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殘夢斷

1948年电影

春殘夢斷》(英語:Anna Karenina)是一部1948年的英國電影,改編自19世紀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

春殘夢斷
Anna Karenina
基本資料
導演朱利安·杜維維耶英語Julien Duvivier
監製亞歷山大·柯達
赫伯特·梅森
編劇朱利安·杜維維耶
尚·阿諾伊
蓋伊·摩根
原著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主演費雯·麗
拉爾夫·理查森
基龍·穆爾
莎莉·安·豪斯
瑪蒂塔·亨特
配樂康斯坦特·蘭伯特
攝影亨利·阿勒康
剪輯拉塞爾·勞埃德
片長139分鐘
產地英國
語言英語
義大利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48年1月22日 (1948-01-22)倫敦 首映)
  • 1948年4月27日 (1948-04-27)紐約市 首映)
  • 1948年9月27日 (1948-09-27)(英國)
發行商英國獅子電影和倫敦電影公司(英國)
二十世紀福斯(美國)
預算700,000英鎊[1][2]
票房149,414里拉(英國)[3]

影片由朱利安·杜維維耶英語Julien Duvivier執導,費雯·麗飾演安娜·卡列尼娜,倫敦電影公司英語London Films亞歷山大·科達製片,赫伯特·梅森英語Herbert Mason助理製片,美國二十世紀福斯發行;尚·阿諾伊朱利安·杜維維耶英語Julien Duvivier蓋伊·摩根英語Guy Morgan (writer)編劇,康斯坦特·蘭伯特英語Constant Lambert配樂,安德烈·安德烈耶夫負責布景,亨利·阿勒康英語Henri Alekan負責深焦英語Deep focus攝影。

情節

安娜·阿爾卡季耶芙娜·卡列尼娜費雯·麗飾)與聖彼得堡一位冷酷的政府官員阿列克謝·亞歷山德羅維奇·卡列寧(拉爾夫·理查森英語Ralph Richardson飾)結婚,但卡列寧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更感興趣,不能滿足妻子的情感需求。她的哥哥斯捷潘·阿爾卡季耶維奇·奧布隆斯基(休·登普斯特英語Hugh Dempster飾)因為不忠於他的妻子達里婭·亞歷山德羅芙娜·奧布隆斯卡婭(多莉)(瑪麗·凱里奇英語Mary Kerridge飾),把安娜叫來莫斯科幫忙調解。安娜在夜間列車上遇見了渥倫斯基伯爵夫人(海倫·海英語Helen Haye飾)。她們談論起她們的兒子。伯爵夫人給安娜看了她的兒子騎兵軍官阿列克謝·基里洛維奇·渥倫斯基伯爵(基龍·穆爾英語Kieron Moore飾)的照片。

渥倫斯基在站台迎接他的母親,但馬上迷戀上了安娜。他大膽地對她示好,被安娜端莊地推開了——但並不是那麼強調她的拒絕。在一個盛大的舞會上,渥倫斯基繼續追求已婚的安娜,這讓一眾喜歡八卦的看客非常高興。但可憐的葉卡捷琳娜·亞歷山德羅芙娜·謝爾巴茨卡婭(姬蒂)(莎莉·安·豪斯英語Sally Ann Howes飾),多莉的妹妹,很喜歡渥倫斯基,被他的行為所羞辱,離開了舞會。就如同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維奇·萊溫(尼爾·麥吉尼斯英語Niall MacGinnis飾)一樣,他是姬蒂的追求者,但被喜歡渥倫斯基的她拒絕了。然而,在這次事件後,姬蒂和萊溫結婚了。

渥倫斯基大膽地跟隨安娜回到聖彼得堡,讓整個社交界知道他和安娜有關係,而安娜並不試圖阻止這一切。不久,這件事就鬧得滿城風雨,卡列寧要知道這段關係只是時間問題。比起他妻子的情感需求,卡列寧更擔心他的社會和政治地位,他命令她與渥倫斯基分手,不然就要把兒子從她身邊奪走。她雖有所嘗試,但最終仍不能與渥倫斯基分開。

離開卡列寧之後,安娜懷了渥倫斯基的孩子。孩子生下來了,但安娜在生產時幾乎死去,她請求卡列寧的原諒,卡列寧冷冷地同意了。卡列寧慷慨地准許渥倫斯基在安娜叫他的時候去看她。渥倫斯基為這樁醜聞搞得十分尷尬,隨後開槍自殺,未遂。

安娜試圖和卡列寧重歸舊好,共同生活,但仍然不能把渥倫斯基從腦海中抹去。她還是選擇了永遠拋夫棄子,跟渥倫斯基在義大利一起生活。但她常常會懷疑渥倫斯基對她的感情,終使渥倫斯基離開。此時她意識到她什麼也沒有了,便選擇了自殺。

演員

本片是巴爾巴拉·默里英語Barbara Murray瑪克辛·奧德利英語Maxine Audley首次出演的電影。[4][5]

製作

米高·雪格夫英語Michael Redgrave原本被定為本片男主演,但他接受了好萊塢的片約。[6]赫伯特·梅森之前在《欣欣向榮》中擔任助理製片,片中費雯·麗作為配角演員飾演一名女學生。

影片攝製工作始於1947年4月15日[7],於謝珀頓倫敦電影工作室完成。

反響

這部影片在美國的一些電影院裡受到了反英組織自由之子成員的抵制。[8]

改編

1955年香港粵語《春殘夢斷》,由李晨風導演,改以香港及澳門為背景。[9]

參考資料

  1. ^ THE STARRY WAY.. The Courier-Mail (Brisban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1 February 1948: 2 [7 Jul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2. ^ Karol Kulik, Alexander Korda: The Man Who Could Work Miracles, Virgin, 1990, p. 303.
  3. ^ Vincent Porter, "The Robert Clark Account", Historical Journal of Film, Radio and Television, Vol. 20, No. 4, 2000.
  4. ^ Lentz III, 2015, p. 254
  5. ^ Tom Vallance. Obituary: Maxine Audley. The Independent. [6 Nov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The previous year she had made her first film Julien Duvivier's Anna Karenina 
  6. ^ BRITISH ACTOR WILL RETURN HOME.. The Cairns Post (Qld.: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10 July 1947: 8 [7 Jul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7. ^ VIVIEN LEIGH FOR TOLSTOY FILM. The Cairns Post (Qld.: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A.P. 11 April 1947: 6 [2015-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8. ^ FILM PICKETING.. The Barrier Miner (Broken Hill, NSW: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3 August 1948: 3 [7 July 2012]. 
  9. ^ 岳清. 光影尋源:解構一九四八 - 一九六九 香港電影的繆斯. 香港: 樂清傳播. 2009: 5–7. ISBN 978-988-17785-2-9. 

參考書目

  • Lentz III, Harris M. (2015). Obituaries in the Performing Arts, 2014. McFarland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