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城(英語:Ecumenopolis[1])是一個假想的全球規模的城市的概念。該詞由希臘城市規劃師康斯坦丁諾斯·道薩迪亞斯英語Constantinos Apostolos Doxiadis於1967年提出,它所代表的觀念是未來的城市地區和大都市帶最終將融合,並且隨著當前城市化人口增長交通運輸的發展,世界上將會出現一個連續的城市和社會網絡[2]根據道薩迪亞斯的說法,普世城將會是人居單位的第15級,即最高級別。[3]這個概念早在1942年科幻小說中就已經存在,例如基地系列中的川陀(Trantor)。[4]最初面世時,道薩迪亞斯的普世城概念被認為「更像是科學幻想」,但在今天,地理研究人員Pavle Stamenovic、Dunja Predic和Davor Eres認為這一理念「驚人地中肯」,特別是在全球化歐洲化的影響下。

道薩迪亞斯還根據當時城市發展的傳統和趨勢作出了一系列預測,他首先提出了一個歐洲大陸城(eperopolis),它將以倫敦巴黎萊茵-魯爾阿姆斯特丹之間的區域為基礎。[5] 2008年,時代雜誌紐約倫敦香港連接起來,創造了「紐倫港」一詞,作為美洲亞太地區的大陸城。[6]

文藝作品中的普世城

該術語出現前,類似的概念就已有人探討過。美國宗教領袖托馬斯·哈利斯(Thomas Lake Harris,1823-1906)在他的詩歌中提到了城市星球,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則以城市星球川陀(Trantor)作為他某些小說的創作背景。在科幻小說中,全球城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並藉助1999年《星際大戰》宇宙中的科洛桑(Coruscant)星球獲得普及。電子遊戲《群星》對此概念進行了探索,玩家可以選擇將星球建設成理想城世界,整合星球的所有住房以及崗位,但代價是無法獲得星球的自然資源。威廉·吉布森的前三部小說也被稱為「蔓生都會三部曲英語Sprawl trilogy」,「蔓生都會」是波士頓-亞特蘭大都會軸(Boston-Atlanta Metropolitan Axis,BAMA)的通稱,小說的一些事件在其中發生。 BAMA實質上是一個延伸到美國東海岸的巨大城市,包括波士頓紐約紐瓦克華盛頓特區巴爾的摩里奇蒙亞特蘭大的組合大都市。桌面戰爭遊戲戰錘40000》的核心設定是近未來的地球,其中它被稱為「神聖泰拉(Holy Terra)」,在公元31,000年左右的某個時候轉變成一個巨大的哥德式風格的巨大城市。在虛構的未來歷史時代,遊戲的發行時間為公元40,000年(以前),泰拉是星際超級大國的「王座世界」或首都,被稱為「人類帝國」。在萬智牌中,拉尼卡英語Ravnica是一個巨大城市。

參見

參考文獻

  1. ^ 希臘語οἰκουμένηoecumene,「世界」)和πόλιςpolis,「城市」)。複數:ecumenopolises或ecumenopoleis。
  2. ^ Stamenovic, Pavle; Predic, Dunja; Eres, Davor. Transparency of Scal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Program (Google Earth) and the View from Beyond. Vaništa Lazarević, Eva; Vukmirović, Milena; Krstić-Furundžić, Aleksandra; Đukić, Aleksandra (編). Keeping Up with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Places. Newcastle upon Tyn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5: 44 [2021-04-08]. ISBN 978-1-4438-773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6). 
  3. ^ Caves, R. W. Encyclopedia of the City. Routledge. 2004: 210. 
  4. ^ Found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Isaac Asimov, page 9
  5. ^ Doxiadis, C.A. Economics and the ekistic grid. Ekistics. 1975, 40 (236): 1–4. ISSN 0013-2942. JSTOR 43618525. 
  6. ^ Elliott, Michael. A Tale Of Three Cities. Time. 2008-01-17 [2019-11-11]. ISSN 0040-781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1) (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