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宗鑒(1882年—1958年)字鎔圃福建閩侯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官。[1]

曾宗鑒
曾宗鑒
出生1882年
 大清
逝世1958年
 美國
職業清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外交官

生平

1901年,曾宗鑒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隨後作為官費生,於1901年被清政府派赴英國留學。抵達英國後,入國王學院學習至1907年。此後於1907年入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在該學院學習期間在學生中很受歡迎,並在賽艇圈內名聲卓著。他在該學院主修政治經濟學[1]

畢業後,曾宗鑒回到中國,先後在清朝外務部中華民國外交部任職,一直任至1917年。在清朝外務部,歷任外務部主事、法部調查處幫辦、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隨員、外務部僉事,他在這段時間和不同的英國外交官、企業家接觸,關係密切。辛亥革命期間,段祺瑞統兵駐漢口,曾宗鑒在其手下任交涉科科長。1913年二次革命時,曾宗鑒在駐九江段芝貴手下任交涉科科長。1913年11月,被任命署理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1914年到任。1915年3月,正式擔任駐澳大利亞總領事,一直任至1917年中國對德國宣戰。1917年,曾宗鑒回國返家,協助段祺瑞安排派遣中國軍隊赴歐洲參戰事宜。但回到北京後,他頗感失望,因為他發現派遣中國軍隊赴歐洲是不可能的。1917年11月,曾宗鑒被任命為外交部江蘇特派交涉員(駐上海),但出於政治原因而未能就任。[1]

1917年12月,他被任命為吉黑榷運局局長,並一直任至1919年12月。其間,1918年作為首席秘書隨徐樹錚到日本參觀日本大操練(Japanese Grand Manoeuvres )。自從此次赴日本參觀之後,每當中國政府想要找到一位合適的人選出任中國駐日本公使時,曾宗鑒的名字便屢屢被提起。此外,他因能力出眾而和北京大商家、銀行家和安福系成員私下關係友好,於1919年1月被拉攏加入費洛俱樂部。1919年4月,曾宗鑒獲授二等文虎章。1919年10月,獲二等大綬嘉禾章。1919年12月,在剛剛卸任吉黑榷運局局長之後,曾宗鑒便被任命為全國經界局總辦,一直任至1920年8月安福系倒台。[1]

在費洛俱樂部的幫助下,曾宗鑒的事業十分穩固。1919年,曾宗鑒任上海浙江地方實業銀行經理,1923年任該行副行長。 1925年2月26日,曾宗鑒被任命為外交部次長。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之後,6月2日,北京政府任命稅務督辦蔡廷幹、外交部次長曾宗鑒為專使,赴上海進行調查和交涉,二人於6月7日抵達上海,開展活動。 1925年10月26日,經北京政府推動,13國代表參加的關稅特別會議召開,曾宗鑒作為中國外交次長,成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在會議組織、議題推動等方面進行了工作。因各國缺乏誠意,關稅特別會議無果而終。[2]

1926年2月23日,曾宗鑒出任中國駐瑞典公使兼駐挪威公使。3月9日,外交總長沈瑞麟辭職獲准,外交部由曾宗鑒代理部務。3月10日,各國駐北京公使團派荷蘭駐華公使為代表,赴外交部會見曾宗鑒,並當面提交抗議書,要求國民軍天津航道停止一切戰鬥行為,並不得對外國船舶加以任何干涉,停止對外國船舶的一切檢查。曾宗鑒答稱,「政府未得詳報,忠告各節,自當轉飭軍事當局注意。」3月12日,兩艘日本軍艦護航奉系軍艦駛入天津大沽口,炮轟國民軍,國民軍十多人受傷,乃開炮還擊,將日本軍艦驅逐出大沽口。這就是「大沽口事件」。 事件發生之後,日本藉口國民軍破壞《辛丑條約》,糾集英國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八國公使於3月16日向曾宗鑒提交最後通牒,限北京政府在48小時之內兌現,否則便將會 「採取所認為必要之手段」。八國還調集20多艘船隻前往大沽口。3月17日,曾宗鑒復照八國稱,尊重《辛丑條約》相關規定,將會竭力恢復「通海之自由交通」,但抗議八國最後通牒「超越辛丑條約之範圍,不能認為合適」,希望八國「勿取激切之措置,以重親睦之邦交。」 3月18日,北京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抗議八國通牒,示威學生遭到段祺瑞政府鎮壓,釀成三一八慘案。4月20日,國民軍迫使段祺瑞政權倒台。曾宗鑒也於同日被免職,隨後到瑞典就任中國駐瑞典兼駐挪威公使,一直任至1927年。[2]

1927年,曾宗鑒離任回國,任外國銀行團華方經理。1929年2月27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解除了曾宗鑒的駐瑞典兼駐挪威公使職務,任命其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內外債整理委員會秘書長。1936年1月,曾宗鑒改任國民政府鐵道部常務次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曾宗鑒隨國民政府遷往重慶。1938年9月,任外交部常務次長,1941年9月被免職。1948年,任中英文教基金董事會董事,不久即赴美國。 [2]

1958年,曾宗鑒逝世,享年76歲。 [2]

家庭

  • 父:曾兆錕,曾任清朝駐英國公使館頭等參贊、駐美國紐約總領事、候補道台。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中國名人錄 第三版).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Shanghai) (上海密勒氏評論報). 1925. 
  2. ^ 2.0 2.1 2.2 2.3 石建國,曾宗鑒:幾經沉浮的外交人,世界知識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