十六年兼護安徽按察使,嘉慶二十四年,因子戴聯奎誥贈正一品光祿大夫),配徐氏、周氏;
- 叔父:戴知相,儒林郎翰林院編修加一級葭州吏目同知,配蔣氏
- 兄弟姐妹:戴殿傳、候選兵馬司指揮戴殿芳、戴聯奎一姐妹嫁海寧陳氏登州府知府陳琜之子陳登瀛。
- 妻:顧氏,名醫顧金壽(亦顧曉瀾)之姐,誥封一品夫人
- 子:戴鳴皋(江西信豐縣、興國縣、南豐縣知縣,著有《本草方藥參要九卷》); 戴一芝(京吏目); 戴一騏(候選布政司經歷); 戴一德;侄戴一夔,福建泉州照磨駐馬家巷
- 婿:女婿一乃嘉慶四年進士、兵部侍郎吳其彥(林則徐老師禮部侍郎吳烜之子,狀元吳其濬之兄,吳其彥胞妹嫁戴聯奎好友太傅萬承風之子),嘉慶二十一年吳其彥任江西鄉試正考官時,林則徐為副考官,林則徐贈詩《酬吳瀹齋侍郎(其濬)》詩二首稱讚其父吳烜及兄吳其彥(吳美存),《林則徐日記》稱吳其彥(字美存)為美存前輩; 女婿二乃嘉慶四年進士、山西雁平道俞恆潤(俞樾族叔); 女婿三乃左都御史李綬之孫、嘉慶四年進士、湖北荊州知府後兵部郎中李熉;女婿四乃嘉慶十年進士、北京大興人吏部郎中韓錦;女婿五乃嘉慶十九年進士、鴻臚寺卿陸以烜,陸以烜之父陸堯春為同科進士,江西新喻縣知縣;女婿六乃道光十二年進士、內閣中書後升戶部郎中陳書曾(字琴山)。戴聯奎家另外有兩世聯姻北京西城兵馬司正指揮後任杭州總捕同知何斌。
- 孫:四川峩邊廰經歷戴錫祉(字受之)、四川夔州府雲陽縣知縣戴錫齡、戴錫年、戴錫珍、同知銜候補知縣山東益都縣縣丞駐金嶺鎮戴錫瑞、河南洛陽典史戴錫祜等
- 曾孫:直隸宣化府延慶州州判戴應泰、安徽泗州學正戴鴻緒、河南衛輝府經歷戴鴻猷、浙江溫州永嘉縣典史戴鴻泰、浙江嘉興批驗所大使戴鴻業、候補巡檢戴鴻升、候銓鹽經廳戴鴻藻等
- 外孫女:戴聯奎一外孫女俞氏嫁清代台灣人中官位最高者伯爵王得祿之長子王朝綱。王朝綱字荔衫,歷任欽差寶源局監督、刑部郎中、廣東高州府知府、山東濟東泰武臨道兼管所屬驛傳水利事務轄髙濮平三州
師友
軼事
- 劉墉和戴聯奎之父行善積福-趙慎畛作《榆巢雜識》記載:「天理彰彰劉文正公太翁(劉統勛)任某省藩司,歲飢,先發賑而後入告,為上所嘉。後生文正公(劉墉),為一代名臣。吾師戴紫垣(戴聯奎)先生父(戴知誠)官臨清州牧,修城垣,督工真至,不辭勞瘁,寢食城上者半載。後王倫之亂,犯臨清,不能屠此城者,公之力也。是科吾師甫弱冠,捷京兆解元,聯成進士,入翰林。誰雲天理不甚彰彰耶?」 (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劉統勛曾任某省藩司,遇到災荒,先開倉放糧救民,再上奏,皇上嘉獎,後來生劉墉為一代名臣。我老師戴聯奎父親戴知誠官山東臨清州知州時,認真修城垣,不辭勞瘁,在工地上吃睡半年。後來王倫起義,犯臨清,不能屠此城。我老師戴聯奎二十歲左右就中解元,次年中進士,進入翰林。可見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 狐狸和劉墉、紀曉嵐、王傑之死-《榆巢雜識》又載「狐現內閣甲子九月二十日,內閣堂上見狐蹲伏漢相座,逾久乃去。不數月而劉文清(劉墉)、王文端(王傑)、紀文達(紀曉嵐)三相繼逝。此物之出,信非偶然矣。是時戴紫垣師官閣學,與王介堂學士同在閣值班。是日批川省勾到本,兩人分寫,字數甚多,薄暮方散。眾人往來探望,師初不知,並在座側散步數百次,未見此物。介堂早見之,意以為師必知之也。後日餘談及,乃笑置之。迨十二月,紫垣師擢少司馬。人謂前之不見,自是吉徵雲。」 (嘉慶年間,一隻狐狸出現在內閣漢人大學士的座位上,沒多久,漢人大學士劉墉、王傑、紀曉嵐就相繼去世。當時,戴聯奎和王綬為內閣學士,是這幾個人的副手,在內閣值班。戴聯奎在屋子散步了幾百次都沒看見狐狸,而同屋王綬早就看見了,以為戴聯奎也應看見了,後來聊天才得知戴聯奎根本沒看見,大家都說沒看見才是吉祥之兆,戴聯奎沒多久升兵部侍郎。)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 《清史稿·列傳一百三十八》
官銜 | ||
---|---|---|
前任: 章煦 |
兵部漢尚書 嘉慶二十三年三月庚戌-嘉慶二十五年三月甲子 (1818年4月17日-1820年4月20日) |
繼任: 劉鐶之 |
前任: 初彭齡 |
兵部漢尚書 道光元年十二月癸巳-道光二年二月壬辰 (1822年1月9日-1823年3月9日) |
繼任: 王宗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