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振暘墓
曾振暘墓是一座臺灣荷治時期漢族的墳墓[1],位於臺南南山公墓內[2],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1]現為直轄市定古蹟。該墓是臺南市列為古蹟的四座古墳之一,另外三座是明鄭永曆年間鄭家宗族之墓的藩府曾蔡二姬墓、藩府二鄭公子墓與清光緒三年(1877年)的施瓊芳墓。此墓是現今臺灣已知的墳墓中最早的明代古墓[2][1]。
曾振暘墓 | |
---|---|
位置 | 臺灣臺南市南區西門路一段南山公墓內 |
建成時間 | 1642年 |
公眾參觀 | 開放時間:全天 參觀費用:免費 |
官方名稱 | 曾振暘墓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古墓 |
外觀特徵
曾振暘墓座西向東,格局遵守規制,由墓埕、供臺、墓碑、左右手和墓塚組成,不過除了墓碑之外皆為1975年(民國64年)整修時的東西[3]。墓碑質料為花崗石,寬53.5公分,長76公分[2],最上面橫刻「皇明」二字,中間豎刻「澄邑振暘曾公墓」,其上款刻「崇禎十五年」,下款刻「孝子若龍若鳳仝泣立」[3][1]。
沿革
曾振暘未載於文獻之中,只能從碑文上得知他出身於澄邑,即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可能於臺灣荷治時期前來臺[1],在1642年時去世,有二子分別名為若龍、若鳳[2]。
該墓是在1952年11月由臺南市文獻委員石暘睢所發現,於隔年1月時重修,後來在1975年時由臺南市政府再修[2]。
1985年11月,曾振暘墓公告為三級古蹟。
1997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取消三級分制,曾振暘墓成為市定古蹟。2010年12月,臺南縣市合併升格後,成為直轄市定古蹟。