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覺慧(1886年—1958年)原名方士楷方學惠,字子樵湖北省蘄春縣赤東鎮方上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2]

方覺慧

生平

參加革命

方士楷幼年讀經史。後受田桐引導,在19歲時加入中國同盟會。1906年,方士楷在武漢與其他青年組織革命團體,同季雨霖張難先熊十力熊秉坤蔡濟民曹亞伯藍天蔚梁耀漢等往來。1907年,宛思演約集方士楷、詹大悲李翊東何亞新等人設「明德學會」,經常在洪山寶塔開會。1907年,方士楷與詹大悲、宛思演、何亞新等人考入黃州文普通學堂,和武昌新兵營的熊十力、黃岡綠營梅寶璣等人成立「證人學會」。當時,黃州文普通學堂有位王姓教授口齒不清,講義經常有錯,故學生罷課。罷課數月,吳監督自武昌來該校鎮壓,查明鬧事學生詹大悲、方士楷、何亞新三人,決定掛牌開除,但公布時只有詹大悲、何亞新二人,而方士楷則得監學畢惠康說情,僅予以留校查看。吳監督乃訓勉方士楷認真讀書,並將方士楷的名字改為「方學惠」。後來到民國元年(1912年),方學惠又將名字改為「方覺慧」。1909年,詹大悲、何亞新被開除離開黃州文普通學堂後,即到武漢參加革命,宛思演和方學惠留校發展學生組織。[3][4][2]

振武學社因會員多為士兵,乃吸收青年學生合併組織革命團體,黃侃被推選審定草章,振武學社乃改為文學社,於辛亥年正月初一日(1911年)成立,社長為蔣翊武,方覺慧、黃侃、詹大悲、宛思演、劉堯澄楊洪勝彭楚藩董必武等人都是文學社成員。[4]方覺慧還擔任《大江報》特約編撰。[2]同年七月間,黃侃自北京來到漢口,正逢黃花崗起義失敗,乃為《大江報》撰寫社論《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翌日刊登後,被清政府認定為大逆不道,乃將詹大悲、何海鳴逮捕,封閉《大江報》。武昌起義後,1911年10月11日漢口光復,詹大悲、何海鳴出獄,成立漢口軍政府,詹大悲任都督,何海鳴任參謀長,吳昆溫楚珩任秘書,方覺慧、宛思演任顧問。同年11月2日,清軍占領漢口,詹大悲被李文輔救出,登外國輪船赴九江,方覺慧則來到武昌,任《湖北公報》編輯。當時,蔣翊武、張廷輔籌款創辦《民心報》,任命高海瀾為社長,方覺慧為總編輯,但該報因不同意黎元洪的多項措施,不久即被迫停刊。[4]方覺慧還曾任鄂軍都督府參議兼《中華民國公報》編輯。[1]

民國肇建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同年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1912年,武漢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推張樾、方覺慧籌辦日報,報社設在漢口英租界怡園后街,定名《震旦民報》,張樾任總經理兼總編輯,方覺慧任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兵站總部籌出該報經費。當時兵站長為邢伯謙,副站長為何亞新,國民黨湖北支部長為劉公,總幹事為胡秉柯,方覺慧負責機要,掌握全部密電本。[4]

1913年2月,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宛思演、方覺慧赴黃州辦理國會選舉,《震旦民報》交吳月波代行。1913年3月間,宋教仁自北京來到漢口轉赴黃州,為國民黨候選人助選,田桐、吳昆、石瑛、詹大悲、宛思演、方覺慧在江岸組織民眾歡迎宋教仁,並召集各縣代表發表演說。1913年3月17日,方覺慧接獲國民黨北京黨部密電,知袁世凱已派人赴上海刺殺宋教仁;次日,北京黨部又來急電敦囑嚴加防範,田桐、石瑛、方覺慧反覆勸說宋教仁暫留黃州,改期赴上海,宋教仁回答「人總有一死,生死應得其時。」大家遂不再挽留,歡送宋教仁上船,宋教仁到南京改乘火車赴上海。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車站遇刺,兩天後去世。孫中山聞訊後,於3月25日自日本返回上海,籌備討伐袁世凱的計劃。[4]

二次革命

1913年4月,田桐致電《震旦民報》,促請方覺慧到北京接替田桐在北京、天津的工作,策劃反袁,《震旦民報》由宛思演接辦。方覺慧4月26日到達北京後,田桐即將國民黨北京總部的國光新聞社移交給方覺慧,且登報聲明;田桐又將在北京、天津的各方面關係及聯絡渠道介紹給方覺慧。交待完後,田桐離開北京,赴上海參與孫中山的討袁策劃。[4]

當時,京畿總稽查長王天縱與方覺慧關係很好,願與方覺慧合作殺袁世凱,指定其心腹、稽查長藍劍豪負責聯絡及花費。袁世凱的拱衛軍多為幫會人士,同情國民黨,方覺慧乃與拱衛軍下級軍官策劃炸死袁世凱。[4]

1913年6月23日,田桐電召方覺慧赴上海匯報北京、天津的布置情況。7月2日,田桐帶方覺慧面見總理孫中山,報告京津軍隊及政治活動。孫中山表示,等革命軍占領武漢之後,中國北方由王天縱發動討袁,其銜名令其自訂,事後由總理孫中山任命。數天後,黃興愚園召各方面負責人開會,方覺慧代表京津地區參會,報告京津形勢。7月9日,方覺慧經南京武漢乘火車返回北京。7月12日,李烈鈞宣布江西獨立,檄文討袁世凱二次革命掀起。[4]

1913年7月20日,稽查長藍劍豪奉王天縱之命,告訴方覺慧警總將在次日清晨之前突擊搜查,並告訴方覺慧已在日本人開設的山本醫院預訂了一個房間。當晚,方覺慧即開會疏散報社全部非正式員工,銷毀密件,並請上海總部派來的查光佛立即回上海。散會之後,方覺慧赴山本醫院,已在此等候的藍劍豪稽查長安排方覺慧住院檢查身體。次日,大量軍警到報社搜查,未查出證據,乃搗毀印刷機。方覺慧與藍劍豪商議,聘國會議員兼律師石潤金起訴,結果由袁世凱政府賠款3000元。8月3日,王天縱約見方覺慧,告之時局緊張,囑其早日離京。王天縱離開後,方覺慧即與懂日文的朋友赴日本領事館打探消息,得知孫中山反袁軍的南京已遭袁世凱的軍隊攻陷,當晚方覺慧召集同志決定各自潛逃,方覺慧於當晚乘京奉鐵路列車,到營口乘船赴上海。[4]

1913年8月11日,方覺慧抵達上海。此前,上海各報均刊登了王天縱破獲國民黨地下組織的消息,8月9日《申報》報導稱,藍劍豪因系袁世凱屬下官員而立即被槍決,拱衛軍官兵數十人也同時被處決,袁世凱以王天縱破案有功而重賞,並賜其名「王建忠」。故田桐、查光佛見到方覺慧之後十分驚喜。[4]

方覺慧到上海後,與詹大悲赴南京,同何海鳴重振討袁軍,和張勳馮國璋戰鬥十多日,終告失敗。[4]1913年,方覺慧曾遊歷內蒙古外蒙古[1]

從日本到湖北

討袁軍失敗後,方覺慧和第一師師長王獻章逃往日本。[4]1914年方覺慧入早稻田大學學習經濟學。[4][2]1914年,中華革命黨成立,方覺慧加入該黨。田桐偕方覺慧在東京見孫中山,商談在長江發動革命。孫中山派田桐回湖北負責黨務、軍隊,並派方覺慧為中華革命黨駐漢特派員,提前回湖北組織中華革命黨分部。方覺慧乃放棄學業,於1915年回到中國,潛回蘄春,將家中的田產作抵押,借銀400兩。時值粵漢鐵路投標橋涵工程,方覺慧乃與曾留學日本學習土木工程的鄭治平(號韻珊,鄭逸俠之父)合組公司,鄭治平擔任總工程師,在漢口招股30萬元以承包該工程,藉以掩護反袁活動。此時,東京的中華革命黨派朱干青岑偉生到湖北呈報工作,方覺慧對外僅辦工程事宜,湖北的黨務、軍隊由田桐總理,趙鵬飛為秘書長,蔡濟民為軍事,方覺慧為秘書兼機要。[4]

但是,負責江漢區的江元吉認為聯絡南湖炮兵團的時機已成熟,乃親率炮兵發動起義,而步兵援軍未到,戰鬥數小時後江元吉陣亡。此事導致整個起義計劃被迫中止。未被通緝的革命黨人躲藏到方覺慧的公司的各段工程地區。工程完工後,方覺慧轉而全力協助田桐策劃反袁。[4]

大革命及其後

1917年,方覺慧隨孫中山廣東從軍。[1]1917年,奉孫中山之命,赴湘西聯絡常德鎮守使蔡巨猷、梯隊團司令廖湘雲響應護法運動。1917年11月,任鄂湘招撫特派員。[2]民國七年(1918年),孫中山派方覺慧赴鄂西聯絡軍隊,當時蔡濟民光復利川柏文蔚光復建始,故電催方覺慧赴恩施。方覺慧抵達奉節後,退駐奉節的豫軍總司令王天縱特來拜會方覺慧。[4]

1920年,方覺慧在許崇智的軍隊中任職,負責總務。[2]1921年,方覺慧任廣州大本營宣傳處新聞主任。[1][2]1921年,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2]1922年陳炯明發動六一六事變後,方覺慧赴福建收編張清雨的部隊。1922年,方覺慧任廣州大本營特派宣傳委員。1925年,方覺慧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黨代表。1926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訓練部副主任。[1]

1926年,方覺慧參加北伐,任江漢宣撫副使,後來出任新編十師少將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夏,奉廣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赴湘鄂邊境收編夏斗寅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師。1927年,方覺慧任新編十師政治部主任。[2]1927年,方覺慧任夏斗寅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軍政治部主任。[1]1928年,方覺慧繼續參加北伐。[2]

1928年,方覺慧任中國國民黨南京特別市黨部常委,立法院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中將副主任、主任。[2]他還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訓練總監部政治訓練處副處長。[1]1929年,方覺慧出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農礦廳廳長,一度代理民政廳廳長職務,並暫代湖北省政府主席(因為主席李春萱未到職)。同年,方覺慧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後來連任至第六屆)。[2]1930年,方覺慧出席了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勞工大會。[1][2]1931年2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委會議推薦方覺慧為四川區視察委員。1933年,方覺慧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地方自治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魯豫監察使,後來任憲政督導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2]

從抗戰到內戰

抗日戰爭時期,方覺慧一度請纓參加抗戰,為蔣介石所忌。1937年,改派為華北黨務特派員。1940年,方覺慧出任中央黨政委員會黨務組組長。1941年,任中央黨政考核委員會陝豫區考核團長。1944年,任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主任委員。1946年,調任中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主任委員,隨即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2]

方覺慧重視鄉情,曾掩護胡風方瀚何定華),資助其船費赴日本避難。中原突圍後,中共地方武裝領導人方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為某軍政委,後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潛入武漢,方覺慧設法令其得以搭乘輪船赴南京,隨後方敏找到南京的中共代表團後回到解放區[2]

1949年,方覺慧自武漢赴香港,在九龍居住一年多。因家中有十多口人,生活困難,他和千國勛等人自己動手蓋房、種植蔬菜。當時同去九龍的還有劉文煥程定遠方志平王培禮曹士傑張彌川艾時楊嘯伊張剛胡宗鐸塗思宗宣鐵吾等人。1953年,方覺慧赴台灣,繼續擔任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54年,參加國民大會會議,當選主席團主席。[2]

1958年10月10日,方覺慧在台灣病逝。[1][2]

著作

方覺慧在香港、台灣期間,潛心著述。平生喜愛古玩,信仰佛教。方覺慧的主要著作有:[2]

  • 明太祖革命武功記》(完成於抗戰時期)
  • 明太祖武功記》
  • 《每子繹義》
  • 孔子編年記》
  • 《國父開國紀年史稿》
  • 《周秦學案》
  • 《兩漢學案》[1][5]
  • 《孔子仁道哲學》
  • 《大同仁道哲學》
  • 《孔子論禮輯要》
  • 老子道德經解》

家庭

  • 妻:孫健吾,育有二子二女。
    • 長女:方肇岳,僑居美國
    • 次女:方肇恆,僑居美國
    • 子:方定一,僑居美國[2]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方覺慧,辛亥網,2011-04-29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張梁森,蘄春籍國民黨將軍人物小傳,載 蘄春文史第15輯,政協蘄春縣文史教文衛委員會,2003年
  3. ^ 以上主要見《辛亥革命前後的方覺慧先生》。《蘄春籍國民黨將軍人物小傳》作1906年入黃州府中學堂,1908年被校方開除。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辛亥革命前后的方觉慧先生,鄂东晚报,2011年11月12日. [2013-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周秦學案》、《兩漢學案》二書,《蘄春籍國民黨將軍人物小傳》分別作《周秦學系》、《兩漢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