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利·克萊瑪
美国影导演、制片人
史丹利·厄爾·克萊瑪(英語:Stanley Earl Kramer,1913年9月29日—2001年2月19日)是一位美國知名的電影導演和製片人,他以創作反映、探討社會問題的電影見長,並成為美國最受尊敬的電影人之一[1]。作為一位成功的獨立電影製片人和導演,他的作品總是敢於直面其他電影公司往往會極力避免的社會議題,如種族歧視、核戰爭、人性的貪婪、創造論與進化論以及法西斯主義形成的社會原因和後果。
史丹利·克萊瑪 | |||||||||||||||||||
---|---|---|---|---|---|---|---|---|---|---|---|---|---|---|---|---|---|---|---|
導演 | |||||||||||||||||||
出生 | Stanley Earl Kramer 1913年9月29日 | ||||||||||||||||||
逝世 | 2001年2月19日 | (87歲)||||||||||||||||||
配偶 | 瑪麗蓮·艾斯金 (1945年結婚—1945年結束) 安妮·P·克萊瑪 (1950年結婚—1963年結束) 凱倫·夏普 (1966年結婚—2001年結束) | ||||||||||||||||||
活躍年代 | 1933–1979 | ||||||||||||||||||
|
正由於涉及題材的敏感性,史丹利的電影在當時往往會引起社會巨大的爭議,評價漸趨兩極化,但在他近四十餘年的職業生涯中,其作品也得到了同行業者的尊重和肯定。他執導的電影一共先後獲得了16項學院獎,80次獲提名,他本人則共計有9次獲提名,並在第34屆學院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一座艾文·托柏紀念獎[2]。他職業生涯中較為著名的電影作品包括:1952年的《日正當中》(又譯《龍城殲霸戰》,擔任製片),1954年的《叛艦凱恩號》(製片),1958年的《逃獄驚魂》(又譯《掙脫索鏈》,導演兼製片),1959年的《海灘》(導演兼製片人),1960年的《風的傳人》(又譯《向上帝挑戰》,導演兼製片),1961年的《紐倫堡的審判》(又譯《劫後昇平》,導演兼製片),1963年的《瘋狂世界》(導演兼製片),1965年的《愚人船》(又譯《百怪圖》,導演兼製片)以及1967年的《誰來晚餐》(又譯《男生女生黑白配》,導演兼製片)。
早年生活
電影生涯
轉戰好萊塢
製片人
導演
退休和去世
影響
電影作品
執導
|
製片
|
學院獎
年份 | 獎項 | 電影 | 結果 |
---|---|---|---|
1952 | 最佳影片 | 《正午》 | 提名 |
1954 | 最佳影片 | 《叛艦凱恩號》 | 提名 |
1958 | 最佳影片 | 《逃獄驚魂》 | 提名 |
導演 | 提名 | ||
1961 | 最佳影片 | 《紐倫堡的審判》 | 提名 |
導演 | 提名 | ||
獲獎 | |||
1965 | 最佳影片 | 《愚人船》 | 提名 |
1967 | 最佳影片 | 《猜猜誰來吃晚餐》 | 提名 |
導演 | 提名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YouTube上的"Tribute to Stanley Kramer" with Tom Brokaw, Steven Spielberg, Quincy Jones, Harrison Ford and Al Gore
- YouTube上的"The Godfather of Independent Film", video, 3.5 min.
- 史丹利·克萊瑪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TCM電影資料庫上史丹利·克萊瑪的資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